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20220607 海洋生態博物館【首部曲_龜山島】《庄跤囡仔的Radio》

    zh-twJune 07, 2022
    What was the main topic of the podcast episode?
    Summarise the key points discussed in the episode?
    Were there any notable quotes or insights from the speakers?
    Which popular books were mentioned in this episode?
    Were there any points particularly controversial or thought-provoking discussed in the episode?
    Were any current events or trending topics addressed in the episode?

    About this Episode

    聽完這集 以後再望向龜山島 每次都會微笑 因為我們終於領會它的身世與魅力 海洋生態博物館三部曲 首部曲_龜山島 專訪 簡英俊|前龜山里里長1951年生於龜山島【童年回憶與島上生活方式】 卓信元|金光布袋戲編劇 龜山島民後代【龜山島首富的後代尋根心路歷程】 簡國章|新福豐168號賞鯨船船長 龜山島民後代【為什麼需要提倡友善賞鯨】 郭毓璞|鯨豚研究者、蘭陽博物館環境教育老師【龜山島海域的鯨豚物種與生態特色】 從烏石港到龜山島其實才短短10公里, 但這片海域卻蘊藏了非常豐富的自然生態與人文歷史, 當遊客來衝浪、牽罟,賞鯨,和登龜山島各種活動體驗時,很容易就能遇到在地海洋達人,他們會不吝嗇地將自己與這片海洋的情感、知識與經驗和大家分享,各個都是這座「海洋生態博物館的館員」。 這個系列非常適合來到宜蘭頭城總是走馬看花的外地遊客一起尋寶, 也很適合想要探究這座海洋生態博物館到底還有多少珍貴收藏的本地人來收聽。 合作夥伴: 海波浪 seabelongings 蘭陽博物館

    Recent Episodes from 米米之音Rice Radio

    【我們都愛他的筊白筍】水田實錄+『徵友』_深溝許哲賓被米米之音出賣全記錄_歲末紅娘篇

    【我們都愛他的筊白筍】水田實錄+『徵友』_深溝許哲賓被米米之音出賣全記錄_歲末紅娘篇
    採訪哲賓的動機不是為了幫他"徵友",只是米米之音一家三口埋伏在他的筊白筍田區2年,不只搶得湧泉田邊現採的消費權,還發現哲賓是個好可愛的人,單身很久的他,今年因為家人一場大病而激勵自己要"活在當下",所以聊著聊著,大米媒婆上身就幫他徵起友來了,但大米沒有為他拍美美的徵友沙龍照,他說真實比較重要。 本集重點還有關於他種田十年來的收獲與失落。另外大家可能好奇像哲賓這樣全職務農的年收入多少?多媒體學科畢業的他,不去遊戲界而到水田界發展,年收入不是秘密,聽他算給你聽! 節目段落索引: open 本來是個害羞的人,但在深溝種田很難低調 11:20 採收筊白筍最累但也最享受的原因 20:23 與埔里筊白筍相較在耕作上的差異 36:00 友善耕作十年不以自創品牌行銷背後原因 42:45 徵友!!! 種田應該也能好好談戀愛~哲賓說的 49:00 鄰居阿姨探班大爆料 57:57 「田邊浪漫宣言」 59:00 水田特派雪青走進筊白筍田實錄 *去米米之音FB看照片

    【海村系列 03_大坑_臨海繞河的漁村】_海洋生態博物館_蘭博_20231021

    【海村系列 03_大坑_臨海繞河的漁村】_海洋生態博物館_蘭博_20231021
    訪談錄音當天遇到中度颱風海葵來襲,但還是跟來賓們風雨無阻地約在宜蘭頭城鎮大坑里的一家可以看海景的咖啡館,因為這裡剛好就是我們海村系列節目第三集的主角大坑罟,大坑里的中心位置,也是受訪者之一康綺開的工作室兼咖啡館,所以一邊聽節目會不時的感受到颱風環伺混著海風海浪拍打著玻璃窗的聲音,這也算是親身體驗海村人的日常吧。 本集有三位來賓,其中文史工作者就有二位,風格截然不同,故事情節各自精彩,林正芳老師和吳康綺,一個資深,一個新生代,而第三位是大坑里大家長,前里長楊德治,要認識這個歷史悠久的海村當然得聽聽這位一輩子以海為生的耆老的角度囉! ✦ 訪談段落索引: 00:00 舊地名「大坑罟」的由來 02:20 82歲楊德治老船長 aka 里長伯青春永駐的秘訣 19:25 消失的沙灘對現在的大坑造成地景大翻轉 20:30 林正芳老師從「石港春帆」古詩破解烏石港的前世今生 47:25 搖滾系文史工作者_吳康綺 用令人跌破眼鏡的方式轉譯家鄉的文史及守護自然生態 ✦ 本集使用音樂_吳康綺作詞作曲編曲: 媽祖廟埕耶銃聲-228宜蘭頭城事件 ✦ 配樂_鍾玉鳳琵琶創作專輯【擺 Pendulum】曲目:《簡單擺》、《直到》 ◉ 本集製播合作夥伴◉ 蘭陽博物館 海波浪 seabelongings #海洋生態博物館

    【宜蘭大河流域SDGs永續生活系列03】以宜蘭傳藝為基石|羅欣怡 全聯善美的文化藝術基金會 執行長&黃怡芬 文教處總監

    【宜蘭大河流域SDGs永續生活系列03】以宜蘭傳藝為基石|羅欣怡 全聯善美的文化藝術基金會 執行長&黃怡芬 文教處總監
    ✦ 本集最實用✦ 聽宜蘭傳藝如何跨業集結大河幫,讓SDGs永續旅行成為宜蘭的Life Style! 本集來賓: 羅欣怡|全聯善美的文化藝術基金會 執行長 黃怡芬|全聯善美的文化藝術基金會 文教處總監 ✦ 為什麼要從「宜蘭大河流域」的概念出發? ✦ 如何匯聚宜蘭在地周邊流域生態系夥伴,共同發掘蘭陽流域的生活五感體驗? ✦ 不管食衣住行育樂都可以選擇永續的生活形式! /本系列節目合作夥伴 宜蘭傳藝園區 全聯善美的文化藝術基金會 海波浪 seabelonging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大河生活 善美永續◉ 宜蘭大河流域SDGs永續生活展 展覽地點|宜蘭傳藝園區 臨水6號 ✦大河流域生態系夥伴產品連結 藝趣GO官網 貳房苑LivinGree

    【宜蘭大河流域SDGs永續生活系列02】傳統民居的生態系統|蔡明志 佛光大學文化資產與創意學系系主任

    【宜蘭大河流域SDGs永續生活系列02】傳統民居的生態系統|蔡明志 佛光大學文化資產與創意學系系主任
    ● 本集來賓:蔡明志教授|佛光大學文化資產與創意學系系主任 研究專長:文化資產、博物館學、文化創意產業、文化觀光、宜蘭地方文化、世界遺產 從小就很欣賞那種有竹圍的老房子,移居宜蘭小山村也慶幸附近有竹圍相伴,但一直當風景看顯然太膚淺,聽了蔡明志老師一席話才知道,我的老天鵝啊,傳統民居的形式與生活模式是個完整的生態系呀!永續生活實踐不假他求,保留住傳統工藝就是好解方啦! ● 傳統工藝的巧思: 對環境負擔較小的傳統工法,所謂的「傳統」是先民與自然環境長時間相互影響,所形成具有歷史、美學的一種體現。 ● 以黃舉人宅為例: 卵石的運用、傳統建物如何回收再利用 /本系列節目合作夥伴 宜蘭傳藝園區 全聯善美的文化藝術基金會 海波浪 seabelonging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河生活 善美永續◉ 宜蘭大河流域SDGs永續生活展 展覽地點|宜蘭傳藝園區 臨水6號

    【宜蘭大河流域SDGs永續生活系列01】那些古建築教會我們的事|葉永韶 燦景古建築研究工作室主持人

    【宜蘭大河流域SDGs永續生活系列01】那些古建築教會我們的事|葉永韶 燦景古建築研究工作室主持人
    《宜蘭大河流域SDGs永續生活系列》將以三集節目呈現,是米米之音以往比較少探討的面向,透過講述宜蘭在地傳統生活,讓大家更了解土地,進一步實踐自己的永續生活。 🎧首集來賓:葉永韶|燦景古建築研究工作室主持人 老師的名字幾乎和修復古建築劃上等號了,老師看起來雖然年輕,但是他研究古建築已經超過20年,每一棟廟宇和古建築在他口中總是會瞬間和你我拉近距離,而說起宜蘭傳藝中心的古建築像黃舉人宅和廣孝堂,他熟悉到連一磚一瓦都不放過,原來這一切的緣份也從20年前就開始了… 後記: 此系列緣起於國立宜蘭傳統藝術中心的經營團隊全聯善美的文化藝術基金會以宜蘭大河流域的視野集結眾多在地同好推廣永續生活的理念,藉由與米米之音合作讓更多民眾認識此展及永續的重要性。尤其也以此主題推出《大河生活 善美永續 - 宜蘭大河流域SDGs永續生活展》自8月22日至10月5日於宜蘭傳藝園區臨水6號開放參觀,相關活動訊息可至宜蘭傳藝園區官網查詢。 本系列節目合作夥伴 宜蘭傳藝園區 全聯善美的文化藝術基金會 海波浪 seabelongings

    【海村系列 02_大溪_海里川森的漁村】_海洋生態博物館_蘭博_20230812

    【海村系列 02_大溪_海里川森的漁村】_海洋生態博物館_蘭博_20230812
    你通常是用什麼方式認識一個漁村/海村呢? 宜蘭縣頭城鎮北邊的「大溪里」因位於大溪川的溪尾出海口而得名, 這個海村最獨特之處不僅依山傍海,還有重視保育的大溪川和實踐多元教育的社群。 這次我們從海邊出發,踩著蜜月灣的浪花、走進被山與海環抱的大溪國小、潛進大溪川溪裡看見生物多樣性,還要走古道上山林中探索一番。。。 訪談段落索引: 00:00 蜜月灣衝浪課巧遇現代版孟母三遷 08:44 靠山玩山靠海玩海_大溪國小 方俊欽校長 29:30 山林探險家_小草囝仔 李其軒(GG) 52:00 認識大溪川_生物多樣性專家 方韻如(人禾環境倫理發展基金會資深經理) /這個學校每個窗戶看出去不是山就是海/~大溪國小家長黃惠偵 /(關於河溪整治) 我們值得更好的工法,河流值得我們用更好的方式對待/~方韻如 韻如推薦延伸閱讀: ​島讀河溪從不同的空間尺度、水上水下的視角,遇見溪流。 從河說起延續人禾基金會一直以來對水資源議題的關注,透過書寫與繪圖紀錄,從各種面向邀您了解溪流。 本集製播合作夥伴: 蘭陽博物館 海波浪 seabelongings #海洋生態博物館 #蘭博帶路(tshuā-lōo)

    【特輯_大學生楊詠淇的援農初體驗】_把聽眾變主角的突襲式採訪

    【特輯_大學生楊詠淇的援農初體驗】_把聽眾變主角的突襲式採訪
    米米之音開播9年,第一次訪問米粉(米米之音的粉絲)_大學生楊詠淇的援農初體驗, 很少很少發生這種情況,節目沒有行前企畫、沒有任何溝通就開錄了。 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 她為何而來?有沒有受傷(據說已經在田邊昏倒一次)?又嚐到了什麼人生滋味?真相禁不禁得起公開? 就在她援農的最後一日,我們相約石頭厝聊聊天,幾乎全程公開,而且米粉詠淇不是省油的燈,中途竟然拿出 #小本本 筆記本詳列要對大米的提問,唉,這真的一場"很公平"的互訪啊。 最後還有個意外 一不小心我們決定開辦史無前例的 #米米之音聽友會 如果聽完這集節目的您也跟詠淇一樣”好奇什麼樣的人會聽米米之音”? 想一起聚眾交流米經驗! 非常歡迎在本集節目留言或私訊報名, 我們將匯集名單後一起和大家挑個良辰吉日見一面啦! 片尾配樂 臺灣琵琶演奏家、作曲家|鍾玉鳳 我們到我們 Woman to Woman_《擺》專輯2018

    【海村系列 01_梗枋】_海洋生態博物館_蘭博_20230603

    【海村系列 01_梗枋】_海洋生態博物館_蘭博_20230603
    米米之音這麼多年來採訪過許多農村的故事,已經翻轉了不少農村給人們的刻版印象,不過相對漁村或說海村,接觸的機會相對少,恐怕連我自己也仍留著些許刻版印象,常常是點一碗用料澎派的海鮮米粉湯,吃飽摸摸肚皮就算到此一遊了? * 稍等一下,海村,不是咱想的這麼簡單!* 海村系列第一集以宜蘭頭城鎮更新里,也就是以鮮美漁獲知名的梗枋漁港為例,由三位來賓用她們各自擅長的領域帶我們深度探訪梗枋漁村。 林淑貞 | 梗枋「漁村廚房」創辦人 aka 一支釣船長娘 (她開的不是海鮮餐廳,而是以推廣漁村文化及友善漁業為使命的食魚教育場域。) 江昀蒨 | 「海邊的接力賽」淨灘運動創辦人 aka 溯溪教練 aka 幼兒園教師 (愛海的瘋媽媽,魅力無限,吸引全台各地海友們投入宜蘭常態淨灘) 林欣億 | 新「梗枋漁港卸魚場」建築師 (蓋一棟親海、親山又親人的卸魚場,拉近海島子民與漁業的距離) 合作夥伴: 海波浪 seabelongings 蘭陽博物館

    【四口田農場】阿忠|胸口被挖一刀的種菜歲月

    【四口田農場】阿忠|胸口被挖一刀的種菜歲月
    /背著囝仔去採訪/ 一年前鴨咪才2個月大時,就跟著阿母和媽咪一起到陽明山(草山)出勤外訪,所以這集也算是歷史性的一刻,是第一次米家全出動,相信未來還會有無數次一起踏進田園,聆聽土地的故事的機會。 #四口田農場 創立大約3年,農場地點位於 #十八份拐圳步道 入口處,但主理人洪志忠(阿忠)已經在陽明山上從事有機耕種17年。 在國家公園裡種有機蔬菜聽起來不錯啊~是浪漫喜劇片嗎? 園區近9分地原本遍佈荒煙蔓草,甚至夾藏17間破敗的小木屋於其中!(是恐怖片吧) 面對如此嚴峻挑戰,阿忠和夥伴以人力拼搏,開墾拓荒,至今成為那麼多穀東大手牽小手樂不思蜀的快樂田園。(畫風轉為勵志片) 2022年4月春雨前後,大米和阿忠站在梯田式的園內一條特別寛厚紮實的土田梗上暢談,眼前一片開闊景象可遠望山下繁華的台北盆地,彷彿遠離人間紛擾,但聽阿忠描述著人生各階段的創業歷程如此真實殘酷,以為走到絶處,竟還能更慘,或又突然冒出希望… 至於為什麼本集標題說「阿忠胸口被挖一刀」是怎麼一回事? 大米就不多劇透了,歡迎分享節目連結,更歡迎用行動支持** #四口田**。 四口田FB:https://www.facebook.com/foursquarefarm

    阿寶豁出去了—開辦【國土計劃讀書會】以農為主體的鄉村思維 20221206

    阿寶豁出去了—開辦【國土計劃讀書會】以農為主體的鄉村思維 20221206
    受訪者:李寶蓮_《女農討山誌》作者 aka 梨山果農 _守護宜蘭工作坊 發起人 open 阿寶這次為什麼豁出去了? 07:00 為何發起國土計劃讀書會? 15:00 我們與「國土計劃」的距離不該遙遠 11:40 參與讀書會的意義與目的? 15:00 不該缺席的原因:現在是最重要的階段—公民參與土地分區使用劃設 18:70 如何面對不同立場、利益的角力? 19:10 大米被阿寶反問「為什麼來宜蘭」 21:33「國土計劃」如何呼應宜蘭新一代住民的需求? 24:10 解方-「容積轉移」 30:50 跟阿寶巡田水-眼見為憑舉例說明 35:25 有過什麼「容積轉移」的成功案例? 37:00 錯過的「鄉村整體規劃」由國土計劃亡羊補牢 40:30 從小山村內城看見農村的美好願景 46:02 內城為什麼被保留住尚未被農地重劃? 50:00 請大家加入國土計劃讀書會其預期效益? 52:10 呼應聯合國「生態農業」倡議
    Logo

    © 2024 Podcast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Stay up to date

    For any inquiries, please email us at hello@podcastworl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