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吳均

    Explore "吳均" with insightful episodes like "陪你閱讀EP5與朱元思書(純唸文版)", "陪你閱讀EP5與朱元思書——是時候體會一下古文的美了!" and "【元瓅玩樂誌】啊,是文學啊! EP14__蝴蝶也想延年益壽、菊與刀、九月九重陽 |劉向仁" from podcasts like ""不作人間語", "不作人間語" and "元瓅書坊"" and more!

    Episodes (3)

    【元瓅玩樂誌】啊,是文學啊! EP14__蝴蝶也想延年益壽、菊與刀、九月九重陽 |劉向仁

    【元瓅玩樂誌】啊,是文學啊! EP14__蝴蝶也想延年益壽、菊與刀、九月九重陽 |劉向仁
    短短的俳句,一目了然,看似簡單,但內容無所不包,風花雪月,蟲魚鳥獸,四時景象,天地萬物,什麼都可以入詩呢! 芭蕉先生博學多聞,作品不可勝數,不論什麼主題,都可侃侃而談,今天要和芭蕉先生談什麼主題呢? 大部分的主題都設定好了,但偶爾也會靈光一閃,意外地跳出一個關鍵字,把原先設定的主題完全推翻。 無意間翻出了「菊與刀」,這是一本談論日本文化的書,一頁頁的翻,又無法 自拔的陷入了其中,為什麼是「菊」呢?為什麼不是櫻,或是其他的花呢? 於是「菊」就成了今天的關鍵字,決定請教芭蕉先生,畢竟芭蕉先生也寫了不少有關菊的俳句。 有關菊花的俳句相當多,上一次我們曾經談到莊周夢蝶的故事,就從這首也和蝶有關的菊花詩說起吧! 這是俳句是這樣的: 秋を経て蝶もなめるや菊の露 (あきをへて ちょうもなめるや きくのつゆ) 俳句的意思是:涼秋以後,蝴蝶也來品嘗,菊花凝露。 這首俳句看起來很簡單,實際上背後有豐富的內涵,你看看我,然後說知道這首俳句是什麼日子作的嗎? 秋天的某日,我說,是你在旅途中看到一隻蝴蝶停在菊花上,一時興起,便寫了這首俳句,對嗎? 你大笑了起來,你說,很聰明,按照這種說法,大概可以解釋每一首俳句吧!一隻青蛙在古井邊,一隻鶴在芭蕉樹旁,一隻螢火蟲在樹叢裡,見景生情,一首俳 但,沒那麼簡單,這首俳句提到蝴蝶也來品嘗,表示這東西很珍貴,蝴蝶也想來吃呢,菊花凝露正是這珍貴的物品,作這首俳句是在一個特定的日子,你記得很清楚,是在45歲那年的重陽節,關於重陽節與菊花有許多傳說故事呢! 先說重陽節,以及傳到日本後有什麼改變。 《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曰重陽,也叫重九。重陽節大約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了,自魏晉以後重陽氣氛日漸濃郁,備受歷代文人墨客的青睞,成為歌頌吟詠的重要題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 關於重陽節的由來根據南朝梁人吳均的《續齊諧記》所載:傳說東漢時,汝南縣突然發生大瘟疫,有一個叫桓景的人到東南山拜師學藝,仙人費長房給桓景一把降妖青龍劍。桓景勤奮學習。 一日,費長房他說,九月九日,瘟魔又要來,於是給了他茱萸葉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讓他帶著家鄉父老登高避禍。 九月九日,他領著妻子兒女、鄉親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葉和菊花酒菊分給大家。 他和瘟魔搏鬥,最後殺死了瘟魔。從那時起,人們就過起重陽節來,有了重九登高的風俗。 重陽節很早便傳到日本。根據《日本書紀》記載,天武天皇十四年(西元685年)九月壬子(九日),已經有了重陽之日宴請群臣的節日行事。 平安時代有名的文人紀貫之作有漢詩〈<九日侍宴觀賜群臣菊花應制〉,詩云: 一時辭俗入仙家,上藥先嘗嫩菊花。 賜在帝恩含湛露,出從天意洗流霞。 分將御藥甘於蜜,把得金精碎似沙。 餌後始期年久視,擬教生路不知涯。 這首漢詩收於《本朝文粹》卷11,詩中提到重陽節嘗菊露能延年益壽。也就是所謂的「久視」,《老子》第五九章云:「是謂深根固柢,長生久視之道。」《呂氏春秋.孟春紀.重己》:「世之人主貴人,無賢不肖,莫不欲長生久視。 」 平安時代,宮廷之中會在重陽日一邊賞菊,一邊吟詠詩歌,並飲用菊花酒。 重陽節在日本又稱為「栗子節」,日本人習慣在飯中加入栗子,有時也會加入菊花。 另外還有一種「菊香棉」,日本人通常於九月八日夜裡,將蠶絲棉放在菊花上吸收露水與香氣,到了九日的早上用這個蠶絲棉擦拭身體,祈求美麗、健康。 時至今日,每年陽曆九月九日,日本的神社和寺院都會舉辦賞菊相關的祈福活動,飯店和居酒屋食譜上也會出現「今日限定」的菊花酒、粟飯和栗餅等特殊節食。對文學有興趣的日本人會在報刊雜誌上發表徘句及川柳歌詠菊花。 有關重陽節登高避禍的傳說,也很早就傳入了日本。有趣的是傳到日本的重陽傳說,似乎是不同的版本。 日本的《政事要略》卷24紀錄了重陽節登高避禍的傳說,原文是這樣的: 九月九日祭者,昔有費長房者,於少室山登去之。則遇之仙人韓眾乞語房 云:「汝家當有一厄之」,則長房問云:「何者為得免災乎?」眾答云:「九月九日登山,而取柏葉上露,和合丹砂,點於汝家內人等額上,灸三壯之。則除去之。」房則隨教而修理,災移側家也。 韓眾,一寫為韓終,頗有來歷,是古代神仙世界中響噹噹的人物,史書中有關他的記載很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因使韓終、侯公、石生求仙人不死之藥」,晉葛洪《抱朴子·仙藥》:「韓眾服菖蒲,一十三年,遍體生毛。日視書萬言,皆能誦之。冬極不寒。」及至《神仙傳》中,他已經是仙界高人了。 另外,《政事要略》記載了九九登山時「取柏葉上露,和合丹砂,點於汝家內人等額上,灸三壯之」,這與通常流行的重陽節佩茱萸、飲菊花酒等具體節俗也大不相同。柏葉上的露水據說可明目,《續齊諧記》載「鄧紹八月旦,入華山採藥,見一童子執五彩囊,盛柏葉上露如珠滿囊。紹問用此何為,答曰,赤松先生取以明眼,言終便失所在」。《本草綱目》亦記載「柏葉上露,菖蒲上露,並能明目」。採柏葉上露配丹砂以點額上這樣的做法,顯然和今天我們熟知的汝南桓景避邪傳說頗有出入。 回到今天一開始提到的俳句 秋を経て蝶もなめるや菊の露 (あきをへて ちょうもなめるや きくのつゆ) 從這首俳句提到了有關重陽節的傳說,以及中日之間的不同之處,的確如同芭蕉先生說的有極為豐富的內涵。 下一次我們再來談談菊花吧!歡迎下次繼續收聽!
    Logo

    © 2024 Podcast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Stay up to date

    For any inquiries, please email us at hello@podcastworl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