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13 《這世是你第幾輪?》-重啟人生

    zh-HantMay 10, 2023
    What was the main topic of the podcast episode?
    Summarise the key points discussed in the episode?
    Were there any notable quotes or insights from the speakers?
    Which popular books were mentioned in this episode?
    Were there any points particularly controversial or thought-provoking discussed in the episode?
    Were any current events or trending topics addressed in the episode?

    About this Episode

    如果,你的人生還有重來一次的機會,你想怎麽做?是避免遺憾再次上演?還是徹底改寫劇本? 日劇『重啟人生』描繪的是女主角因意外死亡後,為避免成為其他物種而決定重啟下一輪的人生。再多活一次,得來不易的機會讓她想要為自己多累積陰德,好讓她下次得以有投胎成為人的機會。 當對人生哀嘆,覺得痛苦時,或許你也想要重來一次,修正當初所造成的「錯誤」,好讓人生得以完整及完美。看完這部影劇,值得我們去思考人生,甚至面對「死亡」這個議題時,可以去思考自己該用何種態度面對。 這集,希望藉由Wu心,與莎夏分享各自人生與實務工作經驗,一起引發對生命的探索與理解,亦希望可以從中獲得新的啟發!

    Recent Episodes from WuSa療心室

    #13 《這世是你第幾輪?》-重啟人生

    #13 《這世是你第幾輪?》-重啟人生
    如果,你的人生還有重來一次的機會,你想怎麽做?是避免遺憾再次上演?還是徹底改寫劇本? 日劇『重啟人生』描繪的是女主角因意外死亡後,為避免成為其他物種而決定重啟下一輪的人生。再多活一次,得來不易的機會讓她想要為自己多累積陰德,好讓她下次得以有投胎成為人的機會。 當對人生哀嘆,覺得痛苦時,或許你也想要重來一次,修正當初所造成的「錯誤」,好讓人生得以完整及完美。看完這部影劇,值得我們去思考人生,甚至面對「死亡」這個議題時,可以去思考自己該用何種態度面對。 這集,希望藉由Wu心,與莎夏分享各自人生與實務工作經驗,一起引發對生命的探索與理解,亦希望可以從中獲得新的啟發!

    #12 談愛、人生、混亂的:《媽的多重宇宙》-你/妳看到了什麼?

    #12 談愛、人生、混亂的:《媽的多重宇宙》-你/妳看到了什麼?
    《媽的多重宇宙》這部電影,絕對是這次奧斯卡最佳贏家。 身於西方國家亞裔家庭的秀蓮,感受到了生活當中的無奈,在困窘的日常生活裏出現了意外的奇幻旅程。 電影裏的宇宙搖、貝果和眼睛的劇情設定,是這部電影的最大重點。促使我們思索現在的生活,視見大部分人不忍直視的反面能量。 人性、理想、困窘、無奈、黑暗、失落,都在這部片裏展現了出來。 這部片勾起了你/妳什麼共鳴呢?和我們分享吧!

    #11 公審是好事嗎?社群責任誰負?

    #11 公審是好事嗎?社群責任誰負?
    一時不爽,感到權益受損,就直接po到網路上,似乎能得到即時的反饋,能瞭解誰和自己一起站隊,誰是敵人。 有些網路聲量者,也透過社群化的力量,從而受益;另外,也能對某些議題發聲,使大眾關注某種議題。 網路可以快速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但,私領域社群化,卻也造就了許多衍生性問題。我們,該如何去拿捏此界線呢?

    #8 心理問題為何總是被忽視?練習自我情緒調節(下)

    #8 心理問題為何總是被忽視?練習自我情緒調節(下)
    怎麼去調節自我情緒?需先從"自我覺察"開始。 其實,我們的思考都是經過學習包裝的。甚至情緒也是包裝過的,我們將被包裝過後的「情緒」稱為次級情緒,它的功用是為了保護自己,以及在情境中表達出適應性的行為;但過多的僵化使用,反而會漸漸遠離自我真實,壓抑自我。 所以讓我們一起試試看,試著用這集所分享的方法,來探究個人行為背後動機,與真實情緒吧!

    #7 心理問題為何總是被忽視?練習自我情緒調節(上)

    #7 心理問題為何總是被忽視?練習自我情緒調節(上)
    許多人總是身體出現巨大了疼痛,才發現是自我壓力過載;或是,發現自己有極度明顯的情緒低落、極度焦慮,才會連結到可能是心理調適出現了問題。 "亞健康狀態"其實在醫學上無明確的定義,但大概意旨為介於健康與疾病之間的狀態,是身心症的潛在危險群。然而,如何做到完善的心理預防,一直是助人工作者想達成的目標。 但是,為什麼即使近來社會的心衛意識已經增加,個人還是容易忽視自我情緒調節,而延誤自助與求助呢?

    #6 「你那有什麼?」、「你不懂啦!」拒絕式的回應,隱含著什麼心理動力呢?

    #6 「你那有什麼?」、「你不懂啦!」拒絕式的回應,隱含著什麼心理動力呢?
    你一定遭遇過類似的情境,在你想分享自身遭遇的酸甜苦辣時… 「拜託這個有什麼,我以前就這樣過來的呀!你有什麼好抱怨的!?」用"當年勇"來數落你的無能。 又再者別人向你吐苦水,你想安慰… 「你又不是我,怎麼會瞭解我,你講那什麼話!?」你想當拯救者卻變成加害者。 為何會出現這種攻擊性的拒絕式回應呢?其實,這來自我們的心理防衛機制。然而,這樣的舉動,卻是關係毀壞的開始…… #Wu心理師 #Sasha療癒師 #WuSa療心室

    #5 嘴裡咬著雞肋,卻想著雞排嗎?

    #5 嘴裡咬著雞肋,卻想著雞排嗎?
    後疫情時代出現了一個新的名詞”安靜離職” (Quiet Quitting) 。意指仍然在職的狀態下,卻僅完成工作最低需求,不多不少剛剛好的態度,將注意力從全然放在工作上,轉換到除了工作之外的更多事情中。 疫情的發生,讓大家對於生命事件的先後順序,與時間配比有所調整;打破以往的慣性,開始轉向尋求更多能夠產生滿足感的事物中。漸漸發現自己並不喜歡現在的工作,但卻無法找到真正的熱情在哪?造就了”吃碗內,看碗外”的矛盾心態。 究竟要如何找到真正的熱情,辨別內外在動機及酬賞,並可以持之以恆地歡喜做下去呢?歡迎一起收聽這集的WuSa聊心室,來探討覺察自我!

    #4 別再比了,是要比到天荒地老嗎?

    #4 別再比了,是要比到天荒地老嗎?
    奇怪,到底有什麼好比?但就好想爭個輸贏,但是比來比去,真的有贏嗎? 自己比完還不夠,連小孩也要拿來比!「比較心態」的背後動機到底是什麼?當父母拿小孩去比的時候,小孩的反應又是什麼呢? 「比較」是人的天性,無法避免。透過比較,我們可以瞭解自我位置、建立自我認同。試著擁抱健康的比較心態,塑造正向循環! #Wu心理師 #Sasha身心靈老師
    Logo

    © 2024 Podcast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Stay up to date

    For any inquiries, please email us at hello@podcastworl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