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Search

    聽見新經典

    由新經典文化策劃製作,每集訪談作家或文化創作人,不限於介紹一本書或一部作品,並延伸至受訪人專業領域,包括旅行、表演、寫作等。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zh-Hant新經典文化68 Episodes

    Episodes (68)

    專訪李明璁|不只要變簡單,還要有趣、有深度(上)

    專訪李明璁|不只要變簡單,還要有趣、有深度(上)
    從學院到菜市場,社會學者李明璁近年在文化場域的表現屢創新意。對他來說,走訪菜市場是出發也是回歸,回歸熟悉的成長經驗。他認為菜市場是間大教室,任何學科都能在這裡得到收穫;菜市場也是最有包容性的地方,能接受所有失敗、不知所措的人重新站起來。李明璁還談到他對韓國文化產業的看法,以及如何在忙碌與焦慮的工作中快速充電,讓自己擁有更豐沛的能量。 (本集節目在「Sidoli Radio小島裡」現場錄製,並共同播出)

    專訪李明璁|不只要變簡單,還要有趣、有深度(下)

    專訪李明璁|不只要變簡單,還要有趣、有深度(下)
    從學院到菜市場,社會學者李明璁近年在文化場域的表現屢創新意。對他來說,走訪菜市場是出發也是回歸,回歸熟悉的成長經驗。他認為菜市場是間大教室,任何學科都能在這裡得到收穫;菜市場也是最有包容性的地方,能接受所有失敗、不知所措的人重新站起來。李明璁還談到他對韓國文化產業的看法,以及如何在忙碌與焦慮的工作中快速充電,讓自己擁有更豐沛的能量。 (本集節目在「Sidoli Radio小島裡」現場錄製,並共同播出)

    專訪黃威融|文青養成記(上)

    專訪黃威融|文青養成記(上)
    25年前,黃威融與幾位好友合出的《在台北生存的100個理由》轟動一時,四分之一個世紀以來,影響了許多人,但這卻是他們幾個大男生始料未及的事。從廣告公司、寫作、到進入雜誌界,黃威融的文青風格獨樹一幟,幾次開班談雜誌工作心法也廣受好評。本集(分為上、下)邀請黃威融親身說法,談他們青春時的衝動、莽撞,談他對編雜誌的心得,談他如何始終走在文青的路上。

    專訪黃威融|文青養成記(下)

    專訪黃威融|文青養成記(下)
    25年前,黃威融與幾位好友合出的《在台北生存的100個理由》轟動一時,四分之一個世紀以來,影響了許多人,但這卻是他們幾個大男生始料未及的事。從廣告公司、寫作、到進入雜誌界,黃威融的文青風格獨樹一幟,幾次開班談雜誌工作心法也廣受好評。本集(分為上、下)邀請黃威融親身說法,談他們青春時的衝動、莽撞,談他對編雜誌的心得,談他如何始終走在文青的路上。

    專訪江鵝|從俗女養成記到俗女日常(上)

    專訪江鵝|從俗女養成記到俗女日常(上)
    電視劇《俗女養成記》讓江鵝從出版界紅到影視圈。不過戲劇不是人生。江鵝在訪問中還是恢復「普普通通」、寫「平凡日常」的六年級女生,但聽她說話,馬上感受到正是因為從俗常裡找到為自己尋找定心神的力量。江鵝才成不平凡的女孩。在她筆下,俗女的定義就是不普世期盼藍圖裡的女子,而且絕對不為了成功虧待生活裡的日常⋯⋯ (本集節目與News98【世界一把抓│總編輯選書】聯播)

    專訪江鵝|從俗女養成記到俗女日常(下)

    專訪江鵝|從俗女養成記到俗女日常(下)
    電視劇《俗女養成記》讓江鵝從出版界紅到影視圈。不過戲劇不是人生。江鵝在訪問中還是恢復「普普通通」、寫「平凡日常」的六年級女生,但聽她說話,馬上感受到正是因為從俗常裡找到為自己尋找定心神的力量。江鵝才成不平凡的女孩。在她筆下,俗女的定義就是不普世期盼藍圖裡的女子,而且絕對不為了成功虧待生活裡的日常⋯⋯ (本集節目與News98【世界一把抓│總編輯選書】聯播)

    專訪焦元溥|用音樂帶你讀普希金(上)

    專訪焦元溥|用音樂帶你讀普希金(上)
    三十歲不到學音樂的焦元溥花了五個整年訪問了五十五位國際頂尖鋼琴家,完成五十萬字《遊藝黑白》,能讓國際難纏的音樂藝術家放心受訪,還讓音樂界同聲讚嘆,放到國際古典音樂界來看,焦元溥的專業和耐心都無比驚人。 不但寫古典樂評出色,焦元溥推廣古典音樂會更是不遺餘力,去年焦元溥更將專擅的古典音樂結合他從小積累豐厚的文學閱讀,出版了《樂讀普希金》,這集的節目裡他將分享書中怎麼透過音樂介紹俄國文學大師普希金。 (本集節目與News98【世界一把抓│總編輯選書】聯播)

    專訪焦元溥|用音樂帶你讀普希金(下)

    專訪焦元溥|用音樂帶你讀普希金(下)
    三十歲不到學音樂的焦元溥花了五個整年訪問了五十五位國際頂尖鋼琴家,完成五十萬字《遊藝黑白》,能讓國際難纏的音樂藝術家放心受訪,還讓音樂界同聲讚嘆,放到國際古典音樂界來看,焦元溥的專業和耐心都無比驚人。 不但寫古典樂評出色,焦元溥推廣古典音樂會更是不遺餘力,去年焦元溥更將專擅的古典音樂結合他從小積累豐厚的文學閱讀,出版了《樂讀普希金》,這集的節目裡他將分享書中怎麼透過音樂介紹俄國文學大師普希金。 (本集節目與News98【世界一把抓│總編輯選書】聯播)

    專訪韓良憶|人生中的旅行食物與電影(上)

    專訪韓良憶|人生中的旅行食物與電影(上)
    有人說,韓良露與韓良憶兩姊妹算得上是台北第一代文青,年輕時她們都著迷於外國音樂與電影,四十歲以後放下工作,把自己丟到其他城市去旅行,去吃,去過日子。對異國文化的熱情,讓她們早早就在報章雜誌上書寫介紹世界,談世上不一樣的人們過著如何不同的日常生活。韓良憶透過姐姐寫巴黎的<與巴黎出了軌>以及自己的新書<好吃不過家常菜>,暢談年輕時遠走他方的熱情,也分享這些熱情最後如何轉化為對自己熟悉的城市與食物重新認識的動力。 (本集節目與News98【世界一把抓│總編輯選書】聯播)

    專訪韓良憶|人生中的旅行食物與電影(下)

    專訪韓良憶|人生中的旅行食物與電影(下)
    有人說,韓良露與韓良憶兩姊妹算得上是台北第一代文青,年輕時她們都著迷於外國音樂與電影,四十歲以後放下工作,把自己丟到其他城市去旅行,去吃,去過日子。對異國文化的熱情,讓她們早早就在報章雜誌上書寫介紹世界,談世上不一樣的人們過著如何不同的日常生活。韓良憶透過姐姐寫巴黎的《與巴黎出了軌》以及自己的新書《好吃不過家常菜》,暢談年輕時遠走他方的熱情,也分享這些熱情最後如何轉化為對自己熟悉的城市與食物重新認識的動力。 (本集節目與News98【世界一把抓│總編輯選書】聯播)

    專訪馬世芳|寫作、訪問與「樂團出道」的一身武藝(上)

    專訪馬世芳|寫作、訪問與「樂團出道」的一身武藝(上)
    知名廣播主持人、樂評人馬世芳難得坐在錄音間不是訪問創作人,而是以創作人的身分受訪,適逢《在台北生存的100個理由》25週年紀念版推出,馬世芳從四分之一個世紀前的成書因緣談起,延伸到他的文學養成,如何踏上寫作之路,訪問功力如何練就,以及第一次與林生祥角色交換、大秀吉他演奏的難忘經驗。當然,對於何時重回廣播圈、何時推出飲食書寫作品,馬世芳也娓娓道來。

    專訪馬世芳|寫作、訪問與「樂團出道」的一身武藝(下)

    專訪馬世芳|寫作、訪問與「樂團出道」的一身武藝(下)
    知名廣播主持人、樂評人馬世芳難得坐在錄音間不是訪問創作人,而是以創作人的身分受訪,適逢《在台北生存的100個理由》25週年紀念版推出,馬世芳從四分之一個世紀前的成書因緣談起,延伸到他的文學養成,如何踏上寫作之路,訪問功力如何練就,以及第一次與林生祥角色交換、大秀吉他演奏的難忘經驗。當然,對於何時重回廣播圈、何時推出飲食書寫作品,馬世芳也娓娓道來。

    專訪賴明珠|從村上春樹到川本三郎(上)

    專訪賴明珠|從村上春樹到川本三郎(上)
    翻譯村上春樹超過30年的賴明珠,最早其實是因為看了川本三郎的日語文集《都市的感受性》,開啟她村上代言人的工作。節目中她將分享許多沒說過的秘辛,包括她最喜歡的村上小說是《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至於全球暢銷的《挪威的森林》,她曾經一度抗拒翻譯,為什麼? 早在1980年代初就看出村上春樹的未來性的川本三郎,長年以自由作家的身分寫影評書評,卻一直到近年才因為青春時代學運的回憶《我們愛過的時代》,成為許多喜歡日本文化讀者的最愛。 本集(分為上、下)邀請賴明珠談論她翻譯的川本懷念妻子的感人新作《現在,依然想念你》。 (本集節目與News98【世界一把抓│總編輯選書】聯播)
    聽見新經典
    zh-HantApril 29, 2022

    專訪賴明珠|從村上春樹到川本三郎(下)

    專訪賴明珠|從村上春樹到川本三郎(下)
    翻譯村上春樹超過30年的賴明珠,最早其實是因為看了川本三郎的日語文集《都市的感受性》,開啟她村上代言人的工作。節目中她將分享許多沒說過的秘辛,包括她最喜歡的村上小說是《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至於全球暢銷的《挪威的森林》,她曾經一度抗拒翻譯,為什麼? 早在1980年代初就看出村上春樹的未來性的川本三郎,長年以自由作家的身分寫影評書評,卻一直到近年才因為青春時代學運的回憶《我們愛過的時代》,成為許多喜歡日本文化讀者的最愛。 本集(分為上、下)邀請賴明珠談論她翻譯的川本懷念妻子的感人新作《現在,依然想念你》。 (本集節目與News98【世界一把抓│總編輯選書】聯播)
    聽見新經典
    zh-HantApril 29, 2022

    專訪梁心愉|從《摺紙動物園》到《隱娘》, 看劉宇昆如何以科幻說迷人故事(下)

    專訪梁心愉|從《摺紙動物園》到《隱娘》, 看劉宇昆如何以科幻說迷人故事(下)
    第一位同時獲得雨果獎、星雲獎與世界奇幻獎的作家劉宇昆(Ken Liu),巧妙融會東西方元素與軟硬科學,揉合知識、傳說、親情、社會反思、個人認同,探索地球的未來,也探索愛的樣貌與極限,開創獨樹一格的閱讀體驗。 本集(分為上、下)由新經典文化副總編輯梁心愉分享從《摺紙動物園》到《隱娘》,劉宇昆的短篇小說如何展現科幻的視野,也展現小說的各種可能。

    專訪梁心愉|從《摺紙動物園》到《隱娘》, 看劉宇昆如何以科幻說迷人故事(上)

    專訪梁心愉|從《摺紙動物園》到《隱娘》, 看劉宇昆如何以科幻說迷人故事(上)
    第一位同時獲得雨果獎、星雲獎與世界奇幻獎的作家劉宇昆(Ken Liu),巧妙融會東西方元素與軟硬科學,揉合知識、傳說、親情、社會反思、個人認同,探索地球的未來,也探索愛的樣貌與極限,開創獨樹一格的閱讀體驗。 本集(分為上、下)由新經典文化副總編輯梁心愉分享從《摺紙動物園》到《隱娘》,劉宇昆的短篇小說如何展現科幻的視野,也展現小說的各種可能。

    專訪李取中|從《大誌》、《週刊編集》談雜誌的溝通藝術(下)

    專訪李取中|從《大誌》、《週刊編集》談雜誌的溝通藝術(下)
    從網路平台回頭投入紙本刊物的李取中,連結社會企業模式創辦台灣版《大誌》,之後更以不同的讀者區隔創辦《週刊編集》。這樣一位媒體人,如何看待大家普遍認為逐漸式微中的傳統媒體?同樣是新聞資訊,大張報面的閱讀與網頁瀏覽有什麼樣的差異?為什麼現在還有閱讀紙本報紙雜誌的需要? 本集(上、下)邀請《大誌》、《週刊編集》創辦人李取中,與我們分享他這一路的寶貴經驗與世代觀察。
    聽見新經典
    zh-HantApril 22, 2022

    專訪李取中|從《大誌》、《週刊編集》談雜誌的溝通藝術(上)

    專訪李取中|從《大誌》、《週刊編集》談雜誌的溝通藝術(上)
    從網路平台回頭投入紙本刊物的李取中,連結社會企業模式創辦台灣版《大誌》,之後更以不同的讀者區隔創辦《週刊編集》。這樣一位媒體人,如何看待大家普遍認為逐漸式微中的傳統媒體?同樣是新聞資訊,大張報面的閱讀與網頁瀏覽有什麼樣的差異?為什麼現在還有閱讀紙本報紙雜誌的需要? 本集(上、下)邀請《大誌》、《週刊編集》創辦人李取中,與我們分享他這一路的寶貴經驗與世代觀察。
    聽見新經典
    zh-HantApril 22, 2022

    專訪陳德政、梁心愉|生命與寫作的擴大:2022書展大獎首獎作品《神在的地方》(上)

    專訪陳德政、梁心愉|生命與寫作的擴大:2022書展大獎首獎作品《神在的地方》(上)
    2019年,台灣兩位優秀的年輕登山家呂忠翰(阿果)與張元植,帶著由詹偉雄發起的「K2We2!」募資計畫2291位響應者及相關企業的支持,前往這座世界登山家們心中的聖地:K2,展開台灣有史以來第二次攀登,這是一次走向世界、面對自己的行動。 最終,因天候關係,阿果與元植在距離頂峰400公尺處安全撤退,儘管有遺憾,但這次經驗厚實了他們的經驗與能力,為未來八千米巨峰的攀登之路打下更好的基礎。 隨行記錄的陳德政,也因而經歷了一趟畢生難忘的生命經驗,他用精妙的結構與兼具美感與張力的文筆,將此行寫成《神在的地方》一書,並得到2022年台北國際書展非虛構類首獎。 本集(上、下)邀請陳德政與本書執編梁心愉一起談談這次的寫作經驗,以及這趟生命之旅帶給寫作者的轉變。

    專訪陳德政、梁心愉|生命與寫作的擴大:2022書展大獎首獎作品《神在的地方》(下)

    專訪陳德政、梁心愉|生命與寫作的擴大:2022書展大獎首獎作品《神在的地方》(下)
    2019年,台灣兩位優秀的年輕登山家呂忠翰(阿果)與張元植,帶著由詹偉雄發起的「K2We2!」募資計畫2291位響應者及相關企業的支持,前往這座世界登山家們心中的聖地:K2,展開台灣有史以來第二次攀登,這是一次走向世界、面對自己的行動。 最終,因天候關係,阿果與元植在距離頂峰400公尺處安全撤退,儘管有遺憾,但這次經驗厚實了他們的經驗與能力,為未來八千米巨峰的攀登之路打下更好的基礎。 隨行記錄的陳德政,也因而經歷了一趟畢生難忘的生命經驗,他用精妙的結構與兼具美感與張力的文筆,將此行寫成《神在的地方》一書,並得到2022年台北國際書展非虛構類首獎。 本集(上、下)邀請陳德政與本書執編梁心愉一起談談這次的寫作經驗,以及這趟生命之旅帶給寫作者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