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天人親和真經》美國弘教版6 生和,和而不同與中華文化

    zh-HantApril 20, 2023
    What was the main topic of the podcast episode?
    Summarise the key points discussed in the episode?
    Were there any notable quotes or insights from the speakers?
    Which popular books were mentioned in this episode?
    Were there any points particularly controversial or thought-provoking discussed in the episode?
    Were any current events or trending topics addressed in the episode?

    About this Episode

    二大勝善:生和=同+異 天帝教稱「同」,多在「大同」著墨。大同中有小異,從而創造生機。 和與同的差異,孔子曾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論語》)試舉《左傳》中齊景公與梁丘據的對話為例。 和與同 《左傳.昭公二十年》:公曰:「唯據與我和夫!」晏子對曰:「據亦同也,焉得為和?」公曰:「和與同異乎?」,對曰:「異。和如羹焉,水火醯醢鹽梅,以烹魚肉,燀之以薪,宰夫和之,齊之以味,濟其不及,以洩其過。君子食之,以平其心,君臣亦然。君所謂可,而有否焉,臣獻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謂否,而有可焉,臣獻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不干,民無爭心。」 歐陽修〈朋黨論〉君子結黨只為理想,小人無法結黨,利益一旦衝突,立即解散。 《中庸》:萬物並育而不相害(物質),道並行而不相悖(精神)。 中華文化向來崇尚包容,可以很快納入異己文化,因此流傳久遠,良有以也。 是故師尊倡「敬其所異,愛其所同」。 懸念:生和與親和有何關係? 本經既為「天人親和」真經,主題在天人親和。 為何不直接談親和,要先從生和切入? 二大勝善→十大天人(由聖而靜凡,能階逐漸往下) 云何十大天人。主宰請。 曰。十大天人。曰聖。曰凡。 曰和凡。曰飛和凡。 曰藏生凡。曰非藏生凡。 曰基動凡。曰動凡。 曰基靜凡。曰靜凡。 是名十大天人。

    Recent Episodes from 涵靜清涼甘露雨

    釋恕 通靈少婦:師母渡陰的起點

    釋恕 通靈少婦:師母渡陰的起點
    宗主當初賜道名的場景,維生先生在不同場合提過多次。宗主一臉凝重地對這個秉賦優異的女弟子說:「第一,你要忠於天命。第二,你要忠於極初。」 師母渡陰,從年輕一直做到老,天帝教復興後,有具眼通的資深同奮看著心疼,主動請纓,願意頂替師母上陣,師母答應讓他一試。 這「一」試差點就掛了,把那位乾道的夫人嚇壞了。那位乾道是中醫師,夫人也是中醫師。 所以就只有「一試」,沒有以後了。 渡陰這差事(說「天命」聽起來比較偉大)很快就回到了師母身上。師母扛到歸天,然後就後繼無人,沒人扛得起。所以改成全教同奮初一、十五連著三天大家一起來──這就是我們現在的月行超薦法會。

    釋恕-將心比心,衷心祝福你的好

    釋恕-將心比心,衷心祝福你的好
    先賢怎麼看待「恕」呢? 子貢問孔子:「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親愛的老師呀,您老人家傳授的美德這麼多,有沒有哪個字是可以終身奉行的?也就是可以隨時帶著,一輩子都受用的? 孔子回他:「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孔子想了一下,就說,那應該就是「恕」了吧。沒等子貢繼續往下發問,老夫子自顧自作了解釋:自己不想承受的,就別這樣對待別人。 這則對話被師尊寫進《詠廿字》的「恕」:「先聖垂留一字銘,己所不欲勿施人。」 孔子的超級鐵粉孟子的體認大致相同:「彊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真想成為有德的仁人,努力做到「恕」應該會是最有效的途徑。 師尊歌詠「恕」的《詠廿字》,後半段就是「求仁之道此為近,體諒物情天下傾。」 「物」在這裡指的是「人」,不是「東西」。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恕」的底線。基督教的《聖經》有另一種講法: 「無論何事,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麽待人,因為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 說白了,「恕」就是比心比心。

    你的天命

    你的天命
    天命有大有小,有共相有殊相,也就是有同有異。進了天帝教有個共同的大天命:救劫。想要達成救劫使命,日行的五門功課必不可少,做好五門功課,其實就是同奮共同的天命。 那麼個人的呢?專屬於您個人的呢? 如果是「你」的天命,那麼天知、地知、你知,我是不知的。 所謂「你知」,未必是在當下就一清二楚。可能得經過長長久久,百磨千折之後,方才恍然大悟:原來天命在此。 別傷心喔,不是只有我們這些小咖才這樣,師尊也是啊!

    怎樣可以成神呢?死忠可以升天成神?

    怎樣可以成神呢?死忠可以升天成神?
    修持有成可以成神,不但是古人的信仰,同樣也被《新境界》所認可。天界錯綜複雜,神的譜系也不遑多讓,一般人最為熟悉的神,就是其中最低階的「自由神」。 自由神是怎麼成就的呢?燒好香勤拜拜?不是。《新境界》第五章第一節「靈的境界」是這麼說的: 一、生前有功德於世者(如宗教家、哲學家、政治家、教育家之純正者)。 二、生前有貢獻於人類社會者(如科學家、慈善家等)。 三、忠孝節義者。 四、具有智慧之善良者。

    天命大還是師命大?兩者衝突的時候怎麼辦?

    天命大還是師命大?兩者衝突的時候怎麼辦?
    如果我們拜的是「明」師(不是「名」師),明師所授必然合乎天道,「師命」通常就等於「天命」。可如果二者衝突呢? 宗主當時的「師命」是出於「人道」的考量:華山在北方,麵食為主,擔心出生南方習慣米食的師尊吃不慣。 師命與天命一旦衝突,「天命」優先。 這是師尊的上帝信仰,無勞上帝一再現身,耳提面命。 爾後復興天帝教,為拯救天下蒼生而疲於奔命的故事,應該是同奮耳熟能詳了。此前此後的種種,一言以蔽之,就是師尊「盡忠於上帝」的體現。 上帝很遠,遠在金闕。上帝很近,近在我心。

    師尊只是上帝的棋子?

    師尊只是上帝的棋子?
    天帝教復興是上帝的旨意?你把師尊當成上帝棋局的一枚棋子?這樣也太貶低師尊了吧? 那是一般「人」的想法吧?師尊自己不會這樣想。再說,上帝的棋子只是一種比喻,換個名詞你立馬就覺得很偉大啦!師尊領的是上帝親自頒布的「天命」,上帝的天命加身,這樣有沒有很偉大? 要當上帝的棋子可不容易,是很大的榮幸喔!真正天命加身,有挑不完的擔子,吃不完的苦頭,只會戒慎恐懼,哪來的樂翻天? 即使只是一枚棋子,這枚棋子在漫長的考驗之後沒有離開上帝的布局,其實奇難。 師尊《清虛集》的〈詠廿字〉,其中的忠就有這麼兩句: 此心耿耿常無疚,世事浮雲孤月明。 師尊用他的行動體現了大忠── 面對種種困厄責難而依然無懼無畏,逆風前行。 附記 有意領略師尊的大師風範與真實的人生行腳者,可以參考下列書籍: 教史委員會:《天帝教復興簡史》 劉文星教授(普珍同奮):《李玉階先生年譜長編》 柳光赦講師:《本師涵靜老人天命奮鬥之路》

    師尊是不是對宗主不忠?背叛了天德教?

    師尊是不是對宗主不忠?背叛了天德教?
    師尊不要求我們對他盡忠,因為師尊對宗主也不忠?所以師尊才脫離天德教,另創天帝教?聽說早期有些天德教教徒對師尊很不諒解,批評師尊背叛天德教…… 這個問號我相信不只教內的同奮有,教外人士更是不少吧,只是應對的方式不同而已,有的直接批判,有的礙於情面,放在心裡默默咀嚼而已。 先回應一下背叛。什麼叫「背叛」?嫌自己的位子太小,憤而脫離師門,從此不但橋歸橋,路歸路,甚至把師門當靶子,言詞詆毀(就是潑糞啦)從來不斷。這是叛教。 師尊怎麼處理他與宗主的關係?天帝教成立後,只要有天帝教教院,必然有宗主的法像。師尊對宗主始終敬愛有加,不但不曾批評過宗主,對自己與宗主的師承,也交代得一清二楚。這樣算背叛嗎? 天帝教不但不曾批評天德教,也沒有跟天德教一刀兩斷,在有形有往來,在無形則有分工:天帝教負責渡「人」,天德教負責渡「陰」。

    忠: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忠: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孔子拋棄高官厚祿,從祖國出走,與他對君臣關係的認知是一致的。理想的君臣關係應該如何呢? 「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為人臣的,理當以忠事君,對君王盡忠,但前提是君必須以禮相待。什麼是「禮」呢?一句話:「尊重」。高官厚祿固然是尊重的表現,好的意見願意採納,逆耳的忠言也願意傾聽,這才是真正的尊重。 得先做到「君使臣以禮」,才有「臣事君以忠」。就某個角度來說,君臣固然有尊卑之分,但彼此的對應是平等的。 換成文學語言,那就是標題的衣帶漸寬終不悔!

    忠就是愚忠?就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嗎?

    忠就是愚忠?就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嗎?
    忠恕可不是什麼討人喜歡的字眼,想到忠恕就想到儒家,想到儒家就想到吃人的禮教,八股的教條,印象挺糟的… 什麼是「忠」呢?就是教人「愚忠」:「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對嗎? 不是哩! 這句話是誰說的? 不知道。反正不是真儒者說的,至少孔子、孟子、荀子這些最具代表性的大儒都沒講過。 不但沒講過,而且有完全超乎想像的表述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