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感觉香水:香奈儿和她的艺术家朋友圈

    继音频节目《Della的气味博物馆》之后,庄卉家与看理想合作,推出全新音频节目《感觉香水》,让你学习如何借用文化历史的特征来欣赏一款香水作品,并借鉴“⾹奈⼉与她的艺术朋友圈”的精神,培养创意⽣活的习惯。
    zh-cn14 Episodes

    People also ask

    What is the main theme of the podcast?
    Who are some of the popular guests the podcast?
    Were there any controversial topics discussed in the podcast?
    Were any current trending topics addressed in the podcast?
    What popular books were mentioned in the podcast?

    Episodes (14)

    3. 经典的100,永续的摩登

    3. 经典的100,永续的摩登
    你看过《午夜巴黎》(Midnight in Paris)这部电影吗? 《午夜巴黎》 这是美国导演伍迪·艾伦(Woody Allen)在2011年发表的电影作品。剧里头有一段情节,剧作家男主角吉尔(Gil)和他的未婚妻 伊内兹(Inez)在巴黎的一个跳蚤市场逛街,吉尔偶然结识了古董商嘉柏丽尔(Gabrielle),在这个与香奈儿女士同名的女生引荐之下,吉尔穿越时空到达他最热爱的 1920 年代的巴黎,重温了当时艺术天才们精彩缤纷的社交生活。伍迪·艾伦用这部电影表达了他对巴黎的喜爱,同时传达一个很清晰的信息: 人人都可以来到浪漫的巴黎,寻找内心的宁静、灵魂伴侣,还有,漂亮的物品。 巴黎到底浪不浪漫,见仁见智,但是我可以确定的是,在巴黎这个城市,到处都可以找到设计精美的物品,尤其是经典的老物品。在Covid 19 疫情横扫世界之前,每一年我都会特别拨出三到五天的假期,专程到巴黎逛跳蚤市场,去寻找设计的灵感。我还记得十多年前,我居然在Le Marais玛黑区的跳蚤市场里发现了一个宝贝。它是一只50年代,5号香奈儿的空水晶瓶。 因为经过岁月的洗礼,这个贴上四方形、印着香奈儿logo的纸标签,看起来有一种经过时光洗礼的古典,而瓶底还留了一层薄如蝉翼,琥珀颜色的香膏。 我当时好奇地把鼻子凑近,以为看起来很像生命已脱了水的瓶子,不可能闻到香味,结果没想到,原来5号香奈儿的液体消逝了,但是它还是对自己的存在,保留着自在从容的气息。那是一种不容易察觉出来的淡淡花香,还带着一丝丝微温的橡苔与广藿香的气息,它们静静地催眠着我,让我感觉像是《午夜巴黎》那位剧作家吉尔一样,微醺时上了一辆神秘的古董车,摇摇荡荡,进入一个被嗅觉艺术弥漫的经典时空…… 你好,我是庄卉家,Della Chuang。欢迎你收听《感觉香水》第二季,第三集《经典的100,永续的摩登》。 百年香水的艺术气息 我记得曾经在上一集说过,没有生命的气味,其实很难创作出真正感动人的作品,拿我自己的经验来说,那些感动过我的作品,都能让我真切感受到其中的生命之味: 我每次读波德莱尔(Charles Baudelaire)的《恶之花》(法文:Les Fleurs du mal),总觉得他的诗,有种热带女人浓密头发里的郁闷花香;我每次看皮娜·鲍许(Pina Bausch)的舞蹈,总觉得她的肢体语言,藏着一种神秘幽暗的橡苔气息; 我每次看莫奈(Claude Monet)的《水莲》系列作品,那些倒映水中,饱实的花瓣,总觉得我的皮肤有一股清清阴阴的水气;我每次听到德彪西(Achille-Claude Debussy)的音乐,总觉得一丝丝慵懒的海风和白云的气味正从我眼前飘过…… 而当我第一次看伍迪·艾伦的《午夜巴黎》,我居然感觉到香奈儿5号香水的经典气息。 《午夜巴黎》与香奈儿5号香水连在一起?是的,我这么认为,如果你看过《午夜巴黎》这部电影,同时也收听了《感觉香水》第一季的音频节目,就可能会认同我的说法。 在这里提示一下,《午夜巴黎》里有一个关键时刻:午夜十二点的钟声一响,一辆 20 年代长得很像马车的 Peugeot Type 176 来到男主角吉尔的面前,在这个车子里,人人喝着香槟,邀请他一起上车,忽然间就进入 1920 的巴黎。 邀请他一起上车喝酒参加派对的英俊男子,正是大名鼎鼎,以撰写《了不起的盖茨比》(The Great Gatsby)闻名的作家菲茨杰拉德(Francis Scott Key Fitzgerald)还有他的太太 Zelda。 因为菲茨杰拉德的介绍,吉尔也认识了许多在 20 年代著名的艺术家与作家,他们刚好也是可可·香奈儿女士的朋友圈。 与香奈儿女士来往的朋友们,皆是历经时间考验、早已经典化的人物,比如现代音乐领袖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Igor Stravinsky)、诗人尚·考克多(Jean Cocteau)、永远挑战创作极限的画家毕加索、超现实大师达利、俄罗斯芭蕾舞团创办人迪亚吉列夫(Sergei Pavlovich Diaghilev)、钢琴家兼艺术赞助人,也是香奈儿女士的闺蜜的米西亚(Misia Sert)等等。 这些经典人物,成就了1920年代被称为疯狂年代 (Années folles)的巴黎,丰富了多彩多姿的社会,艺术和文化的合作。而身为当时巴黎的时尚女王的香奈儿女士,也在1921年发表了"一款闻起来像女人的香水",创作香水史上第一瓶设计师的香水品牌。 1921 CHANEL N°5 by Sem/ CHANEL 现在即使隔了一百年,当我闭上眼睛,深深吸了5号香水,时间仿佛可以倒带,听见两侧飞翔着达利画笔下变软、歪曲的时钟,滴滴答答地带我回到20年代的巴黎,现在请你跟我一起想象: 黄昏后朦朦胧胧的暮色依偎在塞纳河畔的左岸,有无数的微光、粉尘、呼吸混杂在一起,我好奇的走入格特鲁德·斯坦因(Gertrude Stein)开的文化沙龙。窗外黄昏的天光开始暗淡下来,没人开灯,而室内的气味竟然像是一种光,慢慢地开展—— 我看到马蒂斯(Matisse)的剪纸作品"橘子"刺激我的嗅觉,鼻腔缓缓有一股依兰依兰、橙花与柠檬的清新气味; 我看到毕加索画的飞鸽,嘴里衔着由鸢尾、铃兰、茉莉与五月玫瑰编织而成的花圈,翅膀扑飞的声音带有饱满甜美的香气,牵引我踏入了雷诺阿(Renoir)画的花园; 随着时间的移转,我闻到琥珀、檀木、麝香、苔藓、香根草、香草和广藿香等等的气息,它们闻起来悠长又持续,像是沉稳的大提琴,我侧着耳朵静静聆听,思绪突然被"啵"的一声惊醒了,原来戴着层层叠叠的珍珠项链,穿着简约大气的黑色小礼服的香奈儿女士,正开心地开了一瓶香槟,当闪闪发亮的香槟泡沫从瓶中溢出,空气中洋溢了轻盈的乙醛花香…… 你知道吗?我形容的这些香气,就是5号香水的香料成分。它们在光影明灭之下与时间、艺术发生共振交错,若隐若现地见证了100年前诞生的艺术经典。 经典的嗅觉作品 卡尔维若认为,"经典作品是那些你经常听人家说';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书" 。他也认为"经典作品对读过并喜爱它们的人构成一种宝贵的经验;但是对那些保留这个机会,等到享受它们的最佳状态来临时才阅读它们的人,也仍然是一种丰富的经验" 。这让我想起小时候,大概是十岁左右的一段有趣的故事——小闺蜜跟我交换秘密,她说她恨不得赶快长大,然后就可以穿上妈妈漂亮的高跟鞋,而我则对她说,我长大了最想做的事,就是喷上我妈妈锁在衣柜里,舍不得每天使用的那一瓶很贵很香,来自法国的香水。就像在适合的年龄读到适合的书,我终于在21岁合适的年龄收到了合适的5号香水,恰到好处的展现"女人味"。 从女孩到女人,5号香水带给了我从嗅觉变成精神上挥之不去的记忆,就如同卡尔维若所说的经典作品"它们带着以前的解释的特殊气氛走向我们,背后拖着它们经过文化或多种文化(或只是多种语言和风俗习惯)时留下的足迹"。 我喜欢把5号香水这款"嗅觉作品"当作阅读一部经典作品来看待,因为在我的生活里,它生灵活现的对应出卡尔维若对经典作品所下的定义,比如说,我有一个习惯,会把香水柜子里最显眼的位子留给5号香水。即使我有满柜的香水,也经常被新上市的香水所吸引,但对我来说,5号香水是香水界的《红楼梦》,永远可以一读再读,而且好像初读那样,它是可以带来新发现的书。 我想,经典不只是古典,也不是百年前创造出来的东西才叫经典。经典最美妙的价值,就在于你总是能够从它的本质中找到新的东西,一次又一次掀起流行的浪潮。关于这点,鬼才导演伍迪·艾伦设计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桥段,让我们见证真正的经典,实际上没有时间性: 话说有一个午夜,男主角吉尔遇到了画家达利、超现实电影大师路易斯·布努埃尔(Luis·Buñuel)、超现实摄影大师曼·瑞(Man·Ray),他向他们描述自己这个来自21世纪的未来的人,居然爱上了20年代时空的一个女人。 吉尔倾诉爱情的苦恼,但是曼·瑞说这样的描述让自己看到了一张照片,布努埃尔说自己看到了一部电影,而神经兮兮的达利则说自己看到了一头犀牛。 伍迪·艾伦用一个"穿越时空"的想象,影射吉尔的描述或许给了达利一个创意灵感,因此我们可以欣赏达利的作品《菲迪亚斯伊利西斯的犀牛形象》。 我每次看到这个桥段特别有共鸣,因为我认为经典作品应该包含了某种接近"事物本质"的东西,也就是某种根源性的东西,所以不管世界的人、事、物因为时间、地理与文化的关系而不同,最后都可能和这个根源性的东西发生了共振。 所以,5号香水虽然是嗅觉的经典,但准确的说,它也是一个有关五感的艺术,包含了简洁优雅的视觉、低调细微的听觉、棱角分明的触觉、法式优雅的品味;5号香水的创意力也是无穷无尽的,它是一项划时代的现代香水的革命、一阙闻起来像女人的香水的宣言、一个与香奈儿女士执迷占星学有关的奥秘、一个实验室烧瓶的魔法数字、一个代表奢华和经典的符号。正是这些碰撞的元素、必然的际遇,成就了5号香水"永续的摩登"传奇——它并没有在百年时光蒙尘,相反,它在每个世代都引领潮流,闪闪发光。 对了,你知道经济学中有个著名的理论叫做"林迪效应"(Lindy effect)吗?说的是,对于会自行消亡的东西,每多存在一天,它所剩时日的期望值就会减小一些;而对于不会自行消亡的东西,每多存在一天,它所剩时日的期望值会增大。这个效应来解释经典作品正好适用,因为一部经典流传得越久,它就越可能在今后更长的时间内传承下去,继续发挥它的价值。持续摩登了100年的5号香水正是如此。 尾声 我平常有散歩的习惯,而且特别喜欢在夜深人静的夜里。我会沿着苏黎世湖再拐弯到老城区,好奇地捕捉每一个美丽的瞬间。晚风徐徐,枝繁叶茂的爬山虎攀上百年老屋的窗栏,有的甚至严严实实将整个窗子都遮住了。 橘黄色的灯光透过层层叠叠的叶,撒出星星点点的光,引人无限的遐想。夜更深,在空中散开神秘的气息,我走着走着,偶而会不由自主地把自己带入《午夜巴黎》的场景。 我想,会不会哪天也进入了平行的时空,到达我向往的未来呢?如果真的可以穿梭到2121年,我想再次见证香奈儿5号香水! 谢谢你在这一年收听《感觉香水》音频系列,我何其有幸有你这样的听众朋友,在我叙说香水的时刻,可以感觉到你。我们再见了,Ciao~

    2. 神秘的数字

    2. 神秘的数字
    1,2,3,4,5…… 你记不记得小时候是怎么学习算数的?我想你应该和我一样,有着掰着手指数数的童年。我永远记得这样的场景:满布天星的夏夜,客厅里弥漫着刚切割过的鲜花与绿叶的香气。我黏在妈妈的身边看她插花,高度不足的我没有办法可以时时刻刻看到她美丽的脸庞,可是我却可以看到她的手指。 每次只要是插上了第一朵花,她便轻轻地对着我说:卉啊,这是1。 再插一朵,她慢慢地说,这是2。 妈妈还没插上第5朵花的时候,我便急着附和着她,掰着当时胖嘟嘟的五根小指头,大声地喊着:我知道,我知道,5!这是5!  妈妈这样用心的临场教学,纤细修长的手指,好像花萼伸出来的雄蕊和雌蕊,在星空中颤动着香香的花粉,一闪又一闪。 我很幸运,我第一次体验数字的美丽,是这么充满芬芳的嗅觉。 你好,我是庄卉家,Della Chuang。欢迎你收听《感觉香水》第二季第二集《神秘的数字》。 数字5的科学 用手指算数是每个初次接触数字的小孩的本能反应,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人类一只手会有五个手指,而不是六根或七根呢?这个简单数字的背后,隐藏着进化的科学逻辑。有科学家研究指出,灵长类随着进化发展的需要,可以捕猎、爬树等等,这样持续的锻炼与活动,让他们的前肢功能继续提高,强化了抓握的功能,因此进化出了灵巧的5个指头。数字5的奇迹因此诞生。 讲到数字5的科学奇迹还包括人类有5个感觉,也就是眼、耳、鼻、舌、身对应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我们通过身体的五个感受来认识世界,所以,现在只要有人和我说空气中有茉莉花的香味,我一闭上眼睛,思绪马上就旅行到位于法国南部的格拉斯花田。 在这个花田里,绿色茂密的叶子,花很白,五片花瓣单纯干净。我把鼻子凑近花心里,深深地吸一口气,甜美的气味,像一片细细的丝绸,随着微风来来去去,浸透到鼻腔里,把逻辑理性思维都赶走了……原来数字5的背后可以如此感性。 那么,有关数字5的气味、重量、质地、形状、色彩会是什么呢?说到这里,我不需要卖关子,你知道我在说香奈儿5号。 有关香奈儿5号的创作背景与气味故事,请你收听《感觉香水》第一季,尤其是第六集的《瓶装艺术的调香师》。在这一集里,我对5号香水的创意与瓶身设计有完整的介绍。现在,其实我更想和你聊聊,5这个数字,是如何凌驾理性与常规,成就香奈儿5号香水的传奇。 数字5的神秘气息 20世纪,香奈儿女士是一位独树一帜的服装设计师,但是她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训练;她也是一个成功的女企业家,可是那时候的社会也没有所谓的ceo养成班,很多时候她是凭着自己的直觉来做事。她把香水取名为5号,那是因为数字"5"最初就是一个实验室样本的编号。 这个故事听起来很率性,但是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如果香奈儿女士的鼻子其实更喜欢编号4号的香味,她还会执意选择5号实验瓶吗?我猜,她会。 原名嘉柏丽尔(Gabrielle )的香奈儿,她的设计不仅仅是她创作灵感的化身,还包含了她深信不疑的神秘事物,比如占星术。嘉柏丽尔·香奈儿是狮子座,她爱用狮子作为寓所装饰的主要元素,梳妆台常年摆放着一座狮子雕塑,因为她深信狮子能够为她带来好运。而嘉柏丽尔最喜欢的数字是5,因为她相信数字5的神奇力量,不只是因为它象征着纯洁和好运,也因为狮子座属于占星术的第五宫。 有一天她这么跟调香师恩尼斯·鲍 (Ernest Beaux)说:"我在一年中的第5个月的第5天举办时装发表会,那么我们干脆用这个样品的号码5来当香水的名字吧,这会带来好运的……"从此5号香水成为百年香水的传奇,香奈儿女士的好运的确实现了。 从现代商业的理论,很难理解香奈儿女士的笃定与迷信会是成功商品的推手,不是吗?但是,如果你尝试把自己放在20世纪初期的时空背景,你会了解为什么香奈儿女士会那么迷信数字的神秘力量。 都说动荡的时代似乎是迷信的温床。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巴黎的时尚界弥漫了迷信的气味。 1921 CHANEL N°5 by Sem/ CHANEL 除了香奈儿女士相信数字5,她当时的"劲敌"艾尔莎·夏帕瑞丽 (Elsa Schiaparelli)也设计了一整套以天文学、星座和太阳王为灵感的服装系列,希望获得当时巴黎贵妇的青睐。 即使到了21世纪,时尚界还是非常迷信。举个例子,在 2015 年的一次采访中,香奈儿的老佛爷卡尔·拉格斐(Karl Lagerfeld)回忆起在年轻时发生的一种灵异般的预感。他说:"关于成名这件事,真是太不可思议了,我不知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可是就如同当时的算命大师告诉我那样,';年轻人,你的名气会在其他人的结束后,才会开始旺起来呀。';这还真是铁指神算。" 结果,卡尔·拉格斐在香奈儿女士生命结束10年后的1982年,接手香奈儿品牌。 为什么时尚界那么迷信?时尚历史学家瓦莱丽·斯蒂尔 (Valerie Steele)认为,时尚界是一个格外需要运气才能出人头地的行业,因为今年你可以在闪光灯下喵喵的catwalk走秀,被媒体买家捧上天,明年可能就被喜欢尝新猎奇的他们给忘掉了。时装秀的成功没有道理,也无法用大数据来预测,再加上上下下,如坐云霄飞车的财务压力,所以大多数的设计师认为——迷信无伤大雅,只求心安。  我虽然不懂占星术和塔罗牌,但是我觉得迷信其实是我们非理性、很私密的部分人性,特别是敏感爱美的心灵,会特别珍惜这些私密,然后带着这些神秘的气息,去写诗、去设计、去跳舞、去作曲,去拍电影。 你知道吗?不只时尚界迷信,艺术界也是。香奈儿女士的画家好友毕加索就是其中之一。比如说,他绝对不扔掉自己的旧衣、剪下来的头发或是指甲片,因为他怕因此失去他的一部分"本质"。 想想他的迷信也有几分道理,少了艺术的本质,创作会像是一个没气息的灵魂,这对艺术工作者可是一个诅咒呢! 银色工厂和5号工厂 迷信可以成为创作的灵感,但是有一位美国艺术家不搞迷信却爱搞迷恋,这个人就是波普艺术大师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同样和香奈儿女士一样特别喜爱星星,但是安迪·沃霍尔喜欢的星星,少了宇宙神秘的力量,它们更接地气,更具娱乐性。说明白点,就是闪闪发光的好莱坞明星。 沃霍尔自小就迷恋名声、时尚、名人和好莱坞。作为一个住在美国钢铁城市匹兹堡的男孩,他从阅读青少年流行杂志和收集电影明星的签名中,找到了逃离普通工人阶级生活的方法。1960 年代初期,像其他怀有艺术梦想的艺术家一样,沃霍尔搬到纽约生活,因为实在太喜欢明星与名人了,所以他开始用丝网印刷创作一系列的明星肖像,包括伊丽莎白·泰勒(Elizabeth Taylor)、猫王(Elvis Presley),这些人们一眼就可以认出的大人物。1962 年,电影明星玛丽莲·梦露(Marilyn Monroe)去世,沃霍尔立即为这位女演员制作肖像,而这也是让他扬名天下的重要作品。 1985年,沃霍尔再度用丝网印刷创作,把一只四四方方的香水方瓶用在广告作品上,这个香水瓶就是香奈儿 5 号。这九幅广告系列作品,是沃霍尔对波普艺术的核心价值,将日常物品变成艺术的一种实践。  CHANEL N°5 by Andy Warhol / CHANEL 画面上的香奈儿5号香水瓶在黑暗诱人的背景中独树一帜,瓶子的轮廓更加脱颖而出。香水瓶象征的女性的柔美,在大胆的色彩、粗旷的线条和夸张的空间构图的反差效果下,更加神秘魅惑,它体现了奢华的生活方式和经由工厂大量生产的产品。 我对沃霍尔这个作品的看法是,复古而现代, 时尚而低调,触手可及但是深藏暗喻——而这也是沃霍尔被艺术评论家欣赏称道的地方。 我这么觉得,1921年上市的5号香水,隐隐约约散发出香奈儿女士和她的艺术家朋友,比如画家毕加索、艺术赞助人米希亚与诗人考克多这些名人的艺术光环,可是做到让5号香水光环加码放大,闪亮如巨星,散发superstar气息的艺术家,就是沃霍尔了。 今年刚好是5号香水百年的生日,香奈儿品牌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的物品为灵感,推出了5号香水的工厂创作系列,17件的限量版产品包括了沐浴香片、油漆桶、机油瓶、茶罐等等,让消费者可以闻出5号香水那标志性的香味。我很喜欢这样的创意手法,因为这是香奈儿品牌再度延续沃霍尔的波普艺术——用奢华时尚包装大量生产的商品。 我也认同香奈儿香水与美容品部全球创意资源总监Thomas所说的:"通过这个概念,我们希望能回到第一个5号香水包装的创造过程……"想想,100年前,5号香水只是一个简单的实验室瓶子,一个功能性的物体,谁会想到后来却成为奢华的标志呢? 有一个电影导演说过,看一部好的作品,就好像剥洋葱的经验一样,总觉得一层一层地剥开,最后会突然有什么意想不到的结局,但是,其实并没有什么结局,结局也就在一层一层剥开的过程本身。这点我特别感同深受,因为我见过的最难忘的动人建筑,最美的部分往往不是外在可以看到的形式,而常常是那一层又一层形式包容住的那一个虚拟的内在空间。  Coco Chanel, 1954 Photo by Doisneau/ CHANEL 所以对我来说,5号香水的成功,早已超脱简洁的瓶身、独特的香料, 因为香奈儿女士打开了我们的感官记忆,牵引我们进入数字5的奥妙的气息,什么气息呢?现在请你超越时空,跟我一起想象这样的一个故事: 19世纪,收容Gabrielle的奥巴辛(Aubazine)修道院,总是日夜不停地散发清香。香气,是信仰的一部分。有圣徒在周围的空地上种满花草,而举行祷告和冥想仪式的中殿,总是散落着乳香神圣的味道。 修女姑姑说:Gabrielle,洗床单的时候,记得加入干燥的鸢尾花根,这样才会让布料的味道更为温和。 修女姑姑说:Gabrielle,存放衣物的柜子里,记得要放入带有轻微辣感的红木和马鞭草,这样才可以防虫并且让衣物保持芳香。 修女姑姑又说:Gabrielle,用生牛油制成的肥皂来洗澡,身上会散发干净的味道…… 铭记这些气味教条的Gabrielle,每天都会沿着阳光洗过,铺满五角星图腾的鹅卵石小径,前往教堂祈祷。走着走着,日子久了,开始发觉自己踏出的每一步,似乎都交错着关于数字5的神秘气息。因为负责建造修道院的修士们说,"5"是最特殊的数字,它代表着人类命运的本质,因为五角星曾在古代被用作基督教的象征,它代表著基督的五种伤口,也代表着人体的五种感官。 Gabrielle后来离开了修道院到巴黎生活,忽然发现周遭的气味变了,可是夜里突然醒来,数字5的神秘气息,像是童年喜爱的儿歌,温暖每个失眠的夜晚…… Brille, brille, petite étoile Comme j'aimerais savoir qui tu es! Si haut au-dessus du monde Comme un diamant dans le ciel Brille, brille, petite étoile Comme j'aimerais savoir qui tu es! 你一定听过这首旋律来自18世纪初的法国童歌"Brille, brille, petite étoile", 中文翻译成《一闪一闪亮晶晶》。一闪一闪亮晶晶,这个星星包含着神秘奥妙的5,是后来成为香奈儿女士的幸运数字,是香奈儿品牌的5种颜色,是1955年2月推出的包王Chanel 2.55,也是现在的香奈儿5号。 对了,中文有句成语叫做"物换星移",意思是景物改变了,星辰的位置也移动了,用来表示时间的变化。可是我想对于这点,香奈儿女士一定不同意。因为一百年后的今天,她信仰的五角星还是屹立不摇,一直带来好运呢! 香奈儿5号节日限定系列 5号香水系列 限定创作 此次特别系列,首次在瓶身中添加再生玻璃,与原生玻璃一样纯净、晶莹、通透。这种玻璃材质是品牌与法国历史传承企业POCHET du COURVAL长期合作的成果,通过一项创新的回收工艺,造就其优异的品质。 重新设计的包装盒采用触感细腻的可降解纸质包装,勾勒出标志性的瓶身轮廓。 香奈儿女士的幸运数字5,化为金色浮雕在限定创作的标签上。香奈儿专属调香师奥利维耶·波巨创作的5号之水亦采用同样的设计,以银色浮雕呈现。 5号日历 限定创作 5号日历 限定创作 以巨大的5号香水瓶造型呈现,充满艺术气息。日历由27个编号为5至31的礼盒组成。5代表5号香水,31则代表传奇的康朋街31号。礼盒包含灵感来自5号香水的炫亮魅力唇膏5号系列,全新红色调的指甲油,5号香水,饰以数字5的手环,新颖别致的雪景球,以及其他带有5号香水元素的节日礼物。

    1. 从0到9

    1. 从0到9
    1,2,3, 4,5,6,7,8,9…… 跳跳跳,落地,跳跳跳,捡起石块,再咚一下地跳到格子外…… 你知道我在做什么吗?我正在回忆我小时候很喜欢玩的一种游戏,叫做"跳房子"。 如果你是00后,可能对这个游戏感到陌生,但是你知道吗?"跳房子"在20世纪的50年代至90年代相当普遍,可以说是最方便、最常玩的儿童游戏之一,尤其是小女生们,更爱玩!怎么玩呢?很简单。只要在家门口的空地,或是没车的路旁,用小瓦片或粉笔在地上划出几个方格子,这些方格代表房子,然后你在格子上标上数字,从1到9,脚步顺着这些阿拉伯数字,就可以开始一场跳动的游戏。 单脚跳、双脚跳,小女生们的头发在跳动中飞舞,跳跃的脚步声音在这九个方格子里,有流动、停止,有升起,有起伏,有顿、挫、轻、重,这样声音在空气中振动,有一种童趣的质感,像是刚刚冒出的花蕾在春天的风里颤动,侧着耳朵,听着听着,隐隐约约闻到了空气中的那些南国花香,茉莉花、素馨花与七里香…… 格拉斯茉莉 是的,这就是我的点滴回忆,感谢数字,让我能够透过这些童年的声音,打开五感,感觉香气。 你好,我是庄卉家,Della Chuang。欢迎你收听《感觉香水》第二季,第一集《从0到9》。 从0到9的阿拉伯数字 就像法国薯条,French Fries,字面上虽然有"法国"这两个字,但是归根结底却是比利时人发明的一样,阿拉伯数字也不是阿拉伯人发明的,而是印度人发明的,只是因为这些数字符号最早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因此就这样误打误撞,被欧洲人误认为是阿拉伯人发明的数字。 不过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阿拉伯数字刚传入欧洲的时候,并不是像今天我们见到的那么和谐,现在我们普遍使用的阿拉伯数字其实已经经过了许多数学家的加工改造。 你知道吗?听到这个事实时我挺佩服这些数学家的,因为从平面设计的角度来说,数字字型设计其实并不容易。原因有几点,举几个例子: 英文的"o"和数字的"0",同样是圈圈,相似度极高 ,如何在造型上同中取异,让人一看就能识别? 还有,有些阿拉伯数字有着明显夸张的曲线,像是8和5,或者说,有些阿拉伯数字留有大片的空白,像是1,2,或是7。这两种情况都在挑战设计师处理字型空间的美感平衡。这样有关协调与平衡的难题,其实像是调香艺术一样,调香师在面对特别有"个性"的香料,比如薰衣草,紫苏或是菊花,如何驯服他们,并且从中协调香气之间的平衡感,也是气味美学的一大挑战。 数字的哲学 因为调香有关美学,所以有些人认为调香是一个美丽又浪漫的职业,整日在感性的氛围里寻找灵感。但其实,数字与数学在调香的创意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可是相当重要的! 以我多年来和调香师合作的经验,我了解,当我把香水创意概念给到调香师之后,调香师就会开始在脑袋里进行"嗅觉素描",他会根据自己所学的调香知识,再加上自己的经验、记忆与感知领悟,在实验室里初步调配几款香水。 接下来,以这些标志阿拉伯数字的香水配方上做基础,通过数字,进行一连串来来回回、加加减减的实验风暴。在调香配方确定之后,再进行配方的稳定性和兼容性的实验。 而要做到这些,就必须要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和化学基础。所以,无论你感觉到的香水是优雅的、天真的、感性的、 华丽的,还是快乐的,这些感性的情绪背后其实是理性的数字在煽动。 数字和数学是人类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必不可少的。人类的语言不仅包括文字,还包括数字。从某个角度来说,数字和文字一样,都是一种符号,被人类用来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既然如此,那,你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我们如何与数字交互?我们如何接触数字,让数字给我们它的信息呢? 这样说吧,在绝大部分的情况下,我们发现事物的方法是与这个事物进行物理性的因果交互,透过人类的五感,你看它,听它,摸它,尝它,闻它,或是别人做了一些事,然后告诉你它的信息,这些都是因果交互。 如果再具体一点,请你闭着眼睛,跟我一起想象——在一片美丽的草原,白云慵懒地在天空挂着,微风吹拂,你看见一匹马正在吃草,你看见它身上毛茸茸、卷曲躁动的线条,甚至听到它慢条斯理,把一束束青草放在齿间咀嚼的声音,还有,青草还留有夏天日光曝晒过的气味…… 好,现在张开你的眼睛。 怎么样?你绝对可以想象出一匹在草原上的马,那是因为马是有形的,你是看见过它吃草、奔跑的。这也就是我们刚刚说的交互。然而,数字不像马一样生存,数字并不是切实存在的事物,它必须依附于一个实际的事物才可能被我们感知,所以你没办法与数字进行单独的因果交互。 数字在颜色 但是,有一位美国艺术家却透过艺术,让数字与观看的人产生了因果交互。他就是贾斯培·琼斯(Jasper Johns,1930年5月15日-)。琼斯在1950年代开始,通过画国旗、数字、标靶、地图和字母,将抽象表现主义带回形象化。他最著名的作品应该就是"Flag"《旗帜》(1954年-1955年)。 琼斯作品中具代表性的美国国旗 1961年,琼斯在纽约创作了一副以数字为灵感的作品的画,叫作"0 through 9"(《从0到9》)。在这幅画里,琼斯把从0到9的十个数字抽象化,然后用一层又一层的线条与形状将它们堆叠在一起。 然而,有趣的是,虽然每个数字几乎无法辨别,却又能和其他数字区分开来,保持着独特的视觉品质。 © Jasper Johns 而这幅画作的名字《从0到9》实际上是一个双关语,不但表达了这幅画的数字主题,也挑战了观众从画面上看到每个数字的方式。有人问琼斯为什么喜欢画数字与字母?他轻描淡写地说:因为每个人都能认出字母和数字! 他想创造有趣的图案,让我们能以新的方式看待字母和数字。 琼斯的突破手法是他通过艺术创作,对已定义物件的再定义,从而展示一系列除此件事物本身含义以外,它所带来的熟悉的引申含义。换句话说,数字和琼斯所创作的数字虽然共享统一的符号,但是本质已经完全不同。所以从艺术的角度,同样是数字,琼斯数字油画有着令人神往的精细表面,是一个作为表面而存在,而不是冷血不带感情的数字了。这种以日常熟悉的事物为主题的创作理念,也让琼斯被艺术评论家公认为是波普艺术(Pop Art)的先驱之一。 数字在气味 除了通过颜色、线条与质地,数字当然也可以透过气味去挑动你的情绪!想想,香水创作实在很有意思。明明在实验室中把一堆生冷的数据和香料凑在一起,调香师却能在各种数据和实验之上,创作出让人嗅闻出由美好与智慧构造出来的感性氛围;明明已经构建出这么美好的氛围,设计师却又最终将它们藏在每一个尺寸精致、造型精美的瓶子里,回归我们的每日生活。香水可以让平凡变得高雅,又把高雅带回平凡,而把我们平日熟悉的数字结合神秘优雅的调香艺术,然后演绎出这种境界的香水,就是香奈儿香水系列了。 香奈儿品牌的数字香水,除了家喻户晓的5号香水之外,还有珍藏系列1957、18号、康朋街31号、22号、 1932,和我个人相当喜欢的19号香水。这些数字香水承载着香奈儿百年的调香艺术与文化。 香奈儿香水,其中含多款以数字命名香水。 说到这里,我突然想到,既然美国艺术家琼斯能把随处可见的数字变成艺术,那么香水的艺术是不是也可以以更轻松更生活化的方式来体验呢? 欸,对了,还记得节目开场我提到"跳房子"的游戏吗?我们就来借用这个游戏来体验香奈儿香水,先画格子造一栋漂亮的房子,然后在这7个格子里写上数字香水的名字…… 好,我先跳了,现在请你跟我一起想象: 跳到1957,嗅闻感性的白麝香点缀佛手柑、鸢尾与橙花,交织以雪松、蜂蜜与粉香气息。它的气味干净得像沐浴过后的肌肤,让我感觉云的白,轻的白,梦境的白,羽毛的白。1957是影响力,是香奈儿女士在美国大放异彩的年份。 跳到18号,这里就是芳登广场18号——香奈儿高级珠宝精品店。嗅闻温暖的秋葵子,它与白麝香和天竺葵的香调相映衬,缓缓地散发活力充盈的余韵。深深呼吸,我的感官就这样被阳光晒醒了,而且居然听得到太阳温柔的鼻息。 跳到康朋街31号,是心脏,是巴黎的总部。嗅闻简约而饱满的柑苔调,与鸢尾、黑胡椒与香根草和谐地对应。这是一种简约安静的感受,像是一部黑白的经典电影,让人看了一千遍也不厌倦。 跳到5号,休息一下,静静嗅闻花香调与乙醛融合的标志性香氛结构。以玫瑰与茉莉为主体的芬芳花束,以柑橘为开瓶调,让乙醛穿梭香味带来独特的嗅觉氛围,让香草的气息更加流连忘返。1921年,香奈儿女士从创作的香水样品中选择了第5号香水样品,这样的嗅觉飨宴,让我感觉女生的自恋而自觉是道德的,是应该的,是时尚的。 转身跳到22号,创作于5号香水之后的1922年。嗅闻晚香玉、玫瑰与橙花的馥郁芬芳,散发魅惑感性的迷人气息。感觉温柔的夜晚,记得穿上它,涂上口红,再来品尝盛宴的红酒。 跳到1932,嗅闻梨子与葡萄柚的清新活力,引出感性而珍贵的茉莉芬芳,伴以鸢尾与香根草的粉香与木质香气。从占星术汲取灵感,香奈儿1932年创作了首个高级珠宝系列。这是一种钻石般的清澈感觉,优雅的去芜存菁,饱满得如满月。 跳到19号,嗅闻花香调—木香调—草香调,它含有橙香油、白松香、五月玫瑰、鸢尾草、水仙花、香根草、西洋杉、愈苍木等多重花草的气息,让我想象一位从神坛走下来的女神,向我抛出她用绿叶、木条与花朵编织的花冠。没错,19正是香奈儿女士的生日。 这样有情节的点滴感动,我可以经由这些数字香水一一记录下来。我很好奇,你在跳这栋香水房子的时候,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呢?你最喜欢的数字香水会是哪一款呢? 结语 我觉得人生有许多珍贵的感觉,存在生活中。所以如果你收听了我在"看理想"的音频节目,从《Della的气味博物馆》,到《感觉香水》,到《Me, Myself and I》,还有视频节目《Ciao Della》,你会发觉,我的想法比较接近波普艺术,一直希望将原本被视为神秘奢侈或是高大上的香水审美带回你的日常生活里。 我特别喜欢发生在波普艺术家安迪·沃霍尔身上的一则小故事。有一个记者问他对被认为是波普艺术先驱的琼斯的看法。这位大师说:He is great… (他很棒……)。记者接着问为什么,这个时候,安迪·沃霍尔顿一顿、眨眨眼、轻描淡写的说: Well, he makes such good lunches. (哦,他会做好吃的午餐。)哈,日在常生活里,午餐好像很难和艺术摆在一块,但是我觉得艺术最高的美的境界,就是藏在普通的平淡中。在此我和香奈儿一样,向波普艺术致敬。 Ciao, 我们下集见喽~ 预告:《感知香奈儿》香氛展 展览信息: 西岸艺术中心上海龙腾大道2555号 即日起至9月23日早10时至晚7时 还记得吗,在《感觉香水》第一季中,我提到可以通过打通眼、耳、鼻、舌、身的感官交互,来欣赏一款香水的调香艺术。香奈儿在上海西岸艺术中心举办了一场《感知香奈儿》香水展,邀请参观者进入一个通感的香水世界。 真希望我人在中国,可以重温百年香奈儿的感动,而爱香水的你,不去的话,绝对可惜。

    06. 瓶装艺术的调香师

    06. 瓶装艺术的调香师
    感觉香奈儿五号的艺术 Ta Da~ 今天可是我们的重头戏!我把这20年收集来的香奈儿五号香水系列全都摆在桌上了——五号香精(parfum)、香水(eau de parfum)、淡香水(eau de toilette)、五号低调奢华版香水(Eau Premier), 还有五号之水(L'eau)。 之前我说过,欣赏香水,要抱着跟欣赏艺术的态度一样,所以我偷学我的老师,那位教香水包装设计课的教授,同样的用五号香水来当case study,让你可以欣赏一瓶香水的创意、感受它的美丽。不过,当初在课堂里我们只能观围着那瓶五号香水瓶,这次你比我幸运,你不但可以看,也可以手握着五号香水,全面地用五感去体验。 简洁的瓶装设计 首先,要了解五号香水瓶设计的不同凡响,我们需要了解一下20年代装饰艺术风格(Art déco)下的香水瓶设计。 之前提过,Art déco风格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蓬勃发展,它是新艺术(Art Nouveau)的继承也是反动:一方面拥抱装饰,一方面鄙视装饰。既然20年代盛行享乐主义,而香水的消费族群主要来自于上层阶级,因此为了迎合他们喜欢优雅装饰的品味以及对贵重材质的渴求,你可以想象当时哗众取宠、装饰性强的香水瓶设计特别流行,比如水晶材质、巴洛克风格、线条绕来绕去的装饰;甚至,香水的命名也是沿用新艺术(Art Nouveau)对自然的向往,名字取得非常罗曼蒂克,比如"夜之幻想曲"、"粉红幸运草"、"幸福源泉",或是其它浪漫的、闻得出花朵香味的香水名称。 香奈儿女士当然知道,"要想成为不可取代,就必须与众不同"。而"与众不同",根本不需要哗众取宠。借鉴"男士衣橱"的创意概念,开创20世纪女性时尚的香奈儿,再一次从男装去寻找灵感。她发现了当时男性旅行时用的、可轻易地放入手提箱的酒壶,它的造型非常简单,就是一个长方形、瓶身扁、透明的玻璃烧瓶,再加上一个黑盖子。这个朴实到不行的设计,却激发了香奈儿女士的灵感…… 现在,让我们想象自己有一双毕加索般的好奇眼睛,来欣赏五号香水瓶的设计—— 首先,眼睛先落在白底黑字的长方形标签上面的压纹字体——"CHANEL"和"Nº 5",这两个名词在现代香水史上有重大的涵义:"CHANEL"这个品牌的名字,它代表现代香水史上第一款以设计师名字来命名的香水品牌;"Nº 5"这个香水名称,也是史上第一个采用阿拉伯数字来标示实验室样品的作法来替香水取名。再加上"CHANEL"和"Nº 5"使用完全抛弃装饰衬线的字体造型,英文叫作"San Serif",所以视觉上给人感觉简明有力、更具现代感。 接下来,我们把眼睛落在香水瓶上的精简线条上:长方形的瓶身以及瓶塞的边缘都切割成斜面,如同切割过的钻石,这些直角、透明、朴实无华的视觉展示了平凡中的不平凡。这是一种非常"现代主义"的设计方法,刻意把香水瓶"隐形化",好让瓶内琥珀色的香水"speak for itself"(自己替自己说话)。结果,视觉简化了,香水的魅力反而更突出。五号香水是一款高端的奢侈品香水,却没有多余的装饰;黑白分明的简约设计,反而散发一股抽象的"现代风格"。对我来说,香奈儿女士的设计呼应了当时的前卫艺术,比如勒·柯布西耶的纯粹主义(Purism)还有马格利特的超现实主义(Surrealism)。 你看,甚至放置五号香水的包装,也在低调平淡中释放出光芒呢!这个包装设计没有我们平日熟悉的那些代表女性的心型、花型的图腾,也没有用金属、皮革或是木头雕刻,类似珠宝盒的精致盒子,更没有用代表贵气的环扣、丝绸系带,或流苏来打开或关闭盒子。相反,黑与白的对比,再加上以金色为重点强调盒子本身,就像一件中性化的西装外套,优雅地包装五号香水的简洁美学。 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用触觉来感觉五号香水瓶...... 你不觉得吗,长方形的造型与人们对"女性曲线"的期望恰恰相反,它的线条具有一种冷冷的、几乎无菌的清洁感,而这样的清洁感像静坐一样,让妄想沉淀。妄想一沉淀,感官的纯粹便能在身体里蔓延扩张了起来…… 你有感受到吗?香水瓶在我们的手指中开始有了温度,慢慢的,手指长了耳朵似的,好像可以听到作曲家Stravinsky在《春之祭》乐曲里一种很远很远的呼唤,那么原始的音符,震动了身体上的每一个毛细孔,撩拨了"体贴"的特质…… 香水是第二层肌肤 你知道吗,我真的很喜欢"体贴"这个中文词,虽然这是一个很抽象的意思,但是又有一种真实的感受,像无形的香水被温柔地搽在女性裸露肌肤上的那种舒服与满意。 20年代,解放女性的时尚让肌肤的能见度提高,比如1925年,香奈儿女士缩短女性的长裙,这种裸露肌肤设计所带来的感性,就像克莱蒙·万特(Clément Vautel)在1926年出版的小说《我是一个糟透的资产阶级》(Je suis un affreux bourgeois)里头,调香师主人翁提到的:"我发现了可以让皮肤更美丽的方法,不久,我将把它从医生和药剂师手中夺走,让它成为现代香水领域中最肥沃的领域之一……" 当然,20年代的"裸露"和目前大喇喇的裸露相比,还是古典保守多了。标准的garçon (假小子)或是flapper的风格是——露出颈线的短头发、直线形及膝的裙子、挖空露背的洋装,衬托光滑、无瑕的美背,裸露的肩膀以及无袖的手臂。这种适度的裸露肌肤确实带来了一种把衣服"隐形化"的风格,这是一种新的着装方式、一种展现身体的新方式,呼应了当时简洁主义在时尚、室内设计与产品设计的盛行。 香水看不见却让人难以忘怀的芬芳特质,刚好顺应了这个极简的风潮。你有没有注意到,在英文里我们说"WEARING" a perfume,用"穿"而不是"喷"的动词来表达香水的使用?"wearing"的概念,其实就是暗示着女性裸露的身体,是可以用香水,像衣服一样来包覆的。香水也是第二层肌肤 (Perfume as a Second Skin),让你穿上它的时候就像香奈儿女士说的, "我想让女人散发出天生的女人味"、"感受自己被奢华围绕着的女人有一种特别的光彩"。 玛丽莲·梦露,1953 说到肌肤与香水,我可不能不提美国影星玛丽莲·梦露 (Marilyn  Monroe)的故事了: 1954年,梦露在东京的机场接受记者的访问。记者问她:"早上穿了什么衣服?" 她回答:"毛衣和裙子。" 记者再问:"那下午呢?" 梦露回答:"另一件毛衣和裙子。" 记者继续问:"那傍晚呢?" "同样呀,但是换成丝绸材料。" 记者最后问:"那晚上睡觉呢?"梦露微笑说:"几滴香奈儿五号。" 简洁的香水创意 在香奈儿五号诞生之前,当时的香水主流是单一花香调的香水,比如玫瑰或茉莉。所以,女生闻起来像一朵花,而不是与自己性格融合的女人味。已经登上现代时尚女王宝座的香奈儿女士,决定创造自己的香水,让那些她不喜欢的香水彻底淘汰。 1920年,为了实现梦想,她在法国香水重地格拉斯与恩尼斯·鲍(Ernest Beaux)相遇,鲍是一位来自俄罗斯的调香师,在1917年的大革命之前都在替皇室工作。对于香水的创意,香奈儿有一个革命性的想法,她说:"我想给女性一种人造的香水。我用';人造';这个词,是因为香水是被创造出来的。我要的是一种人工合成、经过设计的香水。" 于是,调香师恩尼斯·鲍跳出传统的思维框框,巧妙地运用乙醛这个人工成分,让花香闻起来轻盈有如高级香槟泡沫那种细致的触感。这是一种没有单一主导的香型,象征"一大束抽象的花朵", 承诺给女性的肌肤、灵魂,还有自我的存在感一种美丽的香气。恩尼斯·鲍后来表示,香奈儿五号的灵感来自于极昼午夜阳光的照耀下,湖面上散发出的那种难以言喻的清新气息。对于住在芬兰三年的我,对于鲍提到的这种"清新气息"是很有感的,怎么形容那种气味呢?干净、清爽、略带冷冽…… 而为了让香水有"临场感",调香师恩尼斯·鲍懂得用乙醛来表现,并且引发了一场香水革命。由于五号香奈儿的出现,香水正式进入全新的现代轨迹。 那么,现在就让我们来嗅闻香奈儿五号吧!请把你的手腕给我...... 你现在穿的是香奈儿第三代调香师贾克·波巨(Jacques Polge) 创造的五号香水(Eau de Parfum),它是五号香水的现代版。由于富含柑橘香气,还加上了更柔和的香草芬芳,这款香水相对的轻盈些。 Jacques Polge 我们之前是从五感来感觉香味,现在我们换位思考,从香水里去体会图像、声音、质地,甚至是文字……我认为,五号香水美得像一首诗,所以需要用文字来见证它的不朽,我把它写成了一首诗。现在,请你跟我一起想象: 一朵朵的五月玫瑰,一朵朵的茉莉花,开在格拉斯; 蔚蓝海岸的蓝天下,光影流动滉漾,橙花般的灿烂; 我听到远处森林风吹来的口哨,触摸到饱实的花苞; 闻着闻着,感觉好像把花朵放在齿间咀嚼; 花瓣上,幽幽吐露清晨阳光轻吻过的香味。 五号香水的极致工艺,当然也可以从科学的数据来证明,比如,配制五号香水需要用到80种成分;600克玫瑰精油,需要400公斤玫瑰花才能萃取制造出来。同时,香水的原材料如五月玫瑰和茉莉花,都来自于格拉斯的慕勒庄园,他们细心挑选最高品质的茉莉和玫瑰,而且这些花卉的培育过程中,完全没有使用化学肥料......  Anyway,要用科学来解释一款香水,就太复杂啦!还是让我们回到"感受"上来吧—— 瓶装艺术的调香师 经典香水永远反映时代,所以我认为,一位优秀的调香师应该就像画家画风景一样,虽然看法受到风景画大师莫奈的影响,仍然坚持按照自己特有的观察力与笔触来诠释世界。这一点,香奈儿第三代调香师波巨先生显然做到了。 创作现代版五号香水的时候,他不但考虑到香奈儿香水诞生的历史时刻,守护第一代调香师恩尼斯·鲍的创意精髓,同时在这个精髓里,又能以一种跳出框框的思维方式,调配出一款永恒的现代香水。别看我说的如此简单,但是波巨先生面对的是一个已经被认为是经典的作品,怎么把这个经典更往上推到极致—— 相信我,这点比调制一款新香,还难上加难。 2012年,我很荣幸地应香奈儿品牌的邀请,前往格拉斯与贾克·波巨先生碰面。同样的,面对香水创意大师,我怎能不问我最爱问的问题:"你的创意点子哪里来?" 波巨先生回答:"首先,香水的创意概念是在心中产生的。 然而,这个概念既不是一个点子,也不是一张图像,而是一种气味。" 他怕我听懵了,继续说:"我的意思是,如果你谈的是个点子,那么这个点子是有形状,有气味的。"他又补了一句:"这个气味是一种轻盈与自由(lightness or freedom)"。 Voila~ 所以对波巨先生来说,创意是一种轻盈与自由的气味! 临走之前,我又多问了他一句:"那,波巨先生,你觉得我会适合什么样的香水呢?"他调皮地眨眨眼说:"Coco Mademoiselle." 自此,我穿了好几年的Coco Mademoiselle,直到我发现了Misia香水。你知道的,我对鸢尾花香毫无招架之力…… Misia香水是调香师奥利维耶·波巨(Olivier Polge)任职香奈儿品牌的第一个作品。他是刚刚那位贾克·波巨先生的儿子,所以很自然的,大家会认为他从小耳濡目染,注定天生吃这一行饭。 实际上,大部分的调香师有化学背景,但Olivier Polge大学学的是艺术史。他对古典音乐很感兴趣,但是谦虚地承认自己不是一个好的钢琴家。关于这点,我个人觉得,艺术史和音乐的陶养对一个优秀调香师的养成绝对有加持的作用。接下来,他在香奈儿实习工作,每天在磅秤前面学习如何使用原材料。Olivier Polge认为,调制香水有非常工艺的一面,有形有状的原材料最后会变成看不见的香气,这种"从有变无"的妙曼,就是让他投入调香行业的重要原因之一。 Olivier Polge 显然,莎士比亚也意识到了调香的这种魔力呢!他的《十四行诗》(Sonnets)中的第五篇里就写到,被蒸馏过的花朵虽然失去了美貌,但是即使在冬天,我们还是可以在花朵的香精中体会到生命的甜美。 有天我读《纽约时报》时,发现一篇有关Olivier Polge的专访。文章里头虽然没直接问到我最爱的问题——你的创意点子哪里来?但是记者问了一个类似的问题,"你如何创作一款新的香水?" Olivier Polge这样回答,他说:"我一开始不是先用鼻子,而是凭借记忆和经验来进行创作。我的做法比较脚踏实地,所以我基本上喜欢去田野寻找灵感。 有时,我有可能会被某种';概念';之类的东西吸引,但是总而言之,创作美丽的香水不需要非常复杂的想法。" 嗯,这番话再次了呼应了香奈儿的简洁主义。 记者接着问:"香水虽然是';从有变无';,看不见了,但是还是有流行趋势,不是吗?" Olivier Polge回答,他说:"偏好会改变。某些浓郁的香水的确在中东卖得比较好,而亚洲国家偏好清淡一点的香水,但是我不想当市场的投机者,我觉得香水的精神比地域重要多了,我考虑的是,这款香水代表香奈儿的美学精神吗?" Olivier Polge Olivier Polge的这段话,听起来特别优雅与诚实。是的,现在香水多如过江之鲫,有太多的"me too"、太多的"市场操纵"出来的香水。这段话同时也点醒了我们面对香水的选择,不管大众或小众香、商业或沙龙香,这些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问问自己——这款香水代表我吗? 结语 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我在谈话里一直不断强调香水和身体的关联性。因为香水代表我们的身体说话,所以,选择香水也是一种自我的表达。而使一个人欣赏香水的,其实是身体一种挥之不去的感觉记忆,这也是我为什么谈论香水的时候,重视透过"感官"来获得的美感经验。 谈现代香水的美感,不得不提巴黎迷人的20年代,还有那些带动前卫艺术、来自不同领域的创造力,因为就是在这样时代背景下,造就了香奈儿五号香水的经典传奇。所以这些日子以来,我谈设计师香奈儿女士还有她的朋友画家毕加索(Picasso)、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Stravinsky)、诗人考克多(Cocteau)与建筑师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我用剥洋葱一样的方式,从他们的创意生活里,一层一层让你打开眼、耳、鼻、舌、身的全部感官记忆…… 希望这些故事,能让你每次穿上香奈儿香水时,感觉得到真正创造的热情,感觉得到真正的香水之美。 天色晚了,日内瓦湖刮起风了...... 期待我们下次有机会再见啰!Ciao~

    05. 住在机器里的建筑师

    05. 住在机器里的建筑师
    可以带你远走高飞的香水 Bonjour~ 上次我介绍了尚·考克多(Jean Cocteau),就是香奈儿女士她那位集结20年代前卫艺术味道的好友诗人,同时我也提到了法国著名的现代派诗人波德莱尔(Charles Pierre Baudelaire)。 波德莱尔是散文诗的鼻祖,影响19世纪后期及20世纪初期的欧洲文坛。考克多(Cocteau)曾这么形容波德莱尔:"他的目光逐渐落在我们的身上,就像星光照射到我们一样。"其实,波德莱尔的目光也照射到香水业界,我想,每个做香水创意的人的书架上,都应该要有他的诗集《恶之花》(Les Fleurs du Mal)。 你看!这是60年代法文版的《恶之花》,我去年在巴黎旧书摊寻宝找到的,书皮已经很破损了,但是一翻起书页,我仍然可以感受到它的质感、温度、声音,甚至闻到淡淡的油墨的味道呢。你闻一闻,是不是可以体会波德莱尔强调的审美上的"通感",那种"香味、颜色和声音交相呼应"呢? 波德莱尔在首版《恶之花》上的笔记 波德莱尔的作品的确"诗中有香",我再举他另一个与香气有关的作品《Les Projets》 ,这是波德莱尔《巴黎的忧郁》(Le Spleen de Paris)中的第二十四篇。波德莱尔在这篇散文诗里提到,有天他写诗写累了,就在巴黎的街道上散步,放空的脑袋突然闪入一个念头,想象他和他的恋人可以在三个不同的地方筑爱巢:第一个地方是皇宫;第二个地方是靠海的热带小木屋,里头充满着玫瑰与麝香的香气;第三个地方是一个小旅馆。 波德莱尔回到家后突然意识到,他这个想象是自己创造出来的,所以根本不需要外出旅行。他问自己:"为什么?当我的灵魂可以如此地灵活自如,我干嘛活受罪、强迫自己的身体改变位置?" 波德莱尔(Charles Pierre Baudelaire),1863 其实,波德莱尔的想象和香水的本质很类似,因为香水是一种可以激发享受的愉悦,把这种气味的想象力穿在身上,自己就是一个可以"远走高飞"的光环了,而且还香香的。 美国作家海伦·凯勒不是也说过吗,"嗅觉是一个无所不能的魔法师,能送我们穿越数千里,穿过所有往日的时光……" 所以,穿上一款香水...... 比如穿上香奈儿CUIR DE RUSSIE(俄罗斯皮革香水),你就可以体验到俄罗斯骑士的魅力、白桦树皮油经过曝晒后的靴子皮革、以及充满阳光气息的烟草香,这款代表20年代俄罗斯贵族的经典气息;穿上香奈儿Paris-Riviera(香奈儿之水[巴黎-里维埃拉]),你可以想象南法地中海的蔚蓝海岸,炙热苦橙花香所营造的夏日假期;穿上香奈儿Paris-Biarritz(香奈儿之水[巴黎-比亚丽兹]),可以想象夹带柑橘果香和岩兰草香的大西洋的比亚丽兹海风。 感觉香水长了翅膀,可以带到我们远走高飞去旅行呢…… 香水与建筑,一种令人回味的关联性 的确,气味有关空间,而空间有关建筑。所以,香水和建筑也有一种令人回味的关联性。实际上,我们是可以通过嗅觉来体验建筑的。 想一想,我们在建筑物里活动,随着时间的流转,人身上的气味便与建筑物本身的气味相互融合成为一体,并且永久地烙印在脑海里了。 你觉不觉得,无论我们有没有宗教信仰,只要一进去神圣的空间,比如寺庙与教堂,我们便莫名地感觉平安喜乐?那是因为宗教活动与气味之间的相互作用。那些香薰、香火、蜡烛、鲜花的气味和那些圣经、佛经与签纸的气味,萦绕在空中……久而久之,便和人们的气味一起悄悄地渗入墙壁、柱子、还有家具,变成一种神圣严肃的氛围了。 再举一个例子,巴黎的康朋街31号(31 Rue Cambon)。1918年,香奈儿女士在这里设立了自己的精品店。而她的私人寓所以及工作室就在楼上。1921年,她开始在店内陈列时尚配饰,还有第一款与香奈儿时装和帽饰搭配的五号香水。可以这么说,康朋街31号见证了巴黎"疯狂年代"(Années folles)的上流社会、艺术、文化的历史,见证了前卫设计师香奈儿的毫无畏惧的创造力。 镶满镜子的回旋楼梯,以Art déco,也就是装饰艺术风格贯穿整幢建筑,灵动地捕捉折射光线与气味,我可以感受到空间里散发出的一股独特的味道,而这个味道,你可以从香奈儿31 Rue Cambon(香奈儿康朋街三十一号香水),这款闻起来优雅温暖的柑苔香调香水去体验。 香奈儿在镶满镜子的回旋楼梯上,1954 现在,或许你会问我:"可是,Della,音乐和香水都是隐形看不到的,它们都有notes,这点可是跟坚实而有形的建筑学不同的哟~" Well,建筑看起来的确刚硬,但是它的创意和香水一样,可以是异想天开或是形而上学的想象。而且两者还有跨界的共同点,例如: 结构——建筑的地基对应的是香水的后调,地面上的架构对应的是香水的中调,屋顶对应的是香水的前调。 纹理/质地——描述建筑纹理的语言与香水是重叠的:我们说大理石光滑,钢铁凉爽;我们说树脂木材很温暖,还有上光和抛光、金属感、粗糙、锋利...... 这些形容词,也常常被用来形容香水给人的感受。比如香奈儿五号里的乙醛,给我一种干净、清爽的金属感(metallic);而31 Rue Cambon(香奈儿康朋街三十一号香水)与Misia香水里头的鸢尾花,则让我闻出一种粉粉如石膏雕像的触感。 原料/成分——建筑物的原料有木材、金属、混凝土、石头、玻璃、水泥等等,而香水的成分有花朵、木头、香辛料、芳香草本植物、树脂、草与根等等。每一个原料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和历史,所以,选择什么样的原料以及它们对环境的影响,会是创意的一大考量。 如果创作的是一个艺术作品,那么原料的来源更得讲究:就建筑来说,美丽的泰姬陵结合了印度建筑和波斯建筑风格,它的建材使用了来自印度各地,还有亚洲包括中国、阿拉伯与阿富汗等地的材料。就香水来说,香奈儿五号香精里头的灵魂成分,比如五月玫瑰、茉莉,就是来自香水的诞生地,格拉斯。 美学——香水与建筑,都在追求一种平衡感的美学,也在挑战空间的感知度。两者的结构目的当然是创造优秀的作品,不过,对美的追求就是能让在这个空间里的人受到感动,走出了这个空间还能让人回味。 在这里跟你吐个自己的槽:其实,我在纽约念研究所时本想读建筑系,但我的数学实在是太烂了,怕以后把房子给盖歪了,只好摸摸鼻子改念视觉传达。但是,这并不减少我对建筑的欣赏。因为有"怕把房子盖歪"的恐慌,所以你可以猜得出,我绝对不是解构主义大师弗兰克·盖里(Frank Gehry)的粉丝。对于设计,我向来喜欢简洁主义,所以我是戴着黑框圆眼镜的建筑师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的信徒。 欸,你有瑞士法郎十元纸钞吗?你看,勒·柯布西耶是20世纪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也被称为"功能主义建筑之父",他可是瑞士人的骄傲呢~ 10元瑞士法郎纸币上的勒·柯布西耶 住宅是居住的机器 命运真是捉弄人,我那么想当建筑师,最后成为香水设计师。可是你知道吗?那位我喜欢的建筑师勒·柯布西耶,他从小的愿望是当画家。 1917年,勒·柯布西耶从瑞士家乡拉绍德封小镇(La Chaux-de-Fonds)搬到巴黎,开了一个设计工作室。他原先是打算用建筑谋生,来圆他的画家梦想,但是事与愿违,他的建筑比绘画更受人喜欢。后来,他遇见了法国立体派画家阿梅德·奥占芳(Amédée Ozenfant),两人一拍即合。Ozenfant介绍了立体派画家乔治·布拉克(Georges Braque)、毕加索(Picasso)、胡安·格里斯(Juan Gris)给他认识。而且,从1920年开始,两人合编《新精神》杂志(L';Esprit Nouveau),也就是从这本杂志开始,本名叫Charles Édouard-Jeanneret 的勒,开始用Le Corbusier(勒·柯布西耶)这个笔名发表文章。 为什么改了名啊?因为他要反映自己的信念:无论什么时候,任何人都可以重新塑造自己。 勒·柯布西耶与Ozenfant一起开创了名为纯粹主义(Purism)的绘画新运动,取名叫做纯粹主义(Purism)的灵感,来自于静物画的作品中那种描绘物体的几何形状的纯净感。纯粹主义强调以"去芜存菁"的方式,将物品呈现出一种纯净、简单的形式。 1920年,勒·柯布西耶的画作《静物与叠板》(Still Life with a Stack of Plates)就是纯粹主义的最好例证之一,它表明了工业文明的意识形态,并且提倡以审美的方式来展示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比如杯子、瓶子,还有盘子这些可用机器复制的东西。 1923年,勒·柯布西耶出版了他的一部重要著作《走向新建筑》(Vers une architecture),翻译成英文是《Towards a New Architecture》。在这本书中,勒·柯布西耶阐述了自己是如何受到现代新兴理念的启发来进行建筑设计的,这其中包括了现代汽车、飞机、船舶的设计理念与原则对建筑产生的影响。也是在这本书里,他宣称,房子就是一个"居住的机器",这也总结了他早期的设计理念和对现代主义建筑的定义和基本态度。 Le Corbusier,1933 "装饰艺术"(Art déco)术语背后的人 在1925年巴黎世博会期间,勒·柯布西耶忙着为他的杂志《新精神》撰写一系列关于展览的文章,标题为 《1925年世博:艺术装饰》(1925 Expo: Arts Déco),这些文章日后被合并成一本书《今日装饰艺术》(L'art décoratif d'aujourd'hui)。被人形容善于辩论的勒·柯布西耶在这本书里头,对世博会上那些过度强调色彩缤纷与奢华物品的行为进行了大炮似的抨击,并且认为,家具等实用的物品不应该有装饰。他的结论是 "现代装饰即无装饰", 而这个结论反映了他对现代主义的思维,那就是建筑必须要向古典主义,特别是巴洛克风格之前的建筑学习,满足简单的生活机能就可以,不必再加上琐碎的、颓废的、装饰的、贵族的美学风格。 对了,我之前不是说过,勒·柯布西耶从小的愿望其实是当一个专职的画家、而不是建筑师吗?有趣的是,这个"事与愿违"的魔咒再一次发生在他身上——他为了书写方便,把1925年巴黎世博那长长一大串"Exposition Internationale des Arts Décoratifs et Industriels Modernes"的全名,缩写为"1925 Expo: Arts Déco"。他是历史上最早使用"Art déco"这个术语的人之一,结果,原本最想和装饰艺术风格划清界限的勒·柯布西耶,从此和Art déco风格连上一条紧密的线。 既然Art déco和勒·柯布西耶以及香奈儿女士的美学理念有关系,所以我觉得有必要在这里再介绍一下—— Art déco,中文通常叫做"装饰艺术",是一种从1920到1930年代的家具、装饰艺术和建筑的设计风格,几何形状是它的主要特征。你可以把装饰艺术当成新艺术(Art Nouveau)的继承和反叛来看。Art déco与新艺术风格的主要区别在于立体主义的影响,这使得从设计的总体上来看,它有较明显的几何特征。不过虽然如此,某些装饰派艺术的设计中,仍然保留了新艺术的设计基因,比如植物造形的图像还有弯弯绕绕的曲线。 请注意:装饰艺术不是一种单一的风格,而是由一系列不同的,有时相互矛盾的风格所组成。它的灵感来自古代埃及艺术,阿兹特克人和其他古代中美洲的艺术,但是1925年后也受到现代船舶,火车和汽车设计的影响,同时它还借用了现代建筑和设计的简约灵感,包括勒·柯布西耶、密斯·凡·德·罗(Mies van de Rohe)和包豪斯(Bauhaus)风格等。装饰艺术的风格影响了家具、装饰艺术、时尚、纺织品、珠宝、摄影,还包括建筑,比如电影院及酒店等等的设计。我个人相当欣赏纽约的克莱斯勒大厦,就是Art déco风格的最佳典范。 纽约克莱斯勒大厦的尖顶 减法的设计 勒·柯布西耶不仅仅是个建筑师,也是室内设计师、雕塑家、画家,对于建筑美学,他追求和谐的几何对称与简洁。他和女建筑师夏洛特·佩里安德(Charlotte Perriand)推广"椅子是可以坐的机器"的设计定义,一起合作了一系列的家具设计。这个被开发成沙发的躺椅和扶手椅的家具系列,如今已成为无可争议的室内设计典范,而且到现在还是无龄感 (timeless) 设计的重要参考指标。 对了,我记得研究所上的那堂香水包装课,同样带着圆眼镜、也是建筑师出身的教授,为了要介绍香奈儿五号香水瓶的简约设计,还特别引用了勒·柯布西耶说的一句话:"简洁的能力意味着消除不必要的东西,从而使必要的东西可以说话。" 后来我发现,其实香奈儿女士也曾经说过"永远摘除,从不添加",让我会心一笑。所以,再次凝视五号香水瓶与包装设计,我终于可以体会香奈儿的"减法"美学。她的设计理念是——内容永远要比包装更重要,而简练的外表可以彰显最基本的元素。我向两位设计大师偷学创意,从此"减法"美学也成为我设计工作的最高宗旨。 结语 对了,其实"减法"风格不但运用在设计上,也可以运用在创意生活上。我这么说的原因,是因为2019年的一场演讲,当时一位年轻的设计师很苦恼地问我:如何突破创意的瓶颈? 其实他的问题对于每一个创意人来说,永远都是一个梦魇,尤其我们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感觉好像什么事情都可以做得到,但是实际上却又无所适从。 我的方法当然不见得适用每一个人,但是每当我为想不出点子伤脑筋的时候,我会运用"减法"原则来按摩大脑。所以,当我想做一个短视频,我不会懊恼身边没有最好的摄影器材,因为手机也可以拍出一种创意出来;当我旅行时,没有电脑可以执行完美干净的3d创意概念图,我会用手边仅有的24色彩色铅笔构思设计拍照传给客户,他们照样买单。 我发现,在涉及到创意的时候,"限制"其实代表着"自由"。手边有多少就做多少事的认知,让我接受自己的极限,可以继续前进。所以,创造力不仅仅是我们"选择投入"的东西,也是我们"选择离开"的东西。这点,我想建筑师勒·柯布西耶和设计师香奈儿女士绝对赞同。

    04. 著名但不出名的诗人

    04. 著名但不出名的诗人
    通感的香水 我知道你喜欢音乐,特别和朋友借了这张黑胶唱片。这首《J'ai deux amours》(我有两个爱人) 是1920年代在巴黎大鸣大放的美国歌唱家约瑟芬·贝克(Josephine Baker)唱的,这首歌在法国可是家喻户晓呢! Josephine Baker,1940 贝克的歌声柔美,歌词深情款款。特别是这两句—— J'ai deux amours(我有两个爱人哪) Mon pays et Paris(我的家乡与巴黎) Par eux toujours(每天与他们在一起) Mon coeur est ravi(我的心就狂喜) hmm... 听起来,是不是让人酥麻麻的呢?我认为,感受城市的方式有很多种,你可以因为某种气味,爱上一座城市;因为听了一首好歌,爱上了一座城市,然后,你可能会因为这座城市,而记住某个人…… 延续上次提到的音乐与香水,其实还有一个共通性,那就是它们的魅力不分国界。想一想:你可以不懂歌手唱的语言,可以不知道怎么正确念一个香水的名字,甚至说不出里头有什么香水成分,但是我们只要听到一段旋律、闻到一款香水...... voila~ 一种莫名的情绪就被挑动起来了,不是吗? 《J';ai deux amours》真是一首好有味道的歌,百听不厌…… 呃?不过,为什么我们会形容一首歌"很有味道"啊? 的确,食物有味道,但是音乐有味道是不可能的!不过中文有一种修辞手法叫"通感",可以用其他的感官来形容一种事物。比如我说"你唱的歌很好听",把"好听"换成"有味道",这就是修辞,因为我用味觉来修辞听觉。所以,如果我用味觉修辞视觉,我会说"你看起来很辣";我用味觉修辞触觉,我就说"你的皮肤摸起来干干涩涩的";如果我用味觉修辞嗅觉,那我会说"你闻起来很甜美"......  我记得作家钱钟书先生这么解释通感,他说:"在日常经验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往往可以彼此打通或交通,眼、耳、舌、鼻、身各个官能的领域,可以不分界线……" 钱钟书,1940年代 钱钟书又说,通感是"一种感觉超越了本身的局限而领会到属于另一种感觉的印象。"这种文学上的通感,也可以运用在香水艺术的调香通感上, 所以我们在欣赏一款香水的调香艺术,是可以透过通感在我们的大脑里产生一种愉悦的情绪。当你说"这款香水的味道真香",这是纯粹从鼻子闻到东西的感觉,可是你说"这款香水闻起来真有味道",那么这不再是嗅觉上的感觉而已,而是一种感官互相交应所产生的趣味,一种意味。这种从感觉到意味的过程,其实就是气味美学欣赏的过程。 你知道吗?通感能力的训练,对于像我这样从事香水行业的人来说至关重要。借用其他感官,不仅可以辅助我们的嗅觉,还可以丰富词汇,帮助我们将感受更丰满、贴切地表达出来。 我一直觉得中文"味道"这两个字是形容美感最贴切的表达方式。只要有艺术性,一首歌、一幅画、一件衣服、一款香水,这些作品都可以好到让人感觉"好有味道"。 不过...... 如果艺术家本人比他自己的作品更出色、更有味道,ooh la la~ 那也挺有趣味的!现在,我把现场还原到20年代的蒙马特的一个爵士俱乐部,Le Boeuf sur le Toit,中文意思是"屋顶上的牛"—— 放心,在这里你不会闻到牛排味,而是闻到名字和作品一样有滋有味的诗人尚·考克多(Jean Cocteau)。 Jean Cocteau,1923 前卫艺术家的据点——屋顶上的牛 Cocteau与其他很会玩、很爱玩、也喜欢玩的前卫艺术家朋友们,用梦想编织了一个有个性的地方,这里也是法国历史上第一家爵士俱乐部,"屋顶上的牛"。在这里,人们可以聚会、玩耍,每个人都能享受宾至如归的感觉。 为什么会取这个奇特的名字啊?那是因为Cocteau的一句话…… 事实上,"屋顶上的牛"这个名字来自法国音乐家达律斯·米约(Darius Milhaud),他曾在巴西住过一阵子,喜爱桑巴音乐,曾为自己作曲的芭蕾舞剧取名《屋顶上的牛》,后来被Cocteau拿来当作了自己新书的名字。 Cocteau的朋友,小酒馆"嘎亚"(Gaya)的老板墨赛(L. Moyses)因为生意愈做愈火,决定将店迁到大一点的地方——香榭丽舍大道附近的Rue Boissy d';Anglais。但是当墨赛为这间巴黎史上第一家完全以爵士乐为主的俱乐部的取名伤脑筋的时候,在一旁快手快脚的Cocteau灵机一动说:"要不干脆用我的新书《Le Boeuf sur le Toit》命名?" Voila~ 就这样,1921年12月,法国历史上第一家爵士俱乐部诞生了。在Cocteau的主导下,"屋顶上的牛"很快成为所有稀奇古怪前卫艺术家的据点。 现在,请你跟我一起想象: 曾为Cocteau的作品《人性之声》(La Voix Humaine) 作曲的音乐家弗朗西斯·普朗克(Francis Poulenc),硬是从隐居小屋把即将退休的萨蒂(Erik Satie)拖出了门。Satie甚至还来不及换上正式的晚礼服、喷古龙水,就急急忙忙地套上一件夹克,撑开雨伞,戴着他心爱的圆顶礼帽,顶着巴黎常有的细雨,和Poulenc前往"屋顶上的牛"。 Satie一脚踏入俱乐部,才发现,自己脚上还穿着家居拖鞋…… 毕加索还是穿着有油彩味的粗毛线衫、一撮刘海帅气地斜垂到耳边,同一桌还坐着含着雪茄烟的俄罗斯芭蕾舞团经纪人迪亚吉列夫(Diaghilev)和一边点头数拍子、一边缀饮Scotch Whisky的好友斯特拉文斯基(Stravinsky)。这时,穿上香奈儿五号香水的香奈儿和她的闺蜜艺术赞助人Misia,两位优雅的女神刚刚入座。 另一桌,坐着早已震动法国文坛的纪德(André Gide),以及和纪德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导演阿雷格雷(Marc Allégret), 还有充满粉黛气息的著名女歌手米丝廷盖特(Mistinguett)刚刚点上一杯苦艾酒。烟不离手的画家安德烈·德朗(André Derain)在红唇美女的陪伴下,聆听全巴黎最有味道的音乐。 这时候,刚从巴西回来、全身上下流露着一股桑巴味的达律斯·米约(Darius Milhaud),在乳臭未干的天才作家雷蒙·拉迪盖(Raymond Radiguet)的热情驱使下,情不自禁地弹起了听起来有点椰子风味的桑巴。日后替香奈儿女士写传记的作家保罗·莫朗(Paul Morand)摇着闻起来有苦苦墨水味的钢笔,利用空档,振笔疾书写下他的代表作《风流欧洲》(Europe Galante),稿纸上还有白天咖啡馆的香味。 一旁被戏称为"劳莱与哈台二重奏",身材纤细、带着眼镜、边读侦探小说边弹奏的让·韦恩(Jean Wiéner),与矮胖粗旷、烟不离口的老搭档克莱门·度赛 (Clement Doucet),在一根烟吸完之前,悄悄在纸上写下刚想到的一个音符…… 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Cocteau,早已忘了冲着他来捧场的朋友们,忘我地在台上敲打着Stravinsky借给他的爵士鼓,尽情地享受各种气味所编织的艺术氛围…… 嗯...... 你能想象这样的场景吗?是不是很有味道呢? 著名但不出名的诗人 如果我是一个策展人或是导演,面对着这样的胜景,一定口水直流,嫉妒死了。这么强大的阵容,如果弄个策展或是拍部电影,绝对比历经十余年间的漫威电影更强势、更卖座! 不过,Cocteau是谁呀,怎么有那什么大的能耐,能打入全巴黎最优秀的艺术家朋友圈,甚至一起跨界合作? 莫迪利亚尼(Amedeo Modigliani)为好友Cocteau的画像,1916 其实,Cocteau在20几岁的时候,就开始与法国文坛大咖作家马塞尔·普鲁斯特(Marcel Proust)、安德烈·纪德(Andre Gide)和莫里斯·巴雷斯(Maurice Barrès)交往。Cocteau长得优雅知性,精通说话之道,全身上下所散发着一股无可抵挡的味道,这个味道,也就是英文所说的"carisma",一种超凡的魅力。他感召了艺术赞助人如Misia和香奈儿,感召了画家毕加索和阿梅代奥·莫迪利亚尼(Amedeo Modigliani),以及诗人纪尧姆·阿波利奈尔(Guillaume Apollinaire),还有后来许多其他的作家和艺术家们。 1917年,Diaghilev制作、Satie作曲、毕加索做舞台设计的芭蕾舞剧《Parade》正是由Misia赞助的,而写剧本的就是Cocteau本人。当初,Diaghilev几乎说破嘴,才说服Misia给Cocteau工作。之后Cocteau的名气如日中天,1924年他写了歌剧《安提戈涅》(Antigone)的剧本,1926年又写了歌剧《俄耳甫斯》(Orpheus)的剧本,而两个歌剧的服装设计,就是香奈儿女士。1927年,他也替Stravinsky作曲的歌剧《俄狄浦斯王》(Oedipus Rex)写了剧本……  毫不夸张地说,当时巴黎文艺圈的艺术大咖,几乎都跟Cocteau合作过了。 《Parade》剧本 不过,虽然有那么多的大咖艺术家们加持,Cocteau在艺术史上却被认为是一个"著名但不出名"的诗人—— 这话怎么说呢? 法国文艺评论家形容Cocteau是一位"臭名昭彰"但多才多艺的艺术家。形容他"多才多艺",那是因为他的作品出现在各种类型的媒体中,也就是说,你能想到的任何艺术与形式他都沾过——比如诗歌,小说,绘画,戏剧,芭蕾,布景,表演,电影、音乐等等。甚至他还曾经做过运动经纪人,捧红了一位拳击手! 有些评论家推测,Cocteau可能与这些艺术家太"麻吉"了,也有可能他只是想展现或是推广这些艺术家们的创意,所以他的作品或多或少有艺术家朋友的影子。当时巴黎文艺圈有人八卦,以写诗闻名的Cocteau搭上这些前卫艺术的顺风车,是想借此扩张自己多重斜杠艺术家的title,而对于只相信"专业"、不信"通才"的文艺评论家来说,Cocteau兴趣太广泛了,所以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只是"okay"而不是"wow"—— 说明白一点,就是"打打嘴炮还行"。什么都懂,就代表都不懂——他的绘画虽然有特色,但是看出来是受了画家朋友毕加索的影响;他的电影作品,充分表达他对超现实主义运动的见解,但是不被当时超现实主义的创始人安德烈·布勒东(André Breton)认同;即使他最擅长写诗,流通的诗集作品也只局限在法文国家,并没有太多国际认可的作品。 Cocteau的作品反映了他的生活,最终他的生活成为他的主要作品。换句话说,到底是他的名字还是他的作品比较有才华?这点让艺术史学家很纠结。对一心想在现代主义艺术占一席之地的Cocteau来说,有点尴尬,因为他知道,自己即使在舞台上多有名,一旦谢幕下了人生的舞台,就注定被这个世界遗忘。他晚年的时候曾感概地说:"如果诗人有一个梦想,那就是不要成名,而是要让人信服。" 虽然许多艺术评论家认为Cocteau的诗歌比他的绘画更具创新性,他的电影和歌剧的剧本比他的戏剧创作更有说服力…… 我必须公平地说,Cocteau绝对是前卫艺术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对其他艺术家的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音乐上,Cocteau是"六人团"(Le Groupe des six)的代言人与倡导者,给20世纪的音乐带来的贡献不可磨灭。如果你喜欢看电影,更爱法国电影,那么在电影上,Cocteau和罗伯特·布列松(Robert Bresson)是对新浪潮一代最为关键的法国导演,甚至是直接促使雅克·里维特(Jacques Rivette)走上电影道路的人。在文学上,他一手发现并扶持了可谓20世纪最惊世骇俗的文学怪才让·热内(Jean Genet)。对于前卫艺术,Cocteau的贡献包括:他模糊了艺术流派,比如新古典、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等等彼此的界线;他倡导任何艺术形式的现代主义;他还鼓励其他的艺术家朝着新的方向去创作——不止成为一位艺术家,还要当一位拥有多重斜杠身份的艺术人物。就像Cocteau他自己。 说到这里,你觉不觉得诗人Cocteau更像是一个称职的代言人/策展人/倡导者呢?少了他推广前卫艺术的精神和观念,20年代的巴黎绝对少了一味。 《六人团》,Jacques-Émile Blanche绘,1922 做好工作,与人分享 提到推广,我想到这几年常常收到设计学生的邮件,问我:如何让自己的作品被发现? 如果有一个公开的秘密公式,我一定立马告诉他们。但是,我只有一个不太秘密的秘密公式,那就是做好工作,并且与人分享。 其实,"做好工作"是极度、极度、极度困难的事,否则Cocteau就不会被评论家揶揄为"半瓶水叮当响"了。他曾经感叹:"我的名字已经取代了我的作品了…… " 然后又很有自知之明地说:"我的作品必须赶上。';'; 其实,无论是"无所畏惧"的设计师香奈儿、"变中求变"的毕加索,还是坚守"打破规则之前,先学习规则"的Stravinsky,"做好工作"这件事也都是打造他们创意特质的基本功。我在工作中,认识几个相当优秀的创意人,别看他们在闪光灯下光鲜亮丽,可是实际生活里的他们是:眼圈黑如熊猫,卷起袖子,孜孜不倦地在工作室里熬夜创作,而陪伴他们的只有一盏孤灯、一头乱发,还有一个孤独的影子,幸运的话,或许还可以碰到窗外的一轮明月......  "做好工作"之后,就是"与人分享"。有人认为Cocteau是现代艺术史上第一个懂得善用媒体资源的人,他一向给人舌灿莲花、伶牙俐齿的形象,无论是在促销自己或是他人的作品时都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对于这一点,我是很欣赏的,就像香水一样,没有被发现、被闻过,怎么被欣赏? 在那个没有社交媒体的时代,本身是艺术家,愿意和其他艺术家磨合创作和花时间推广艺术理念,又懂得如何和赞助人沟通,与媒体粉丝打交道…… 有这种八爪鱼能力的人,Cocteau绝对是第一名! Cocteau画像,Federico de Madrazo y Ochoa绘于1910-1912 Cocteau来自优渥的家庭,长的俊秀优雅,口条又特别好,所以当他一进入上流社会与文艺精英的圈子里,马上成为注目的焦点。他意识到,写诗是他的才华,但是经由他放纵地调入大胆与自由的性格,他本身,就是一首读起来很有味道的诗了。 嗯…… 什么味道啊? "Je ne sais quoi"—— 你听过这句法文吗?法国人常用它来形容面对一个人或一件事,那种无法解释的莫名好感。我特别喜欢用"Je ne sais quoi"这句话来称赞一个人身上散发的香水味,因为这代表这款香水已经成为他身上的第二层肌肤,让人感觉他有一种属于自己,但又说不出来的好味道,而这也是香水美学的最高境界! 结语 我觉得,从唱片架上挑选一张爵士老唱片放到转盘上,然后将唱针轻轻放在声槽上…… 这种感觉真好,就像是早晨起来挑选一款香水一样。让人想到,"穿上"它时我们所做的一连串动作——用眼睛去选、用手去触摸去打开、再听到香水发出优美的"chiiiiii"一声,然后慢慢的嗅闻香水和自己皮肤产生一种温柔的愉悦感,最后迎接一天的开始…… 我想,100年前的香奈儿正是这样"穿着"香水的。

    03. 跳TONE的音乐家

    03. 跳TONE的音乐家
    音乐里的香水 Bonjour~ 你还记得上次"穿在"我身上的香味吗?虽然我们现在必须保持"社交距离",但是,现在你正被我和香奈儿的Misia香水拥抱着呢! Misia的全名是米西亚·塞特(Misia Sert),她的人生过得很斜杠,不仅仅是位钢琴家及诗人,同时也是诗人、画家与音乐家的灵感缪斯与赞助人。 上回我们介绍了毕加索的好友,美国文学家斯泰因,她的花园街27号是个文艺圣地。Misia也有一个文艺沙龙,聚集当时巴黎各个领域的文艺精英,从文学、绘画、音乐到芭蕾舞。Misia才华横溢、个性独特,所以我很好奇以她为灵感的香水创意会是什么。我记得当初刚闻的时候,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没想到一"穿上"它,感觉更强烈,就好像找回丢失多年的一件心爱的衣服,再也舍不得脱下来了。嗯,当你对某款香水有这种感觉时,我想,那就代表它是你的标志性香水了。 你问我Misia香水成分是什么呀?我记得有安息香、东加豆、玫瑰,你还可以闻到紫罗兰、香根鸢尾… 你对这样的香气组合有什么感觉呢? 我好像看到你脸上有三条线…… 没关系的,一般消费者对香水"成分"无感,这很正常。以Misia香水为例,我们可能根本不熟悉什么是安息香、什么是东加豆、什么又是香根鸢尾。所以即使听进了这些英文叫做"note"的香水成分,香水也闻了,但是无法进入香水带来的情境,是可以理解的。 香水成分的英文叫做"note",成分之于香水,就像是音符之于音乐。Do Re Mi Fa Sol La Si,这七个音符我们每个人都会念、会唱,这七个音符的不停地变换、排列组合,就可以谱写出千万首不同的乐曲;你通过听一首乐曲,可以获得一种美妙的感受,但你无法单纯从读出来这七个音符获得,对吗? 举个例:你看到一个乐谱上面写着 Mi Sol Fa Mi Si La Si Do Sol,你能读出来,可是你能认出这首经常出现在影视作品里的钢琴作品吗?这是来自于20世纪初,被世人称为印象主义音乐之父的的埃里克·萨蒂(Erik Satie)创作的《裸体歌舞第1首》(Gymnopédie N°1)的前九个音符。如果你听过这首曲子,再次读它的乐谱,voila,现在这首歌可能会更容易浮现在你的脑海里,甚至产生一种既催眠又优美的情绪。就像我穿上了Misia香水,仔细了解香水创作的背景与灵感,那些"notes"便开始像音符一样刺激我的感官了。 什么样的感觉呀?现在,请你跟我一起想象: 清冷的鸢尾花披上轻薄羊绒衫,多了一种柔和与蓬松的触感,她用印象派画家雷诺阿(Pierre-Auguste Renoir)看似自由破碎的笔触,在时空中与其他香气婀娜共舞…… 刚开始,紫罗兰如光似影伴随鸢尾花,接着甜美的安息香和东加豆悄悄蹑过花瓣,安抚了玫瑰,随着时间的流转,Misia以一种妙曼随意的舞姿,哼着音符,在我的皮肤上渗透独特的优雅,此时香气如翅膀,在空中回荡着细细耳语…… Misia Sert, 雷诺阿绘 我似乎也听到爱慕Misia的法国诗人马拉美(Stephane Mallarme)写的小诗: Unfolding wing of paper Flutter fully, if not long ago You were initiated by Misia To the storm and the joy of her piano. 我试着翻成中文,你听听: 打开不久前 还振翅回旋的纸翼, 你因Misia 飞入风暴和她钢琴的欢乐。 可惜,我没听过Misia演奏钢琴,但是每次一听《裸体歌舞第1首》总是让我联想起Misia。当然咯,不是因为他们俩是好朋友的关系,而是纯属于我个人的感官经验。 弹钢琴的Misia,Henri de Toulouse-Lautrec绘, 1897 没有"notes",就没有音乐和香水 香水和音乐的确有许多共通点,它们可以让人回味,令人耳目一新,充满了活力和兴奋;它们可以用清冷、热情、柔和、大胆等等的形容词来表达,同时它们也是科学与艺术融合的结果。 音乐和香水也有许多共通的术语,比如说:notes(音符/成分), blend(调和), harmony(和谐), balance(平衡), accent(音感/香味), composition(结构), modifier(修饰), mood(情绪)等等。 举"notes"来说好了,作曲家用"notes"来创作音乐;调香师也用"notes"来创作香水。没有"notes",就没有音乐,也没有香水。英文说创作音乐是"compose a music",创作香水也说"compose a perfume" 而不是"make a perfume"。 音乐和香水还有一个共通性,那就是结构创作(composition)的整体性。当你听一场音乐会,你根本不会在意你听到的音符到底是Sol还是La,你专注的,是音乐带给你的整体感受。当作曲家设法将音符和其他灵感元素组合在一起时,杰出的音乐才会产生。 香水也是同样的道理:香水如何调配、架构,远远比用了多少种note重要。你不可能读了香水成分的清单,就可以真正懂得一款香水;不可能只闻了三分钟的香水前调(也就是香水最容易挥发的前段气味),就判断自己的香味喜好。欣赏香水,就像是欣赏音乐一样,你必须花时间好好体验在不同的时间点所散发的香气结构,才能完整地了解香水的创意以及带给你的感受。 表面上,音乐是为了取悦耳朵,香水是为了取悦鼻子。你可能会觉得,"取悦"有那么难吗?有!因为作曲和调香比我们想象的复杂太多了,简直像个宇宙。 可是这个宇宙又藏着一个悖论:宇宙深遂不可知,但是它又必须被大家了解、被欣赏,否则再优秀的作品什么都不是。因为作曲家和调香师不能像电影《玩具总动员》里的巴斯光年(Buzz Lightyear)一样,只有单向的信念,要求大家跟着大喊口头禅:"飞向宇宙,浩瀚无垠!"(To Infinity... and beyond!)。对于特别需要掌声与共鸣的艺术,比如音乐和香水,成功的关键在于作品与观众(消费者)的距离有多近。我想,所有创作者,尤其是公共艺术创作者,都了解这个道理。 可是有些艺术家很特别,不想拿尺来量"距离",他们认为艺术就是艺术,不该掺杂其他的考量。在创作上这么自律有洁癖的艺术家不算少,那么接下来,我来谈谈跟Misia、香奈儿、毕加索是好朋友的俄罗斯作曲家,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Igor Stravinsky)。 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Igor Stravinsky) 即使跳了tone,也可以很成功 之前提到创作《裸体歌舞第1首》的音乐家Satie,他这么评论Stravinsky:"他对解放今天的音乐思想做的比任何人都多……" 的确,Stravinsky勇敢打破千年以来形成的音乐美学,是因为他跳tone的创造力。 tone是音调的意思,"跳tone"就是调子跟别人不一样,表示某个人突然地无厘头,或者是谈话突然离题了。 如果把"跳tone"放在音乐上会怎样呢?现在,我们把场景拉到巴黎剧院的现场—— 那天是1913年5月29日,巴黎文艺精英和上流社会人士,包括香奈儿,都买了票去看芭蕾舞剧《春之祭》(Le Sacre du Printemps)。芭蕾舞团是当时炙手可热的俄罗斯芭蕾舞蹈团,团长与舞蹈团创办人是才华横溢,一部分是赌徒、一部分是梦想家的迪亚吉列夫(Serge Diaghilev);编舞家是以非凡的舞蹈技巧,还有深度刻画角色的能力而闻名的尼金斯基(Nijinsky);作曲家是被西方乐坛注目,还不到30岁的作曲金童Stravinsky。这是一个结合独特俄罗斯风情与现代欧洲艺术的完美组合,全场观众拭目以待。 现在,请你跟我一起想象: 舞台帷幕拉开, 原始部落般奇装异服的男女舞者,着了魔, 在狂野的音乐中跳上跳下,身体扭曲, 此时,舞台上的热力感染了舞台下的观众, 巨大的声响让整个剧院都颤抖起来…… Oh,不要误会,这不是来自观众的共鸣,他们是在抗议。观众高声的叫骂、咆哮、嘘声淹没了音乐,支持者与反对者甚至搬出凳子大打出手。这个时候,胖乎乎的乐队指挥皮埃尔·蒙都(Pierre Monteux)早已经吓得汗湿额头了,他说:"不时有不明的飞行物,向乐队扔,严重干扰了乐队的演奏。" 台上的舞者更是在一片喧哗中无法听清楚音乐的演奏,以至于编舞的尼金斯基必须站在舞台上,大声地为这些舞者喊拍子。问题是,舞者们全都乱了套,身体根本没办法抓到拍子...... 你说,这样混乱的场面像不像现在的世界杯足球赛,疯狂球迷闹场打架,然后把球场变成了全武行的场景呢? 那一晚的演出成为现代音乐史上少有的艺术丑闻。就像英国诗人托马斯·艾略特(T. S. Eliot)创作的长诗《荒原》(The Waste Land)中写的: 世界就是这样终结 不是嘭的一响 而是嘘的一声 《纽约时报》对《春之祭》首次公演的报道 不止如此,隔天,巴黎的大小媒体幸灾乐祸,报纸编辑还特别选用了一张滑稽可笑的照片,并附文毒舌这部划时代的芭蕾舞剧,原始得像一场"低俗、下落、嗜血"的狂欢节性爱派对。基于好奇,我也读了几篇报导,但我发觉最毒舌的是这一个——有个评论说:"任何超过两岁的作曲家都可以创作出这种独特的音乐……" ough!!! 为什么这部舞台剧会得到如此巨大的负评呢?彩排的时候,明明受到许多巴黎最优秀的音乐家,包括德彪西还有重量级的文艺评论家的肯定。有人分析,虽然巴黎人是那时全世界最优质的艺术观众,大家对俄罗斯芭蕾舞蹈团的舞蹈艺术有目共睹,也习惯团长迪亚吉列夫挑衅观众品味的态度,但是当时观众对《春之祭》的感觉是跳了tone,太刺耳,简直是在故意挑战他们的艺术品味。 诶,这样的说法似曾相识…… 对了,我记得法国诗人尚·考克多(Jean Cocteau)这么评论毕加索:"你如果觉得毕加索的画特别丑,那是因为他跑得比别人快!" 我想,毕加索听到朋友替他护航,一定会疯狂点头。想当初他的《亚威农少女》(Les Demoiselles d';Avignon),这幅与以往的艺术方法彻底决裂的立体主义作品,也是被外界骂得狗血喷头、一无是处。 和毕加索交情特好的Stravinsky,显然"真的"比观众跑得快很多。任何创意人面对这样的羞辱,老实说,不好受。《春之祭》首演的失败当然对他造成了惨痛的打击,面对巴黎人的冷嘲热讽,他有两个选择:要么把它当酒喝,喝到麻痹;要么就把它当成"耳边风",继续创作。当然,他选择了后者。 Stravinsky,毕加索绘,1920 我从Stravinsky身上学到的是:除了把冷嘲热讽当耳边风,这位艺术家还把失败当成一个case study。他知道,研究失败可以帮助他发现以前该做或不该做的事,还有如何从中汲取教训,帮助自己达到未来想要达到的目标。 没几年以后,巴黎观众的艺术品味成熟了,1920年,香奈儿以匿名赞助的方式让《春之祭》成功重返舞台。《春之祭》被公认是一部开创性的作品,同时它也是现代音乐创作的一个转折点。同年,Stravinsky再次和迪亚吉列夫合作发表芭蕾舞剧《浦契涅拉》(Pulcinella),毕加索负责舞台设计,这部作品除了确定他新的音乐风格,也代表着新古典主义音乐的诞生。 就这样,Stravinsky的新古典主义音乐将20世纪音乐与古典主义音乐联系了起来,这为同时期的其他作曲家开拓出一条不同的音乐创作道路,对20世纪后来的音乐造成了深远影响,所以他也被称为现代音乐之父。 打破规则之前,先学习规则 新古典主义音乐要求艺术的整体要均衡、完美、稳定,而在情感的抒发上要理性、节制。对于创意这件事,Stravinsky在《音乐诗学》(Poetics of Music) 这本书中表达自己的看法,他说:"我的自由越有限,我的行动范围越狭窄,障碍越多,我的自由就会变得越大,越有意义……" 嗯,这个论点听起来挺东方禅学的感觉...... 你好好想一想,你是否曾经有过这样的经验—— 坐在钢琴前面想即兴演奏或作曲,却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如果你不会乐器,没关系,那就在纸上作画吧!现在,你有一张空白的纸还有一整盒的蜡笔,这样应该容易多了吧?也许是,也许不是,因为通常在这个时候,你甚至无法决定要画什么,对不对? 盯着这张白纸,它的确有无穷无尽的可能性,所以你可能想画猫,但是觉得画狗也不错,或是用了红色之后,觉得应该改用蓝色…… 但是如果我限制你,只能用黑色和黄色的蜡笔来画一瓶香水呢?voila!你的脑袋就开始转了,然后动手在白纸上构图—— 这就是Stravinsky的意思:打破规则之前,先学习好规则。 其实,毕加索也说过类似的话:"你要先像专业人士一样去学习规则,然后才能像艺术家一样打破规则。" 20年代,Stravinsky作为一名新古典音乐主义者,并没有完全抛弃过去。他欣赏17和18世纪的古典音乐,觉得这些作品特别悦耳感性。他仔细研究它们的旋律与创作形式,再注入新古典主义的风格,最后实现他的终极理想:一个独一无二的、Stravinsky的标志音乐。 还记得之前和你提到,我在纽约读书时上过的香水设计课吗?教授把香奈儿五号香水瓶像艺术品一样摆放,让我们仔细观察。其实,他的用意是在表达研究"经典"的重要性。他认为,经典作品经过艺术、文学、历史、政治、科学和其他学科的文化凝聚力的检验与过滤,所以,无论在设计风格或是组成元素方面,都有宏大的见解与学习之处。 毕业后,我在香水创意的工作中也渐渐发现了,原来研究经典香水的composition与它们的风格与艺术,也是调香师主要的训练课程之一呢!当然,这些经典香水的case studies,一定有香奈儿五号! 我认为,即使不创作,只是纯欣赏,嗅闻经典香水也是一个重要的气味体验。尤其是现在,香水已经多到几乎可以塞满纽约第五大道:大众香、小众香、热门香、冷门香、沙龙香、设计师香、名人香…… 但是注意:如果你真想了解香水,请从经典香水入手。因为经典香水可以让你思考:一款经得起时间考验的香水,它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品质特征。有了自己的见解之后,再去思考它和其它香水作品又有什么不同。我觉得,这个方法不但可以培养自己嗅觉的敏锐度,久而久之,还可以提升香水的鉴赏力。这也是借用Stravinsky"打破规则之前,先学习规则"的重点。 针对目前香水多到如过江之鲫的行业生态,我永远记得和一位著名的调香师朋友的对话,他的回答好妙:"是呀,香水那么多,但长时间下来,只有百分之五幸存下来…… Della,你可以把香水和音乐比较。看看音乐排行榜上的前十名,有些歌曲可能一天或一个月就消失无踪了,但是经典永存呀!" 延续他的比喻,我挺喜欢美国音乐人莫比(Moby)的电子音乐,但现在似乎早就被人遗忘了。而18世纪德国音乐家巴赫的古典乐,在经过数个世纪后,还是屹立不摇……

    02. 七十二变的艺术家

    02. 七十二变的艺术家
    导语 Bonjour~ 朋友寄了一张⽣⽇卡⽚给我,画家是20年代开始就在巴黎相当活跃的藤⽥嗣治(Léonard Foujita)。我的这位朋友很有意思,每年都会寄⼀张有关⾹⽔的卡⽚给我,这张卡⽚呢,实际上是1928年藤⽥替⼀家公司画的⾹⽔⼴告,⼴告⽂案只写了⼀句话:"Mon seul ami",中⽂就是"我唯⼀的朋友",sweet…… 1921年的巴黎,战后复兴 上周见⾯的时候,我提到⾹⽔史的重要分界年:1921年——从这⼀年开始,⾹⽔历史开始分为⾹奈⼉五号之前和之后的历史。 实际上,今天持久的"经典"中,有许多实际上是在1920年代创造的,⽐如有1925年的Guerlain的Shalimar,还有1927年的Lanvin的Arpege,在这些⾹⽔⾥⾯,其中最出⾊、最常被⼈们提及的,就是⾹奈⼉五号⾹⽔。 要知道,每⼀款⾹⽔的诞⽣,都有着特定的历史原因和社会背景。20年代的⾹⽔市场之所以会如此蓬勃发展,这和欧洲当时的享乐主义和新⼥性主义有关。 经过了第⼀次世界⼤战后,战争的痛苦记忆导致了⼈们⼴泛的转变,尤其在哲学和对⽣存的态度上。⼈们开始希望能够享受当下的快乐,⽽不⽤关⼼未来。中⽂不是有句名⾔吗?"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愁来明⽇愁",当时的欧洲就是这种⼼态,⼤家想摆脱社会法规的束缚,所以新的奢侈的趋势、⽣活⽅式和时尚就这么产⽣了。 在法国,1920年代被称为"疯狂的年代"(Les Annees Folle)。这个时期,⼥⼈们开始穿上舒服的⾐服,⾃由地表达着新⼥性主义,同时她们也希望能通过⾹⽔来定义⾃⼰。 你有没有听过⼀个词叫"flapper girl"?她们代表⾃由、时髦、奔放的⼥孩形象:⽩天还是⾝着⽇装的舒雅⼥⼦,晚上便换上亮⽚流苏舞裙,留着俏⽪短发Bob头,画上烟熏妆,叼着长管烟,出⼊爵⼠酒吧,她们快乐跳舞与放胆追爱。你看过影⽚《了不起的盖茨⽐》(The Great Gatsby)吗?⾥头⼥性的穿着服饰和⽣活态度就是"flapper"。有趣的是,写《了不起的盖茨⽐》的作家弗朗西斯·斯科特·菲茨杰拉德( F. Scott Fitzgerald),他的太太泽尔达(Zelda Sayre)在现实⽣活中,就是⼀个活⽣⽣"flapper girl"的代表。 菲茨杰拉德与妻子(1921) 同样在1921年,菲茨杰拉德带着他的flapper太太来到巴黎,当时的巴黎是欧洲⽂化经济的中⼼。菲茨杰拉德把20年代定义成⼀个"奇迹的时代",⼀个挥⾦如⼟的时代,⼀个艺术的时代。所以在第⼀次世界⼤战后,美国"迷失的⼀代"(Lost Generation),像是海明威(Hemingway)和格特鲁德·斯泰因(Gertrude Stein)都来到了巴黎。 除了美国⼈,来⾃其它国家的⼀群优秀的作家和艺术家也都来到巴黎,开始现代艺术的创作,包括写《尤利西斯》(Ulysses)爱尔兰现代主义作家詹姆斯·乔伊斯(James Joyce),还有中国画家常⽟当时也在巴黎学艺术。 你知道吗,⼈们对于20年代的巴黎有⼀种美得不能再美的赞美:"怎么会有这么⼤度的胸怀去容下这样⼀群⼈,并且接纳异国的⽂化思想!"  是的,这就是巴黎!在这样⾃由的创作氛围下,巴黎画派、⽴体画派、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荷兰风格派与德国包豪斯学派的艺术家,纷纷出现在艺术赞助⼈创⽴的⽂化沙龙、咖啡厅和私⼈聚会,他们集体构成了繁荣、多样化的现代主义的艺术氛围。艺术中的现代主义有"去旧⾰新"的意思,指的是拒绝维多利亚时代的传统,探索⼯业时代、现实⽣活中的问题,同时也将对过去的拒绝与实验结合在⼀起,展现出⼀种"现代的氛围"。 现在,请允许我第三次讲"1921年",因为,1921年实在太有意思了——这⼀年,假⼩⼦服装设计师可可·⾹奈⼉在她的寓所举办⼀场圣诞晚宴。 据说,⾹奈⼉的餐宴可是巴黎⼈最想参加的局之⼀,因为她的餐宴充满了巴黎"最闪闪发光,最著名和最有趣的智慧",所以可以想象,这些宾客都是世界级的上流权贵与⽂艺⼈⼠。那⼀晚,西班⽛画家毕加索(Picasso)也被香奈儿邀请,他们的友谊从此开始。 花园街27号的⽂艺圣地 我从文化与艺术来谈香水,这其实并不容易,因为⾹⽔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借助谈⾹⽔诞⽣的重要时刻、那时候周遭的社会⽓氛和艺术风格,或许可以成为我们真实能够感觉⾹⽔的⼀种途径,而毕加索就是⾹⽔⽂化绕不开的⼀个⼤⼈物,不相信?那你可以继续听我往下讲—— 1921年,毕加索和⾹奈⼉见⾯的时候,他已经在巴黎闯出名⽓了,和⾹奈⼉⼀样,他也很喜欢结交朋友,特别喜欢和作家与诗⼈混在⼀起,因为他认为这样才能在兴趣和专业上产⽣互补,⽽且这些圈外的朋友可以给他不同的视野与建议,帮助他来完成作品,同时也提供了⼀种国际观,将他的作品推⼴到世界其他的地⽅。 但毕加索的艺术之路并不是⼀开始就顺风顺⽔的。早在1904年,毕加索刚从西班⽛搬到巴黎发展他的艺术⽣涯。那时的他还只是⼀个在巴黎的艺术⼤海⾥挣扎的艺术家,只能靠卖画维⽣,他最常出没的地⽅,就是位于巴黎第六区的花园街27号(27 rue de Fleurus)。这个地⽅是画家、作家聚集的⽂艺圣地,就是在这⾥,毕加索遇到了他的贵⼈,也是花园街27号的主⼈,美国⽂学⼀代教母格特鲁德·斯泰因(Gertrude Stein)。 格特鲁德·斯泰因(1934) 斯泰因体态丰满,侃侃⽽谈时常常有⼀种⽓吞⼭河的⽓概,但是她的内⼼却温柔得像⼤地之母。她像教导⼉⼦⼀样教导海明威写作,那时的海明威还是⼀个抱着作家梦的战地记者呢!⽽她的⽂化沙龙出⼊的都是⽇后响叮当的艺术⼤师,名单⼀打开来,夸张⼀点的说,可以绕地球⼀圈!斯泰因家到处挂满壁画的景象,花园街27号就是绘画作品的展⽰厅:布拉克(Braque),德兰(Derain),雷诺阿(Renoir),塞尚(Cézanne),⾼更(Gauguin),马蒂斯(Matisse)…… 当然,还有毕加索。 当时巴黎的沙龙与咖啡聚会,其实就是⼀个"sounding board",充满了激发创作的灵感。⽂艺创作者们都知道,如果你在尝试构思⼀些新的想法,可以与你的好友围在⼀起⾃由⾃在地聊天讨论,你会因此和他们产⽣共鸣和激荡。说到这⾥... 我在想,⾹奈⼉五号⾹⽔是不是也是在这样沙龙的氛围下激荡出创意的呢?虽然⽆法向⾹奈⼉求证,不过,你可以跟我⼀起想象: ⾹奈⼉和朋友们在沙龙熬夜聚会后,踏着夜幕的星光⾛回住处丽兹酒店,⽉亮像刚刚告别的沙龙⼥主⼈米西亚(Misia)⼀样,跳上钢琴弹着静静的⽉光。她换上拖鞋,从口袋摸索出⼏张⼩纸⽚,这些纸⽚上记下好友们天马⾏空的点⼦。⾹奈⼉坐着、看着,重温好友们留在纸⽚上⾯的创意热情: 第⼀张纸沾了建筑师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的铅笔味,他写下:"房屋应该是⽣活的宝库。" ⾹奈⼉摸摸⾝上的珍珠项链,想着:"嗯~ 那么⼥⼈拥有的宝库是什么?⼥⼈味,不是么?" 第⼆张纸沾了魅⼒诗⼈尚·考克多 (Jean Cocteau)的墨⽔味,他写下:"真正的诗⼈不会卖弄诗意,就像园丁不会刻意喷洒⾹⽓在玫瑰上。" ⾹奈⼉点点头,⼼⾥嘀咕着:"是呀,哪个⼥⼈会让⾃⼰闻起来是⼀朵花啊?⼥⼈闻起来就应该像⾃⼰,属于⾃⼰的⼀种⼥⼈味。" 第三张纸沾了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Stravinsky)的铅笔味,他写下:"⿐⼦会嗅闻,它懂得选择。所以艺术家只是有⼀个懂得嗅闻松露的猪⿐⼦。" ⾹奈⼉哈哈⼤笑,想着:"真亏⽂质彬彬的Stravinsky会说这么接地⽓的话,是呀,了解原材料的特性,才是设计的第⼀步,就像我选择用Jersey一样... 对了,什么⽓味代表现代⼥性的⼥⼈味呢?" 第四张纸沾了画家毕加索的油墨, 他写下:"⽴体主义可不是你可以掌握的现实。 它更像是⼀种⾹⽔,在你的⾯前,在⾝后,在侧⾯。它⽆处不在,所以你不太知道它来⾃于何⽅。" ⾹奈⼉莞尔⼀笑,听见⾃⼰内⼼的OS说: "Voila, 可不是嘛~ ⾹⽔本⾝就是艺术。作为⼀种抽象的艺术,那... 该怎么表现呢?" 这些点⼦好像是沙漏⾥⽩⾊的沙,细细摩擦彼此。⾹奈⼉看着晨雾的星光,认真地想:"那,我能不能在花⾹中诠释出⼀种抽象迷⼈的⼥⼈味?能不能在实验室⾥创作出⼀⾸⾹⽔现代诗?"⾹奈⼉再次⾯临⼀个创意转折点…… 我变,我变,我变、变、变 我想,每个艺术家在他们的艺术⽣涯中都⼀定有⼀个转折点。对Chanel来说,Jersey的成功是她的转折点;⽽对于毕加索来说,他的转折点就是《⼿捧花篮的⼩⼥孩》。 1908年的毕加索 《⼿捧花篮的⼩⼥孩》(Fillette à la corbeille fleurie)这幅画是毕加索玫瑰时期(Rose Period)的重要画作,在这幅画⾥,毕加索描绘了⼀名在巴黎蒙马特区流浪卖花⼥,画⾯中的⼥孩⾯⾊苍⽩,⼿中花篮⾥的罂粟花暗⽰了她脆弱的存在。在这个的作品中,⼥孩的篮⼦⾥装着红⾊的罂粟花,象征着⾯包和葡萄酒,也象征着基督在圣餐圣礼上的⾝体和⾎液。毕加索他⽤简洁的造型和细节在画⾯上勾勒⼀种朴素、简化的曲线,他认为这样的作法和⼀般⽤更细致、更写实的绘画处理⽅式相⽐,反⽽更能突出⼈物独特的表情与氛围。 毕加索⼀向被⼈认为是⼀个"懂得市场营销"的艺术家,但实际上,他远不如那些批评他的⼈那么"看重"市场。1906年,年轻的毕加索因这幅画的独特风格受到了市场的欢迎,但是,他很快就放弃了这种能令他财源滚滚的艺术风格,不安分地转⽽探索具有极⼤风险、担当了巨⼤骂名的新风格。 1907年,毕加索的《亚威农少⼥》代表⽴体主义的崛起,原来喜欢他的收藏家们纷纷离他⽽去。但毕加索毫不动摇,他认为,⼀定会有新的⼈喜欢他新的风格,到那时,现在离他⽽去的收藏家们还会回来...  《亚威农少⼥》 结果证明,毕加索说的没错。不管你喜不喜欢毕加索,他的创造⼒和魅⼒,就是让那些⼀辈⼦钻在钱堆⾥不敢突破的画家们眼红嫉妒。他是个不断变化艺术⼿法的探求者,⼏乎每两三年就要有⼀些绘画上的发明创新,在艺术历程上也没有什么章法可循,从⾃然主义到表现主义,从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然后又回到现实主义… 弄了⼀⼤堆主义之后,玩性⼤发,接着尝试雕塑、陶艺、图案等等多项领域。他甚⾄跨界和⾹奈⼉⼀起合作舞台剧《安提⼽涅》(Antigone)和"运动芭蕾舞剧"《蓝⾊列车》(The Blue Train) 的艺术设计,毕加索负责布景设计,⾹奈⼉负责服装设计。 毕加索永远⽆休的创造⼒,很⾃然地让我想到⼩时候喜欢的英雄⼈物孙悟空的72变。唯⼀不同的是,毕加索的⼿是长了眼睛的如来神掌,⼀出⼿,所有的颜⾊、线条、形状都在他掌控之下。 不知为什么,说到这,我的脑袋浮现⼀个清晰的画⾯:毕加索⽬光炯炯有神,⾯对空⽩的画布,双⼿⼀挥,然后⼤喊:"我变,我变,我变、变、变!" ⽽这种变中求变、又再变,永远挑战⾃⼰的创造⼒是我最佩服、最欣赏的⼀点! ⽓味可以⽤眼睛闻吗? 我常常被问到⼀个问题:⽓味真的可以⽤眼睛来闻吗?这个问题可以⽤两个⾓度来回答。第⼀是科学的⾓度,第⼆是艺术的⾓度。 你有没有听过⼀个科学名词叫做联觉(synesthesia),联觉又叫做通感,根据科学家统计,全世界每2000⼈就有⼀⼈有联觉能⼒,他们能够尝到颜⾊,看见⽓味、"嗅"出形状、摸出味道……听起来很像漫威的那些超级英雄哦! 20年代活跃在巴黎的俄国画家康定斯基(Kandinsky),本⼈就有声⾳与颜⾊的联觉能⼒,所以他说:"我听到⾳乐,就看到了⾊彩。" ⽽法国诗⼈阿蒂尔·兰波(Arthur Rimbaud)更妙,他在诗⾥头写着,"⾹⽔看起来像⿊⾊,⾹⽔就是红⾊。" 嗯~ 在他的眼⾥,只有红⾊和⿊⾊的⾹⽔呀…… 哈雷路亚!还好我没有兰波这项特异功能,否则我就喝西北风,没办法胜任⾹⽔创意和包装设计的⼯作了。 Arthur Rimbaud(1871) ⾹⽔因为有"缺席"的本质,看不见,摸不着,短暂⽽易挥发。因此,如何把⾹⽔视觉化,⾃古以来⼀直是画家、玻璃匠和设计师的挑战。⾹⽔可以⽤艺术的媒介被看见,从⼀幅画、⼀张摄影、⼀张插画到⼀⾸⼩诗,当然,还有⼀只⾹⽔瓶。 这些艺术媒介当中,⾹⽔瓶是最直接的媒介了。因为瓶⼦确实能够捕捉⾹⽔的视觉形状,同时表达了⾹⽔的真实感官:当你把它握在⼿上,你握住的是⼀个瓶⼦,⽽不是⾹⽔。可是同时,这个瓶⼦又让你意识到它是⾹⽔的象征,所以实际上,根本没有瓶⼦这回事。 这样的意境,像是1929年⽐利时超现实画家雷尼·马格利特(René Magritte)画的《形象的叛逆》(The Treachery of Images),但是⼤家⽐较熟悉的画名是《这不是⼀个烟⽃》,因为画上只有⼀个烟⽃,下书"Ceci n'est pas une pipe"。他知道,⼈们常常会感觉⾃⼰看到了烟⽃,但马格利特想表达的是,这幅画不是⼀⽀烟⽃,它只是⼀⽀烟⽃的形象⽽已。所以言下之意,你手上的这个香水瓶,它真的不是一个香水瓶,它只是一个香水的形象而已。 《形象的叛逆》 我们除了从线条可以看见⾹⽔,颜⾊也可以表现⾹⽔。我们都知道,颜⾊在情绪传达上起着重要的作⽤。举毕加索的蓝⾊时期和玫瑰时期来说好了: 蓝⾊是忧郁的代表⾊,是沉闷的象征,英⽂也⽤"I feel blue"来表达郁闷的情绪。毕加索蓝⾊时期的作品是他在西班⽛时,因好朋友⾃杀的影响从⽽获得的创作灵感。1904年春,毕加索迁居巴黎与⼼爱的⼈⼀起⽣活,他的蓝⾊风格因为爱情的滋润宣告结束,取而代之的是那种暖洋洋的粉红⾊,代替了沉重抑郁的⼀⽚蓝⾊,青春和爱情活⽣⽣地出现在画⾯上…… 和绘画⼀样,⾹⽔的情绪也可以⽤颜⾊来表达。我记得,⾹奈⼉曾对"红⾊"做过这样的解读,她说:"红⾊是⽣命的颜⾊,是鲜⾎的颜⾊,我爱红⾊。" 所以,2018年,为了迎接圣诞佳节的来临,⾹奈⼉五号限量版⾹⽔也穿上了红⾊的应景⾊。   我们再回到《⼿捧花篮的⼩⼥孩》这幅画,⼥孩⼿上那⼀篮花,红得灿烂。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个问题:这篮红⾊的花,为什么是罂粟花,⽽不是红玫瑰呢?我们都知道,玫瑰⾼贵又芬芳,是温室⾥娇贵的花朵;然⽽罂粟花只是⼀种欧洲随处可见的杂草、⼗分贫贱,罂粟花的花朵本⾝也没有任何味道。 其实,罂粟花暗⽰了画中⼥孩的出⾝:她是⼀名流浪⼉,⾝上⼀⽆所有,所以她根本没有条件去种玫瑰、卖玫瑰。为了活下去,她能卖的,就只有最最贫贱的杂草——罂粟花。 虽然罂粟花不像玫瑰那么⾼贵芬芳,但却有它独有的顽强的⽣命⼒。就像画中的⼥孩⼀样,哪怕出⾝贫贱、⼀⽆所有,可是当你借⽤毕加索炙热的凝视来欣赏这幅画时,你会闻到⼀股罂粟花在简朴勾勒的线条和粉红⾊调的氛围中,静静地散发出⼀股顽强天真的⽣命⽓息…… 所以啊,⽓味,真的可以看得见! 艺术家的天使翅膀 赞助⼈斯泰因曾这么形容毕加索的创造⼒,她说:"毕加索总能从绘画中得到些什么,他⼀直都在⼯作。只要他摸过的,总是有神奇的事情会产⽣,或迷⼈、或可爱、或复杂、或简单,或令⼈不安、或有趣、或令⼈反感、或漂亮... 反正,就是会产⽣⼀些什么东西出来。" 可以感觉,斯泰因讲这些话的情绪有些迷惘,因为毕加索总是跑在最前⾯,还边跑边变,让⼈来不及替他下注解。 《⼿捧花篮的⼩⼥孩》不仅仅是斯泰因收集毕加索⼀系列的作品的开始,也是长达40年友谊的开始。尽管他们既不会说也不会读对⽅的母语,但他们互相想办法了解彼此,尤其是在艺术和现代主义⽅⾯—— 你不觉得吗?当我们谈艺术、欣赏艺术的时候,最常谈的艺术家的⽣平,往往忽略掉赞助⼈的⾓⾊。但是艺术家在实现任何值得注意的事情的第⼀个规则,就是拥有所需要的资源来⽀撑创造⼒。 总⽽⾔之,赞助⼈是艺术家的翅膀,没有翅膀,就不能飞了。这⼀点,⾹奈⼉的好友,同样也是艺术赞助⼈的Misia⼀定也感同深受。说到Misia... 和⾹奈⼉⼀样,她也是⼀个才华洋溢,⾹⽓盈盈的⼥⼈呢~  结语 好啦,今天我们从毕加索的画,聊到通感,希望你可以下次再去美术馆的时候,也可以闻到画中的味道,或者在使⽤⼀款⾹⽔的时候,打开好奇⼼,多去探索⼀点点背后的故事,我相信这都会让你更懂得欣赏⼀款⾹⽔的美丽。 我们下回见了,Ciao~

    01. 假小子设计师

    01. 假小子设计师
    作为设计灵感的山茶花 前些日子,朋友送给我一套茶杯作为生日礼物,茶杯上印着的山茶花图案,造型相当优雅。说到这… 对了,你知道普鲁斯特(Marcel Proust)和山茶花也有一段故事吗? 话说,有一个晚上,普鲁斯特参加了一个巴黎高级聚会。当时法国上流社会的男士们,每当出席正式场合时普遍会在燕尾服或西装上戴上白色的康乃馨,可是以穿着打扮时尚著称的普鲁斯特却不按牌理出牌,故意戴了一朵白色的山茶花,令当时在场的人士啧啧称奇。 马塞尔·普鲁斯特(Marcel Proust) (下) 这个"意外举动"传遍了巴黎的上流社会,但是一位穿着中性、不受世俗束缚的女设计师爱上了这朵几乎呈现完美圆形的花。她发现,乳白的花朵在黑色衣服或是深色头发的衬托下,看起来特别的优雅神秘。她开始把山茶花别在帽缘、口袋、腰线、衣领。 1922年开始,山茶花的刺绣图案出现在她设计的衬衫和鞋子,山茶花的浮雕也出现在金纽扣和首饰上。她甚至委托纺织制造商设计山茶花图案的面料,还有以不同材料像是丝绸,天鹅绒,雪纺纱和皮革制成的山茶花。 你听过"视觉传达"这个名词吗?它是90年代才出现的设计专业学科,目的是在研究如何通过视觉来传播特定事物的主动行为。我在纽约念研究所时,主修的就是"视觉传达",所以我特别佩服这位设计师,早在20年代,她就已经在实践视觉识别(Visual Identity)的概念了:所以,当你在自然界或者花园看到山茶花,就会很自然地联想到一个全世界女生都爱的品牌...... 现在,你应该知道我在说谁了吧? Coco Chanel, 1909 现代时尚的女性精神 下次打开你的衣柜时好好注意一下,你会发现香奈儿的设计精神无所不在,躲也躲不掉——或多或少,你一定拥有简洁流畅的剪裁和不刻意展现曲线的洋装;你会有加上男装元素的女装,这些设计元素包括:西装外套,开襟毛衣,斜纹软呢料,长裤,横纹水手服等等;你的外套除了绵、麻料之外,可能也有垂坠感的jersey针织面料…… 还有,很少女生没有黑色连衣裙吧?1926年,香奈儿设计的小黑裙(the little black dress)成为最新的"现代女性的制服",让现在全世界女生穿的黑色连衣裙都是它的子子孙孙!这是一种优雅、低调、极简、无拘无束的设计创意,解放了女性的身体—— 你知道吗,在她之前的年代,除非是仆人或者是在服丧期,否则几乎没有女生穿着黑色。女生的身体和灵魂,可是套在紧身胸衣和看起来笨拙得像条船的裙撑里的! 香奈儿的设计,强调服装的舒适性与休闲感,开创了前所未有的"boy look"或是"garçon"的男装风格。接下来的100年的时间,只要我们认为"时尚"的衣服,大部分都跟可可·香奈儿有关;只要我们想买但买不起的配件,也和她有关。 Chanel穿着自己设计的横纹水手服(1928) 对于香奈儿带领起来的时尚风潮,她的劲敌设计师保罗·波烈(Paul Poiret)感觉不是太有滋味,他形容香奈儿创造的时尚,无非就是那种"表面奢侈但是内在贫困"的东西。更糟糕的是,她的衣服让所有女性都变成了"在办公室上班、看起来营养不良的打电报的小姐"—— wow,听起来有够酸,还带点人身攻击!因为现实生活里,香奈儿长的就是个头娇小、瘦削平胸。 还有一次,Poiret在公共场所里说:"我们应该保持警惕呀,小心那个假小子的脑袋。 她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震撼,从她的小帽帽里淘出礼服,短头发,毛衣,珠宝,还有精品店。" Oops,我补一句,Poiret忘了还有五号香水啦~ 显然,Poiret没有意识到一个事实:香奈儿是女生,她为女生设计衣服,而且一辈子只穿自己设计的衣服。按照消费心理学来说,活广告的营销策略的确有它的说服力,所以香奈儿可以理直气壮地说:"Je ne fais pas la mode. Je suis la mode."(我不追求时尚,我就是时尚。) 但是看看Poiret,噢,伤脑筋,他真的也只能"追求时尚"了。 设计师Paul Poiret(1913) 香奈儿这句名言很霸气,它的背后,是"创意"撑起来的。 从哪里学创意——跟艺术家偷师 哪一位设计师不是创意收集机?我学创意、做创意、呼吸创意、吃饭创意、静坐创意,最糟糕的是连睡觉做噩梦也想着创意!所以,只要能逮到机会,我一定会跟我欣赏的艺术家们问一个问题:Where do you get your ideas? (你哪来的创意点子呢?) 所以... 哎,如果能够搭乘时光机器回到过去,那该有多好!这样我就能在巴黎的丽兹酒店和香奈儿见面,和她喝个下午茶,然后直接问个明白:什么是创意? 不过话说回来,个性也很直接的香奈儿女士可能会翻个白眼这么回答我:"Je suis la créativité, ma chèrie." (我就是创意,亲爱的。) Coco Chanel(1923) 通常,这种封闭式的回答会浇灭我的好奇心,让我打退堂鼓。不过,我从音乐人大卫·鲍伊(David Bowie)那边得到一个明确的答案,他说:"我只学习有料可偷的艺术。"(The only art I';ll ever study is stuff that I can steal from.) 对呀,跟艺术家偷师!接下来,像逛美术馆一样,我花了很多时间,读了有关香奈儿的书,闻了她推出的香水...... 你知道我从她身上学到什么吗?——无所畏惧(fearless)。 你有没有注意到,有些人,包括我自己,当我们想到一个伟大的想法,一个自认为可以拯救生命的想法时,有可能会立即将它变成宝贝,像电影《指环王》里的咕噜一样紧紧抱着指环,还一边喃喃自语说:"oh,my precious~" 生怕这个宝贝离手,谁知道我们何时可以再拥有一个呢? 也就是这样的心态,所以我们养精蓄锐、不着急,等到总有一天,等到生肖、八字、星座都对盘,等到天时、地利、人和,然后再奋力一搏。我记得念书时,我的教授也这么说:"The creativity process is a long journey."(创意过程是一个冗长的旅程。) 但是,香奈儿可没时间唧唧歪歪,她没什么好怕的。就举Jersey的例子来说吧—— 1913年,一战结束前,香奈儿想要重新建立一个现代女性的衣橱,而且是"现在"就要行动,因为"现在就要"的行动,所以只能从眼前可以找到的东西去做,因为她有经济上的考量。然后,她发现了Jersey,这种用来制作男士内衣和水手衫的面料最便宜。 虽然选好了材料,可是香奈儿同时也面临了两个难题:一、 Jersey针织面料的缺点是它有弹性,会紧抓身体、很难成形;二、颜色有限:市面上只有深浅不同的米白色;三、帽子设计师香奈儿几乎不懂得如何做衣服,她承认自己连草图也不会画! Ouh là là ! 我如果是她,大概就放弃了。说到这里还有点尴尬,亏我还是接受学院派教育下的设计师,但是我却没有她那种"无所畏惧"的创意特质。但是香奈儿坚信自己的直觉,还有她认为无可挑剔的品味,她义无反顾卷起袖子做了。没多久,她就登上了巴黎时尚女王宝座。 穿上一件衣服,也"穿"上一款香水 我觉得,香奈儿有一个每个人必学的生活哲学:只做自己喜欢而且擅长的事——每天会简化一些事情,因为每天都会学到一些东西。她做事喜欢切入正题,不浪费时间。Jersey针织服装成功后,为了更加实用,她为罩衫加上了两个口袋,让女生在她设计的衣服里可以优雅地移动。 当然,除了衣服,她也希望女生能"穿"上她的香水,散发一股优雅的女人味。 香奈儿五号香精 也许你会好奇,为什么使用香水要用"穿"(wear)的概念呢?那是因为一个好的香水,是有亲肤性、可以跟肌肤做朋友的。穿上香水,它会变成你的第二层肌肤,跟你的穿着风格同等重要。 1921年,香奈儿在巴黎发表了史上第一款设计师香水:香奈儿五号。从那一年开始,香水历史被分成了"香奈儿五号之前"与"香奈儿五号之后"的历史。 至于五号香水的年代是什么样子?生活在里头的艺术家有什么样的创造力?我们下次见面再聊吧~ 对了,如果有机会去拜访巴黎康朋街香奈儿女士的寓所,她的收藏乌木漆面屏风上就有山茶花的图案,我想,你一定会喜欢的。

    从气味到香水

    从气味到香水
    导语 Bonjour,有半年时间没碰面了,你好吗?欢迎再次来到我的气味博物馆。 谢谢你的耐心等待,我知道,第一次我们联络的时候,你是希望听我讲香水故事的。但是之前我告诉过你,我会先讲气味,再谈香水——你知道为什么吗?那是因为,如果要成为真正喜欢香水的人,也就是所谓的"香水达人",首先要先从了解气味开始。而我从文明历史来谈气味,是希望大家能够以一种轻松的方式来了解气味与我们之间的紧密关系。 想一想,如果我用实验室里的化学术语来说香水成份,比如Geraniol,你是不是一头雾水?如果我说Geraniol的中文是"香叶醇",你懂吗?不怪你不懂,我想没有多少人了解"香叶醇"是玫瑰精油的主要成份之一。那么再举一个例子:H2O,氧化氢,这是你比较耳熟能详的化学式,可是它听起来冷冰冰的;但如果我把H2O说成"水",它就大大方方地融入我们的生活里头了。 那现在,我把没有味道的"水",延伸到闻起来香香的"香水",比如"香奈儿之水"—— Ouh là là ! Qu'il est beau ! 我们的大脑就开始有了想象力...... 香奈儿五号之水 想想香水令人惊艳的特质:质地、情绪、张力、和谐感,还有因时间的长短所带来的反差。香水似乎也有各种不同的重量和大小:重量轻的就像瘦子一样跑得比较快,所以为什么分子较小的柑橘香气最早被闻到。还有,感觉香水像是我们第二层的肌肤,像是身体穿上了不同的衣服。 香水的美刺激我们的感官,它们闻起来可以很浓郁、甜美、辛辣,温暖、清新、愉快、绿色、异国情调的、闷骚、热情…… 对了,还有干净,甚至是清脆。 你有没有注意到,香水虽然是"闻"出来的,是一种嗅觉的经验,但实际上除了它的包装与广告,香水本身也涉及到视觉,所以我们会形容香水"闻起来绿绿的";香水会涉及到味觉,所以我们说这款香水"闻起来有一点辛辣"或是"甜美";它也会涉及到触觉,所以我们会说这款香水"真干净"或是"好温暖",很有亲肤性;更有趣的是,香水也能带给我们一种听觉上的享受,不过我指的不是香水喷头发出"嘘~"的那一声温柔的呼唤,有些香水让我们联想到一种金属般的清脆锋利,或是像高级香槟的那种气泡感受,闻了之后,心情会冒泡,然后啵、啵、啵的轻盈起来…… 香水,真的是一种艺术。 香水是一种艺术吗? Okay,我知道你心里的os,你是不是认为,香味没有形状,又消失得那么快,怎么可能是一种艺术呢?艺术不是应该是"看得到"的吗? 其实你会有这样的疑问,是可以理解的。因为现代香水出现之前,也就是19世纪末之前,调香师能用的香材非常有限,基本上就是就地取材,寻找一些大自然发现的植物与动物性的芳香物质;再加上有很多香材(比如树脂和香辛料)比黄金还贵,只能不定期地从外地进口。 14世纪末,历史上的第一瓶古龙水"匈牙利之水"诞生,可是接下来长达将近500年的时间,调香创意还是停滞不前。直到19世纪末,随着工业革命(The Industrial Age)引燃一切创意的可能性,香水因为化学工业的发达,让香材变得丰富有层次,所以调香的想象力才得以实现。 这个时期,伴随着设计、电影和音乐的繁荣,香水也成为流行艺术之一。只不过,因为香水"看不见"的物理特性,再加上神秘的商业特质,所以在所有的艺术中是最难引人注意的。 我喜欢这么形容香水与艺术之间的关系——我认为,现代香水的诞生改变了我们嗅闻气味的方法,就像比现代香水早一点出现的印象画派,改变了我们对事情的看法。莫奈(Claude Monet)和他的印象派着重空间在光与影之间的相互作用之下所产生的和谐感知,这种创作手法其实很贴近调香创意,因为调香师追求的也是一种"空间的和谐感",希望能在香味(accord)和成分(note)之间取得一个平衡,让我们体验香水虽然无形短暂,但是可以强烈感受到它令人陶醉的艺术性质。 克洛德·莫奈(Claude Monet)《印象·日出》,1872,玛摩丹美术馆 如何欣赏香水? 学生时代,我在纽约普莱特艺术学院读书,上过一学期非常有趣的香水包装课程。我记得第一堂课,戴个圆眼镜、留着八字胡、长相非常斯文的教授在讲桌上放了一瓶他个人收藏的1930年代复古版的香奈儿五号香精。搞笑的是,面对我们,他说的第一句话居然不是"Good Morning",而是"This is not only a perfume" (这不只是一瓶香水而已) ,然后调皮地眨眨眼,开始讲法国20年代香水的设计概念…… 课堂结束之后,教授很友善地邀请我们观赏这瓶香奈儿五号,一脸严肃地说:"同学,只能看,不能摸哈~" 我这样跟着同学绕讲桌看五号,感觉真像在卢浮宫博物馆排队看维纳斯女神的雕像,心里还嘀咕着:"欸,这瓶子到底藏了什么样的创意呀?" 香奈儿五号香精 受到了心里那句os的激励,现在,我已经是在香水行业工作了20年的艺术总监,我的主要工作就是发想一瓶香水的创意,以及如何用五感设计来传达它的美。我了解,好的香水作品一定得有效地"传达" (communication),否则就像是一幅被锁在小房间里的名画,再有名也得不到共鸣。 我记得你曾经说过,你很喜欢逛美术馆,那么今天请你抱着逛美术馆的心态跟我一起,去欣赏一瓶香水吧! 哈~ 不是真的去逛美术馆啦,抱歉把你搞糊涂了,让我解释一下——我记得我年纪轻的时候逛美术馆,总是贪多不求精,不想花时间去了解画家的生平,以为想要提高自己的眼界,多看就行了。 这样很单纯地去欣赏一幅画,也不是不可以,不了解作品背景不一定会妨碍你对美的单纯感受。但我现在的经验是:我觉得,花心思去了解作品背景以后,你可以感受到更多的美,获得更深、更广的综合感受。 香水既然是艺术,所以欣赏香水的方法也可以和艺术一样,你可以从创作者的生平、创作时代的背景,以及周遭人事物的有趣故事去了解香水的创意,让你欣赏它的美。 接下来,我跟你说六个艺术家的创意故事。这些故事,你听起来应该非常有"感觉",因为它们发生在现代香水史上最重要的年代。 C';est parti!

    梁文道:统合人类的五感,探究其背后隐秘的联系

    梁文道:统合人类的五感,探究其背后隐秘的联系
    太好了。庄卉家老师Della,她在去年替我们创办了一档《Della的气味博物馆》,跟我们详细的探讨原来嗅觉也是一种审美感官,原来嗅觉也可以发展出非常复杂的审美能力的。 在这套《Della的气味博物馆》之后,今天又带给我们一个崭新的节目。这个节目很有意思,因为她要讲的东西其实非常聚焦,甚至可以说是个很小的东西。我们APP上面我们介绍过不少的艺术品、不少的名作,这大概是你最能够容易触及的到见得到,或者你想办法你能买得到存点钱买得到的一个艺术品,然后珍藏在自己家。 跟我们介绍过那些名画、建筑物不一样,它是什么?它是一瓶香水。 一瓶香水值得我们用一个节目来介绍吗?那当然!因为,这不是一般的香水,这是CHANEL N° 5,香奈儿5号。 CHANEL N° 5是一个经典名作,完全可以跟我刚才说的那些文艺剧作相提并论。所以,我们用一个专门的节目来讲这么小、可以随身携带的,而且你能够任意去感受它喷散出来的芬芳的这样的一个艺术品。 但是,这个节目同时又非常宏大,别看就几集,体量非常小。为什么我说它宏大?因为跟着Della深入了解,你就会发现,原来CHANEL N° 5 不只是一瓶香水,它还承载了太多的故事。 回想一下,上个世纪20年代的巴黎,香奈儿在当年是一个多么先锋、多么前卫的创造者,而在她身边,也有一批同样厉害、大名鼎鼎的创造者,比如毕加索、斯特拉文斯基...... 原来,所有这些人都跟香奈儿在同一个时空下,他们的创意互相激发,共同构成了一个传说中的"黄金年代",一个美好年华。 所以,我们要了解香奈儿5号香水的故事,其实就是在回顾20世纪史上一座伟大城市在文化艺术创作上最璀璨的那个年光。同时我们还发现,透过这个节目Della的解读,我们这一次学懂的东西更多了,我们不只学懂怎样更深入、更有结构、更系统地多方位去了解嗅觉,甚至发现原来香水不只是一种嗅觉艺术,它居然还能够牵涉到我们的视觉,甚至是我们的听觉。 这是不是很奇怪呢?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就是我们人类的五感,其实背后是有一些隐秘的联系,甚至可以统合起来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邀请你跟我一起来听听看Della的这个崭新的节目。

    李其叡:演奏家如何应对"上台紧张"?让香水做我的啦啦队

    李其叡:演奏家如何应对"上台紧张"?让香水做我的啦啦队
    大家好,我是李其叡。我是一位音乐家,我弹钢琴。 "上台紧张"是音乐家间常见的话题,毕竟,所有反反复复的练习,都是为了那一次在台上的表现。 我记得在14岁的夏天,我去了意大利参加大师班。有天午餐我们边吃着意大利面,边聊到了每个人如何面对"上台紧张"这个问题。大部分人都提到了很常见的"深呼吸""吃香蕉"或"忽视听众存在"的办法。不过有位比较害羞的女生,最后被问到的时候就说到她自己的诀窍,是在登台之前闻一下有撒上香水的手腕。 她没有说为什么,我那时也没有想到要问为什么。不过我后来自己想想,其实蛮有道理的—— 香水是非常personal的东西,就算同样的香水在不同的人身上,味道都还是独特的,像个味道的身份证。它让我们感觉自在,在自己周围建造一道隐形的力量,延展自己独特的气场范围。香水这样的特性,对提升自信很有帮助。 当一个演出者,不管平常对自己多严格,在舞台上,所有的自我怀疑都必须被忘掉,取而代之的应该是一个声音告诉自己:"你没问题的!你可以!"于是,我效仿了那位女钢琴家的做法,上台前,当我的内在的啦啦队声音不够坚定的时候,我让那天被我特别选出来的香水来鼓舞我啦啦队的士气。 这世界上,多少人擦香水或"穿"香水,不过,我们其中多少人也许只是把香水当普通商品来看待,并没有意识到每一瓶好香水里头,有多少层次,它有多精致,都是被精心一层层创造并调配而成的——就像个艺术品。 如果你想要更深入地了解香水的话,《感觉香水》这门节目是由Della经由1920年代在巴黎的艺术家们的故事来探索创意,并带领各位用欣赏艺术的心态去欣赏香水。听了Della的节目,也许你会跟我一样,开始对香水以及它的创造者油生一股敬畏。每天拿起香水的那一刻,将会变成一个完全不同的经验。

    马家辉:将眼耳鼻舌身意串联,才确确实实地感觉到自己是一个人

    马家辉:将眼耳鼻舌身意串联,才确确实实地感觉到自己是一个人
    大家好,我是马家辉,非常高兴知道庄卉家会有新的节目,叫做《感觉香水》。更高兴的是,她不仅讲她本身的香水专业,还会讲Chanel香奈儿和她的艺术家朋友圈,其他5位同时代的艺术家他们在各自领域里如何来创造美感。她会把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五感串联起来,让大家不仅感受到香水的魅力,还感受到美学的魅力、身体的魅力、人与人之间的魅力。 我为什么会那么高兴?因为我在大学讲课,其中一门课叫创意写作。我每一年都是这样的,我不会从文学史来讲,也不会从不同的文学流派来讲。我主要想引导我的学生去感受,重新去领略文字的感觉,提高他们对于文字的敏感度,如何利用文字来呈现、来刻画、来描绘眼、耳、鼻、舌、身、意这6种感觉。 我说的眼、耳、鼻、舌、身,就是我前面说的,也是庄卉家所会讲到的,Chanel跟其他艺术家们的视、听、嗅、味、触五感,然后再贯穿起来就等于"意"了。所以其实不只是五感,还是六感。 从我创意写作的角度,只有你懂得欣赏文字如何呈现这六感,如何掌握这六感,你就懂得欣赏文学,也懂得去使用文字。因为人的存在,我们的肉身(body)的存在,坦白讲,就是围绕着这六感来运作的。 从佛家佛学的角度来看,也是"眼、耳、鼻、舌、身、意",因为这是我们存在的最原始、最基本的感官。只有把这六感串联起来,我们才能确确实实地感觉自己是一个人。 我确定,大家听完庄卉家这一档节目,一定会成为一个更美的人。

    周迅:乘着⽓味的翅膀,穿越100年的时空

    周迅:乘着⽓味的翅膀,穿越100年的时空
    1921年,可可·香奈儿创造了⼀款具有前卫特⾊的⾹⽔——CHANEL N° 5,彻底改变了女性的嗅觉美学。 当时,这款作品的创作背景,正是被历史学家称为调⽪、荒谬、有趣、的疯狂年代。这个光辉闪烁的时代,除了艺术、⼈⽂、⾳乐背景之外,更重要的是有⼀群了不起的⼈。 巴黎这座城市是当时欧洲最精采的创意中⼼,汇聚着⽂化艺术名⼈,包括了时尚设计师可可·⾹奈⼉、现代乐派领袖斯特拉⽂斯基、超现实主义画家达利、⽴体主义画家毕加索、钢琴家与艺术赞助⼈⽶西亚等……由这些前卫艺术家和贵族精英所组合的朋友圈,充满了当代最著名、最有趣的智慧⽓息,⽽且最重要的是,他们闻起来有⼀个共通点——奔放独立的创造⼒。 本节目内容以"创意"为经线,"⾹奈⼉和她的⽂艺朋友圈"为纬线,乘着⽓味的翅膀、穿越了100年的时空,来到1920年代的巴黎,感受那时的文艺⽓味。而当我们遇上了这些艺术家,又会产⽣什么有趣的对话呢? 故事在气味的时空⾥交织、带着幻想与记忆,让你学习如何借用文化历史的特征来欣赏一款香水作品,以及如何借鉴"⾹奈⼉与她的艺术朋友圈"的精神,培养创意⽣活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