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Search

    父母百寶箱

    父母對於孩子的初衷是緣自於愛,隨著孩子長大,要求逐漸取代欣賞,而讓親子關係日益緊繃。 【人本父母學苑】的資深講師們,特地錄製《父母百寶箱》這個節目,提供具體方法及根本的教養哲學,帶爸媽『了解自己的教養困難』、『讀懂孩子的行為及語言』 讓爸媽在解決親子困擾的同時,也和孩子之間回到關係裡愛的本質!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zh-Hant人本父母學苑139 Episodes

    Episodes (139)

    【父母百寶箱】如何經營與青少年的關係?(下)

    【父母百寶箱】如何經營與青少年的關係?(下)
    家有青少年的家長取經兼取暖之旅——Part Ⅱ ​ 新手青少年家長想和青少年更靠近,即使已經提前預告行程、為他們量身訂做活動,但還是常會踢到鐵板…🥹 來聽聽快樂教主aka.雙胞胎青少年家長,伯娟的分享~ ​ 【心法一】#不要閃躲教孩子愛我們 ✅能與人友善相處、照顧人,都是要開口教的 ✅大方接受孩子的善意,讓愛意在親子間流動 ​ 【心法二】#練看人看事的眼光 ➡️看到孩子是願意幫忙,而不是糾結他當下沒有立刻行動 ➡️遇事優先開啟分類機制,判斷輕重緩急後再行動 ​ 【心法三】#當一位會疼惜自己的大人 🔸不把犧牲當成愛,終結吃魚頭的傳說 🔸先解決有時間限制的事,再釐清自己心裡的卡 🔸展現自己真實的個性與喜好,不刻意掩飾或努力符合框架 🔸坦然講出自己的心情與實質上的影響,而不要用情緒勒索 ​ 本集金句❤️ ​ ✨孩子會因為看到大人開心地投入生活、活出對生命的熱情,他也能快樂地生活,並熱愛他的生命。 ✨讓孩子理解,他所有的決定就像漣漪一樣,會牽動周邊彼此,造成後續影響。 ​ 💐【快樂新父母教養實作一日工作坊】💐 主題一:如何讓孩子聽話?—聆聽及表達之演練 主題二:教出有效能的孩子—生活常規教導之演練 ​ 👉詳細課程連結請看留言處 ​ ❤️【贊助連結】https://pse.is/45pqg7 (單次捐款無收據) 有你們的支持,讓我們有持續前進的動力! ​ ❤️支持人本| https://pse.is/3yw2cn ❤️集力計畫| https://pse.is/4a6qx2

    【父母百寶箱】如何經營與青少年的關係?(上)

    【父母百寶箱】如何經營與青少年的關係?(上)
    這是家有青少年的家長取經兼取暖之旅—— ​ 新手青少年家長感嘆:孩子小時候很容易邀出門、也很願意一起全家出遊; 長成青少年後,大人邀請他參與行程十次有九次會被拒絕,但若是同學的訊息來揪,「咻咻咻」三兩下就準備好要出門…🥹 ​ ✅梳理心情: 🔸大人原本就佔便宜(能力、資源、行動…) 🔸青少年長出能力了,所以想自己作主 🔸未必不喜歡,而是感覺到被剝奪決定權而拒絕 ​ ✅調整作法: 1️⃣ 提早兩週預告行程,並預留空檔讓孩子能自行安排 2️⃣ 以「請孩子幫忙配合」的心態開口邀請 3️⃣ 末尾務必加上:「這是我的想法,你覺得呢?」 ​ ✅本集金句 ✨青少年想要有自己獨處的空間,但他同時也想能和家人好好相處,這 #兩個心情是同時存在的! ✨ #讓孩子知道這件事在我們心中的重量。 ✨ #相聚是一件幸福甜蜜的好事,如果用要求強迫甚至條件交換,好事就變得不美了! ​ 💐【快樂新父母教養實作一日工作坊】💐 主題一:如何讓孩子聽話?—聆聽及表達之演練 主題二:教出有效能的孩子—生活常規教導之演練 🎙《父母百寶箱》線上收聽:https://user231567.pse.is/092602 ​ ❤️【贊助連結】https://pse.is/45pqg7 (單次捐款無收據) 有你們的支持,讓我們有持續前進的動力! ​ ❤️支持人本| https://pse.is/3yw2cn ❤️集力計畫| https://pse.is/4a6qx2

    【父母百寶箱】和孩子談公布排名

    【父母百寶箱】和孩子談公布排名
    爸媽們有發現孩子學校考試拿回來的成績單, 內容跟以前不一樣了嗎?👀 最大的不同是,再也不能看見其他人的分數與名次了! 原因是教育部推行多年的「 #教學正常化」政策,已明訂第八節不得上新進度、不可借課、不能使用參考書測驗卷上課…等,不能公布排名,也是其中一項。 ​ 人本新竹辦公室主任慧貞,過去就曾遇過自己孩子的老師公布排名, 見到老師違法,他的第一反應當然會想提醒老師不要觸法,🙅 沒想到在知會孩子此事時,卻遭到強烈的反對?! ​ 🧒:名次進步了很高興! 🧑:那退步的呢? 🧒:他們又不在意。 🧑:那他們的家長也都不在意嗎? 🧒:但是進步的同學還有家長都很高興! 🧑:他們會永遠都表現這麼好嗎?如果之後退步呢? 🧒:……可是你去講,我擔心老師就不喜歡我了😫 ​ 原來,孩子心底最真實的心情,是擔心會被另眼看待… 身為家長要怎麼化解孩子的擔憂,又能提醒老師不要觸法呢? ​ ✅好好地與孩子談事理 先接納孩子所有的感覺與想法,來日方長,事理可以慢慢談。 #對的不能反駁錯的,再對的道理都需要思辯過才能生根。 ​ ✅找老師談話不等於吵架起衝突 家長和老師是教育合作夥伴,談話也能是善意提醒,一起讓孩子的受教環境更健康與友善。💐 ​ ❤️【贊助連結】https://pse.is/45pqg7 (單次捐款無收據) 有你們的支持,讓我們有持續前進的動力! ​ ❤️支持人本| https://pse.is/3yw2cn ❤️集力計畫| https://pse.is/4a6qx2

    【父母百寶箱】怎麼與老師討論作業的份量?

    【父母百寶箱】怎麼與老師討論作業的份量?
    怎麼與老師討論作業的份量? ​ 「作業寫完了沒?」是在學中的孩子,最常聽見的「招呼語」前三名; 也是家有學子的大人,每天不自覺會說上好幾遍的「咒語」。 完成作業固然是學生的「工作」,但作業是否「適量」,也滿值得讓大家想一想~~ 本集來賓邀請到人本新竹辦公室主任慧貞,他的小孩剛唸小一時,老師派生字作業是一個字6遍,但他卻向老師商量一個字只要寫2遍?! 來聽聽他怎麼說?🧐 ​ #每個孩子都不一樣,教育的方式也應該有彈性 📝 就是因為很在乎小孩寫功課,是否認真寫、寫得對?還能寫得高興、寫完覺得自己好厲害? #量少才有玩作業的餘裕! ⏰為孩子爭取作業的彈性空間:狀況好時會努力達成6遍;但最低門檻一定確保認認真真寫完2遍。 ❓有人寫6遍有人寫2遍,難道不會不公平? 寫作業是為了讓孩子在學習的路上往前邁進👣,而不是從此討厭學習, 關注的重點應該放在孩子的學習狀況,而非與同學的標準要相同。⚖️ ❓小孩寫作業達不到老師的標準,是不是能力不足? 關切的核心:小孩有沒有一直在進步中、喜不喜歡這個學習、有沒有很享受? 訂定一樣的標準是用來參考,觀察有落差的原因,但不該成為檢核小孩學習的唯一標準。 ❓寫作業已經慢了,不就更該加倍練習,勤能補拙? 「勤能補拙」得自己心甘情願決定要「多勤」才有效果; 如果是被強迫、被要求,可能就腦袋放空、交差了事, 練到的只是肌耐力,而不是腦力。 #寫作業是孩子每天的大事✅ 大人可以在孩子寫累的時候,按摩孩子的手、玩一點小遊戲, 用具體行動支持孩子,把寫作業變成有趣的親子互動時間。👪 ​ ❤️【贊助連結】https://pse.is/45pqg7 (單次捐款無收據) 有你們的支持,讓我們有持續前進的動力! ​ ❤️支持人本| https://pse.is/3yw2cn ❤️集力計畫| https://pse.is/4a6qx2

    【父母百寶箱】團體生活,需要服從?還是合作?

    【父母百寶箱】團體生活,需要服從?還是合作?
    希望孩子過好團體生活,需要 #服從?還是 #合作? 我們期待的方向是, #帶領孩子在事件裡發展能力, 而不是想著防堵,走向控制。 ​ 🌲以森林小學為例, 每天全校頻繁使用的餐廳,不時出現讓人煩躁的事情, 透過全校師生一起開會討論, 老師帶著有意願的孩子組織了「餐廳改造委員會」, 一起票選出最急迫、最想改善的前兩個困擾, 結果竟然讓大人大吃一驚?!😲 ​ 討論的過程,即是團體生活。🧑‍🤝‍🧑👭 團體生活並非等待一個好的方案,才能夠過一個好的團體生活; 而是每個人都能從自己的角度提出看法、願意聆聽他人的意見, 凝聚共識,親身實踐團體生活的真意。 ​ 💠讓人願意合作的心法: 👉不求全 👉時間拉長 只要先鎖定一件小事來做,建立成功經驗,往後#成功經驗能平移至其他地方。 ​ 🎉孩子願意配合、聽話當然是好事, 但更要在意聽話的孩子的腦中是怎麼想「聽話」這件事?🧐 是覺得照著做比較安全?還是思考後認為正確的才做? ​ ❤️【贊助連結】https://pse.is/45pqg7 (單次捐款無收據) 有你們的支持,讓我們有持續前進的動力! ​ ❤️支持人本| https://pse.is/3yw2cn ❤️集力計畫| https://pse.is/4a6qx2

    【父母百寶箱】斷開「犯錯」與「處罰」的鎖鍊

    【父母百寶箱】斷開「犯錯」與「處罰」的鎖鍊
    斷開「犯錯」與「處罰」的鎖鍊 ​ 孩子下課離開座位沒靠上椅子,被導師要求罰寫「我以後下課一定會把椅子靠進桌子」30遍。 家長上網詢問眾人意見,各種支持或反對的意見都有。 與其討論罰寫30遍是太多?還太少? 不如再回溯思考:「到底應不應該罰寫?」 ​ 面對規定,我們可以: 1️⃣想:原來希望達成的目的是什麼? 2️⃣若違反,要負起何種責任較合理,也符合教育手段? ​ 以「離座卻沒靠上椅子」為例, 目的是希望能讓環境更安全; 若有違反, 除了承擔對同學造成傷害的責任,也可請孩子擔任安全宣導大使…等。 ​ ✴️大人需要培養 #看待犯錯的眼光: 要把「犯錯」和「處罰」的連結切開。 在孩子犯錯或違反規定時,更要找機會追問: 對於這個規定以及自己的違反,有什麼想法? ​ ✴️我們也需要思考 #處罰的意義: 處罰會製造對立、加強對抗心態, 大人訂了規定,如果認為小孩一定要做到,就會把力氣花在防堵; 但若把心思放在如何協助孩子做到,便不會一心想著要處罰了 ​ ❤️【贊助連結】https://pse.is/45pqg7 (單次捐款無收據) 有你們的支持,讓我們有持續前進的動力! ​ ❤️支持人本| https://pse.is/3yw2cn ❤️集力計畫| https://pse.is/4a6qx2

    【父母百寶箱】國中生談戀愛?爸媽要以「行動」取代「焦慮」!

    【父母百寶箱】國中生談戀愛?爸媽要以「行動」取代「焦慮」!
    國中生談戀愛?爸媽要以「行動」取代「焦慮」! ​ 今天邀請到的來賓是,家有戀愛ing中學生的家長,潔敏。 初聞孩子談戀愛,他的第一個反應居然是連聲道「恭喜」?! 不僅會接送孩子赴約,還會贊助孩子們逛街出遊的費用。 ​ 支持中學生談戀愛的家長,到底是在想什麼? ​ 多數父母反對中學生談戀愛,有兩大「罪狀」: ​ 一、談戀愛會影響課業?! 戀愛ing的中學生回應: #戀愛與課業是兩回事。他觀察功課不佳的同學原本就對唸書沒興趣,或者學習早已遇上困難,但只因談了個戀愛,就被大人歸因成全是談戀愛「害」的! 支持的家長說: 他觀察戀愛ing的中學生的生活,戀愛與課業是能分得很清楚的。如果是擔心課業,應該直接把焦點放在找出課業不佳的原因、認真面對。 #愛是需要學習的,戀愛只是人際關係的一環。因家長的支持(不阻擋),孩子很自然會交代行蹤、將相處時的點滴和大人分享,家長能以相對成熟的角色,提供不同的觀點, #引導小孩怎麼看待愛、#尊重一個人,是一個很美好的過程。 ​ 二、擔心中學生變成小爸爸、小媽媽?! 這要回到 #如何跟孩子談性教育,不是只限縮在「發生性關係」。 性教育包含 #認識自己的身體、 #尊重身體自主權、 #呵護孩子的感受、 #不打不罵(打罵是最直接的逾越身體界線!) ​ 談戀愛時,很自然會想有親密的身體接觸,無論男女,都需要徵得對方的 #積極同意。但是底線還是要告知:《刑法》「妨害性自主罪」第227條規定,和未滿16歲或未滿14歲的人發生性行為者,不論其為自願或強迫,都一樣是有罪的,而且是屬於非告訴乃論的罪;而根據第229之1及第227條之1規定,如果雙方都是未成年人,為告訴乃論及得減輕或免除其刑。 ​ 被鎖住的東西才會引起人的好奇跟窺探。讓孩子對自己的身體擁有完整充分的自主權,有力量的人才能真正 #主導自己每一段關係跟人生。 ❤️【贊助連結】https://pse.is/45pqg7 (單次捐款無收據) 有你們的支持,讓我們有持續前進的動力! ​ ❤️支持人本| https://pse.is/3yw2cn ❤️集力計畫| https://pse.is/4a6qx2

    【父母百寶箱】告狀告不停?不會交朋友?有可能是不會表達自己…

    【父母百寶箱】告狀告不停?不會交朋友?有可能是不會表達自己…
    在團體生活中,難免遇到不愉快或衝突, 我們都會請孩子去找大人協助~ 但怎麼樣是有效的「請求幫忙」, 而不會變成一天到晚「告狀」呢? ​ 帶小孩演練「請求幫忙」的句子很重要! 心法:教孩子 #練習用「 #我」 #當句子開頭 ❌你好吵 →像是在罵人 ⭕你這麼大聲,我覺得很不舒服 →#為情緒命名有助於冷靜 ​ ✨用「我」當句子開頭的用意: 1)思考 #這件事與自己的關係 2) #我想要得到什麼協助 ​ 告狀的壞處是讓人無力化, 教孩子用「我」當句子開頭, 讓他在尋求協助時,仍 #存有思考空間,與參與決定事件走向的機會。 ❤️【贊助連結】https://pse.is/45pqg7 (單次捐款無收據) 有你們的支持,讓我們有持續前進的動力! ​ ❤️支持人本| https://pse.is/3yw2cn ❤️集力計畫| https://pse.is/4a6qx2 ​

    【父母百寶箱】思考「規定」這回事…

    【父母百寶箱】思考「規定」這回事…
    思考「規定」這回事… ​ 「規定」是什麼?我們可以用「約定」來對比: 規定vs.約定 位高者制訂vs.要 徵得同意 經過討論 未遵守會有罰則vs.違反時會被提醒 ​ 孩子進入新的環境,勢必會面對各種新的規定 怎麼看待這些規定,是能否在學校過得好的重要關鍵 如果把它當成「限制」,就會準備著要「反抗」; 因此,我們認為應該把它當成「#思考練習」— 規定的#目的是什麼?這個規定#有道理嗎? #我要不要遵守?#要如何遵守? ​ 🔶心法一: 不要把小孩的決定,當成最後的結局 而是要把重點放在#想的過程— 關心孩子怎麼想、瞭解他如何做出這個決定 ​ 🔶心法二: 利用「正、反、合」的方法學 邀請孩子發揮創意想出雙贏的方法 #規定是死的、#人是活的 ​ 若照上述方式想過一回,最終仍決定不遵守, 那就列出可能會面對的後果,或要付的代價; 能#願意把一件事想個徹底,是#很有價值的。 ​ ❤️【贊助連結】https://pse.is/45pqg7 (單次捐款無收據) 有你們的支持,讓我們有持續前進的動力! ​ ❤️支持人本| https://pse.is/3yw2cn ❤️集力計畫| https://pse.is/4a6qx2 ​

    【父母百寶箱】神隊友千年一遇? 豬隊友一遇千年?

    【父母百寶箱】神隊友千年一遇? 豬隊友一遇千年?
    你曾感嘆神隊友千年一遇、豬隊友一遇千年嗎? 但若一直說對方是豬隊友, 長期下來,感覺似乎越來越豬?😱 ​ 可是,有時候真的會被豬隊友氣到不行😡 如:交辦的十項只做兩項、已在處理中又被亂入指教… 可以怎麼辦? ​ ✨原則1 #不在氣頭上說話 ✨原則2 #問自己想要什麼 ​ 用「隊友」相稱,就是內建彼此平等、相互合作…等概念; 沒有誰強誰弱、誰高誰低,而是遇事商量、彈性補位。 ​ 隊友也是有意願一起組隊、並肩解決各項任務的夥伴, 若總是委屈,那就要停下來討論合作與否或其他可能。 ❤️【贊助連結】https://pse.is/45pqg7 (單次捐款無收據) 有你們的支持,讓我們有持續前進的動力! ​ ❤️支持人本| https://pse.is/3yw2cn ❤️集力計畫| https://pse.is/4a6qx2

    【父母百寶箱】當「爸寶」長大後…

    【父母百寶箱】當「爸寶」長大後…
    當「爸寶」長大後… 本集邀請到的來賓是《解題快易通》的主持人培瑜~ 聊聊「有一個好好說話的爸爸陪著長大」會是什麼狀況呢? 本集邀請到的來賓是《解題快易通》的主持人培瑜~ 問:曾有哪一瞬間,妳強烈感受到爸爸對你的疼愛? 培瑜說,小學時曾欺瞞爸媽,被找至書房懇談。爸爸直接講明事情、 #談這行為會帶給旁人的影響, 最後 #說了自己的心情與感受,過程中沒有動怒沒有責怪沒有處罰, 讓小培瑜完全清楚自己哪裡做錯,也#因為沒有被打罵,所以#什麼事情都會跟爸媽說~ 但,一路當「爸寶」長大,並不代表往後的日子無風無雨。 在進入婚姻之後,遇到伴侶間教養差異,而這個 #差異常是來自雙方原生家庭的影響。 身為爸寶的培瑜,說自己簡直是遇到 #文化衝擊, 但在看見某個景象後,決心要跳出這樣的慣性連鎖反應, 例如他曾採取輕鬆的態度 #轉化,將伴侶碎念行為變成報時的咕咕鐘(?) 他想,這應該也是從小沒有被打罵過的關係~ 只要 #不打不罵、#好好說話、多用 #我訊息、#尊重 孩子, 就能教養出 #自帶結界、披上#金鐘罩 的孩子, 清楚人我界線, 不會把他人的問題以為是自己的責任, 甚至具備將不愉快用幽默轉化的能力。 ​ ❤️【贊助連結】https://pse.is/45pqg7 (單次捐款無收據) 有你們的支持,讓我們有持續前進的動力! ​ ❤️支持人本| https://pse.is/3yw2cn ❤️集力計畫| https://pse.is/4a6qx2

    【父母百寶箱】八八節特輯#1爸爸,與爸爸的爸爸

    【父母百寶箱】八八節特輯#1爸爸,與爸爸的爸爸
    從小在一般的家庭中成長,爸爸是個威嚴的存在。 ​ 在自己當了爸爸之後, 回到原生家庭和爸爸相處,想試著拉近父子距離, 但往往就是泡茶、聊天氣、看新聞~ ​ 回想成長的過程中,那一瞬間強烈地感受到被爸爸愛著呢? ​ 振源說, 是他第一次要離家北上求學時,爸爸對他說出自己的心情與內心話。 所以自己當了爸爸之後,他很願意對孩子開口 #說自己的感受與心情。 ​ 但對於大部分的爸爸來說,要說出感受與心情有點難, #只要有想改變的心, #慢慢練習就可以 ​ 在充滿體罰的環境中成長,也是能建立一個不用打罵的家庭 #多用問句詢問或邀請孩子、 #減少命令句 #大人小孩開心最重要 #大人狀態不佳時更要多給孩子一些空間 ❤️【贊助連結】https://pse.is/45pqg7 (單次捐款無收據) 有你們的支持,讓我們有持續前進的動力! ​ ❤️支持人本| https://pse.is/3yw2cn ❤️集力計畫| https://pse.is/4a6qx2

    【父母百寶箱】八八節特輯#1當爸爸的心路歷程

    【父母百寶箱】八八節特輯#1當爸爸的心路歷程
    光輝燦爛的八月,會想到什麼?當然就是父親節啦! 這次特別邀請一位父親來上節目, 他是人本基金會人權與教育專門委員—振源~ 來聊聊身為爸爸(年資九年)的心路歷程。 大家也可以拿以下這些問題,去問問身邊當爸爸的親朋好友, 一起來進入時光的回憶長廊吧! ​ ☑️第一次聽見「要當爸爸了」的瞬間是什麼感覺? ​ ☑️第一次抱到小孩時心裡在想什麼? ​ ☑️自己想要營造怎麼樣的親子關係? ​ 振源說,他想營造的親子關係是, 無論孩子發生什麼事,都#願意找他討論與商量, 不用擔心太麻煩、太瞎、太扯、太困難、太好笑、太無聊、太幼稚… 全都可以拿出來聊~ 於是他採用#好好談話、#不打不罵的方式對待小孩, 目前為止,親子關係滿不錯~ ​ 遇到自家長輩的教養觀念與我們不一致, 振源以「見到人要稱呼」和「自主選擇進食」為例, 他會想各種辦法來居間緩衝:呼攏法、拜託法、演戲法、… 照顧長輩與照顧小孩的原則是一樣的:#開心最重要 我們是第一次當爸媽,他們是第一次當阿公阿媽,都需要練習~ ❤️【贊助連結】https://pse.is/45pqg7 (單次捐款無收據) 有你們的支持,讓我們有持續前進的動力! ​ ❤️支持人本| https://pse.is/3yw2cn ❤️集力計畫| https://pse.is/4a6qx2

    【父母百寶箱】老師在班級群組告狀時…

    【父母百寶箱】老師在班級群組告狀時…
    當老師在班級群組裡寫長文指責學生, 家長除了說「老師辛苦了」、「已讀不回」或「反駁回去」,還可以做些什麼? ​ 一、釐清自己看到的感覺或想法 1.很不舒服(感覺老師在說氣話) 2.看見老師很用心在帶班但遇到挫折 3.懷疑學生的反應有那麼錯嗎? ​ 轉念1:當人在生氣的時候,其實並不好受,他是在受苦的 轉念2:人在受挫時,有時候會用生氣來表現 轉念3:「拿回家簽名」這個要求可能是學生壓力的來源 ​ 二、思考自己想要什麼 ⊚想為親、師、生的互動撐出友善的空間 ⊚不是要爭個對錯,而是要一起為孩子好而攜手合作 ⊚想把現代社會的民主、用心溝通等價值帶入班級裡 ​ 三、行動 1.同理老師的情緒(但不代表認同他的作法) 2.猜想學生的難,他說的話不見得是針對老師 3.提出可行的方案(可以先和學生討論後再宣告指令) ❤️【贊助連結】https://pse.is/45pqg7 (單次捐款無收據) 有你們的支持,讓我們有持續前進的動力! ​ ❤️支持人本| https://pse.is/3yw2cn ❤️集力計畫| https://pse.is/4a6qx2

    【父母百寶箱】如何引導小孩生氣的情緒

    【父母百寶箱】如何引導小孩生氣的情緒
    ​有媽媽來問:剛滿4歲的女兒,最近會因為大人幫忙洗頭時不小心將水弄到她的臉,或是不小心撞到她的樂高作品,就非常生氣,不但不接受道歉,還會動手打人。媽媽想知道,該怎麼引導孩子好好地發洩生氣又不會傷害到別人? ​ 小孩有情緒時,他的需要是「發洩」?還是「承接」?這涉及爸媽想要幫小孩發展什麼能力! ​ 針對情緒,當爸媽想著「不要壓抑」,就會對應到「發洩」。然而,我們希望讓孩子面對情緒時,連結到的是安全,而非恐懼,這時就需要爸媽擔任「情緒協同調節」的角色,也就是「承接」。孩子會在這樣的協助之下,逐漸發展出承接自己情緒的能力。 ​ 要如何才能承接孩子的情緒呢?其實還真的需要發揮一點創意,而且要不斷地try。就算是要設定暫停區,也得先想好,那是情緒休息區?還是情緒隔離區? ❤️【贊助連結】https://pse.is/45pqg7 (單次捐款無收據) 有你們的支持,讓我們有持續前進的動力! ​ ❤️支持人本| https://pse.is/3yw2cn ❤️集力計畫| https://pse.is/4a6qx2

    【父母百寶箱】面對性騷性侵,教孩子以「主張權利」取代「保護自己」(下)

    【父母百寶箱】面對性騷性侵,教孩子以「主張權利」取代「保護自己」(下)
    面對性騷性侵,教孩子以「主張權利」取代「保護自己」(下) ​ Metoo浪潮推動了台灣社會的進步, ​ 大家開始能支持受害人、接住受害人,謝謝他們勇敢站出來,讓傷害可以止息;受害人也清楚這不是自己的錯、無須遮遮掩掩,甚至請求媒體不要把臉打馬賽克,因為該覺得羞恥的是行為人。 ​ 💡如何教小孩「主張權利」? 教 #相信自己的感覺,而 #不是懷疑別人 在被逾越界線的當下,能相信自己會有感覺(警鈴存在),並相信這個感覺(不舒服的感受是真的) ​ 💡主張權利的句型: 「我覺得不舒服,請你停止!」 「你可能不是故意的,但已讓我不舒服,請你不要再XXXX」 ​ ❓這些平常都有在教,但狀況臨頭時卻說出不口?! 知道是一回事,做不做得到又是另一回事——— #光是教性教育是不夠的! ​ ❓大人如何協助小孩有能力#主張權利? 👉讓孩子長成自信、不害怕威權的人: ✅維護孩子的界線:要碰觸孩子前需要詢問他的意願,徵求他的同意 ✅呵護孩子的感受:讓孩子自己感受冷熱評估增減衣物、感受飢飽決定吃與不吃。 ✅不要打罵小孩:打罵就是最直接的逾越界線!這讓孩子懷疑自己的感受、合理化威權對他的行為。 ❤️【贊助連結】https://pse.is/45pqg7 (單次捐款無收據) 有你們的支持,讓我們有持續前進的動力! ​ ❤️支持人本| https://pse.is/3yw2cn ❤️集力計畫| https://pse.is/4a6qx2

    【父母百寶箱】面對性騷性侵,教孩子以「主張權利」取代「保護自己」(上)

    【父母百寶箱】面對性騷性侵,教孩子以「主張權利」取代「保護自己」(上)
    💡 當身體的界線被逾越時,是權利被侵害! 👉 我可以主張自己的權利 💡 為什麼不是教孩子「保護自己」? - 這是把大人的責任丟給小孩! ️👉 保護小孩是大人的責任 - 曾遭受侵害的孩子會覺得「沒盡到保護自己的責任,是自己的錯」!👉犯錯的是對方不是受侵害的人 💡 教身體紅綠燈,哪裡有問題? - 身體自主權的範圍,不限於紅燈區(俗稱的「隱私」),應該是從頭髮到腳指頭都是! - 每個人不能被碰觸的部位可以自己決定,看對象、看心情、看時間、看地點,是浮動的狀況,而且隨時可以喊「停!」 - 只用紅綠燈來舉例會誤導孩子的認知,以為臉可以被摸、手可以被摸。 💡 不要再用《大野郎與小紅帽》來宣導預防性騷擾性侵害?! - 被熟人性侵性騷的比例超過八成 - 只是在恐嚇小孩要防備陌生人 - 性侵性騷擾的人與大野狼形象設定相距甚遠,反而混淆小孩的認知 💡 小孩求助時,家長如何回應? ✔ 第一時間選擇相信 ✔ 閱讀孩子的非語言訊息(表情、語調、肢體動作) ✔ 鼓勵孩子多說一些(情節、人物、時間、地點) ❌ 不要說:「那是XX喜歡你呀!」、「你要好好保護你自己啊!」 我們還有「面對兒童性騷擾怎麼辦」手冊與親子工作坊,歡迎洽詢~ |買書這裡去: https://reurl.cc/YeeYdD ❤️【贊助連結】https://pse.is/45pqg7 (單次捐款無收據) 有你們的支持,讓我們有持續前進的動力! ​ ❤️支持人本| https://pse.is/3yw2cn ❤️集力計畫| https://pse.is/4a6qx2

    【父母百寶箱】選填志願

    【父母百寶箱】選填志願
    有媽媽來問,女兒曾有一段國中生活過得很辛苦,好不容易挺過來,也找回自己的信心,很拼搏地準備課業,但會考這兩天卻因故失常了,從放榜到現在都一直處於懊惱不甘的低落情緒中… ​ 媽媽盡量閉嘴,讓女兒自行消化那些情緒,也盡其所能擋掉親友們莫名的關心,但,選填志願在即,媽媽很想幫忙,卻被渾身是刺的孩子弄得不知所措! ​ 雅萍提供三個重要戰略: 1. 衡量情勢 2. 站好位置 3. 記得求助 ​ 面對極為敏感的青少年,爸媽的心就只能相對變得脆弱嗎? 其實,雙方都值得好好呵護~~ ​ ❤️【贊助連結】https://pse.is/45pqg7 (單次捐款無收據) 有你們的支持,讓我們有持續前進的動力! ​ ❤️支持人本| https://pse.is/3yw2cn ❤️集力計畫| https://pse.is/4a6qx2

    【父母百寶箱】我們與『歧視』的距離

    【父母百寶箱】我們與『歧視』的距離
    我們與『歧視』的距離 ​ Q:「歧視」跟「不喜歡」,一樣嗎? A:有區別的喔! ​ #歧視👉只是因為他的性別、種族、膚色、外觀、性傾向…等,就對他有偏見,或給予差別對待 (俗稱:開地圖砲) #不喜歡👉是因為對方的具體行為,而對他有負面觀感 ​ Q:如何降低歧視的發生? A:歧視是從#貼標籤、#偏見 而來;若要減少歧視,最好能走瞭解路線,去認識與自己不相同的族群/性別/膚色/性傾向…的世界。 ​ 雅萍分享她看了公視主題之夜Show日本啟聰學校《明晴學園的寂樂青春》,驚覺自己對聾人世界是如此一無所知。 ​ 主張#差異是珍寶 的森林小學,曾有一個認識移工教案(https://pse.is/52c7ll)。學校安排小孩用連線的方式,訪問去美國工作的台灣人及來澎湖工作的印尼漁工,老師請孩子從「離家的心情、為何選擇這個工作、為何選擇來到這個國家、自己夢想」的方向去思考訪題。 ​ 爸媽如果想跟孩子談,可以直接就相關的新聞事件來說;也可以走間接路線,分享自己的生活經驗,例如突然發現到自己不想去坐在外籍移工身邊的空位,跟孩子聊聊自己的覺察、心裡有什麼標籤、自己為什麼會這樣?或許,孩子也會開始在生活中去發現,那些與我們距離並不遠的…歧視。 ​ ❤️【贊助連結】https://pse.is/45pqg7 (單次捐款無收據) 有你們的支持,讓我們有持續前進的動力! ​ ❤️支持人本| https://pse.is/3yw2cn ❤️集力計畫| https://pse.is/4a6qx2

    【父母百寶箱】『青少年真有本事談戀愛?』 總是嚷著要自己決定,後果扛得起嗎?

    【父母百寶箱】『青少年真有本事談戀愛?』 總是嚷著要自己決定,後果扛得起嗎?
    青少年時期的重大任務:練習怎麼當大人—可以對自己的事物有掌控權、能決定自己將來要過怎樣的生活。 這集,邀請到人本三重青少年基地館長,伊真,從「青少年瞞著爸媽談戀愛」聊起~~ ​ 當遇上兩代之間的 #價值觀衝突 📚伊真如何跟大人談 👉要追問自己的擔心是什麼? 覺得小孩年紀小,沒有能力做決定?追問:那幾歲可以? 覺得小孩判斷力不佳,會有不想要的結果?追問:那判斷力要怎麼變好? 👉試著找出事情的正面意義 這是小孩學習「性平教育」以及「深度認識另一個人」的最佳時刻,因為動機最強 ​ 📚伊真如何跟小孩談 👉不先評判小孩,多聽小孩的心聲&相信小孩有解決事情的能力 ​ 📚伊真教小孩跟父母溝通時要先做什麼準備 ① 先想好自己為什麼想提這個要求? ② 先猜想爸媽可能會有什麼擔心? ③ 先想好有哪些方法可以降低爸媽的擔心? ④ 先想好備案是什麼? ❤️【贊助連結】https://pse.is/45pqg7 (單次捐款無收據) 有你們的支持,讓我們有持續前進的動力! ​ ❤️支持人本| https://pse.is/3yw2cn ❤️集力計畫| https://pse.is/4a6q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