Logo

    秋天藝術節特企—到底!什麼是策展?辦桌能算是一種策展嗎?

    zhSeptember 13, 2023
    What was the main topic of the podcast episode?
    Summarise the key points discussed in the episode?
    Were there any notable quotes or insights from the speakers?
    Which popular books were mentioned in this episode?
    Were there any points particularly controversial or thought-provoking discussed in the episode?
    Were any current events or trending topics addressed in the episode?

    About this Episode

    一般人會逛展覽,卻很少有機會參與策展。 藝術策展和百貨公司的櫥窗展示有什麼不同? 策展是什麼樣的創作和經驗呢? 本集節目邀請兩廳院秋天藝術節策展顧問周伶芝, 跟大家分策展如何說故事、提出問題、激發討論, 用五感和特殊體驗,帶給人們超越語言傳達的資訊。 策展具有創造性和思考性,也能打破時間和空間。 用不同方式呈現跟觀看,讓我們帶著好奇心,活出更自由的生命 * 所以到底辦桌是不是一種策展呢? 大家聽完這集討論之後,也可以思考看看喔! 1:33策展就是「說故事」和計劃一場「小旅行」 2:46策展「curate」原來是在「療癒」文物 6:07「藝術的提問」和普通人問的問題有什麼不同? 7:28「城市漫遊」過程中,當身體、速度慣性被打破,可能會帶來驚喜 12:53在策展中,文字敘述無法取代實地探訪帶來的體驗 14:47從展覽《裹山》一窺太魯閣族原民文化和歷史 22:11策展對「時間性」特別觀照,挖出被遺忘的故事也注重人文關懷 25:15成為「策展人」需要具備什麼能力,或可以怎麼練習? 30:56一幅畫可以用什麼角度欣賞?羅蘭巴特提出關於影像的「刺點」 32:25分享2023年《兩廳院秋天藝術節》策展理念和亮點 37:24《澳洲背靠背劇團》討論障礙跟AI之間的關係 43:18為什麼無聊的時間很重要?「無意識散步」是很好的日常練習 本集來賓| 兩廳院秋天藝術節 策展顧問 周伶芝 本集節目由兩廳院製播,雙週更新。 使用音樂| River Meditation music by audionautix.com Serenity

    Recent Episodes from 好哲凳|藝術思辨坐著聊

    犯罪也有歧視嗎?「社會性死亡」是唯一理想結局嗎?

    犯罪也有歧視嗎?「社會性死亡」是唯一理想結局嗎?
    2023年5月份,臺灣掀起#Mee Too浪潮 許多受害者選擇勇敢站出來,加害者被檢視、譴責 有人認為是社會進步了,終於撕開遮羞布 有人卻說女權主義太高漲,讓人感到焦慮 在#Mee Too之後 受害者的正義得以伸張、加害者「社會性死亡」 這會是最理想的結局嗎?或是有更多可能性? 本集節目邀訪轉型正義和創傷議題專家彭仁郁老師, 用專業角度剖析「性犯罪」跟其他類型的侵害有何不同。 也個別討論在性暴力事件中, 加害者和受害者面臨什麼樣的刻板印象和社會的制約, 他們真正需求和心聲又是什麼,社會能怎麼幫助他們? 1:22「性犯罪」有什麼特別的?什麼是「心理上的身體」破洞了? 2:53談70年代「鄧如雯案例」,當時社會傾向把性侵受害人嫁給加害人 4:45傳統認為男性的性慾本來就「無法控制」,把「侵害」包裝成「浪漫」 8:35「完美的」加害者、受害者應該長什麼樣子? 14:09教導孩子要「小心陌生人」!但很多案件都是「熟識性侵」 17:28當司法無法發揮功能,受害者藉由#Mee Too浪潮講出秘密和委屈 20:17當#Mee Too受害者現身,會冒什麼樣的風險? 26:44關於性暴力,還有哪些思考上的灰色地帶? 30:17#Mee Too事件有結局嗎?社會要怎麼繼續跟加害人相處? 34:54加害者認罪對受害者來說是種修復,希望能得到一個說法 38:39「社會性死亡」帶來什麼副作用? 39:34把性暴力加害者看成「禽獸」,彷彿他們不需要負擔「人類的責任」 本集來賓| 中研院民族所 彭仁郁老師 本集節目由兩廳院製播,雙週更新。 使用音樂| River Meditation music by audionautix.com Serenity

    失智症盛行代表人類有在進步?Covid-19促使人們開始正式思考疾病?——人類學家教你從疾病看出意義!

    失智症盛行代表人類有在進步?Covid-19促使人們開始正式思考疾病?——人類學家教你從疾病看出意義!
    人類雖然同種,但是社會處境卻不同。 在疾病面前,真的可以人人平等? 沒有人喜歡生病或老化, 我們無法逃避人生必經之路, 但或許能用不同角度詮釋、賦予新的意義。 本集節目邀請人類學家劉紹華老師, 分享什麼是醫療人類學, 以及用社會科學視角和人文眼光, 她如何看待當代的疾病和人口老化議題。 看看不同文明都遇到什麼問題,也讓我們反思 :「那臺灣呢?」 1:10「人類學」到底在學什麼?簡介考古、語言、體質、文化人類學 7:14劉紹華談為何對醫療人類學感興趣?起源於「愛滋病」和「柬埔寨」 18:20從「家支」到「被中共統治」,談中國彝族經歷社會衝擊和登大人 23:31疾病有被「汙名化」嗎?談談COVID-19 33:15我們都忘記了,失智症凸顯了人類的進步 36:59覺得老化很可怕嗎?談我們如何用新的眼光看待老化 《我的涼山兄弟:毒品、艾滋與流動青年》書籍介紹: https://bit.ly/3GtVtAv 疾病邊界的日常風景:劉紹華《病非如此》新書發表會側記 https://bit.ly/46MDRL4 本集來賓| 醫療人類學家 劉紹華老師 本集節目由兩廳院製播,雙週更新。 使用音樂| River Meditation music by audionautix.com 234354__valentinsosnitskiy__d-g-c

    塗鴉是亂畫還是對話?——街頭藝術作為公民表達的一種可能

    塗鴉是亂畫還是對話?——街頭藝術作為公民表達的一種可能
    如果喜歡畫畫,在紙上、畫布上創作不好嗎? 一定要畫在公共場所,或是市中心牆壁上? 「如果沒有理解和對話,可能就會只剩下偏見。」 許多人對街頭塗鴉抱持負面印象, 其實發生在「街頭」空間,就有著強烈的對話和行動意味。 「如果沒有理解和對話,可能就會只剩下偏見」 在都市叢林中有這麼一群人, 他們有理想也有行動,他們需要被看見, 用塗鴉的方式表達自己的價值觀和想說的話。 本集節目邀請塗鴉藝術家頌君,塗鴉文化研究者畢恆達老師 到節目中對談,藉由交流碰撞出火花, 像是植物學家能說出植物的名字和故事, 讓大家能了塗鴉的內涵和意義, 以及塗鴉圈不為人知的潛規則和獨特文化 1:06頌君分享接觸「塗鴉藝術」的契機和箇中魅力 4:28塗鴉會走上街頭,可能是為了追尋自由或喜愛街頭文化 11:37當塗鴉具有「匿名性」,就可以偷聽別人的評價 12:12塗鴉的「違法性」和風險,帶來創作上的刺激感 14:31談「數位塗鴉」帶來無限的可能性和想像力 18:31真的假的?原來有人駭到google map做虛擬塗鴉 20:42塗鴉圈如何解決爭端?用「蓋圖」把對手嘴爆! 24:14塗鴉客如何看待「商業」和「塗鴉精神」的平衡 26:14塗鴉圈聽過什麼「潛規則」?噴漆罐一定要用偷的、菜鳥不要在精華區創作 35:23「反抗體制」對塗鴉文化為何重要?只要夠努力,名字就能被眾人看見 38:36為什麼不能「只在合法區」塗鴉?塗鴉客的核心價值與初衷是? 46:32有錢就可以買下公共空間,甚至留下姓名和自己的美感 49:39如果有天把街頭所有廣告和招牌都遮住會……? 53:33塗鴉讓公共空間變得有趣,前提是大家能用新的眼光看待 55:18與其批判塗鴉,你還可以這樣看商業廣告 本集來賓| 塗鴉藝術家 頌君 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 畢恆達 本集節目由兩廳院製播,雙週更新。 使用音樂| River Meditation music by audionautix.com 234354__valentinsosnitskiy__d-g-c

    政治正確改編是重塑還是破壞?是創作者的靈藥還是毒藥?

    政治正確改編是重塑還是破壞?是創作者的靈藥還是毒藥?
    2023年《小美人魚》真人版在全球熱播,卻也引發炎上, 許多人翻桌大喊:「毀我童年!」 批評艾莉兒選用黑人演員太政治正確 電影應該忠於原著,還是可以被魔改? 創作者究竟在想神馬東西? 美國一九三O年代的政治正確法典《海斯法典》, 反而促使影史上最長吻戲的誕生, 讓遮蔽腿部的絲襪反而成為性感的象徵。 有人說「政治正確就是在說教。」 真的有這麼簡化和單純嗎? 本集節目邀請龍貓大王通信和主持人朱家安 從影視流行文化角度討論何謂「政治正確」, 回顧好萊塢影業中的產業文化的發展脈絡, 也帶大家一窺影視創作者和製片的真實想法 藝術創作往往在衝撞現實,你能接受改到什麼程度呢? 3:18小美人魚本來就是「虛構」的,安徒生一定沒想到現代人會吵成這樣 5:38王子的眼珠顏色其實跟原著寫的不同,但大家好像沒那麼在乎 11:17「歌聲」才是《小美人魚》的故事重點,象徵了自由也跟角色設定有關 17:29電影裡不准說「Oh My God」,《海斯法典》到底禁止了什麼 22:05好萊塢導演成功挑戰《海斯法典》!聊影史上最長的吻戲如何誕生 26:51黑色犯罪電影《夜長夢多》被改到太神秘,令人一頭霧水又著迷 34:04是政治正確還是造成誤解?談90年代的《費城》和社會氛圍 37:21政治正確定義隨著時代不斷變化,談30、90年代的背景和差異 43:24如果關掉批評的聲音,真人版《小美人魚》其實全球賣座 51:01政治正確有時反而是好事,會產生許多化學變化、令人驚豔 53:48為何「布倫屋恐怖片」擅於操作社會議題,讓人又怕又愛看 本集來賓|專欄作家 龍貓大王通信 本集節目由兩廳院製播,雙週更新。 使用音樂| River Meditation music by audionautix.com TravelLight music by audionautix.com

    AI生成時代的來臨:人類能從AI身上學到什麼?

    AI生成時代的來臨:人類能從AI身上學到什麼?
    你用過Chat GPT嗎? AI會自我學習,我們又能從AI身上學到什麼? 人類希望AI愈來愈聰明、好用,幫生活和工作加分 但又不希望自己未經同意之下被模仿,甚至完全取代 本集節目訪問政治大學李怡志老師, 用最簡單易懂的例子介紹人工智慧的技術和背後原理。 科技始終源自於人性,而人性又會如何與科技交互影響? 如果你對AI技術抱持好奇,又怕很難理解,千萬不能錯過這集! 1:12 AI為何近年橫空出世?先來比誰的「GPU」更多 6:05「創用CC」幫助AI「生成圖像」有更多樣本 12:05「圖像式生成」的原理是什麼?機器要怎麼「自我學習」? 17:15在AI領域「學習」和「模仿」有沒有差別? 20:48 AI可以假裝成你?談「人工智慧代理人」、「數位孿生」爭議 24:43介紹Chat GPT的訓練過程,初期還是要有人類介入 35:02生成圖像和人類畫圖不一樣,可以隨時重新更改 39:55很多人類的「管理技巧」可以用來跟AI互動,而且效率很好 43:49談AI應用,介紹什麼是「思想鏈」、「思想術」 本集來賓| 政治大學李怡志老師 本集節目由兩廳院製播,雙週更新。 使用音樂| River Meditation music by audionautix.com OneFineDay music by audionautix.com

    該如何理解AI合作創作藝術?

    該如何理解AI合作創作藝術?
    人類的慾望和想像力催生出科技和藝術, 當藝術和AI相遇,會碰撞出什麼火花? 在媒材、主題上,能迸發什麼樣無限的可能性? 本集節目邀訪林人中和王柏偉, 和大家深談當前流行AI和人類合作的藝術創作 有哪些特別的例子、帶來什麼啟發和當前的限制? 人們會如何看待、理解AI,甚至對它投射情感, 以及進入AI時代,人們可以有哪些新的反思。 3:39談韋恩‧麥奎格的AI編舞計畫,舞蹈家不用再花力氣想動作 6:50當AI成為指揮家,和人類的表現會有什麼異同? 10:03談在藝術領域中,AI可以有「科幻」和「技術實踐」兩種方向 16:02人們期待並想像,機器人能產生和人一樣的情感和心智 19:02語言和文字對人類來說很特殊,會誘使你相信機器人有感情 20:41何謂「過剩的第一人稱視角和感知」?在AI時代,藝術創作能有什麼新思考? 28:10林人中分享未來AI和表演藝術合作的可能性和創意 32:32 AI改變了人們對於日常生活和對自我的理解 38:15進入AI時代,藝術界中的「跨領域」和「邊界感」幾乎已經不存在 40:41 讓AI寫「巴哈風格」的音樂創作,結果騙過大部分的聽眾 49:01 AI的情緒陪伴功能遠超乎大家想像,尤其受年輕世代歡迎 本集來賓| 藝術家 林人中(River) 數位藝術基金會藝術總監 王柏偉 本集節目由兩廳院製播,雙週更新。 使用音樂| River Meditation music by audionautix.com 234354__valentinsosnitskiy__d-g-c

    秋天藝術節特企—心智障礙是一種缺陷嗎?社會如何給心靈貼標籤?

    秋天藝術節特企—心智障礙是一種缺陷嗎?社會如何給心靈貼標籤?
    什麼是「心智障礙」? 跟「神經多樣性」(neurodiversity)有何不同? 「正常」有固定的標準嗎? 跟多數人「不一樣」就是一種「缺陷」嗎? 能不能把這些不一樣當作「差異」來看待? 「背靠背劇團」由具神經多樣性特質的成員組成, 即將於兩廳院秋天藝術節期間演出《當獵人成為獵物的影子》。 本集以此檔特別的節目為引, 邀請策展人姚立群及張恒豪教授,展開關於心智與身心「差異」和「多樣性」不同面相的辨證與討論。 0:52澳洲「背靠背劇團」即將來台演出《當獵人成為獵物的影子》 2:20誰是「健常人」?不同時空背景下,社會對心智障礙者的標準可能差很大 7:58透過職場中的調整,讓不同身心狀態的人都能舒服工作 11:11 正視差異並非壞事,而是避免因差異造成的「社會排除」 12:31如果有身心障礙,還能參與特定的表演藝術嗎? 14:22伊莎朵拉·鄧肯解放芭蕾舞的嚴格束縛,帶往現代舞境界 20:01藝術給身心障礙者不同的機會和可能性,也展現障礙驕傲和自我實現 23:59身心障礙者也能登台演出!姚立群分享印象深刻的觀演經驗 30:09「身心障礙」、「神經多樣性」都在說同一件事,那有什麼差異? 31:52應該避免用「症狀」和「缺陷」去罵人,這可能會傷害無辜 33:22盲人、瞎子、視障者其實都是指不同的狀態和稱謂 40:49社會很容易因為身心障礙者的標籤,認為對方能力有限 46:15談視障者內心可能有的焦慮和自我懷疑 本集來賓| 牯嶺街小劇場館長、策展人 姚立群 臺北大學社會系教授、社科院院長張恒豪 本集節目由兩廳院製播,雙週更新。 使用音樂| River Meditation music by audionautix.com Julia Florida 2023秋天藝術節:https://reurl.cc/nLZAG6 《當獵人成為獵物的影子》:https://reurl.cc/NyG9Kk

    秋天藝術節特企—到底!什麼是策展?辦桌能算是一種策展嗎?

    秋天藝術節特企—到底!什麼是策展?辦桌能算是一種策展嗎?
    一般人會逛展覽,卻很少有機會參與策展。 藝術策展和百貨公司的櫥窗展示有什麼不同? 策展是什麼樣的創作和經驗呢? 本集節目邀請兩廳院秋天藝術節策展顧問周伶芝, 跟大家分策展如何說故事、提出問題、激發討論, 用五感和特殊體驗,帶給人們超越語言傳達的資訊。 策展具有創造性和思考性,也能打破時間和空間。 用不同方式呈現跟觀看,讓我們帶著好奇心,活出更自由的生命 * 所以到底辦桌是不是一種策展呢? 大家聽完這集討論之後,也可以思考看看喔! 1:33策展就是「說故事」和計劃一場「小旅行」 2:46策展「curate」原來是在「療癒」文物 6:07「藝術的提問」和普通人問的問題有什麼不同? 7:28「城市漫遊」過程中,當身體、速度慣性被打破,可能會帶來驚喜 12:53在策展中,文字敘述無法取代實地探訪帶來的體驗 14:47從展覽《裹山》一窺太魯閣族原民文化和歷史 22:11策展對「時間性」特別觀照,挖出被遺忘的故事也注重人文關懷 25:15成為「策展人」需要具備什麼能力,或可以怎麼練習? 30:56一幅畫可以用什麼角度欣賞?羅蘭巴特提出關於影像的「刺點」 32:25分享2023年《兩廳院秋天藝術節》策展理念和亮點 37:24《澳洲背靠背劇團》討論障礙跟AI之間的關係 43:18為什麼無聊的時間很重要?「無意識散步」是很好的日常練習 本集來賓| 兩廳院秋天藝術節 策展顧問 周伶芝 本集節目由兩廳院製播,雙週更新。 使用音樂| River Meditation music by audionautix.com Serenity

    為什麼許多人仇視「女權」?女性主義到底惹到誰?

    為什麼許多人仇視「女權」?女性主義到底惹到誰?
    「盆栽要剪,女人要扁」、「洗碗機不要出來打電動」、「女權自助餐吃起來」 每天網路上都有攻擊女性的說法, 厭女言論反映出什麼,又真正想傳達什麼? 女性天生就得善解人意?男性比你想像的更焦慮! 沒有什麼事情是基於性別,你就應該去做的。 本集節目邀訪作家許菁芳和蔡宜文, 用生活化的例子,分享女性主義對性別議題的追求, 也討論現在的台灣社會還有什麼性別迷思和不平等, 或可以如何重新思考相關爭議, 最後超越預設標準和社會眼光, 不任意歧視他人同時活出自我。 1:37女性主義中的「女性」是指什麼? 3:46女性主義希望將性別議題「問題化」並「帶來改變」 7:40職場上女性被預期溫柔和善解人意,會因此更有價值嗎? 10:22情感交流或家務事女人天生就擅長,所以沒什麼了不起? 17:59女性因為有表達專長,所以更有機會考上研究所?! 19:36談《八尺門的辯護人》,男生焦慮於被女性超越或奪權 22:13台灣女性政治人物常遭受質疑和批判,受雙重標準檢視 27:12家庭是大家的,為何分工總要「男主外、女主內」? 30:06很多厭女假設底下,是看不起、不信任男人的 31:11男人都該請育嬰假看看!可以得到莫大的成就感 33:11父權價值其實也讓男性錯過很多體驗 36:50網路上為什麼有那麼多厭女言論? 有可能代表社會正在進步 46:26從AV女優見面會得到的啟示,女性應該要相信自己的力量 本集來賓| 作家 許菁芳 作家 蔡宜文 本集節目由兩廳院製播,雙週更新。 使用音樂| River Meditation music by audionautix.com AcousticMeditation2

    為什麼要讀經典?難道古人比較厲害嗎?

    為什麼要讀經典?難道古人比較厲害嗎?
    經典作品要有哪些特質?偉大的作家具備哪些質地?有沒有可以衡量的判準? 「經典」具有讓人面對困境時,支撐心靈的內在強大力量。 「經典」也常讓人聯想到教科書、政權思想控制的教條。 很多人覺得讀經典不實用,跟自己也沒有關係。 但經典也是每個世代質疑強權、開創新局時的豐厚土壤。 人文關懷能跨越年代,經過時間淬鍊的作品具有穿透力。 本集節目邀訪東海大學外文系蔡奇璋老師, 和主持人朱家安一起暢聊什麼是「經典」,我們又為何要讀, 以及改編賦予經典作品什麼樣的新生命? 3:13為什麼還要讀《貝奧武夫》這種古史詩作品? 5:07學生更想學習「實用的英文」,而非文學 7:00 歸納三個合乎「經典」標準的重點,以莎士比亞為例 7:53威廉˙莎士比亞就是古代的金句王!現代英文的典範 12:36文學經典能夠跨越個人、社會、乃至超越文化,達到共感效果 18:03蔡奇璋談個人對三毛作品的看法 22:57經典作品那麼好,為什麼家長和學生不喜歡? 25:03少子化的社會,我們到底要教給學生什麼? 29:41從希臘悲劇談起-經典要延續,好像就要透過改編 32:39談樂府詩《木蘭詩》如何被迪士尼重新詮釋?對全世界的觀眾都產生了意義 36:50選角要不要看膚色?改編也是在展現有趣的當代意義 44:26要怎麼閱讀經典會更容易進入? 48:51甩掉規訓,每個人都可以將經典「私房化」 本集來賓|東海大學外文系副教授 蔡奇璋老師 本集節目由兩廳院製播,單週更新。 使用音樂| River Meditation music by audionautix.com Julia Florida Arabesque no. 1 (string quartet arr.)
    Logo

    © 2024 Podcast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Stay up to date

    For any inquiries, please email us at hello@podcastworl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