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relic

    Explore "relic" with insightful episodes like "Ghost Mission: A Bell's Redemption - Saving Time in a Japanese Temple", "The Future of Archeology", "The Future of Archeology (Narration Only)", "ep118-1 啟示錄三1~6 撒狄教會 馬丁路德信仰歸正運動 galigongbible" and "ep118-3 啟示錄三1~6 撒狄教會 英國曲折的歸正運動 galigongbible" from podcasts like ""A Stranger World Than Fiction - Join The Journey and Discover the Unbelievable", "Science & Futurism with Isaac Arthur", "Science & Futurism with Isaac Arthur", "嘎哩貢聖經 galigongbible" and "嘎哩貢聖經 galigongbible"" and more!

    Episodes (100)

    Ghost Mission: A Bell's Redemption - Saving Time in a Japanese Temple

    Ghost Mission: A Bell's Redemption - Saving Time in a Japanese Temple
    Ghost Mission: A Bell's Redemption - Saving Time in a Japanese Temple

    In the heart of a tranquil Japanese temple, a mysterious and ancient bell holds the secrets of time itself. When the Ghost and Team emnbark on a mission to uncover the mysteries within, they unwittingly trigger a series of events that threaten to unravel the balance of reality.

    As they delve deeper into the temple's secrets, they forge an unexpected bond with the bell, one that transcends time and space. Together, they must navigate a perilous journey through a swirling abyss, face ominous anomalies, and decipher cryptic messages that seek to thwart their quest.

    Will they succeed in resetting the Bell of Temporal Harmony and saving time, or will they be lost forever in the unfathomable depths of the Time Vault?

    "Ghost Mission: A Bell's Redemption - Saving Time In a Japanese Temple" is an electrifying tale of supernatural adventure, cultural exploration, and the enduring power of respect for the past in shaping our future.

    Take a lisen, and enjoy!


    A Stranger World Than Fiction

    The Future of Archeology

    The Future of Archeology

    Powerful new technologies are helping us learn more about our past, uncovering lost cities and recreating documents that time destroyed.

    🌏 Get Exclusive NordVPN deal here ➼ https://nordvpn.com/isaacarthur It’s risk-free with Nord’s 30-day money-back guarantee! ✌


    Digital Restoration Website: https://www2.cs.uky.edu/dri/

    Visit our Website: http://www.isaacarthur.net

    Join Nebula: https://go.nebula.tv/isaacarthur

    Support us on 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IsaacArthur

    Support us on Subscribestar: https://www.subscribestar.com/isaac-arthur

    Facebook Group: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583992725237264/

    Reddit: https://www.reddit.com/r/IsaacArthur/

    Twitter: https://twitter.com/Isaac_A_Arthur on Twitter and RT our future content.

    SFIA Discord Server: https://discord.gg/53GAShE


    Credits:

    The Future of Archeology

    Episode 386, March 16, 2023

    Produced, Written & Narrated by:

    Isaac Arthur


    Editors:

    Alberto Imbrosciano

    Briana Brownell

    Donagh Broderick

    Evan Schultheis

    David McFarlane


    Music Courtesy of Epidemic Sound http://epidemicsound.com/creator

    See Privacy Policy at https://art19.com/privacy and California Privacy Notice at https://art19.com/privacy#do-not-sell-my-info.

    The Future of Archeology (Narration Only)

    The Future of Archeology (Narration Only)

    Powerful new technologies are helping us learn more about our past, uncovering lost cities and recreating documents that time destroyed.

    🌏 Get Exclusive NordVPN deal here ➼ https://nordvpn.com/isaacarthur It’s risk-free with Nord’s 30-day money-back guarantee! ✌


    Digital Restoration Website: https://www2.cs.uky.edu/dri/

    Visit our Website: http://www.isaacarthur.net

    Join Nebula: https://go.nebula.tv/isaacarthur

    Support us on 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IsaacArthur

    Support us on Subscribestar: https://www.subscribestar.com/isaac-arthur

    Facebook Group: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583992725237264/

    Reddit: https://www.reddit.com/r/IsaacArthur/

    Twitter: https://twitter.com/Isaac_A_Arthur on Twitter and RT our future content.

    SFIA Discord Server: https://discord.gg/53GAShE


    Credits:

    The Future of Archeology

    Episode 386, March 16, 2023

    Produced, Written & Narrated by:

    Isaac Arthur


    Editors:

    Alberto Imbrosciano

    Briana Brownell

    Donagh Broderick

    Evan Schultheis

    David McFarlane

    See Privacy Policy at https://art19.com/privacy and California Privacy Notice at https://art19.com/privacy#do-not-sell-my-info.

    ep118-1 啟示錄三1~6 撒狄教會 馬丁路德信仰歸正運動 galigongbible

    ep118-1 啟示錄三1~6 撒狄教會 馬丁路德信仰歸正運動 galigongbible
    🔳galigongbible最新單輯於台灣時間每週四下午6點整發佈 🔳節目奉獻連結 Donate by SoundOn || https://pay.soundon.fm/podcasts/b5160802-3786-4511-821f-01a05221c602 🔳社群平台 Line社群---https://reurl.cc/3Ng69O FaceBook---https://reurl.cc/8yd6VR Telegram--- https://t.me/galigongbible 🔳播送平台 MixerBox || https://www.mixerbox.com/podcast/1384900 Apple || https://reurl.cc/0OnVeo Google || https://reurl.cc/Xk9kM0 Spotify || https://reurl.cc/Xk3713 SoundOn || https://reurl.cc/OqLg1D Youtube || https://reurl.cc/oQMGlj 🔳前情提要 👉基督對推雅推喇教會的評價 ⭕️社會責任 (大貴格利,克呂尼運動,修道院;不接受撒旦道理的人(偶像崇拜) ❌信仰行淫 (聖母/聖徒/聖餐/聖誕/文藝復興建築,雕像,繪畫) + 宗教斂財(聖職買賣,贖罪券) 推雅推喇希臘文含意:難聞的氣味 (雖然有獻祭,但氣味難聞/噁心) 🔳信仰歸正的發起-馬丁路德與九十五條綱領目的是為了解決問題 約於ad1512年年底,馬丁路德坐在威登堡,展開聖經,開始研讀保羅寫給羅馬教會的書信,當他看到 ✅羅一17 神的義就是藉著這福音顯明出來,本於信而歸於信,正如經上所記:「義人必因信得生。」 Ref ✅哈二4~5 『邪惡的人不得存活(看啊,心已在不正直裡面膨脹(不得存活) ,"但義人將因忠信而得生命"。』」,財富(傳統作「酒」,今照死海古卷譯作「財富」)使人奸詐狂傲,不得安寧;擴張慾望,如同陰間;又像死亡,永不滿足。他們招聚萬國,集合萬民,都歸自己。(知足常樂) 突然間,一股喜樂充滿他的心中,靈魂的重擔剎那間完全脫落。 在這以前,馬丁路德在奧古斯丁隱修會中一直努力行善,禁食,苦修,查經,想「賺」取救恩,愈苦修心中的罪疚感愈重,面對這個不可能的工作,永遠沒有“做夠”的感覺;然而現在神透過經文親自告訴他:“人得救非藉善行,乃藉信心。”羅馬書一章17節成為路德的“天堂之門”。 此事之後,教皇利歐第十(Leo X)想重修羅馬城 聖彼得大禮拜堂,於是派人分賣“贖罪券”,這時有多米尼古派的修道士帖次勒在威丁堡城的附近售賣贖罪票。他們張貼廣告說:“凡買贖罪票的,可得完全饒恕,能與上帝和好。”,並說:”當落下的金幣在奉獻箱裡響起,你過逝母親的霝魂就跳出煉獄。 路德聽見這事情,義憤填膺,於是在1517年10月31日約正午時分,將九十五條宣言釘在威丁堡教堂的大門外面。 在《九十五條》中,路德主要提出了有關贖罪券及其功效的幾點不同主張: 贖罪券僅僅能免除教會的懲罰,教會只能免除教會所加的懲罰,不能免除上帝所加的懲罰。 贖罪券決不能赦免罪過和上帝的懲罰,教皇本人無權作此赦免,赦免罪過之權只屬於上帝。 贖罪券對煉獄裡的亡靈並無效力,教會所加的懲罰僅及於生者,死後無效,教皇能施於煉獄裡的亡靈是祈禱,而不是用裁決權或鑰匙權。 真正悔改的基督徒勿需贖罪券就得到上帝的赦免,基督要求每一個人做這種真正的悔改。 功德庫從沒有被嚴格確認,很難說它是什麼,會眾也不完全了解它。它不是基督和眾聖徒的功德,因為這些功德是他們自己的,完全不受教皇干預。它決不是指握有鑰匙權的教皇除能免除教會所加的懲罰外,還能免除更多的東西。真正的功德庫是上帝的榮耀和恩典的神聖福音。 路德發現,無論從聖經、傳統還是理性,都無法証明贖罪券的正當性,贖罪券的買賣鼓勵了處於罪惡中的人不去思想基督,不去祈求上帝的饒恕。 Ex 把吃的責任外包給餐廳,自然健檢報告出現紅字 Ex 把教育的責任外包給3c,老師,醫生,發現大問題時已來不急了 Ex 把讀經禱告的責任外包給牧師,youtube,本節目,你可能會被帶到陷阱裡 👉同樣,今天只聽教會的自然結果,就是想要成為奴僕的人自己造就今天教會中的教皇 馬丁路德最初只是想要大家共同解決這些問題,並沒想到日後會成為歸正之火。 自九十五條宣言公布兩個禮拜後,因教皇與貴族對中下階層長期壓搾,自由如火傳遍德國全地。 ad1519年路德到普西(Leipzig)城,和羅馬天主教的神學博士厄克(Eck)辯論,厄克指控:“馬丁路德!你所說的 和 波西米亞被處以火刑的胡司是同一個意思 (ex 中共同路人=抹紅/抹黑/抹綠/抹藍,同理 胡司已被處死=胡司的論述都是錯的=路德講的也是錯誤)。”路德說:“教皇及大公會議所規定的,也不免有錯誤,不可任意定胡司的罪。”厄克看這話等同違背教皇,便到羅馬城去控告他。 ad1521年 教皇開始對神聖羅馬帝國施壓,皇帝查理斯五世(Karl Charles)在沃木斯(Worms)開國會,想要定路德的罪,便召他前來赴會,應許他可以安然回家,好朋友對他說:“你不可去,恐怕會遭遇像胡司約翰的結果。” 馬丁路德毅然到了國會,路德說:“若沒有良心和聖經上的憑據,我絕不能承認教廷的正確性;並且說暗昧良心的事,更是不可行。”於是國會定了他的罪。路德由沃木斯回到威丁堡的路上被自己人安排的騎兵所捕,其實是保護,帶他到了瓦特堡的炮台軟禁。 當時一些人拿著路德95論綱,以言語和抗爭攻擊教會和修道院。路德聽了,心里不安,因為他抱定 和平改教的心志,他離開瓦特堡回到威丁堡,八天之內,時常講明信仰歸正的宗旨和方法,說:“傳道 寫書 並勸勉人,都是引人歸正的方法,但不可以強逼,也不需要勉強,總要把和平披戴身上。”同時,路德也知道歸正不是一朝一夕的工夫,也不是自然能成就的,因此將禮拜規條和建設教會的事重新評估,凡聖經內沒有禁止,就繼續採用。又說牧師和主教不是信徒的主人,乃是教會的公僕,也提出牧師可以娶妻的規條(與ep116 ad1049利奧九世禁婚令相反)。而當時路德所設立的教會,主要推行「因信稱義」,就是現今的信義會。 🔳歸正運動的基本觀念(改教運動) 改教還是歸正? 所謂的改教運動,首先,它是指教會的改革,包括所有使教會進入更完善的各項改變。每個教會都有教義、行政、崇拜與生活等層面﹔改革,就是將教會的各層面加以改善,使它更臻完美。 而此時,路德做的不是將原有的加以完善,而是將已偏離正軌的教會拉回到正路上來,因此路德所掀起的不是宗教改革,而是信仰歸正。 馬丁路得:我什麼都沒做,因為聖經已做了一切。 在敘述歸正運動時期所發生的重要事件前,讓我們先認清歸正運動領袖們所強調的基本內容: 歸正運動領袖們主張回到使徒教會/初代教會形態。 強調“信徒皆祭司”的看法。👉門徒/使徒皆社會底層,只有保羅受高等教育 認為教會是信徒的集合,而不是“聖品人員的階級組織”。👉組員-組長-區長-區牧-主任牧師-總會-… 聖經 是信仰與生活的最高權威。 🔳路德恢復基督徒自由 路德宣稱:婚配,授職,臨終塗油,堅信,告解,彌撒,洗禮七個聖禮中,只有彌撒和洗禮是必要的,聖禮「不是」得救的必要條件。”就這樣,路德敲響了羅馬天主教體系的喪鐘,他折斷了數世紀來羅馬加給信徒的重軛,恢復了基督徒的自由。這份自由對當日基督徒的意義,是我們今天這些從未負過“羅馬之軛”的人所無法了解的。從此不再向聖徒及馬利亞禱告,也棄絕了拜像 、拜遺物、朝聖、宗教遊行、聖水、外表禁欲(自宮)、修道、為死人祈禱及相信煉獄等事,也使教皇制被棄絕﹔聖職人員和平信徒之間的差別也被摒除。 當路德進行各種改革之際,他“保守”的個性,使他仍保留那些沒有直接被聖經禁止的事。例如:路德會教堂中,雖然挪走了旁邊的祭壇及偶像,但仍保留中間的主壇、臘燭與基督畫像。 羅馬天主教認為聖餐就是獻祭﹔必須由祭司獻上。他們教導說:當祭司宣讀聖禮的詩句時,餅和酒就會奇跡式地變成基督真正的身體和血。這就是所謂的化質說/變體論(Transubstantiation)。只有祭司可以飲“杯”,因為怕平信徒不小心把基督寶貴的血,濺出杯外。平信徒領聖餐時,只能領受“餅”﹔這餅非常薄,稱為“聖餅”,領受時,由祭司將餅放在信徒的舌頭上。 路德否認每次聖餐就是將基督再度獻上。他教導說:基督已經在十架,一次獻上,永遠獻上(ex 不能把耶穌當成塑膠雞,由神桌拿下來收好,下次還能再用)﹔因此教會中不需要獻祭,也就不需祭司。因此,從路德以後,復原教中「只有傳道人,沒有祭司」﹔而且在聖餐時,所有信徒都可以領受餅和杯; 雖然路德不承認“餅”變成基督身體的變體論,但他強調"基督的身體真正臨在聖餐之中”,因為路得認為:當基督升天後,他的身體是無所不在的。(但路德承認洗禮時的水因著聖經成為神聖?) 🔳教會管理制度的發展 路德對教會的形式、組織及行政管理並不特別關心。他所採用的教會管理制度,不是根據聖經,而是根據「當日教會的實際情況」。 路德推行教會“訪問員/監督”(Visitors)制度。當這些訪問員觀察了不同教會後,每個人都感到教會迫切需要改革。他們看到天主教聖職人員的失職,百姓和祭司對真理的無知,而且無知到令人無法置信的地步﹔大部份祭司不會講道,只會喃喃地念誦彌撒詞句。這些訪問員參觀各教會後,寫出一套規條,作為教會生活的指南。 路德派教會不設主教,只有監督(superintendents),他們執行主教的工作。信徒是教會的基層份子,由教會議會(council)所管理。這個議會是由牧師及幾位當選的平信徒組成。 路德的教會管理制度,與中世紀教會管理最獨特之處是:政府的地位在教會之上。 👉撒上八:上帝對撒母耳說:可以為以色列立王,只是爾後王的命令,你們也要聽。 👉林前四:義人要審判天使和世界,只是我們還在等待那個時間=時間還沒到 路得表示:每個基督徒除了功能之外沒有任何不同,受一樣洗禮和福音,也被任命為教師,雖然並非所有人都行使這職權,我們是自由的王,使我們能在上帝面前為彼此禱告,為彼此教導。 路德說:基督徒行善的自由是發自內心,不需考慮他人命令。 🔳編寫研讀與崇拜的材料 羅馬天主教在當時只許教會領袖及學者研讀聖經,路德則認為:每個人都有權、也有義務自己讀聖經。 ad1521年4月至1522年3月,路德隱居在瓦特堡期間,將拉丁文聖經譯成家中母親,街頭孩子,市場平民都能懂的德文,也為了受教育程度不高的一般百姓寫下「小本信仰問答」。 為了將路德派教會的信仰正式公諸於世,他撰寫了一份以28篇文章組成的信仰告白,提交ad1530年召開的奧斯堡國會。這份信仰告白就成為後來的“奧斯堡信條”(Augsburg Confession),這也是初期教會制訂信經以來的第一份信條。 奧斯堡信條並未取代初期教會的信經(包括使徒信經、尼西亞信經、迦克敦信經等),乃是根據這些信經增補而成,包括這些信經的內容,並加以擴充。 👉以馬丁路德的方式,我心中贊成以和平的方式信仰歸正 🔳瑞士的信仰歸正運動 🔳慈運理(Ulrich Zwingli) 慈運理的一生和路德完全不同。他從未在修道院中過修道士生活。他在文藝復興的影響下受教,研讀的是早期希臘羅馬的著作。 🔳慈運理的改教 ad1518年,慈運理開始攻擊贖罪券。路德在來比錫辯論中的立場,以及焚毀教皇詔諭之舉深深感動慈運理,使他對羅馬教會作有系統、有計劃的攻擊。 蘇黎世教室中的圖像被搬走﹔彌撒被廢止﹔祭壇、聖人遺物及宗教遊行都棄絕不行﹔教會的行政管理、窮人的照應工作交給市政府來辦理﹔學校制度也改善了。 從蘇黎世開始,改教運動蔓延到好幾個瑞士的縣郡,但仍有不少縣郡維持原來的天主教。 🔳慈運理與路德在聖餐的看法不同 在對聖餐的看法上,慈運理和路德不同。路德對“這是我的身體”採“字面”解釋,他認為基督升天後,他的身體無所不在,所以基督的身體確實臨在聖餐的餅和杯中。 慈運理則認為基督的身體只在天上,把“這是我的身體”解釋為“這預表我的身體”﹔因此,根據慈運理的觀點,聖餐是一項“紀念主”的儀式,“餅和杯”是 “基督身體與血的象徵”。 ad1529年10月,路德和慈運理在馬爾堡(Marburg)會談,但這兩位改教領袖至終無法獲致一樣的看法。 有一段時期,慈運理的影響力遠及瑞士各地及德國南部。但他於ad1531年10月9日意圖對天主教各城邦進行糧食封鎖,引來5個天主教城邦突襲蘇黎世,慈運理以隨軍牧師的身份受傷,被敵軍以石頭打死,年47歲,以致該區復原教信徒漸漸傾向加爾文。 👉✅可十四:耶穌祝謝後擘開餅,遞給門徒說:「你們吃吧,這是我的身體。」又拿起杯,祝謝後遞給門徒喝,耶穌說:「這是我的血,是為立約的,為許多人流出來的,我實在告訴你們,我決不再喝葡萄酒,直到我在神的國裡喝新酒的那一天。」 👉✅林前十一:保羅:耶穌身體被擘開,喝用血所立的新約,為了「紀念」耶穌。紀念是為了省察自己,歸正,就不受審判了。 👉我個人贊同保羅與慈運理的說法,如同士每拿時期紀念殉道者,如同每年掃墓,是再次思想前人為我們所做的一切,而不是求先人保佑,祝福我的事業,家庭和感情。必竟,因信稱義的基礎上,不需儀式/行為證明是非對錯,只需離世後到基督面前交帳。 🔳加爾文(John Calvin) ad1525年,正是加爾文到巴黎的那一年,復原派的著作都被定罪。加爾文到巴黎後,對所有科目都努力學習:包括古典語文學、邏輯學、教父著作、法律等。ad1533年,由於被傳加爾文與當地的教授一起宣揚復原派的思想,只得逃離,並開始了逃亡生涯。在此期間,他獲得的一段喘息的日子,於ad1536年春,出版了他的《基督教原理》(Institutes of the Christian Religion)。這本書直到今天《基督教原理》仍被認為偉大的解經書之一。在寫這本巨著時,加爾文才廿六歲。 🔳加爾文和日內瓦的改革: ad1536年,加爾文開始在日內瓦工作,可分為三個時期: ad1536年8月至1538年4月,第一次去日內瓦時期﹔ ad1538年5月至1541年9月,斯特拉斯堡時期﹔ ad1541年9月至1564年5月去世時(23年),第二次去日內瓦時期。 加爾文在日內瓦開始工作之初,擔任法惹勒的助手。第二年,被委任為講道師。 加爾文和法惹勒給市議會三項建議,該建議是加爾文起草的: 每個月舉行一次聖餐。生活不檢點的基督徒,加以懲治。嚴重者,革除教籍。 採用加爾文所寫的“信仰問答書”。 每個市民均需要接受法惹勒所寫的“信經”。 ❓請問當時的日內瓦的加爾文和羅馬的教皇有什麼兩樣?? 以上所提三項建議,立刻遭到敵對。接著,反對黨又在選舉中獲勝,他們決定採用鄰城伯恩的崇拜儀式。加爾文和法惹勒對崇拜儀式的不同並不看重,他們拒絕伯恩的儀式,是因為此舉乃出於政府的強制執行,沒有事先徵得教會領袖的同意,顯然政府剝奪了教會的自主權,既然他們二人不肯低頭,於是於1538年4月23日被政府驅逐出境。 此時路德在來比錫之辯中的同工布塞珥(Bucer),邀請加爾文去斯特拉斯堡(Strassburg),3年的時間,日內瓦群龍無首,造成紛亂。 ad1541年9月13日,在群眾的歡呼聲中,加爾文再度進入日內瓦,便提出“教會憲章”,這是一套教會管理的規條﹔這憲章立刻得到采納。憲章內容是根據聖經教導,在教會內設立四個職份:牧師、教師、長老、執事。 👉長老教會制度的四個職份 在加爾文的制度中,"長老居重要地"位﹔長老們是從教會的會員中選出,他們與牧師組成“教會法庭”(=長老會的小會)(Consistory)﹔長老們的職責是監督信仰的純正及信徒的生活。加爾文給“教會法庭”有懲冶信徒及革除教籍之權﹔若一宗案件需要更進一步刑罰,則交給行政當局處理。 ❓弱化的中世紀道明會異端裁決所不能流血,火刑之事交給屬世政府? 加爾文而言,教會的自由在於教會有權革除教籍,不受外來勢力的干擾。 加爾文的理想是:教會完全獨立,不受政府管轄。 ❓像不像中世紀教皇與皇帝爭權,不受政府管轄,還要在皇帝有錯時給予糾正? 👉今天教會已並非單純宗派,而是每個前人的學說,每個都吃一點,屬路德?屬加爾文?都不是 許多人為復原派信仰遭受逼迫,因此難民潮從不同國家流入日內瓦﹔這些人成為加爾文最勇敢的支持者。當他們成為公民後,加爾文就有了一個忠於他的政府。ad1555年起,加爾文就做了“日內瓦的主人”。(=日內瓦的教皇?) 在加爾文帶領下,教會法庭訂立條規,可以”完全管制"日內瓦市民的生活,使日內瓦成為基督化城市 -- 一個“上帝之城”﹔地方政府則將教會法庭所訂的條規付諸實行。 ❓像不像別迦摩時期,ad385 君士坦丁死後,兒子 狄奧多西以政治頃斜之力,使基督信仰成為羅馬國教?把所有異教徒殺光,燒光,教皇規定所有人要彌撒,要向聖徒/聖母敬禮,小孩一出生就要嬰兒洗… 🔳加爾文與路德的異同: 路德與加爾文在“預定論”的看法上一致,都相信神已在萬世之前揀選了承繼永生的人,兩人都根據奧古斯丁及保羅書信發揮這項教義。👉在合約上甲方已簽名,身為乙方有自由簽名的權力 加爾文和路德都堅信“唯獨因信稱義”的道理。👉我也同意 二人都顧念窮人,都在教會中安排執事,專做關懷貧民的工作。 二人都深信“每個人都有權自己讀經”。為了達到這目的,路德將聖經譯成德文,加爾文將聖經譯成法文﹔他們二人都是語言文字的專家,他們的譯文對本國的文字架構有不少貢獻。👉還有威克里夫的英文,即然老先覺在500年前都這麼說了,你還在聽我的節目,不去讀聖經嗎?快去! 在崇拜的儀式上,加爾文與路德不同: 路德盡量”保留"羅馬天主教的崇拜儀式,只要是聖經沒有禁止的事,他都保留﹔ 加爾文盡量”遠離"羅馬天主教的崇拜儀式,他只實行聖經所吩咐的事。 他們二人均以”講道"為崇拜的主要項目(=去除儀式)﹔ 二人都為會眾預備詩本,只是路德著重聖歌(ad590大貴格利),而加爾文偏重詩篇(聖經)。 在教會行政上,加爾文與路德不同:路德准許政府過問教會﹔加爾文不承認政府在教會中有任何權柄,他甚至使教會有權干涉政府﹔而且加爾文比路德更強調教會懲治。 二人都重視教育:路德是威登堡大學的教授,同時也講道﹔加爾文是日內瓦教會的傳道人,晚年時創辦了日內瓦學院,自己也成為該院教授。他們二人都強調信仰必須奠基在純正教義上,因此,二人都為信徒寫了信仰問答書(Catechism)。 在對聖餐的看法上:加爾文,路德及慈運理都不同。 慈運理認為:“聖餐僅為紀念儀式”﹔ 加爾文與慈運理都否認路德“基督的身體真正臨在餅和杯中”的看法﹔(只有路德同意真正臨在) 加爾文認為:“基督的靈真正臨在餅和杯中,信徒憑信心領受聖餐時,真正領受了基督,不是屬體的,乃是屬靈的”。 ❓"霝"臨在的條件是”因信稱義”後進入裡面的人,若按加爾文字面看,霝也在物體上嗎?霝是用吃的嗎?需要如維他命一樣 補充霝嗎?你可以想想看 在瑞士,當教會進行改革的時候,他們就稱自己為“改革教會”,後來逐漸形成稱為”改革宗"的教會。 改革宗的正統,同樣是在宗教改革後形成的。在瑞士本土上流傳一個信條──瑞士信條。瑞士信條有兩份,尤其是第二份,可以說大致上使到在瑞士地區的基督徒在信仰上有個共同的立場。到了後來,改革宗的教會又進一步接納了另外一些信條,其中一個特別重要的文件叫“海德堡要理問答”。 而這些信條在逐漸收集、慢慢流傳的過程中,改革宗要面對許多的壓力,尤其是ad1564 加爾文過世後,接任的人對加爾文的言論開始有了一些不同的解釋。 到了十七世紀初,兩種的觀點明顯對立。其一為亞米紐斯(=阿米念)所代表的立場。亞米紐斯是當時教會相當有影響力的領袖﹔亞米紐斯於ad 1588年成為阿姆斯特丹改革宗教會的牧師。在當時被公認是一位博學能幹的牧師﹔他講道時,內容清晰、口才流利、善於表達,吸引了無數聽眾。 亞米紐斯(阿民念派/影響重洗派)的觀點歸結為: 神在創世以先便已經在基督裡面,為著基督的緣故、並且藉著基督,在墮落和有罪的人中決定拯救那些因聖靈恩賜,相信耶穌"並能恆忍到底的人",那些不信的人將被定罪;✅約三36  耶穌基督為所有人死,人人藉著十字架的救贖(=中保原則)都可以得到救贖和赦免,但只有信徒能以罪得赦免;✅約三16、約壹二2 (橋已搭好理論) 👉甲方已簽名,乙方有簽不簽,是否邀請丙方成為中保的自由 人在罪中(=世界中)沒有行善的能力(=不能自救),必須靠神的恩典重生;並在悟性、傾向或意志,和一切能力上更新,在思想、願望,並實踐善事才成(=得勝);✅約十五5 人一切善行(=被拯救)都是因著”神”在”基督裡”的”恩典"作成,但神的恩典是可以抗拒的;✅使七 與基督聯合的人,因著聖靈的幫助,保守信徒不跌倒,才有能力得勝(=勝過世界)。但信徒仍然可能因為疏忽、離棄基督而失落救恩。但這仍須多從聖經加以決定,然後我們自己心裡才有絕對把握去教訓人。✅約十28 👉✅林前三:即使工程燒光了依然得救 其二為一批堅決追隨"加爾文"的人。他們的觀點也歸結為五點: 神作無條件的揀選。👉同時要看人是否接受 有限的贖罪﹔基督僅為他所”揀選"者死。👉贖罪祭只對猶太人;橋(=中保)已存在,接不接受在你 人因墮落而全然敗壞。👉聖霝在伊甸離開亞當,使罪可以污染裡面的人,而肉體也敗壞 神的恩典是不可抗拒的。👉爸爸尊重選擇,但不代表全盤接受 被揀選者享有永遠的安全;❌一次得救,永遠得救,對加爾文「基督教要義」14章的誤會。 👉拜別神=信仰行淫;路得,加爾文,慈運理,亞米紐斯都相同,在新約裡,上帝是否如舊約還會原諒背叛信仰的人,端看此人是否信到底。 為了解決加爾文和亞米紐斯分歧,ad1618年11月13日~1619年5月9日,在荷蘭 多特召開會議。多特會議是改革宗教會有史以來最大的會議,出席代表不僅來自荷蘭改革宗教會,也來自英國、德國、瑞士各地的改革宗教會,值得一提加爾文及亞米紐斯兩位前輩在ad1562和ad1609已死 沒有出席。 這次會議一致通過拒絕已過逝9年的亞米紐斯教導 (如同英國威克里夫翻譯聖經,死後在大公會議中被定罪,焚屍),除將亞米紐斯定罪外,又在“多特法規”(Canons of Dort)中,說明了改革宗的真正教義。“多特法規”的制訂,是改革宗教會在信條制訂過程中的最高標準。因此,後來改革宗的正統,就以加爾文主義為主流。 🔳波折不斷的英國信仰歸正運動 從教會歷史一開始,神的話 和神的靈 就是最重要的兩個元素(=話上帝+霝上帝)。耶穌和使徒們的教導,奠基於舊約﹔後來聖經就成為基督徒真理的源頭,也是生活行為的規範。 教會歷史中,最具影響力的因素之一是將聖經譯成不同語言。直到今日,只要能作到,宣教士們就將聖經譯成宣教對象的語言。七十位學者在公元前三世紀左右,把舊約自希伯來文譯成希臘文,而成為七十士譯本(Septuagint)。耶柔米將聖經自希伯來文和希臘文譯成拉丁文,而成有名的武加大譯本(Vulgate)。聖經譯本是推動改教運動最具威力的力量:威克里夫將聖經譯成當時的英文﹔路德將聖經譯成德文﹔加爾文提供法文譯本﹔荷文譯本大大助長了荷蘭的改教運動﹔而丁道爾也開始將聖經譯成英文。 🔳翻譯聖經 - 丁道爾(William Tyndale) 丁道爾先後在牛津、劍橋受教育。他首先接觸伊拉斯姆,路德,慈運理的觀念。因此,他定意要把聖經放在每一個人手中。一般百姓當然無法讀拉丁文聖經,至於威克里夫的英文譯本,一方面數量很少(=燒光了),一方面經過200年,英文本身有很多變遷,使威克里夫譯本中的英文不易了解。 ❓中文和合本聖經在2019年慶祝出版100年,你覺得當時用詞和今天有何不同呢? 丁道爾在英國天主教的阻止之下,沒辦法在英國翻譯聖經,他在1524年渡過英吉利海峽,隔年 ad1525 將希臘文直譯英文的新約譯本於德國出版,(威克里夫譯本是自拉丁文的武加大譯成的)。第一版共出六千冊,在往後十年中,又出了七版。接下來,他又翻譯了舊約的一部份。在整個翻譯過程中,丁道爾都在強烈反對和恐怖逼迫的威脅之下,ad1535年他被朋友出賣,指控為異端,丁道爾終於在ad1536年10月於比利時 布魯塞爾附近,以火刑殉道(荷蘭分裂,北部為荷蘭支持復原教,南部比利時支持天主教)。在行刑前丁道爾最後一句話是:「主啊,打開英格蘭國王的眼睛。」 🔳英國王室轉向天主教-亨利八世 英王亨利八世(Henry)不爽教廷遲遲未批準他離婚,也不爽教廷不斷收取英國納貢,英王使國會於ad 1534年通過一項法案,宣稱英國國王是“英國天主教教會唯一最高元首”,這法案被稱為“最高治權法案”。從而英王取代了教皇的地位,成為英國教會元首。接著又使國會通過“叛國與異端法案”,即“凡接受天主教以外教義的,就是異端﹔凡不承認國王是教會最高元首的,就是叛國”。在這一法案下,許多原先逼迫天主教修士的信義宗信徒被定叛國而處死刑。 接著亨利又在教義方面、崇拜儀式及某些信仰實踐上增加一些改革。修道院被關閉,聖徒遺物不再認為神聖,也不再展覽。在英國,有許多大小修道院擁有許多財產,包括土地、珠寶、黃金。國王將它們的土地區劃起來,分配給他的心腹﹔這樣,他為英國開創了新的貴族制度,而且是忠於國王的一批人。 🔳英國王室轉向復原教-索美塞得公爵 亨利八世 ad1547年去世,他的兒子愛德華六世(Edward VI)即位﹔愛德華年僅九歲,便由舅父索美塞得公爵(Duke of Somerset)攝政。索美塞得攝政與他的新政府都傾向改教運動。因此,在愛德華短暫的在位時期,英國改教運動有相當大的進展。 ad1547年,國會通過准許信徒在聖餐時,不但可以領受餅,也可以領受杯。隔年年初,宣布所有圖像都需從教堂中挪走。再過一年,又宣布聖職人員不必守獨身,祭司以及聖品人員結婚視為合法。 ad1549年,國會通過“教會統一條例”,這項條例規定,教會崇拜必須依照“公禱書”進行。這本公禱書,也稱為“愛德華六世初版公禱書”。根據此書,聖公會在崇拜中以英文代替拉丁文﹔直到今天,英國教會原則上仍沿用這本公禱書。 “愛德華六世初版公禱書”沒有滿足任何人:保持天主教信仰的信徒不滿意這些改變﹔贊成改教運動的人,則認為改得不夠。ad1552年,國會又通過一項新的“教會統一條例”,把公禱書加以修訂,幾乎取消了所有天主教的儀式。不再為死人祈禱﹔用聖餐桌取代祭壇﹔聖餐時以普通面包取代聖餐薄餅﹔驅鬼術與抹油禮都被拒絕﹔對於聖餐的看法則根據慈運理的看法,相信餅和杯只是基督身體和血的表徵。 到這地步,似乎英國改教運動即將大獲全勝。然而,忽然間,天主教勢力再度收復自亨利八世以來,所有失陷的地盤。 🔳英國王室轉向天主教-血腥瑪利 第三位影響歸正運動的是繼愛德華之后的“血腥瑪利”。 愛德華ad1553年因肺病去世,享年僅十六歲﹔他的姊姊瑪利(Mary)即位,登上英王的寶座。 瑪利是個堅定的天主教徒,她使英國改教運動至少倒退了廿五年。所有國會在前王任內通過的法案,都被撤銷,而恢復采用亨利八世最后幾年所用的崇拜儀式。凡贊成改教運動的主教或低級聖職人員,全被革職。許多改教領袖逃到歐洲大陸﹔在那里,他們受到加爾文派的歡迎,卻因不接受基督身體臨在聖餐中的看法,而被路德派疏遠。 曾於亨利在位期間,逃往歐陸的紅衣主教波爾(pole),這時回到英國。國會再度過通恢復教皇在英國的權柄,並重新制定對付異端的法案,同時,撤銷愛得華時代有關教會的法律。英國的改教工作完全被毀,教會又回到ad1534年以前的光景。只有一項例外:修道院的產業仍可保留在新占有人的手中。 ad1555年是英國復原派教徒最恐怖的一年。這一年中,英國各地有75人被火燒死。在逼迫中,最出名的殉道者是兩位主教:喇提美爾(Hugh Latimer)和利得理(Nicholas Ridley)。當火焰吞滅他們之際,喇提美爾安慰一同殉道的同伴說:“感謝神,我們今天要在英國點起一盞永不熄滅的燈台! 瑪利繼續血腥的逼迫,到ad1558年11月7日她去世之時。在她統治下,大約有三百人被火燒死,她殘酷的逼迫,為自己換來“血腥瑪利”(Bloody Mary)之稱。 🔳英國王室轉向復原教-伊莉沙白 瑪利死后,由妹妹伊莉沙白即位。當瑪利在位時,伊莉沙白的生命一直在危險中,因為她受教於克藍麥,表面上遵行天主教禮儀,心中卻歸屬復原教。登基以后,她終于可以使英國改教運動獲勝。瑪利逼迫的原來目的是要將復原教主義全盤消滅,但沒想到,竟造成全國反羅馬情緒的高漲,比過去任何時候更甚。這再一次証明了:“殉道士的血是教會的種子”。 ad1559年4月29日,國會在強烈反對下,再度通過“最高治權法案”。這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政府摒拒了所有教皇在英國的權柄。 ad1563年,又在教義上做了一點修改。把原來的“四十二信條”縮減到三十九條,而成有名的”三十九信條”(Thirty-nine Articles),也是今天英國教會正式公認的信條。這些在教義上、崇拜上、及教會行政上的改變,經過正式採納後,便稱為“伊莉沙白決議案”(Elizabethan Settlement)。英國改教運動至此暫告一個段落,天主教徒在英國,從此變成了少數人。 🔳信仰歸正後 宗派成形 1525 馬丁路德與慈運理都支持「重浸派」,希望教會能回到初代教會時期的樣子 1538 英王亨利八世命自己成為英國教會最高元首,設立天主教 聖公會 清教徒。 1560 瑞士已故加爾文為首,成立改革宗 (排除 慈運理 及 亞米紐斯 -ad1629多特會議) 1560 約翰諾克斯感受到歐陸復原教興起,在蘇格蘭成立長老會。 1580 德國已故馬丁路德為首,成立因信稱義的信義會,又名路德會 1592 英國天主教聖公會的分離主義者,另外成立公理會 1612 英國浸信會成立 1618~1648 30年戰爭(國土,權力,新教宗派,基督/天主教大亂鬥) 1620/9/20(~1630) 約翰﹒羅賓遜(John Robinson)首批帶領五月花號使分離派清教徒移民至新大陸-美國 1654 弗克斯在英國成立貴格會(朋友會) 另外,還有門諾派,敬虔派,中庸會,莫拉維亞的弟兄們 等,都是在這時期興起的門派 當然,還有約翰衛斯理,約翰本仁 等,前人在這時展露頭角 🔳重點整理 1512,德國馬丁路德95條論綱,開始和平信仰歸正。 1541,由法國逃出的加爾文,成為瑞士日內瓦的主人。 1534-1563,英國在天主教與復原教中波折,終於折斷與羅馬的關係。 此外,對信仰歸正不滿足的前人,成立更多宗派,如:聖公會,清教徒,長老會,公理會,浸信會,貴格會,門諾派等。 🔳啟示錄三1~6 01 「而且, 給在撒狄教會的使者(約翰=)你要(+這樣)寫: 『那有神(=父)的七霝和七星的(+基督)說這些事;❓七霝和七星是誰的?父的,只是交在基督手上 基督說:我知道你(+撒狄)的作為, 你有一個名字, 按那(+撒狄的名)你”活著”,(👉表面離開天主教) 但你是”死的”。(👉本質其實沒離開) 👉表面:聖母/聖徒停止崇拜,停止善功與天上功德庫,離開教皇及大公會議,人人皆祭司,唯獨聖經 👉本質:聖餐拜耶穌十架,因信稱義+讀經禁食禱告到教會=修練功德,自成城市/區域教皇,人人要讀公禱書,殺/逐異教徒,有霝的水洗禮(變體論) ⭐️只離開一半 02 你要警戒(?),並且堅定”其他即將死的”(👉+聖經真理的教導?), 因為我發現你的”行為"在我上帝面前並沒有被完成(?) 。 03 所以,要"記住"你是怎樣領受(?)、怎樣聽見的(?)、又要保守(?),並要悔改(?); 👉每個人都能讀懂聖經了,但前人都說”最高權威,唯獨聖經”,怎麼辦?有人說謊嗎?還是滲色素,萊劑,起雲劑,防腐劑,有害身體,是我們不知道呢? 所以,(+你)若不儆醒,(基督=)我必如同賊一樣臨到。 你也決不會知道幾時我要臨到你。 👉基督將要偷偷的再來 04(轉換語氣) 然而,你還有一些名字(=人)在撒狄,那未曾污穢他們衣服(+的人), 且他們要與我同行穿白衣,因為他們是配得白衣。 👉未曾污穢衣服,在死後要穿白衣 👉✅啟六,七:第五印受迫而死的人,在天上的基督面前有白衣可穿 👉金害,我認為提出正確觀念的前人,不是被打成異端,就是英年早逝,看起來我好危險… 05 那得勝的人(=勝過世界),必照這樣穿白衣, 並且,我必不從生命冊上塗抹他的名 並且,要在我(=基督的)父面前和(父=)他的眾使者面前承認他的名。 👉父和基督是兩位,使者屬於父 06 那(聖)霝向眾教會所說的 那有耳朵的,就應當聽!』」 🔳撒狄教會:ad1500~1700 👉含意:紅的,遺留之物 (織毛衣少一針/露鈎) 👉信仰的確有歸正,只是歸正完成一半 🔳QA:小甜甜住在孤兒院 🔳個人 一個銅板拍不響,夫妻衝突不會是單方的問題,女方可能言語或肢體與男方衝突,男方還擊的可能性。 教會的職責必定是為改善夫妻關係而存在,都有其正當性。 🔳事件關鍵轉折 - 陪伴者是催化劑 正常程序:教會陪伴者與女方至警局備案,陪伴者應顧及受害者回家的人身安全及心理安全(紅線原則),驗傷成案開保護令,再談女方是否需原諒男方(黃線原則)。 🔳教會很會「引經據典」(聖經超好用) ✅羅十二:不要為自己申冤,要等候主的忿怒,因經上說:「伸冤在我,我必報應」(=江蕙:你著忍耐),善待仇敵,就是把炭火堆在他的頭上。(依阿拉伯諺語應更正:把炭火由他的頭上拿走) ✅林前六:教會有超過世界的權柄,審判任何事只需在教會內,不應在教會外。 ✅太十八:弟兄若犯罪,我勸,人勸無用,就把他當作教外人。(=趕出教會) 👉於是教會掌權者說:這樣做都是按照聖經 = 我這樣是為你好 👉把會友趕出教會誤用 ✅太十八15~18 「如果你的弟兄犯了罪(=得罪你),你趁著和他單獨在一起的時候,要去指出他的過失來。如果他肯聽,你就得著你的弟兄。 如果他不肯聽,就另外帶一兩個人同去,好使一切話,憑兩三個證人的口,可以確定。 如果他再不聽,就告訴教會;如果連教會他也不聽,就把他看作教外人和稅吏吧。 ⭐️✅太十八10~35,前後文一起看:99隻羊的比喻,教外人=不完全明白教內的事=把聖經原則重講一次,重點在原諒/寬容/挽回,而不是切割! ❓立場前後不一嗎?👉不讓受害者再受傷,再談原諒,又不是要對男方造成的傷害起訴! 👉教會權柄誤用 ✅林前六1~4(+5~8) 你們中間有人和弟兄起了爭執,怎敢告到不義的人面前,卻不告在聖徒面前(=牧師面前/教會裡面)呢? 你們不知道聖徒要審判世界嗎?既然世界要由你們來審判,難道你們不配審判這些最小的事嗎? 你們不知道我們要審判天使嗎?何況今生的事呢? 你們既然要審判今生的事,為什麼讓教會不重視的人來審判呢? 👉ref ✅林前四 治理世界的時機還沒到,我們在等待 👉ref ✅林前四~五 身為管家有其職責,教會內男女行淫不知處理,教會管理者篤職失格 👉今生審判都是成為永生得勝者的練習,今生練習不好,以後怎麼辦呢? ❓教會的權柄比世界還要大!那麼你要當今天的教皇嗎?時間還沒到啊 ✅林前六5~8 我說這話,是要使你們羞愧。難道你們中間沒有一個有智慧的人,能夠審判弟兄之間的事嗎? 你們竟然是弟兄告弟兄,而且告到不信的人面前去嗎? 你們彼此告狀,已經是你們的失敗了。為什麼不寧願受委屈呢?為什麼不甘心吃虧呢? 「但你們反倒使人受委屈,叫人吃虧,而且他們就是你們的弟兄。」 👉誰壞壞?保羅當時是指教會裡的管理層! ✅羅十二19~十三2 親愛的啊,不要為自己伸冤,寧可等候主的忿怒,因為經上記著,主說:「伸冤在我,我必報應。」 相反地,「如果你的仇敵餓了,就給他吃;如果渴了,就給他喝。因為你這樣作,就是把炭火堆在他的頭上。」 不可被惡所勝,反要以善勝惡。 政府的權柄,人人都應當服從。因為沒有一樣權柄不是從 神來的;掌權的都是 神設立的。 所以抗拒掌權的,就是反對 神所設立的;反對的人必自招刑罰。 👉✅撒上八:上帝對撒母耳說:讓以色列人立王,但以色列人從今以後也要聽王的命令。 👉✅多三:你要提醒眾人,叫他們順服作官的、掌權的,遵他的命,預備行各樣的善事。 ❓教會可以試看看對警察說:你們沒有權柄管教友的事兒!(沒有牧師會這樣講,你放心) 👉雖然網路寫:信仰和理性是二分法,對立,拜託你,引用聖經要看廣一點,看長一點,不要把經文和信仰簡化到人性/邏輯都沒有了,好嗎? 如果你對 小甜甜事件 或是 撒狄教會 歸正時期 有什麼想法和看法,歡迎由 line群/fb 留言給我,盡力回覆你們喔! 🔳如果你覺得喜歡這個節目,請在apple podcast給予5星好評 🔳這輯對你有幫助,請分享給一個可能需要的朋友! 🔳想繼續聽到優質節目,節目需要你的禱告,轉發,與奉獻,非常感謝! 🔳galigongbible最新單輯於台灣時間每週四下午6點整發佈

    ep118-3 啟示錄三1~6 撒狄教會 英國曲折的歸正運動 galigongbible

    ep118-3 啟示錄三1~6 撒狄教會 英國曲折的歸正運動 galigongbible
    🔳galigongbible最新單輯於台灣時間每週四下午6點整發佈 🔳節目奉獻連結 Donate by SoundOn || https://pay.soundon.fm/podcasts/b5160802-3786-4511-821f-01a05221c602 🔳社群平台 Line社群---https://reurl.cc/3Ng69O FaceBook---https://reurl.cc/8yd6VR Telegram--- https://t.me/galigongbible 🔳播送平台 MixerBox || https://www.mixerbox.com/podcast/1384900 Apple || https://reurl.cc/0OnVeo Google || https://reurl.cc/Xk9kM0 Spotify || https://reurl.cc/Xk3713 SoundOn || https://reurl.cc/OqLg1D Youtube || https://reurl.cc/oQMGlj 🔳前情提要 👉基督對推雅推喇教會的評價 ⭕️社會責任 (大貴格利,克呂尼運動,修道院;不接受撒旦道理的人(偶像崇拜) ❌信仰行淫 (聖母/聖徒/聖餐/聖誕/文藝復興建築,雕像,繪畫) + 宗教斂財(聖職買賣,贖罪券) 推雅推喇希臘文含意:難聞的氣味 (雖然有獻祭,但氣味難聞/噁心) 🔳信仰歸正的發起-馬丁路德與九十五條綱領目的是為了解決問題 約於ad1512年年底,馬丁路德坐在威登堡,展開聖經,開始研讀保羅寫給羅馬教會的書信,當他看到 ✅羅一17 神的義就是藉著這福音顯明出來,本於信而歸於信,正如經上所記:「義人必因信得生。」 Ref ✅哈二4~5 『邪惡的人不得存活(看啊,心已在不正直裡面膨脹(不得存活) ,"但義人將因忠信而得生命"。』」,財富(傳統作「酒」,今照死海古卷譯作「財富」)使人奸詐狂傲,不得安寧;擴張慾望,如同陰間;又像死亡,永不滿足。他們招聚萬國,集合萬民,都歸自己。(知足常樂) 突然間,一股喜樂充滿他的心中,靈魂的重擔剎那間完全脫落。 在這以前,馬丁路德在奧古斯丁隱修會中一直努力行善,禁食,苦修,查經,想「賺」取救恩,愈苦修心中的罪疚感愈重,面對這個不可能的工作,永遠沒有“做夠”的感覺;然而現在神透過經文親自告訴他:“人得救非藉善行,乃藉信心。”羅馬書一章17節成為路德的“天堂之門”。 此事之後,教皇利歐第十(Leo X)想重修羅馬城 聖彼得大禮拜堂,於是派人分賣“贖罪券”,這時有多米尼古派的修道士帖次勒在威丁堡城的附近售賣贖罪票。他們張貼廣告說:“凡買贖罪票的,可得完全饒恕,能與上帝和好。”,並說:”當落下的金幣在奉獻箱裡響起,你過逝母親的霝魂就跳出煉獄。 路德聽見這事情,義憤填膺,於是在1517年10月31日約正午時分,將九十五條宣言釘在威丁堡教堂的大門外面。 在《九十五條》中,路德主要提出了有關贖罪券及其功效的幾點不同主張: 贖罪券僅僅能免除教會的懲罰,教會只能免除教會所加的懲罰,不能免除上帝所加的懲罰。 贖罪券決不能赦免罪過和上帝的懲罰,教皇本人無權作此赦免,赦免罪過之權只屬於上帝。 贖罪券對煉獄裡的亡靈並無效力,教會所加的懲罰僅及於生者,死後無效,教皇能施於煉獄裡的亡靈是祈禱,而不是用裁決權或鑰匙權。 真正悔改的基督徒勿需贖罪券就得到上帝的赦免,基督要求每一個人做這種真正的悔改。 功德庫從沒有被嚴格確認,很難說它是什麼,會眾也不完全了解它。它不是基督和眾聖徒的功德,因為這些功德是他們自己的,完全不受教皇干預。它決不是指握有鑰匙權的教皇除能免除教會所加的懲罰外,還能免除更多的東西。真正的功德庫是上帝的榮耀和恩典的神聖福音。 路德發現,無論從聖經、傳統還是理性,都無法証明贖罪券的正當性,贖罪券的買賣鼓勵了處於罪惡中的人不去思想基督,不去祈求上帝的饒恕。 Ex 把吃的責任外包給餐廳,自然健檢報告出現紅字 Ex 把教育的責任外包給3c,老師,醫生,發現大問題時已來不急了 Ex 把讀經禱告的責任外包給牧師,youtube,本節目,你可能會被帶到陷阱裡 👉同樣,今天只聽教會的自然結果,就是想要成為奴僕的人自己造就今天教會中的教皇 馬丁路德最初只是想要大家共同解決這些問題,並沒想到日後會成為歸正之火。 自九十五條宣言公布兩個禮拜後,因教皇與貴族對中下階層長期壓搾,自由如火傳遍德國全地。 ad1519年路德到普西(Leipzig)城,和羅馬天主教的神學博士厄克(Eck)辯論,厄克指控:“馬丁路德!你所說的 和 波西米亞被處以火刑的胡司是同一個意思 (ex 中共同路人=抹紅/抹黑/抹綠/抹藍,同理 胡司已被處死=胡司的論述都是錯的=路德講的也是錯誤)。”路德說:“教皇及大公會議所規定的,也不免有錯誤,不可任意定胡司的罪。”厄克看這話等同違背教皇,便到羅馬城去控告他。 ad1521年 教皇開始對神聖羅馬帝國施壓,皇帝查理斯五世(Karl Charles)在沃木斯(Worms)開國會,想要定路德的罪,便召他前來赴會,應許他可以安然回家,好朋友對他說:“你不可去,恐怕會遭遇像胡司約翰的結果。” 馬丁路德毅然到了國會,路德說:“若沒有良心和聖經上的憑據,我絕不能承認教廷的正確性;並且說暗昧良心的事,更是不可行。”於是國會定了他的罪。路德由沃木斯回到威丁堡的路上被自己人安排的騎兵所捕,其實是保護,帶他到了瓦特堡的炮台軟禁。 當時一些人拿著路德95論綱,以言語和抗爭攻擊教會和修道院。路德聽了,心里不安,因為他抱定 和平改教的心志,他離開瓦特堡回到威丁堡,八天之內,時常講明信仰歸正的宗旨和方法,說:“傳道 寫書 並勸勉人,都是引人歸正的方法,但不可以強逼,也不需要勉強,總要把和平披戴身上。”同時,路德也知道歸正不是一朝一夕的工夫,也不是自然能成就的,因此將禮拜規條和建設教會的事重新評估,凡聖經內沒有禁止,就繼續採用。又說牧師和主教不是信徒的主人,乃是教會的公僕,也提出牧師可以娶妻的規條(與ep116 ad1049利奧九世禁婚令相反)。而當時路德所設立的教會,主要推行「因信稱義」,就是現今的信義會。 🔳歸正運動的基本觀念(改教運動) 改教還是歸正? 所謂的改教運動,首先,它是指教會的改革,包括所有使教會進入更完善的各項改變。每個教會都有教義、行政、崇拜與生活等層面﹔改革,就是將教會的各層面加以改善,使它更臻完美。 而此時,路德做的不是將原有的加以完善,而是將已偏離正軌的教會拉回到正路上來,因此路德所掀起的不是宗教改革,而是信仰歸正。 馬丁路得:我什麼都沒做,因為聖經已做了一切。 在敘述歸正運動時期所發生的重要事件前,讓我們先認清歸正運動領袖們所強調的基本內容: 歸正運動領袖們主張回到使徒教會/初代教會形態。 強調“信徒皆祭司”的看法。👉門徒/使徒皆社會底層,只有保羅受高等教育 認為教會是信徒的集合,而不是“聖品人員的階級組織”。👉組員-組長-區長-區牧-主任牧師-總會-… 聖經 是信仰與生活的最高權威。 🔳路德恢復基督徒自由 路德宣稱:婚配,授職,臨終塗油,堅信,告解,彌撒,洗禮七個聖禮中,只有彌撒和洗禮是必要的,聖禮「不是」得救的必要條件。”就這樣,路德敲響了羅馬天主教體系的喪鐘,他折斷了數世紀來羅馬加給信徒的重軛,恢復了基督徒的自由。這份自由對當日基督徒的意義,是我們今天這些從未負過“羅馬之軛”的人所無法了解的。從此不再向聖徒及馬利亞禱告,也棄絕了拜像 、拜遺物、朝聖、宗教遊行、聖水、外表禁欲(自宮)、修道、為死人祈禱及相信煉獄等事,也使教皇制被棄絕﹔聖職人員和平信徒之間的差別也被摒除。 當路德進行各種改革之際,他“保守”的個性,使他仍保留那些沒有直接被聖經禁止的事。例如:路德會教堂中,雖然挪走了旁邊的祭壇及偶像,但仍保留中間的主壇、臘燭與基督畫像。 羅馬天主教認為聖餐就是獻祭﹔必須由祭司獻上。他們教導說:當祭司宣讀聖禮的詩句時,餅和酒就會奇跡式地變成基督真正的身體和血。這就是所謂的化質說/變體論(Transubstantiation)。只有祭司可以飲“杯”,因為怕平信徒不小心把基督寶貴的血,濺出杯外。平信徒領聖餐時,只能領受“餅”﹔這餅非常薄,稱為“聖餅”,領受時,由祭司將餅放在信徒的舌頭上。 路德否認每次聖餐就是將基督再度獻上。他教導說:基督已經在十架,一次獻上,永遠獻上(ex 不能把耶穌當成塑膠雞,由神桌拿下來收好,下次還能再用)﹔因此教會中不需要獻祭,也就不需祭司。因此,從路德以後,復原教中「只有傳道人,沒有祭司」﹔而且在聖餐時,所有信徒都可以領受餅和杯; 雖然路德不承認“餅”變成基督身體的變體論,但他強調"基督的身體真正臨在聖餐之中”,因為路得認為:當基督升天後,他的身體是無所不在的。(但路德承認洗禮時的水因著聖經成為神聖?) 🔳教會管理制度的發展 路德對教會的形式、組織及行政管理並不特別關心。他所採用的教會管理制度,不是根據聖經,而是根據「當日教會的實際情況」。 路德推行教會“訪問員/監督”(Visitors)制度。當這些訪問員觀察了不同教會後,每個人都感到教會迫切需要改革。他們看到天主教聖職人員的失職,百姓和祭司對真理的無知,而且無知到令人無法置信的地步﹔大部份祭司不會講道,只會喃喃地念誦彌撒詞句。這些訪問員參觀各教會後,寫出一套規條,作為教會生活的指南。 路德派教會不設主教,只有監督(superintendents),他們執行主教的工作。信徒是教會的基層份子,由教會議會(council)所管理。這個議會是由牧師及幾位當選的平信徒組成。 路德的教會管理制度,與中世紀教會管理最獨特之處是:政府的地位在教會之上。 👉撒上八:上帝對撒母耳說:可以為以色列立王,只是爾後王的命令,你們也要聽。 👉林前四:義人要審判天使和世界,只是我們還在等待那個時間=時間還沒到 路得表示:每個基督徒除了功能之外沒有任何不同,受一樣洗禮和福音,也被任命為教師,雖然並非所有人都行使這職權,我們是自由的王,使我們能在上帝面前為彼此禱告,為彼此教導。 路德說:基督徒行善的自由是發自內心,不需考慮他人命令。 🔳編寫研讀與崇拜的材料 羅馬天主教在當時只許教會領袖及學者研讀聖經,路德則認為:每個人都有權、也有義務自己讀聖經。 ad1521年4月至1522年3月,路德隱居在瓦特堡期間,將拉丁文聖經譯成家中母親,街頭孩子,市場平民都能懂的德文,也為了受教育程度不高的一般百姓寫下「小本信仰問答」。 為了將路德派教會的信仰正式公諸於世,他撰寫了一份以28篇文章組成的信仰告白,提交ad1530年召開的奧斯堡國會。這份信仰告白就成為後來的“奧斯堡信條”(Augsburg Confession),這也是初期教會制訂信經以來的第一份信條。 奧斯堡信條並未取代初期教會的信經(包括使徒信經、尼西亞信經、迦克敦信經等),乃是根據這些信經增補而成,包括這些信經的內容,並加以擴充。 👉以馬丁路德的方式,我心中贊成以和平的方式信仰歸正 🔳瑞士的信仰歸正運動 🔳慈運理(Ulrich Zwingli) 慈運理的一生和路德完全不同。他從未在修道院中過修道士生活。他在文藝復興的影響下受教,研讀的是早期希臘羅馬的著作。 🔳慈運理的改教 ad1518年,慈運理開始攻擊贖罪券。路德在來比錫辯論中的立場,以及焚毀教皇詔諭之舉深深感動慈運理,使他對羅馬教會作有系統、有計劃的攻擊。 蘇黎世教室中的圖像被搬走﹔彌撒被廢止﹔祭壇、聖人遺物及宗教遊行都棄絕不行﹔教會的行政管理、窮人的照應工作交給市政府來辦理﹔學校制度也改善了。 從蘇黎世開始,改教運動蔓延到好幾個瑞士的縣郡,但仍有不少縣郡維持原來的天主教。 🔳慈運理與路德在聖餐的看法不同 在對聖餐的看法上,慈運理和路德不同。路德對“這是我的身體”採“字面”解釋,他認為基督升天後,他的身體無所不在,所以基督的身體確實臨在聖餐的餅和杯中。 慈運理則認為基督的身體只在天上,把“這是我的身體”解釋為“這預表我的身體”﹔因此,根據慈運理的觀點,聖餐是一項“紀念主”的儀式,“餅和杯”是 “基督身體與血的象徵”。 ad1529年10月,路德和慈運理在馬爾堡(Marburg)會談,但這兩位改教領袖至終無法獲致一樣的看法。 有一段時期,慈運理的影響力遠及瑞士各地及德國南部。但他於ad1531年10月9日意圖對天主教各城邦進行糧食封鎖,引來5個天主教城邦突襲蘇黎世,慈運理以隨軍牧師的身份受傷,被敵軍以石頭打死,年47歲,以致該區復原教信徒漸漸傾向加爾文。 👉✅可十四:耶穌祝謝後擘開餅,遞給門徒說:「你們吃吧,這是我的身體。」又拿起杯,祝謝後遞給門徒喝,耶穌說:「這是我的血,是為立約的,為許多人流出來的,我實在告訴你們,我決不再喝葡萄酒,直到我在神的國裡喝新酒的那一天。」 👉✅林前十一:保羅:耶穌身體被擘開,喝用血所立的新約,為了「紀念」耶穌。紀念是為了省察自己,歸正,就不受審判了。 👉我個人贊同保羅與慈運理的說法,如同士每拿時期紀念殉道者,如同每年掃墓,是再次思想前人為我們所做的一切,而不是求先人保佑,祝福我的事業,家庭和感情。必竟,因信稱義的基礎上,不需儀式/行為證明是非對錯,只需離世後到基督面前交帳。 🔳加爾文(John Calvin) ad1525年,正是加爾文到巴黎的那一年,復原派的著作都被定罪。加爾文到巴黎後,對所有科目都努力學習:包括古典語文學、邏輯學、教父著作、法律等。ad1533年,由於被傳加爾文與當地的教授一起宣揚復原派的思想,只得逃離,並開始了逃亡生涯。在此期間,他獲得的一段喘息的日子,於ad1536年春,出版了他的《基督教原理》(Institutes of the Christian Religion)。這本書直到今天《基督教原理》仍被認為偉大的解經書之一。在寫這本巨著時,加爾文才廿六歲。 🔳加爾文和日內瓦的改革: ad1536年,加爾文開始在日內瓦工作,可分為三個時期: ad1536年8月至1538年4月,第一次去日內瓦時期﹔ ad1538年5月至1541年9月,斯特拉斯堡時期﹔ ad1541年9月至1564年5月去世時(23年),第二次去日內瓦時期。 加爾文在日內瓦開始工作之初,擔任法惹勒的助手。第二年,被委任為講道師。 加爾文和法惹勒給市議會三項建議,該建議是加爾文起草的: 每個月舉行一次聖餐。生活不檢點的基督徒,加以懲治。嚴重者,革除教籍。 採用加爾文所寫的“信仰問答書”。 每個市民均需要接受法惹勒所寫的“信經”。 ❓請問當時的日內瓦的加爾文和羅馬的教皇有什麼兩樣?? 以上所提三項建議,立刻遭到敵對。接著,反對黨又在選舉中獲勝,他們決定採用鄰城伯恩的崇拜儀式。加爾文和法惹勒對崇拜儀式的不同並不看重,他們拒絕伯恩的儀式,是因為此舉乃出於政府的強制執行,沒有事先徵得教會領袖的同意,顯然政府剝奪了教會的自主權,既然他們二人不肯低頭,於是於1538年4月23日被政府驅逐出境。 此時路德在來比錫之辯中的同工布塞珥(Bucer),邀請加爾文去斯特拉斯堡(Strassburg),3年的時間,日內瓦群龍無首,造成紛亂。 ad1541年9月13日,在群眾的歡呼聲中,加爾文再度進入日內瓦,便提出“教會憲章”,這是一套教會管理的規條﹔這憲章立刻得到采納。憲章內容是根據聖經教導,在教會內設立四個職份:牧師、教師、長老、執事。 👉長老教會制度的四個職份 在加爾文的制度中,"長老居重要地"位﹔長老們是從教會的會員中選出,他們與牧師組成“教會法庭”(=長老會的小會)(Consistory)﹔長老們的職責是監督信仰的純正及信徒的生活。加爾文給“教會法庭”有懲冶信徒及革除教籍之權﹔若一宗案件需要更進一步刑罰,則交給行政當局處理。 ❓弱化的中世紀道明會異端裁決所不能流血,火刑之事交給屬世政府? 加爾文而言,教會的自由在於教會有權革除教籍,不受外來勢力的干擾。 加爾文的理想是:教會完全獨立,不受政府管轄。 ❓像不像中世紀教皇與皇帝爭權,不受政府管轄,還要在皇帝有錯時給予糾正? 👉今天教會已並非單純宗派,而是每個前人的學說,每個都吃一點,屬路德?屬加爾文?都不是 許多人為復原派信仰遭受逼迫,因此難民潮從不同國家流入日內瓦﹔這些人成為加爾文最勇敢的支持者。當他們成為公民後,加爾文就有了一個忠於他的政府。ad1555年起,加爾文就做了“日內瓦的主人”。(=日內瓦的教皇?) 在加爾文帶領下,教會法庭訂立條規,可以”完全管制"日內瓦市民的生活,使日內瓦成為基督化城市 -- 一個“上帝之城”﹔地方政府則將教會法庭所訂的條規付諸實行。 ❓像不像別迦摩時期,ad385 君士坦丁死後,兒子 狄奧多西以政治頃斜之力,使基督信仰成為羅馬國教?把所有異教徒殺光,燒光,教皇規定所有人要彌撒,要向聖徒/聖母敬禮,小孩一出生就要嬰兒洗… 🔳加爾文與路德的異同: 路德與加爾文在“預定論”的看法上一致,都相信神已在萬世之前揀選了承繼永生的人,兩人都根據奧古斯丁及保羅書信發揮這項教義。👉在合約上甲方已簽名,身為乙方有自由簽名的權力 加爾文和路德都堅信“唯獨因信稱義”的道理。👉我也同意 二人都顧念窮人,都在教會中安排執事,專做關懷貧民的工作。 二人都深信“每個人都有權自己讀經”。為了達到這目的,路德將聖經譯成德文,加爾文將聖經譯成法文﹔他們二人都是語言文字的專家,他們的譯文對本國的文字架構有不少貢獻。👉還有威克里夫的英文,即然老先覺在500年前都這麼說了,你還在聽我的節目,不去讀聖經嗎?快去! 在崇拜的儀式上,加爾文與路德不同: 路德盡量”保留"羅馬天主教的崇拜儀式,只要是聖經沒有禁止的事,他都保留﹔ 加爾文盡量”遠離"羅馬天主教的崇拜儀式,他只實行聖經所吩咐的事。 他們二人均以”講道"為崇拜的主要項目(=去除儀式)﹔ 二人都為會眾預備詩本,只是路德著重聖歌(ad590大貴格利),而加爾文偏重詩篇(聖經)。 在教會行政上,加爾文與路德不同:路德准許政府過問教會﹔加爾文不承認政府在教會中有任何權柄,他甚至使教會有權干涉政府﹔而且加爾文比路德更強調教會懲治。 二人都重視教育:路德是威登堡大學的教授,同時也講道﹔加爾文是日內瓦教會的傳道人,晚年時創辦了日內瓦學院,自己也成為該院教授。他們二人都強調信仰必須奠基在純正教義上,因此,二人都為信徒寫了信仰問答書(Catechism)。 在對聖餐的看法上:加爾文,路德及慈運理都不同。 慈運理認為:“聖餐僅為紀念儀式”﹔ 加爾文與慈運理都否認路德“基督的身體真正臨在餅和杯中”的看法﹔(只有路德同意真正臨在) 加爾文認為:“基督的靈真正臨在餅和杯中,信徒憑信心領受聖餐時,真正領受了基督,不是屬體的,乃是屬靈的”。 ❓"霝"臨在的條件是”因信稱義”後進入裡面的人,若按加爾文字面看,霝也在物體上嗎?霝是用吃的嗎?需要如維他命一樣 補充霝嗎?你可以想想看 在瑞士,當教會進行改革的時候,他們就稱自己為“改革教會”,後來逐漸形成稱為”改革宗"的教會。 改革宗的正統,同樣是在宗教改革後形成的。在瑞士本土上流傳一個信條──瑞士信條。瑞士信條有兩份,尤其是第二份,可以說大致上使到在瑞士地區的基督徒在信仰上有個共同的立場。到了後來,改革宗的教會又進一步接納了另外一些信條,其中一個特別重要的文件叫“海德堡要理問答”。 而這些信條在逐漸收集、慢慢流傳的過程中,改革宗要面對許多的壓力,尤其是ad1564 加爾文過世後,接任的人對加爾文的言論開始有了一些不同的解釋。 到了十七世紀初,兩種的觀點明顯對立。其一為亞米紐斯(=阿米念)所代表的立場。亞米紐斯是當時教會相當有影響力的領袖﹔亞米紐斯於ad 1588年成為阿姆斯特丹改革宗教會的牧師。在當時被公認是一位博學能幹的牧師﹔他講道時,內容清晰、口才流利、善於表達,吸引了無數聽眾。 亞米紐斯(阿民念派/影響重洗派)的觀點歸結為: 神在創世以先便已經在基督裡面,為著基督的緣故、並且藉著基督,在墮落和有罪的人中決定拯救那些因聖靈恩賜,相信耶穌"並能恆忍到底的人",那些不信的人將被定罪;✅約三36  耶穌基督為所有人死,人人藉著十字架的救贖(=中保原則)都可以得到救贖和赦免,但只有信徒能以罪得赦免;✅約三16、約壹二2 (橋已搭好理論) 👉甲方已簽名,乙方有簽不簽,是否邀請丙方成為中保的自由 人在罪中(=世界中)沒有行善的能力(=不能自救),必須靠神的恩典重生;並在悟性、傾向或意志,和一切能力上更新,在思想、願望,並實踐善事才成(=得勝);✅約十五5 人一切善行(=被拯救)都是因著”神”在”基督裡”的”恩典"作成,但神的恩典是可以抗拒的;✅使七 與基督聯合的人,因著聖靈的幫助,保守信徒不跌倒,才有能力得勝(=勝過世界)。但信徒仍然可能因為疏忽、離棄基督而失落救恩。但這仍須多從聖經加以決定,然後我們自己心裡才有絕對把握去教訓人。✅約十28 👉✅林前三:即使工程燒光了依然得救 其二為一批堅決追隨"加爾文"的人。他們的觀點也歸結為五點: 神作無條件的揀選。👉同時要看人是否接受 有限的贖罪﹔基督僅為他所”揀選"者死。👉贖罪祭只對猶太人;橋(=中保)已存在,接不接受在你 人因墮落而全然敗壞。👉聖霝在伊甸離開亞當,使罪可以污染裡面的人,而肉體也敗壞 神的恩典是不可抗拒的。👉爸爸尊重選擇,但不代表全盤接受 被揀選者享有永遠的安全;❌一次得救,永遠得救,對加爾文「基督教要義」14章的誤會。 👉拜別神=信仰行淫;路得,加爾文,慈運理,亞米紐斯都相同,在新約裡,上帝是否如舊約還會原諒背叛信仰的人,端看此人是否信到底。 為了解決加爾文和亞米紐斯分歧,ad1618年11月13日~1619年5月9日,在荷蘭 多特召開會議。多特會議是改革宗教會有史以來最大的會議,出席代表不僅來自荷蘭改革宗教會,也來自英國、德國、瑞士各地的改革宗教會,值得一提加爾文及亞米紐斯兩位前輩在ad1562和ad1609已死 沒有出席。 這次會議一致通過拒絕已過逝9年的亞米紐斯教導 (如同英國威克里夫翻譯聖經,死後在大公會議中被定罪,焚屍),除將亞米紐斯定罪外,又在“多特法規”(Canons of Dort)中,說明了改革宗的真正教義。“多特法規”的制訂,是改革宗教會在信條制訂過程中的最高標準。因此,後來改革宗的正統,就以加爾文主義為主流。 🔳波折不斷的英國信仰歸正運動 從教會歷史一開始,神的話 和神的靈 就是最重要的兩個元素(=話上帝+霝上帝)。耶穌和使徒們的教導,奠基於舊約﹔後來聖經就成為基督徒真理的源頭,也是生活行為的規範。 教會歷史中,最具影響力的因素之一是將聖經譯成不同語言。直到今日,只要能作到,宣教士們就將聖經譯成宣教對象的語言。七十位學者在公元前三世紀左右,把舊約自希伯來文譯成希臘文,而成為七十士譯本(Septuagint)。耶柔米將聖經自希伯來文和希臘文譯成拉丁文,而成有名的武加大譯本(Vulgate)。聖經譯本是推動改教運動最具威力的力量:威克里夫將聖經譯成當時的英文﹔路德將聖經譯成德文﹔加爾文提供法文譯本﹔荷文譯本大大助長了荷蘭的改教運動﹔而丁道爾也開始將聖經譯成英文。 🔳翻譯聖經 - 丁道爾(William Tyndale) 丁道爾先後在牛津、劍橋受教育。他首先接觸伊拉斯姆,路德,慈運理的觀念。因此,他定意要把聖經放在每一個人手中。一般百姓當然無法讀拉丁文聖經,至於威克里夫的英文譯本,一方面數量很少(=燒光了),一方面經過200年,英文本身有很多變遷,使威克里夫譯本中的英文不易了解。 ❓中文和合本聖經在2019年慶祝出版100年,你覺得當時用詞和今天有何不同呢? 丁道爾在英國天主教的阻止之下,沒辦法在英國翻譯聖經,他在1524年渡過英吉利海峽,隔年 ad1525 將希臘文直譯英文的新約譯本於德國出版,(威克里夫譯本是自拉丁文的武加大譯成的)。第一版共出六千冊,在往後十年中,又出了七版。接下來,他又翻譯了舊約的一部份。在整個翻譯過程中,丁道爾都在強烈反對和恐怖逼迫的威脅之下,ad1535年他被朋友出賣,指控為異端,丁道爾終於在ad1536年10月於比利時 布魯塞爾附近,以火刑殉道(荷蘭分裂,北部為荷蘭支持復原教,南部比利時支持天主教)。在行刑前丁道爾最後一句話是:「主啊,打開英格蘭國王的眼睛。」 🔳英國王室轉向天主教-亨利八世 英王亨利八世(Henry)不爽教廷遲遲未批準他離婚,也不爽教廷不斷收取英國納貢,英王使國會於ad 1534年通過一項法案,宣稱英國國王是“英國天主教教會唯一最高元首”,這法案被稱為“最高治權法案”。從而英王取代了教皇的地位,成為英國教會元首。接著又使國會通過“叛國與異端法案”,即“凡接受天主教以外教義的,就是異端﹔凡不承認國王是教會最高元首的,就是叛國”。在這一法案下,許多原先逼迫天主教修士的信義宗信徒被定叛國而處死刑。 接著亨利又在教義方面、崇拜儀式及某些信仰實踐上增加一些改革。修道院被關閉,聖徒遺物不再認為神聖,也不再展覽。在英國,有許多大小修道院擁有許多財產,包括土地、珠寶、黃金。國王將它們的土地區劃起來,分配給他的心腹﹔這樣,他為英國開創了新的貴族制度,而且是忠於國王的一批人。 🔳英國王室轉向復原教-索美塞得公爵 亨利八世 ad1547年去世,他的兒子愛德華六世(Edward VI)即位﹔愛德華年僅九歲,便由舅父索美塞得公爵(Duke of Somerset)攝政。索美塞得攝政與他的新政府都傾向改教運動。因此,在愛德華短暫的在位時期,英國改教運動有相當大的進展。 ad1547年,國會通過准許信徒在聖餐時,不但可以領受餅,也可以領受杯。隔年年初,宣布所有圖像都需從教堂中挪走。再過一年,又宣布聖職人員不必守獨身,祭司以及聖品人員結婚視為合法。 ad1549年,國會通過“教會統一條例”,這項條例規定,教會崇拜必須依照“公禱書”進行。這本公禱書,也稱為“愛德華六世初版公禱書”。根據此書,聖公會在崇拜中以英文代替拉丁文﹔直到今天,英國教會原則上仍沿用這本公禱書。 “愛德華六世初版公禱書”沒有滿足任何人:保持天主教信仰的信徒不滿意這些改變﹔贊成改教運動的人,則認為改得不夠。ad1552年,國會又通過一項新的“教會統一條例”,把公禱書加以修訂,幾乎取消了所有天主教的儀式。不再為死人祈禱﹔用聖餐桌取代祭壇﹔聖餐時以普通面包取代聖餐薄餅﹔驅鬼術與抹油禮都被拒絕﹔對於聖餐的看法則根據慈運理的看法,相信餅和杯只是基督身體和血的表徵。 到這地步,似乎英國改教運動即將大獲全勝。然而,忽然間,天主教勢力再度收復自亨利八世以來,所有失陷的地盤。 🔳英國王室轉向天主教-血腥瑪利 第三位影響歸正運動的是繼愛德華之后的“血腥瑪利”。 愛德華ad1553年因肺病去世,享年僅十六歲﹔他的姊姊瑪利(Mary)即位,登上英王的寶座。 瑪利是個堅定的天主教徒,她使英國改教運動至少倒退了廿五年。所有國會在前王任內通過的法案,都被撤銷,而恢復采用亨利八世最后幾年所用的崇拜儀式。凡贊成改教運動的主教或低級聖職人員,全被革職。許多改教領袖逃到歐洲大陸﹔在那里,他們受到加爾文派的歡迎,卻因不接受基督身體臨在聖餐中的看法,而被路德派疏遠。 曾於亨利在位期間,逃往歐陸的紅衣主教波爾(pole),這時回到英國。國會再度過通恢復教皇在英國的權柄,並重新制定對付異端的法案,同時,撤銷愛得華時代有關教會的法律。英國的改教工作完全被毀,教會又回到ad1534年以前的光景。只有一項例外:修道院的產業仍可保留在新占有人的手中。 ad1555年是英國復原派教徒最恐怖的一年。這一年中,英國各地有75人被火燒死。在逼迫中,最出名的殉道者是兩位主教:喇提美爾(Hugh Latimer)和利得理(Nicholas Ridley)。當火焰吞滅他們之際,喇提美爾安慰一同殉道的同伴說:“感謝神,我們今天要在英國點起一盞永不熄滅的燈台! 瑪利繼續血腥的逼迫,到ad1558年11月7日她去世之時。在她統治下,大約有三百人被火燒死,她殘酷的逼迫,為自己換來“血腥瑪利”(Bloody Mary)之稱。 🔳英國王室轉向復原教-伊莉沙白 瑪利死后,由妹妹伊莉沙白即位。當瑪利在位時,伊莉沙白的生命一直在危險中,因為她受教於克藍麥,表面上遵行天主教禮儀,心中卻歸屬復原教。登基以后,她終于可以使英國改教運動獲勝。瑪利逼迫的原來目的是要將復原教主義全盤消滅,但沒想到,竟造成全國反羅馬情緒的高漲,比過去任何時候更甚。這再一次証明了:“殉道士的血是教會的種子”。 ad1559年4月29日,國會在強烈反對下,再度通過“最高治權法案”。這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政府摒拒了所有教皇在英國的權柄。 ad1563年,又在教義上做了一點修改。把原來的“四十二信條”縮減到三十九條,而成有名的”三十九信條”(Thirty-nine Articles),也是今天英國教會正式公認的信條。這些在教義上、崇拜上、及教會行政上的改變,經過正式採納後,便稱為“伊莉沙白決議案”(Elizabethan Settlement)。英國改教運動至此暫告一個段落,天主教徒在英國,從此變成了少數人。 🔳信仰歸正後 宗派成形 1525 馬丁路德與慈運理都支持「重浸派」,希望教會能回到初代教會時期的樣子 1538 英王亨利八世命自己成為英國教會最高元首,設立天主教 聖公會 清教徒。 1560 瑞士已故加爾文為首,成立改革宗 (排除 慈運理 及 亞米紐斯 -ad1629多特會議) 1560 約翰諾克斯感受到歐陸復原教興起,在蘇格蘭成立長老會。 1580 德國已故馬丁路德為首,成立因信稱義的信義會,又名路德會 1592 英國天主教聖公會的分離主義者,另外成立公理會 1612 英國浸信會成立 1618~1648 30年戰爭(國土,權力,新教宗派,基督/天主教大亂鬥) 1620/9/20(~1630) 約翰﹒羅賓遜(John Robinson)首批帶領五月花號使分離派清教徒移民至新大陸-美國 1654 弗克斯在英國成立貴格會(朋友會) 另外,還有門諾派,敬虔派,中庸會,莫拉維亞的弟兄們 等,都是在這時期興起的門派 當然,還有約翰衛斯理,約翰本仁 等,前人在這時展露頭角 🔳重點整理 1512,德國馬丁路德95條論綱,開始和平信仰歸正。 1541,由法國逃出的加爾文,成為瑞士日內瓦的主人。 1534-1563,英國在天主教與復原教中波折,終於折斷與羅馬的關係。 此外,對信仰歸正不滿足的前人,成立更多宗派,如:聖公會,清教徒,長老會,公理會,浸信會,貴格會,門諾派等。 🔳啟示錄三1~6 01 「而且, 給在撒狄教會的使者(約翰=)你要(+這樣)寫: 『那有神(=父)的七霝和七星的(+基督)說這些事;❓七霝和七星是誰的?父的,只是交在基督手上 基督說:我知道你(+撒狄)的作為, 你有一個名字, 按那(+撒狄的名)你”活著”,(👉表面離開天主教) 但你是”死的”。(👉本質其實沒離開) 👉表面:聖母/聖徒停止崇拜,停止善功與天上功德庫,離開教皇及大公會議,人人皆祭司,唯獨聖經 👉本質:聖餐拜耶穌十架,因信稱義+讀經禁食禱告到教會=修練功德,自成城市/區域教皇,人人要讀公禱書,殺/逐異教徒,有霝的水洗禮(變體論) ⭐️只離開一半 02 你要警戒(?),並且堅定”其他即將死的”(👉+聖經真理的教導?), 因為我發現你的”行為"在我上帝面前並沒有被完成(?) 。 03 所以,要"記住"你是怎樣領受(?)、怎樣聽見的(?)、又要保守(?),並要悔改(?); 👉每個人都能讀懂聖經了,但前人都說”最高權威,唯獨聖經”,怎麼辦?有人說謊嗎?還是滲色素,萊劑,起雲劑,防腐劑,有害身體,是我們不知道呢? 所以,(+你)若不儆醒,(基督=)我必如同賊一樣臨到。 你也決不會知道幾時我要臨到你。 👉基督將要偷偷的再來 04(轉換語氣) 然而,你還有一些名字(=人)在撒狄,那未曾污穢他們衣服(+的人), 且他們要與我同行穿白衣,因為他們是配得白衣。 👉未曾污穢衣服,在死後要穿白衣 👉✅啟六,七:第五印受迫而死的人,在天上的基督面前有白衣可穿 👉金害,我認為提出正確觀念的前人,不是被打成異端,就是英年早逝,看起來我好危險… 05 那得勝的人(=勝過世界),必照這樣穿白衣, 並且,我必不從生命冊上塗抹他的名 並且,要在我(=基督的)父面前和(父=)他的眾使者面前承認他的名。 👉父和基督是兩位,使者屬於父 06 那(聖)霝向眾教會所說的 那有耳朵的,就應當聽!』」 🔳撒狄教會:ad1500~1700 👉含意:紅的,遺留之物 (織毛衣少一針/露鈎) 👉信仰的確有歸正,只是歸正完成一半 🔳QA:小甜甜住在孤兒院 🔳個人 一個銅板拍不響,夫妻衝突不會是單方的問題,女方可能言語或肢體與男方衝突,男方還擊的可能性。 教會的職責必定是為改善夫妻關係而存在,都有其正當性。 🔳事件關鍵轉折 - 陪伴者是催化劑 正常程序:教會陪伴者與女方至警局備案,陪伴者應顧及受害者回家的人身安全及心理安全(紅線原則),驗傷成案開保護令,再談女方是否需原諒男方(黃線原則)。 🔳教會很會「引經據典」(聖經超好用) ✅羅十二:不要為自己申冤,要等候主的忿怒,因經上說:「伸冤在我,我必報應」(=江蕙:你著忍耐),善待仇敵,就是把炭火堆在他的頭上。(依阿拉伯諺語應更正:把炭火由他的頭上拿走) ✅林前六:教會有超過世界的權柄,審判任何事只需在教會內,不應在教會外。 ✅太十八:弟兄若犯罪,我勸,人勸無用,就把他當作教外人。(=趕出教會) 👉於是教會掌權者說:這樣做都是按照聖經 = 我這樣是為你好 👉把會友趕出教會誤用 ✅太十八15~18 「如果你的弟兄犯了罪(=得罪你),你趁著和他單獨在一起的時候,要去指出他的過失來。如果他肯聽,你就得著你的弟兄。 如果他不肯聽,就另外帶一兩個人同去,好使一切話,憑兩三個證人的口,可以確定。 如果他再不聽,就告訴教會;如果連教會他也不聽,就把他看作教外人和稅吏吧。 ⭐️✅太十八10~35,前後文一起看:99隻羊的比喻,教外人=不完全明白教內的事=把聖經原則重講一次,重點在原諒/寬容/挽回,而不是切割! ❓立場前後不一嗎?👉不讓受害者再受傷,再談原諒,又不是要對男方造成的傷害起訴! 👉教會權柄誤用 ✅林前六1~4(+5~8) 你們中間有人和弟兄起了爭執,怎敢告到不義的人面前,卻不告在聖徒面前(=牧師面前/教會裡面)呢? 你們不知道聖徒要審判世界嗎?既然世界要由你們來審判,難道你們不配審判這些最小的事嗎? 你們不知道我們要審判天使嗎?何況今生的事呢? 你們既然要審判今生的事,為什麼讓教會不重視的人來審判呢? 👉ref ✅林前四 治理世界的時機還沒到,我們在等待 👉ref ✅林前四~五 身為管家有其職責,教會內男女行淫不知處理,教會管理者篤職失格 👉今生審判都是成為永生得勝者的練習,今生練習不好,以後怎麼辦呢? ❓教會的權柄比世界還要大!那麼你要當今天的教皇嗎?時間還沒到啊 ✅林前六5~8 我說這話,是要使你們羞愧。難道你們中間沒有一個有智慧的人,能夠審判弟兄之間的事嗎? 你們竟然是弟兄告弟兄,而且告到不信的人面前去嗎? 你們彼此告狀,已經是你們的失敗了。為什麼不寧願受委屈呢?為什麼不甘心吃虧呢? 「但你們反倒使人受委屈,叫人吃虧,而且他們就是你們的弟兄。」 👉誰壞壞?保羅當時是指教會裡的管理層! ✅羅十二19~十三2 親愛的啊,不要為自己伸冤,寧可等候主的忿怒,因為經上記著,主說:「伸冤在我,我必報應。」 相反地,「如果你的仇敵餓了,就給他吃;如果渴了,就給他喝。因為你這樣作,就是把炭火堆在他的頭上。」 不可被惡所勝,反要以善勝惡。 政府的權柄,人人都應當服從。因為沒有一樣權柄不是從 神來的;掌權的都是 神設立的。 所以抗拒掌權的,就是反對 神所設立的;反對的人必自招刑罰。 👉✅撒上八:上帝對撒母耳說:讓以色列人立王,但以色列人從今以後也要聽王的命令。 👉✅多三:你要提醒眾人,叫他們順服作官的、掌權的,遵他的命,預備行各樣的善事。 ❓教會可以試看看對警察說:你們沒有權柄管教友的事兒!(沒有牧師會這樣講,你放心) 👉雖然網路寫:信仰和理性是二分法,對立,拜託你,引用聖經要看廣一點,看長一點,不要把經文和信仰簡化到人性/邏輯都沒有了,好嗎? 如果你對 小甜甜事件 或是 撒狄教會 歸正時期 有什麼想法和看法,歡迎由 line群/fb 留言給我,盡力回覆你們喔! 🔳如果你覺得喜歡這個節目,請在apple podcast給予5星好評 🔳這輯對你有幫助,請分享給一個可能需要的朋友! 🔳想繼續聽到優質節目,節目需要你的禱告,轉發,與奉獻,非常感謝! 🔳galigongbible最新單輯於台灣時間每週四下午6點整發佈

    ep118-4 啟示錄三1~6 撒狄教會 經文解析 galigongbible

    ep118-4 啟示錄三1~6 撒狄教會 經文解析 galigongbible
    🔳galigongbible最新單輯於台灣時間每週四下午6點整發佈 🔳節目奉獻連結 Donate by SoundOn || https://pay.soundon.fm/podcasts/b5160802-3786-4511-821f-01a05221c602 🔳社群平台 Line社群---https://reurl.cc/3Ng69O FaceBook---https://reurl.cc/8yd6VR Telegram--- https://t.me/galigongbible 🔳播送平台 MixerBox || https://www.mixerbox.com/podcast/1384900 Apple || https://reurl.cc/0OnVeo Google || https://reurl.cc/Xk9kM0 Spotify || https://reurl.cc/Xk3713 SoundOn || https://reurl.cc/OqLg1D Youtube || https://reurl.cc/oQMGlj 🔳前情提要 👉基督對推雅推喇教會的評價 ⭕️社會責任 (大貴格利,克呂尼運動,修道院;不接受撒旦道理的人(偶像崇拜) ❌信仰行淫 (聖母/聖徒/聖餐/聖誕/文藝復興建築,雕像,繪畫) + 宗教斂財(聖職買賣,贖罪券) 推雅推喇希臘文含意:難聞的氣味 (雖然有獻祭,但氣味難聞/噁心) 🔳信仰歸正的發起-馬丁路德與九十五條綱領目的是為了解決問題 約於ad1512年年底,馬丁路德坐在威登堡,展開聖經,開始研讀保羅寫給羅馬教會的書信,當他看到 ✅羅一17 神的義就是藉著這福音顯明出來,本於信而歸於信,正如經上所記:「義人必因信得生。」 Ref ✅哈二4~5 『邪惡的人不得存活(看啊,心已在不正直裡面膨脹(不得存活) ,"但義人將因忠信而得生命"。』」,財富(傳統作「酒」,今照死海古卷譯作「財富」)使人奸詐狂傲,不得安寧;擴張慾望,如同陰間;又像死亡,永不滿足。他們招聚萬國,集合萬民,都歸自己。(知足常樂) 突然間,一股喜樂充滿他的心中,靈魂的重擔剎那間完全脫落。 在這以前,馬丁路德在奧古斯丁隱修會中一直努力行善,禁食,苦修,查經,想「賺」取救恩,愈苦修心中的罪疚感愈重,面對這個不可能的工作,永遠沒有“做夠”的感覺;然而現在神透過經文親自告訴他:“人得救非藉善行,乃藉信心。”羅馬書一章17節成為路德的“天堂之門”。 此事之後,教皇利歐第十(Leo X)想重修羅馬城 聖彼得大禮拜堂,於是派人分賣“贖罪券”,這時有多米尼古派的修道士帖次勒在威丁堡城的附近售賣贖罪票。他們張貼廣告說:“凡買贖罪票的,可得完全饒恕,能與上帝和好。”,並說:”當落下的金幣在奉獻箱裡響起,你過逝母親的霝魂就跳出煉獄。 路德聽見這事情,義憤填膺,於是在1517年10月31日約正午時分,將九十五條宣言釘在威丁堡教堂的大門外面。 在《九十五條》中,路德主要提出了有關贖罪券及其功效的幾點不同主張: 贖罪券僅僅能免除教會的懲罰,教會只能免除教會所加的懲罰,不能免除上帝所加的懲罰。 贖罪券決不能赦免罪過和上帝的懲罰,教皇本人無權作此赦免,赦免罪過之權只屬於上帝。 贖罪券對煉獄裡的亡靈並無效力,教會所加的懲罰僅及於生者,死後無效,教皇能施於煉獄裡的亡靈是祈禱,而不是用裁決權或鑰匙權。 真正悔改的基督徒勿需贖罪券就得到上帝的赦免,基督要求每一個人做這種真正的悔改。 功德庫從沒有被嚴格確認,很難說它是什麼,會眾也不完全了解它。它不是基督和眾聖徒的功德,因為這些功德是他們自己的,完全不受教皇干預。它決不是指握有鑰匙權的教皇除能免除教會所加的懲罰外,還能免除更多的東西。真正的功德庫是上帝的榮耀和恩典的神聖福音。 路德發現,無論從聖經、傳統還是理性,都無法証明贖罪券的正當性,贖罪券的買賣鼓勵了處於罪惡中的人不去思想基督,不去祈求上帝的饒恕。 Ex 把吃的責任外包給餐廳,自然健檢報告出現紅字 Ex 把教育的責任外包給3c,老師,醫生,發現大問題時已來不急了 Ex 把讀經禱告的責任外包給牧師,youtube,本節目,你可能會被帶到陷阱裡 👉同樣,今天只聽教會的自然結果,就是想要成為奴僕的人自己造就今天教會中的教皇 馬丁路德最初只是想要大家共同解決這些問題,並沒想到日後會成為歸正之火。 自九十五條宣言公布兩個禮拜後,因教皇與貴族對中下階層長期壓搾,自由如火傳遍德國全地。 ad1519年路德到普西(Leipzig)城,和羅馬天主教的神學博士厄克(Eck)辯論,厄克指控:“馬丁路德!你所說的 和 波西米亞被處以火刑的胡司是同一個意思 (ex 中共同路人=抹紅/抹黑/抹綠/抹藍,同理 胡司已被處死=胡司的論述都是錯的=路德講的也是錯誤)。”路德說:“教皇及大公會議所規定的,也不免有錯誤,不可任意定胡司的罪。”厄克看這話等同違背教皇,便到羅馬城去控告他。 ad1521年 教皇開始對神聖羅馬帝國施壓,皇帝查理斯五世(Karl Charles)在沃木斯(Worms)開國會,想要定路德的罪,便召他前來赴會,應許他可以安然回家,好朋友對他說:“你不可去,恐怕會遭遇像胡司約翰的結果。” 馬丁路德毅然到了國會,路德說:“若沒有良心和聖經上的憑據,我絕不能承認教廷的正確性;並且說暗昧良心的事,更是不可行。”於是國會定了他的罪。路德由沃木斯回到威丁堡的路上被自己人安排的騎兵所捕,其實是保護,帶他到了瓦特堡的炮台軟禁。 當時一些人拿著路德95論綱,以言語和抗爭攻擊教會和修道院。路德聽了,心里不安,因為他抱定 和平改教的心志,他離開瓦特堡回到威丁堡,八天之內,時常講明信仰歸正的宗旨和方法,說:“傳道 寫書 並勸勉人,都是引人歸正的方法,但不可以強逼,也不需要勉強,總要把和平披戴身上。”同時,路德也知道歸正不是一朝一夕的工夫,也不是自然能成就的,因此將禮拜規條和建設教會的事重新評估,凡聖經內沒有禁止,就繼續採用。又說牧師和主教不是信徒的主人,乃是教會的公僕,也提出牧師可以娶妻的規條(與ep116 ad1049利奧九世禁婚令相反)。而當時路德所設立的教會,主要推行「因信稱義」,就是現今的信義會。 🔳歸正運動的基本觀念(改教運動) 改教還是歸正? 所謂的改教運動,首先,它是指教會的改革,包括所有使教會進入更完善的各項改變。每個教會都有教義、行政、崇拜與生活等層面﹔改革,就是將教會的各層面加以改善,使它更臻完美。 而此時,路德做的不是將原有的加以完善,而是將已偏離正軌的教會拉回到正路上來,因此路德所掀起的不是宗教改革,而是信仰歸正。 馬丁路得:我什麼都沒做,因為聖經已做了一切。 在敘述歸正運動時期所發生的重要事件前,讓我們先認清歸正運動領袖們所強調的基本內容: 歸正運動領袖們主張回到使徒教會/初代教會形態。 強調“信徒皆祭司”的看法。👉門徒/使徒皆社會底層,只有保羅受高等教育 認為教會是信徒的集合,而不是“聖品人員的階級組織”。👉組員-組長-區長-區牧-主任牧師-總會-… 聖經 是信仰與生活的最高權威。 🔳路德恢復基督徒自由 路德宣稱:婚配,授職,臨終塗油,堅信,告解,彌撒,洗禮七個聖禮中,只有彌撒和洗禮是必要的,聖禮「不是」得救的必要條件。”就這樣,路德敲響了羅馬天主教體系的喪鐘,他折斷了數世紀來羅馬加給信徒的重軛,恢復了基督徒的自由。這份自由對當日基督徒的意義,是我們今天這些從未負過“羅馬之軛”的人所無法了解的。從此不再向聖徒及馬利亞禱告,也棄絕了拜像 、拜遺物、朝聖、宗教遊行、聖水、外表禁欲(自宮)、修道、為死人祈禱及相信煉獄等事,也使教皇制被棄絕﹔聖職人員和平信徒之間的差別也被摒除。 當路德進行各種改革之際,他“保守”的個性,使他仍保留那些沒有直接被聖經禁止的事。例如:路德會教堂中,雖然挪走了旁邊的祭壇及偶像,但仍保留中間的主壇、臘燭與基督畫像。 羅馬天主教認為聖餐就是獻祭﹔必須由祭司獻上。他們教導說:當祭司宣讀聖禮的詩句時,餅和酒就會奇跡式地變成基督真正的身體和血。這就是所謂的化質說/變體論(Transubstantiation)。只有祭司可以飲“杯”,因為怕平信徒不小心把基督寶貴的血,濺出杯外。平信徒領聖餐時,只能領受“餅”﹔這餅非常薄,稱為“聖餅”,領受時,由祭司將餅放在信徒的舌頭上。 路德否認每次聖餐就是將基督再度獻上。他教導說:基督已經在十架,一次獻上,永遠獻上(ex 不能把耶穌當成塑膠雞,由神桌拿下來收好,下次還能再用)﹔因此教會中不需要獻祭,也就不需祭司。因此,從路德以後,復原教中「只有傳道人,沒有祭司」﹔而且在聖餐時,所有信徒都可以領受餅和杯; 雖然路德不承認“餅”變成基督身體的變體論,但他強調"基督的身體真正臨在聖餐之中”,因為路得認為:當基督升天後,他的身體是無所不在的。(但路德承認洗禮時的水因著聖經成為神聖?) 🔳教會管理制度的發展 路德對教會的形式、組織及行政管理並不特別關心。他所採用的教會管理制度,不是根據聖經,而是根據「當日教會的實際情況」。 路德推行教會“訪問員/監督”(Visitors)制度。當這些訪問員觀察了不同教會後,每個人都感到教會迫切需要改革。他們看到天主教聖職人員的失職,百姓和祭司對真理的無知,而且無知到令人無法置信的地步﹔大部份祭司不會講道,只會喃喃地念誦彌撒詞句。這些訪問員參觀各教會後,寫出一套規條,作為教會生活的指南。 路德派教會不設主教,只有監督(superintendents),他們執行主教的工作。信徒是教會的基層份子,由教會議會(council)所管理。這個議會是由牧師及幾位當選的平信徒組成。 路德的教會管理制度,與中世紀教會管理最獨特之處是:政府的地位在教會之上。 👉撒上八:上帝對撒母耳說:可以為以色列立王,只是爾後王的命令,你們也要聽。 👉林前四:義人要審判天使和世界,只是我們還在等待那個時間=時間還沒到 路得表示:每個基督徒除了功能之外沒有任何不同,受一樣洗禮和福音,也被任命為教師,雖然並非所有人都行使這職權,我們是自由的王,使我們能在上帝面前為彼此禱告,為彼此教導。 路德說:基督徒行善的自由是發自內心,不需考慮他人命令。 🔳編寫研讀與崇拜的材料 羅馬天主教在當時只許教會領袖及學者研讀聖經,路德則認為:每個人都有權、也有義務自己讀聖經。 ad1521年4月至1522年3月,路德隱居在瓦特堡期間,將拉丁文聖經譯成家中母親,街頭孩子,市場平民都能懂的德文,也為了受教育程度不高的一般百姓寫下「小本信仰問答」。 為了將路德派教會的信仰正式公諸於世,他撰寫了一份以28篇文章組成的信仰告白,提交ad1530年召開的奧斯堡國會。這份信仰告白就成為後來的“奧斯堡信條”(Augsburg Confession),這也是初期教會制訂信經以來的第一份信條。 奧斯堡信條並未取代初期教會的信經(包括使徒信經、尼西亞信經、迦克敦信經等),乃是根據這些信經增補而成,包括這些信經的內容,並加以擴充。 👉以馬丁路德的方式,我心中贊成以和平的方式信仰歸正 🔳瑞士的信仰歸正運動 🔳慈運理(Ulrich Zwingli) 慈運理的一生和路德完全不同。他從未在修道院中過修道士生活。他在文藝復興的影響下受教,研讀的是早期希臘羅馬的著作。 🔳慈運理的改教 ad1518年,慈運理開始攻擊贖罪券。路德在來比錫辯論中的立場,以及焚毀教皇詔諭之舉深深感動慈運理,使他對羅馬教會作有系統、有計劃的攻擊。 蘇黎世教室中的圖像被搬走﹔彌撒被廢止﹔祭壇、聖人遺物及宗教遊行都棄絕不行﹔教會的行政管理、窮人的照應工作交給市政府來辦理﹔學校制度也改善了。 從蘇黎世開始,改教運動蔓延到好幾個瑞士的縣郡,但仍有不少縣郡維持原來的天主教。 🔳慈運理與路德在聖餐的看法不同 在對聖餐的看法上,慈運理和路德不同。路德對“這是我的身體”採“字面”解釋,他認為基督升天後,他的身體無所不在,所以基督的身體確實臨在聖餐的餅和杯中。 慈運理則認為基督的身體只在天上,把“這是我的身體”解釋為“這預表我的身體”﹔因此,根據慈運理的觀點,聖餐是一項“紀念主”的儀式,“餅和杯”是 “基督身體與血的象徵”。 ad1529年10月,路德和慈運理在馬爾堡(Marburg)會談,但這兩位改教領袖至終無法獲致一樣的看法。 有一段時期,慈運理的影響力遠及瑞士各地及德國南部。但他於ad1531年10月9日意圖對天主教各城邦進行糧食封鎖,引來5個天主教城邦突襲蘇黎世,慈運理以隨軍牧師的身份受傷,被敵軍以石頭打死,年47歲,以致該區復原教信徒漸漸傾向加爾文。 👉✅可十四:耶穌祝謝後擘開餅,遞給門徒說:「你們吃吧,這是我的身體。」又拿起杯,祝謝後遞給門徒喝,耶穌說:「這是我的血,是為立約的,為許多人流出來的,我實在告訴你們,我決不再喝葡萄酒,直到我在神的國裡喝新酒的那一天。」 👉✅林前十一:保羅:耶穌身體被擘開,喝用血所立的新約,為了「紀念」耶穌。紀念是為了省察自己,歸正,就不受審判了。 👉我個人贊同保羅與慈運理的說法,如同士每拿時期紀念殉道者,如同每年掃墓,是再次思想前人為我們所做的一切,而不是求先人保佑,祝福我的事業,家庭和感情。必竟,因信稱義的基礎上,不需儀式/行為證明是非對錯,只需離世後到基督面前交帳。 🔳加爾文(John Calvin) ad1525年,正是加爾文到巴黎的那一年,復原派的著作都被定罪。加爾文到巴黎後,對所有科目都努力學習:包括古典語文學、邏輯學、教父著作、法律等。ad1533年,由於被傳加爾文與當地的教授一起宣揚復原派的思想,只得逃離,並開始了逃亡生涯。在此期間,他獲得的一段喘息的日子,於ad1536年春,出版了他的《基督教原理》(Institutes of the Christian Religion)。這本書直到今天《基督教原理》仍被認為偉大的解經書之一。在寫這本巨著時,加爾文才廿六歲。 🔳加爾文和日內瓦的改革: ad1536年,加爾文開始在日內瓦工作,可分為三個時期: ad1536年8月至1538年4月,第一次去日內瓦時期﹔ ad1538年5月至1541年9月,斯特拉斯堡時期﹔ ad1541年9月至1564年5月去世時(23年),第二次去日內瓦時期。 加爾文在日內瓦開始工作之初,擔任法惹勒的助手。第二年,被委任為講道師。 加爾文和法惹勒給市議會三項建議,該建議是加爾文起草的: 每個月舉行一次聖餐。生活不檢點的基督徒,加以懲治。嚴重者,革除教籍。 採用加爾文所寫的“信仰問答書”。 每個市民均需要接受法惹勒所寫的“信經”。 ❓請問當時的日內瓦的加爾文和羅馬的教皇有什麼兩樣?? 以上所提三項建議,立刻遭到敵對。接著,反對黨又在選舉中獲勝,他們決定採用鄰城伯恩的崇拜儀式。加爾文和法惹勒對崇拜儀式的不同並不看重,他們拒絕伯恩的儀式,是因為此舉乃出於政府的強制執行,沒有事先徵得教會領袖的同意,顯然政府剝奪了教會的自主權,既然他們二人不肯低頭,於是於1538年4月23日被政府驅逐出境。 此時路德在來比錫之辯中的同工布塞珥(Bucer),邀請加爾文去斯特拉斯堡(Strassburg),3年的時間,日內瓦群龍無首,造成紛亂。 ad1541年9月13日,在群眾的歡呼聲中,加爾文再度進入日內瓦,便提出“教會憲章”,這是一套教會管理的規條﹔這憲章立刻得到采納。憲章內容是根據聖經教導,在教會內設立四個職份:牧師、教師、長老、執事。 👉長老教會制度的四個職份 在加爾文的制度中,"長老居重要地"位﹔長老們是從教會的會員中選出,他們與牧師組成“教會法庭”(=長老會的小會)(Consistory)﹔長老們的職責是監督信仰的純正及信徒的生活。加爾文給“教會法庭”有懲冶信徒及革除教籍之權﹔若一宗案件需要更進一步刑罰,則交給行政當局處理。 ❓弱化的中世紀道明會異端裁決所不能流血,火刑之事交給屬世政府? 加爾文而言,教會的自由在於教會有權革除教籍,不受外來勢力的干擾。 加爾文的理想是:教會完全獨立,不受政府管轄。 ❓像不像中世紀教皇與皇帝爭權,不受政府管轄,還要在皇帝有錯時給予糾正? 👉今天教會已並非單純宗派,而是每個前人的學說,每個都吃一點,屬路德?屬加爾文?都不是 許多人為復原派信仰遭受逼迫,因此難民潮從不同國家流入日內瓦﹔這些人成為加爾文最勇敢的支持者。當他們成為公民後,加爾文就有了一個忠於他的政府。ad1555年起,加爾文就做了“日內瓦的主人”。(=日內瓦的教皇?) 在加爾文帶領下,教會法庭訂立條規,可以”完全管制"日內瓦市民的生活,使日內瓦成為基督化城市 -- 一個“上帝之城”﹔地方政府則將教會法庭所訂的條規付諸實行。 ❓像不像別迦摩時期,ad385 君士坦丁死後,兒子 狄奧多西以政治頃斜之力,使基督信仰成為羅馬國教?把所有異教徒殺光,燒光,教皇規定所有人要彌撒,要向聖徒/聖母敬禮,小孩一出生就要嬰兒洗… 🔳加爾文與路德的異同: 路德與加爾文在“預定論”的看法上一致,都相信神已在萬世之前揀選了承繼永生的人,兩人都根據奧古斯丁及保羅書信發揮這項教義。👉在合約上甲方已簽名,身為乙方有自由簽名的權力 加爾文和路德都堅信“唯獨因信稱義”的道理。👉我也同意 二人都顧念窮人,都在教會中安排執事,專做關懷貧民的工作。 二人都深信“每個人都有權自己讀經”。為了達到這目的,路德將聖經譯成德文,加爾文將聖經譯成法文﹔他們二人都是語言文字的專家,他們的譯文對本國的文字架構有不少貢獻。👉還有威克里夫的英文,即然老先覺在500年前都這麼說了,你還在聽我的節目,不去讀聖經嗎?快去! 在崇拜的儀式上,加爾文與路德不同: 路德盡量”保留"羅馬天主教的崇拜儀式,只要是聖經沒有禁止的事,他都保留﹔ 加爾文盡量”遠離"羅馬天主教的崇拜儀式,他只實行聖經所吩咐的事。 他們二人均以”講道"為崇拜的主要項目(=去除儀式)﹔ 二人都為會眾預備詩本,只是路德著重聖歌(ad590大貴格利),而加爾文偏重詩篇(聖經)。 在教會行政上,加爾文與路德不同:路德准許政府過問教會﹔加爾文不承認政府在教會中有任何權柄,他甚至使教會有權干涉政府﹔而且加爾文比路德更強調教會懲治。 二人都重視教育:路德是威登堡大學的教授,同時也講道﹔加爾文是日內瓦教會的傳道人,晚年時創辦了日內瓦學院,自己也成為該院教授。他們二人都強調信仰必須奠基在純正教義上,因此,二人都為信徒寫了信仰問答書(Catechism)。 在對聖餐的看法上:加爾文,路德及慈運理都不同。 慈運理認為:“聖餐僅為紀念儀式”﹔ 加爾文與慈運理都否認路德“基督的身體真正臨在餅和杯中”的看法﹔(只有路德同意真正臨在) 加爾文認為:“基督的靈真正臨在餅和杯中,信徒憑信心領受聖餐時,真正領受了基督,不是屬體的,乃是屬靈的”。 ❓"霝"臨在的條件是”因信稱義”後進入裡面的人,若按加爾文字面看,霝也在物體上嗎?霝是用吃的嗎?需要如維他命一樣 補充霝嗎?你可以想想看 在瑞士,當教會進行改革的時候,他們就稱自己為“改革教會”,後來逐漸形成稱為”改革宗"的教會。 改革宗的正統,同樣是在宗教改革後形成的。在瑞士本土上流傳一個信條──瑞士信條。瑞士信條有兩份,尤其是第二份,可以說大致上使到在瑞士地區的基督徒在信仰上有個共同的立場。到了後來,改革宗的教會又進一步接納了另外一些信條,其中一個特別重要的文件叫“海德堡要理問答”。 而這些信條在逐漸收集、慢慢流傳的過程中,改革宗要面對許多的壓力,尤其是ad1564 加爾文過世後,接任的人對加爾文的言論開始有了一些不同的解釋。 到了十七世紀初,兩種的觀點明顯對立。其一為亞米紐斯(=阿米念)所代表的立場。亞米紐斯是當時教會相當有影響力的領袖﹔亞米紐斯於ad 1588年成為阿姆斯特丹改革宗教會的牧師。在當時被公認是一位博學能幹的牧師﹔他講道時,內容清晰、口才流利、善於表達,吸引了無數聽眾。 亞米紐斯(阿民念派/影響重洗派)的觀點歸結為: 神在創世以先便已經在基督裡面,為著基督的緣故、並且藉著基督,在墮落和有罪的人中決定拯救那些因聖靈恩賜,相信耶穌"並能恆忍到底的人",那些不信的人將被定罪;✅約三36  耶穌基督為所有人死,人人藉著十字架的救贖(=中保原則)都可以得到救贖和赦免,但只有信徒能以罪得赦免;✅約三16、約壹二2 (橋已搭好理論) 👉甲方已簽名,乙方有簽不簽,是否邀請丙方成為中保的自由 人在罪中(=世界中)沒有行善的能力(=不能自救),必須靠神的恩典重生;並在悟性、傾向或意志,和一切能力上更新,在思想、願望,並實踐善事才成(=得勝);✅約十五5 人一切善行(=被拯救)都是因著”神”在”基督裡”的”恩典"作成,但神的恩典是可以抗拒的;✅使七 與基督聯合的人,因著聖靈的幫助,保守信徒不跌倒,才有能力得勝(=勝過世界)。但信徒仍然可能因為疏忽、離棄基督而失落救恩。但這仍須多從聖經加以決定,然後我們自己心裡才有絕對把握去教訓人。✅約十28 👉✅林前三:即使工程燒光了依然得救 其二為一批堅決追隨"加爾文"的人。他們的觀點也歸結為五點: 神作無條件的揀選。👉同時要看人是否接受 有限的贖罪﹔基督僅為他所”揀選"者死。👉贖罪祭只對猶太人;橋(=中保)已存在,接不接受在你 人因墮落而全然敗壞。👉聖霝在伊甸離開亞當,使罪可以污染裡面的人,而肉體也敗壞 神的恩典是不可抗拒的。👉爸爸尊重選擇,但不代表全盤接受 被揀選者享有永遠的安全;❌一次得救,永遠得救,對加爾文「基督教要義」14章的誤會。 👉拜別神=信仰行淫;路得,加爾文,慈運理,亞米紐斯都相同,在新約裡,上帝是否如舊約還會原諒背叛信仰的人,端看此人是否信到底。 為了解決加爾文和亞米紐斯分歧,ad1618年11月13日~1619年5月9日,在荷蘭 多特召開會議。多特會議是改革宗教會有史以來最大的會議,出席代表不僅來自荷蘭改革宗教會,也來自英國、德國、瑞士各地的改革宗教會,值得一提加爾文及亞米紐斯兩位前輩在ad1562和ad1609已死 沒有出席。 這次會議一致通過拒絕已過逝9年的亞米紐斯教導 (如同英國威克里夫翻譯聖經,死後在大公會議中被定罪,焚屍),除將亞米紐斯定罪外,又在“多特法規”(Canons of Dort)中,說明了改革宗的真正教義。“多特法規”的制訂,是改革宗教會在信條制訂過程中的最高標準。因此,後來改革宗的正統,就以加爾文主義為主流。 🔳波折不斷的英國信仰歸正運動 從教會歷史一開始,神的話 和神的靈 就是最重要的兩個元素(=話上帝+霝上帝)。耶穌和使徒們的教導,奠基於舊約﹔後來聖經就成為基督徒真理的源頭,也是生活行為的規範。 教會歷史中,最具影響力的因素之一是將聖經譯成不同語言。直到今日,只要能作到,宣教士們就將聖經譯成宣教對象的語言。七十位學者在公元前三世紀左右,把舊約自希伯來文譯成希臘文,而成為七十士譯本(Septuagint)。耶柔米將聖經自希伯來文和希臘文譯成拉丁文,而成有名的武加大譯本(Vulgate)。聖經譯本是推動改教運動最具威力的力量:威克里夫將聖經譯成當時的英文﹔路德將聖經譯成德文﹔加爾文提供法文譯本﹔荷文譯本大大助長了荷蘭的改教運動﹔而丁道爾也開始將聖經譯成英文。 🔳翻譯聖經 - 丁道爾(William Tyndale) 丁道爾先後在牛津、劍橋受教育。他首先接觸伊拉斯姆,路德,慈運理的觀念。因此,他定意要把聖經放在每一個人手中。一般百姓當然無法讀拉丁文聖經,至於威克里夫的英文譯本,一方面數量很少(=燒光了),一方面經過200年,英文本身有很多變遷,使威克里夫譯本中的英文不易了解。 ❓中文和合本聖經在2019年慶祝出版100年,你覺得當時用詞和今天有何不同呢? 丁道爾在英國天主教的阻止之下,沒辦法在英國翻譯聖經,他在1524年渡過英吉利海峽,隔年 ad1525 將希臘文直譯英文的新約譯本於德國出版,(威克里夫譯本是自拉丁文的武加大譯成的)。第一版共出六千冊,在往後十年中,又出了七版。接下來,他又翻譯了舊約的一部份。在整個翻譯過程中,丁道爾都在強烈反對和恐怖逼迫的威脅之下,ad1535年他被朋友出賣,指控為異端,丁道爾終於在ad1536年10月於比利時 布魯塞爾附近,以火刑殉道(荷蘭分裂,北部為荷蘭支持復原教,南部比利時支持天主教)。在行刑前丁道爾最後一句話是:「主啊,打開英格蘭國王的眼睛。」 🔳英國王室轉向天主教-亨利八世 英王亨利八世(Henry)不爽教廷遲遲未批準他離婚,也不爽教廷不斷收取英國納貢,英王使國會於ad 1534年通過一項法案,宣稱英國國王是“英國天主教教會唯一最高元首”,這法案被稱為“最高治權法案”。從而英王取代了教皇的地位,成為英國教會元首。接著又使國會通過“叛國與異端法案”,即“凡接受天主教以外教義的,就是異端﹔凡不承認國王是教會最高元首的,就是叛國”。在這一法案下,許多原先逼迫天主教修士的信義宗信徒被定叛國而處死刑。 接著亨利又在教義方面、崇拜儀式及某些信仰實踐上增加一些改革。修道院被關閉,聖徒遺物不再認為神聖,也不再展覽。在英國,有許多大小修道院擁有許多財產,包括土地、珠寶、黃金。國王將它們的土地區劃起來,分配給他的心腹﹔這樣,他為英國開創了新的貴族制度,而且是忠於國王的一批人。 🔳英國王室轉向復原教-索美塞得公爵 亨利八世 ad1547年去世,他的兒子愛德華六世(Edward VI)即位﹔愛德華年僅九歲,便由舅父索美塞得公爵(Duke of Somerset)攝政。索美塞得攝政與他的新政府都傾向改教運動。因此,在愛德華短暫的在位時期,英國改教運動有相當大的進展。 ad1547年,國會通過准許信徒在聖餐時,不但可以領受餅,也可以領受杯。隔年年初,宣布所有圖像都需從教堂中挪走。再過一年,又宣布聖職人員不必守獨身,祭司以及聖品人員結婚視為合法。 ad1549年,國會通過“教會統一條例”,這項條例規定,教會崇拜必須依照“公禱書”進行。這本公禱書,也稱為“愛德華六世初版公禱書”。根據此書,聖公會在崇拜中以英文代替拉丁文﹔直到今天,英國教會原則上仍沿用這本公禱書。 “愛德華六世初版公禱書”沒有滿足任何人:保持天主教信仰的信徒不滿意這些改變﹔贊成改教運動的人,則認為改得不夠。ad1552年,國會又通過一項新的“教會統一條例”,把公禱書加以修訂,幾乎取消了所有天主教的儀式。不再為死人祈禱﹔用聖餐桌取代祭壇﹔聖餐時以普通面包取代聖餐薄餅﹔驅鬼術與抹油禮都被拒絕﹔對於聖餐的看法則根據慈運理的看法,相信餅和杯只是基督身體和血的表徵。 到這地步,似乎英國改教運動即將大獲全勝。然而,忽然間,天主教勢力再度收復自亨利八世以來,所有失陷的地盤。 🔳英國王室轉向天主教-血腥瑪利 第三位影響歸正運動的是繼愛德華之后的“血腥瑪利”。 愛德華ad1553年因肺病去世,享年僅十六歲﹔他的姊姊瑪利(Mary)即位,登上英王的寶座。 瑪利是個堅定的天主教徒,她使英國改教運動至少倒退了廿五年。所有國會在前王任內通過的法案,都被撤銷,而恢復采用亨利八世最后幾年所用的崇拜儀式。凡贊成改教運動的主教或低級聖職人員,全被革職。許多改教領袖逃到歐洲大陸﹔在那里,他們受到加爾文派的歡迎,卻因不接受基督身體臨在聖餐中的看法,而被路德派疏遠。 曾於亨利在位期間,逃往歐陸的紅衣主教波爾(pole),這時回到英國。國會再度過通恢復教皇在英國的權柄,並重新制定對付異端的法案,同時,撤銷愛得華時代有關教會的法律。英國的改教工作完全被毀,教會又回到ad1534年以前的光景。只有一項例外:修道院的產業仍可保留在新占有人的手中。 ad1555年是英國復原派教徒最恐怖的一年。這一年中,英國各地有75人被火燒死。在逼迫中,最出名的殉道者是兩位主教:喇提美爾(Hugh Latimer)和利得理(Nicholas Ridley)。當火焰吞滅他們之際,喇提美爾安慰一同殉道的同伴說:“感謝神,我們今天要在英國點起一盞永不熄滅的燈台! 瑪利繼續血腥的逼迫,到ad1558年11月7日她去世之時。在她統治下,大約有三百人被火燒死,她殘酷的逼迫,為自己換來“血腥瑪利”(Bloody Mary)之稱。 🔳英國王室轉向復原教-伊莉沙白 瑪利死后,由妹妹伊莉沙白即位。當瑪利在位時,伊莉沙白的生命一直在危險中,因為她受教於克藍麥,表面上遵行天主教禮儀,心中卻歸屬復原教。登基以后,她終于可以使英國改教運動獲勝。瑪利逼迫的原來目的是要將復原教主義全盤消滅,但沒想到,竟造成全國反羅馬情緒的高漲,比過去任何時候更甚。這再一次証明了:“殉道士的血是教會的種子”。 ad1559年4月29日,國會在強烈反對下,再度通過“最高治權法案”。這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政府摒拒了所有教皇在英國的權柄。 ad1563年,又在教義上做了一點修改。把原來的“四十二信條”縮減到三十九條,而成有名的”三十九信條”(Thirty-nine Articles),也是今天英國教會正式公認的信條。這些在教義上、崇拜上、及教會行政上的改變,經過正式採納後,便稱為“伊莉沙白決議案”(Elizabethan Settlement)。英國改教運動至此暫告一個段落,天主教徒在英國,從此變成了少數人。 🔳信仰歸正後 宗派成形 1525 馬丁路德與慈運理都支持「重浸派」,希望教會能回到初代教會時期的樣子 1538 英王亨利八世命自己成為英國教會最高元首,設立天主教 聖公會 清教徒。 1560 瑞士已故加爾文為首,成立改革宗 (排除 慈運理 及 亞米紐斯 -ad1629多特會議) 1560 約翰諾克斯感受到歐陸復原教興起,在蘇格蘭成立長老會。 1580 德國已故馬丁路德為首,成立因信稱義的信義會,又名路德會 1592 英國天主教聖公會的分離主義者,另外成立公理會 1612 英國浸信會成立 1618~1648 30年戰爭(國土,權力,新教宗派,基督/天主教大亂鬥) 1620/9/20(~1630) 約翰﹒羅賓遜(John Robinson)首批帶領五月花號使分離派清教徒移民至新大陸-美國 1654 弗克斯在英國成立貴格會(朋友會) 另外,還有門諾派,敬虔派,中庸會,莫拉維亞的弟兄們 等,都是在這時期興起的門派 當然,還有約翰衛斯理,約翰本仁 等,前人在這時展露頭角 🔳重點整理 1512,德國馬丁路德95條論綱,開始和平信仰歸正。 1541,由法國逃出的加爾文,成為瑞士日內瓦的主人。 1534-1563,英國在天主教與復原教中波折,終於折斷與羅馬的關係。 此外,對信仰歸正不滿足的前人,成立更多宗派,如:聖公會,清教徒,長老會,公理會,浸信會,貴格會,門諾派等。 🔳啟示錄三1~6 01 「而且, 給在撒狄教會的使者(約翰=)你要(+這樣)寫: 『那有神(=父)的七霝和七星的(+基督)說這些事;❓七霝和七星是誰的?父的,只是交在基督手上 基督說:我知道你(+撒狄)的作為, 你有一個名字, 按那(+撒狄的名)你”活著”,(👉表面離開天主教) 但你是”死的”。(👉本質其實沒離開) 👉表面:聖母/聖徒停止崇拜,停止善功與天上功德庫,離開教皇及大公會議,人人皆祭司,唯獨聖經 👉本質:聖餐拜耶穌十架,因信稱義+讀經禁食禱告到教會=修練功德,自成城市/區域教皇,人人要讀公禱書,殺/逐異教徒,有霝的水洗禮(變體論) ⭐️只離開一半 02 你要警戒(?),並且堅定”其他即將死的”(👉+聖經真理的教導?), 因為我發現你的”行為"在我上帝面前並沒有被完成(?) 。 03 所以,要"記住"你是怎樣領受(?)、怎樣聽見的(?)、又要保守(?),並要悔改(?); 👉每個人都能讀懂聖經了,但前人都說”最高權威,唯獨聖經”,怎麼辦?有人說謊嗎?還是滲色素,萊劑,起雲劑,防腐劑,有害身體,是我們不知道呢? 所以,(+你)若不儆醒,(基督=)我必如同賊一樣臨到。 你也決不會知道幾時我要臨到你。 👉基督將要偷偷的再來 04(轉換語氣) 然而,你還有一些名字(=人)在撒狄,那未曾污穢他們衣服(+的人), 且他們要與我同行穿白衣,因為他們是配得白衣。 👉未曾污穢衣服,在死後要穿白衣 👉✅啟六,七:第五印受迫而死的人,在天上的基督面前有白衣可穿 👉金害,我認為提出正確觀念的前人,不是被打成異端,就是英年早逝,看起來我好危險… 05 那得勝的人(=勝過世界),必照這樣穿白衣, 並且,我必不從生命冊上塗抹他的名 並且,要在我(=基督的)父面前和(父=)他的眾使者面前承認他的名。 👉父和基督是兩位,使者屬於父 06 那(聖)霝向眾教會所說的 那有耳朵的,就應當聽!』」 🔳撒狄教會:ad1500~1700 👉含意:紅的,遺留之物 (織毛衣少一針/露鈎) 👉信仰的確有歸正,只是歸正完成一半 🔳QA:小甜甜住在孤兒院 🔳個人 一個銅板拍不響,夫妻衝突不會是單方的問題,女方可能言語或肢體與男方衝突,男方還擊的可能性。 教會的職責必定是為改善夫妻關係而存在,都有其正當性。 🔳事件關鍵轉折 - 陪伴者是催化劑 正常程序:教會陪伴者與女方至警局備案,陪伴者應顧及受害者回家的人身安全及心理安全(紅線原則),驗傷成案開保護令,再談女方是否需原諒男方(黃線原則)。 🔳教會很會「引經據典」(聖經超好用) ✅羅十二:不要為自己申冤,要等候主的忿怒,因經上說:「伸冤在我,我必報應」(=江蕙:你著忍耐),善待仇敵,就是把炭火堆在他的頭上。(依阿拉伯諺語應更正:把炭火由他的頭上拿走) ✅林前六:教會有超過世界的權柄,審判任何事只需在教會內,不應在教會外。 ✅太十八:弟兄若犯罪,我勸,人勸無用,就把他當作教外人。(=趕出教會) 👉於是教會掌權者說:這樣做都是按照聖經 = 我這樣是為你好 👉把會友趕出教會誤用 ✅太十八15~18 「如果你的弟兄犯了罪(=得罪你),你趁著和他單獨在一起的時候,要去指出他的過失來。如果他肯聽,你就得著你的弟兄。 如果他不肯聽,就另外帶一兩個人同去,好使一切話,憑兩三個證人的口,可以確定。 如果他再不聽,就告訴教會;如果連教會他也不聽,就把他看作教外人和稅吏吧。 ⭐️✅太十八10~35,前後文一起看:99隻羊的比喻,教外人=不完全明白教內的事=把聖經原則重講一次,重點在原諒/寬容/挽回,而不是切割! ❓立場前後不一嗎?👉不讓受害者再受傷,再談原諒,又不是要對男方造成的傷害起訴! 👉教會權柄誤用 ✅林前六1~4(+5~8) 你們中間有人和弟兄起了爭執,怎敢告到不義的人面前,卻不告在聖徒面前(=牧師面前/教會裡面)呢? 你們不知道聖徒要審判世界嗎?既然世界要由你們來審判,難道你們不配審判這些最小的事嗎? 你們不知道我們要審判天使嗎?何況今生的事呢? 你們既然要審判今生的事,為什麼讓教會不重視的人來審判呢? 👉ref ✅林前四 治理世界的時機還沒到,我們在等待 👉ref ✅林前四~五 身為管家有其職責,教會內男女行淫不知處理,教會管理者篤職失格 👉今生審判都是成為永生得勝者的練習,今生練習不好,以後怎麼辦呢? ❓教會的權柄比世界還要大!那麼你要當今天的教皇嗎?時間還沒到啊 ✅林前六5~8 我說這話,是要使你們羞愧。難道你們中間沒有一個有智慧的人,能夠審判弟兄之間的事嗎? 你們竟然是弟兄告弟兄,而且告到不信的人面前去嗎? 你們彼此告狀,已經是你們的失敗了。為什麼不寧願受委屈呢?為什麼不甘心吃虧呢? 「但你們反倒使人受委屈,叫人吃虧,而且他們就是你們的弟兄。」 👉誰壞壞?保羅當時是指教會裡的管理層! ✅羅十二19~十三2 親愛的啊,不要為自己伸冤,寧可等候主的忿怒,因為經上記著,主說:「伸冤在我,我必報應。」 相反地,「如果你的仇敵餓了,就給他吃;如果渴了,就給他喝。因為你這樣作,就是把炭火堆在他的頭上。」 不可被惡所勝,反要以善勝惡。 政府的權柄,人人都應當服從。因為沒有一樣權柄不是從 神來的;掌權的都是 神設立的。 所以抗拒掌權的,就是反對 神所設立的;反對的人必自招刑罰。 👉✅撒上八:上帝對撒母耳說:讓以色列人立王,但以色列人從今以後也要聽王的命令。 👉✅多三:你要提醒眾人,叫他們順服作官的、掌權的,遵他的命,預備行各樣的善事。 ❓教會可以試看看對警察說:你們沒有權柄管教友的事兒!(沒有牧師會這樣講,你放心) 👉雖然網路寫:信仰和理性是二分法,對立,拜託你,引用聖經要看廣一點,看長一點,不要把經文和信仰簡化到人性/邏輯都沒有了,好嗎? 如果你對 小甜甜事件 或是 撒狄教會 歸正時期 有什麼想法和看法,歡迎由 line群/fb 留言給我,盡力回覆你們喔! 🔳如果你覺得喜歡這個節目,請在apple podcast給予5星好評 🔳這輯對你有幫助,請分享給一個可能需要的朋友! 🔳想繼續聽到優質節目,節目需要你的禱告,轉發,與奉獻,非常感謝! 🔳galigongbible最新單輯於台灣時間每週四下午6點整發佈

    Episode 4 - The Ties Between Relic Seeking And The Paranormal

    Episode 4 - The Ties Between Relic Seeking And The Paranormal

    In Episode 4, the APPS gang welcomes Deej from Diggin' With Deej and Ray from Michigan Metal Detectives to talk all things relic seeking and how it relates to the paranormal world.

     

    Important guest links: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57508596827

    https://m.youtube.com/channel/UCAt2sAw6wmJboQnBczs6pbQ

    https://instagram.com/digginwithdeej?utm_medium=copy_link

    https://www.facebook.com/MichiganMetalDetectives/

    Relic the Moment

    Relic the Moment
    In this episode, Cody and Chris go back to their religious roots, so to speak, by talking about relics. First, Cody tells the insane (and borderline NSFW) story about the lost foreskin of Jesus Christ and its many tasty iterations. Then, Chris gets a little dark and discusses John the Baptist’s severed head, one of the most sought after religious relics in the world. Next, Cody talks about Veronica’s Veil, which was supposedly used to wipe the face of Jesus Christ before his crucifixion. Finally, Chris tells the strange and fascinating legend behind the Buddha’s giant tooth that (in one instance) seems to still be growing. Creep of the Week is a current event about Thai relics returned to their homeland. This week’s drinks are Wellbeing Heavenly Body Non-Alcoholic Golden Wheat, and Lunna Rosa Roadrunner Red.

    A Beheading in Rome

    A Beheading in Rome
    In this minisode, Cody and Chris take a paranormal trip to Italy. First, Chris tells a creepy AF story about a guy who went to the Vatican only to have a shadow spider creature follow him. Then, Cody talks about the esteemed St. Catherine of Siena and the search for her divine head (you read that right). Can you guess next week’s topic?

    The ultimate vintage trailer barn find

    The ultimate vintage trailer barn find

    Learn how Jayne Barocela had the ultimate barn find of two vintage trailers and all the tools to make more. And now she is doing just that - making Relic Custom Trailers, tailfins and all!

    #47 - Die besten Filme 2020 (Letterboxd-Edition mit Mike und Korbi)

    #47 - Die besten Filme 2020 (Letterboxd-Edition mit Mike und Korbi)
    2020 endet mit einem sehr knappen Jahr für alle Kinos und einige Filme wurden auf nächstes oder sogar übernächstes Jahr verschoben. Umso spannender ist es, welche Filme es in die Top 10 der besten Filme 2020 von Mike und Korbi geschafft haben. Die Beiden gehen ihre Letterboxd-Listen durch, Platz für Platz, bis ihr vor Neugierde schon fast platzt, welcher Streifen jeweils auf Platz 1 gelandet ist.

    REVIEW #41: Relic (2020)

    REVIEW #41: Relic (2020)
    Halloween ist zwar schon vorbei aber für einen guten Horror-Film ist es nie zu spät. Aus diesem Grund reden wir diesmal über Relic, der frisch auf den Streaming-Plattformen gelandet ist. Und als allererstes fragen wir uns: Ist das ein klassischer und vor allem guter Horror-Film? Wie immer gilt: Nicht verpassen! Und damit herzlich Willkommen zu Review #41 von NSRT - Nerd Science Recorded on Tape. Dem einzigen Podcast über Filme, den ihr wirklich braucht. Link zur Folge: https://nsrtpodcast.podigee.io/92-review41

    07 Bloody Reel "Unknown" - Hidden Gems, Underrated and One Hit Wonder Fillms

    07 Bloody Reel "Unknown" - Hidden Gems, Underrated and One Hit Wonder Fillms

    Join us (Mark, Brian and Carissa) in our rollercoaster discussions about all things horror movie related; 
    Listen to our Reel Reviews of "Relic" and "Extra Ordinary"
    Blood and Guts: we discuss our deep thoughts on Horror movie hidden gems, underrated and one hit wonder films, giving you our synopsis on the subjects and our selections that fit within each category.
    We'll give you our 'expert' thoughts on the subjects, while entertaining ourselves if nothing else, if you love everything horror, come and join us in the subject.




    End of Summer Review Roundup

    End of Summer Review Roundup

    Summer is just about over and we're closing it out on a miserable high note! This week on Another Miserable Podcast, we tackle several new horror releases w/ reviews of Sputnik, Relic, Charlie Kaufman's I'm Thinking of Ending Things, The Shed, and more! 

    We also discuss some of our early Fall traditions and dig into Food Network's 2020 block of Halloween programming!

    Another Miserable Podcast: Horror Decomposed Official Website!

    Follow us on Twitter!

    Subscribe to our YouTube page!

    Another Miserable Podcast is a bi-monthly podcast, meaning you can expect two kick-ass episodes a month!  

    Is there a Film/TV series you'd like to see us review or do a retrospective on? Have a horror-related topic you'd like us to discuss? Let us know!  

    Thank you so much for listening! Please stay safe!

    #9 Relic I FRISCHE FILME

    #9 Relic I FRISCHE FILME
    Das Horrordrama RELIC feierte seine Weltpremiere auf dem Sundance Filmfestival – als Genrefilm, wohlgemerkt. Das lässt Filmliebhaber aufhorchen. Und tatsächlich bekommen die es hier mit einem weiteren symbolisch aufgeladenen Grusler zu tun, der unter seiner buchstäblichen Oberfläche viel mehr verbirgt als einen bloßen Schocker. Was genau, verrät euch Antje Wessels in ihrer ausführlichen Kritik.

    Natalie Erika James: Making debut feature Relic

    Natalie Erika James: Making debut feature Relic

    Director Natalie Erika James discusses the journey from short films to making her debut feature with Relic, how Jake Gyllenhaal and the Russo brothers’ production companies got involved, what she learned as a director’s attachment on Leigh Whannell’s Upgrade, and broader directing advice. *Language warning*

    Subscribe to Screen Australia Podcast on iTunesStitcherSpotify or Pocket Casts.

    Subscribe to the Screen Australia newsletter: https://www.screenaustralia.gov.au/subscribe

    Episode 53

    Episode 53

    There's no more planning to be done and it's up to the Misfits to execute the plan! The auction is about to start and a mysterious relic that may be connected to the Purnod Organization is up for sale. Will our heroes be successful? Only one way to find 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