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告子上〉第一章

    Explore "〈告子上〉第一章" with insightful episodes like "【系列二‧《孟子》】EP16 人性論(十一):〈告子上〉第一章 結論之三", "【系列二‧《孟子》】EP15 人性論(十):〈告子上〉第一章 結論之二", "【系列二‧《孟子》】EP14 人性論(九):〈告子上〉第一章 結論之一", "【系列二‧《孟子》】EP10 人性論(八):〈告子上〉第一章 告子的心意(下)" and "【系列二‧《孟子》】EP9 人性論(七):〈告子上〉第一章 告子的心意(中)" from podcasts like ""晨田暮里", "晨田暮里", "晨田暮里", "晨田暮里" and "晨田暮里"" and more!

    Episodes (7)

    【系列二‧《孟子》】EP16 人性論(十一):〈告子上〉第一章 結論之三

    【系列二‧《孟子》】EP16 人性論(十一):〈告子上〉第一章 結論之三
    閱讀文獻: 〈告子上〉第一章 告子曰:「性,猶杞柳也;義,猶桮棬也。以人性為仁義,猶以杞柳為桮棬。」 孟子曰:「子能順杞柳之性而以為桮棬乎?將戕賊杞柳而後以為桮棬也?如將戕賊杞柳而以為桮棬,則亦將戕賊人以為仁義與?率天下之人而禍仁義者,必子之言夫!」 譚家哲:《孟子平解》,台北:唐山出版社,2010年,頁447-8,〈告子上〉前言【案:人性論總論】,第四點 四、若單純從現象表面言,人之善與惡均本同為事實,而此時仍把這善與惡歸源於人之本性、甚至稱此為人性之事實,對這樣人性論之用心,是我們必須更首先明白的。 性善性惡之理論,實非只為解釋或說明人之是善是惡而已,因若人同時可現象地有此兩者,稱人性本善或本惡實與人之善惡本身再無直接關係,因而性善性惡論,其目的非為解釋人善與惡其行為之由來而已,而是為說明,人本身在天地萬物中,其作為一存在物究竟是怎樣的。若是惡,那所謂善,其根據與意思都應與人或人性無關,其根據應在人作為人之外其他事物或其他價值上;而此時,人或人性在眾多存在物之中,因而非首位的,非善故。以人性本善抑本惡,其最終想說的,因而實只有二:一為人這一存有者究竟是怎樣的一種存有;二為究竟什麼始是善?善作為善必須有其人性之依據或根據嗎?抑善實有其在人性外其他的根據?如是而從存有者言,人非最終極的存有,亦無任何優先性或根本性?對人性本善或本惡之討論,實是以此兩目的為本的。一為在人及人性作為萬物中之其中一種存有者言其所應有之(存有)位置,而另一為對善與惡本身之內容與意義之確定與其根據所在。以人性本善因而同於說,善即人性。而相反,以人性本惡時同即說,善非人性地言之善,是應有在人之外之所指的。因而透過善惡對人其存有位置之指認,間接但終極地,人性本善主要為指出,人是應被肯定為在種種存有物中(其對人而言)至為根本者。而相反,因人性本惡,故人之存有並非至為根本者,必也有在人之上或之外更根本甚至更真實之存有者,其存在始是善與惡或一切價值之決定者,非人或人性為決定者。這人在天地萬物中之位置,始是性善性惡論最終之目的所在。

    【系列二‧《孟子》】EP15 人性論(十):〈告子上〉第一章 結論之二

    【系列二‧《孟子》】EP15 人性論(十):〈告子上〉第一章 結論之二
    由本章間接可見,有關人性的表面觀察。 閱讀文獻: 〈告子上〉第一章 告子曰:「性,猶杞柳也;義,猶桮棬也。以人性為仁義,猶以杞柳為桮棬。」 孟子曰:「子能順杞柳之性而以為桮棬乎?將戕賊杞柳而後以為桮棬也?如將戕賊杞柳而以為桮棬,則亦將戕賊人以為仁義與?率天下之人而禍仁義者,必子之言夫!」

    【系列二‧《孟子》】EP14 人性論(九):〈告子上〉第一章 結論之一

    【系列二‧《孟子》】EP14 人性論(九):〈告子上〉第一章 結論之一
    閱讀文獻: 〈告子上〉第一章 告子曰:「性,猶杞柳也;義,猶桮棬也。以人性為仁義,猶以杞柳為桮棬。」 孟子曰:「子能順杞柳之性而以為桮棬乎?將戕賊杞柳而後以為桮棬也?如將戕賊杞柳而以為桮棬,則亦將戕賊人以為仁義與?率天下之人而禍仁義者,必子之言夫!」 《禮記‧中庸》節選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自誠明,謂之性;自明誠,謂之教。誠則明矣,明則誠矣。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

    【系列二‧《孟子》】EP10 人性論(八):〈告子上〉第一章 告子的心意(下)

    【系列二‧《孟子》】EP10 人性論(八):〈告子上〉第一章 告子的心意(下)
    閱讀文獻: 〈告子上〉第一章 告子曰:「性,猶杞柳也;義,猶桮棬也。以人性為仁義,猶以杞柳為桮棬。」 孟子曰:「子能順杞柳之性而以為桮棬乎?將戕賊杞柳而後以為桮棬也?如將戕賊杞柳而以為桮棬,則亦將戕賊人以為仁義與?率天下之人而禍仁義者,必子之言夫!」 《墨子‧兼愛上》第一、二段 聖人以治天下為事者也,必知亂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亂之所自起,則不能治。譬之如醫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則弗能攻。治亂者何獨不然,必知亂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亂之所自起,則弗能治。聖人以治天下為事者也,不可不察亂之所自起。 當察亂何自起?起不相愛。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謂亂也。子自愛不愛父,故虧父而自利;弟自愛不愛兄,故虧兄而自利;臣自愛不愛君,故虧君而自利,此所謂亂也。雖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謂亂也。父自愛也不愛子,故虧子而自利;兄自愛也不愛弟,故虧弟而自利;君自愛也不愛臣,故虧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不相愛。

    【系列二‧《孟子》】EP9 人性論(七):〈告子上〉第一章 告子的心意(中)

    【系列二‧《孟子》】EP9 人性論(七):〈告子上〉第一章 告子的心意(中)
    「率天下之人禍仁義者,必子之言夫!」有何重要性?告子何需在意?這不正是告子以桮棬喻仁義時,希望的結果嗎? 閱讀文獻: 〈告子上〉第一章 告子曰:「性,猶杞柳也;義,猶桮棬也。以人性為仁義,猶以杞柳為桮棬。」 孟子曰:「子能順杞柳之性而以為桮棬乎?將戕賊杞柳而後以為桮棬也?如將戕賊杞柳而以為桮棬,則亦將戕賊人以為仁義與?率天下之人而禍仁義者,必子之言夫!」 〈公孫丑上〉第二章節選 曰:「敢問夫子之不動心,與告子之不動心,可得聞與?」「告子曰:『不得於言,勿求於心;不得於心,勿求於氣。』不得於心,勿求於氣,可;不得於言,勿求於心,不可。夫志,氣之帥也;氣,體之充也。夫志至焉,氣次焉。故曰:『持其志,無暴其氣。』」(…) 「何謂知言?」曰:「詖辭知其所蔽,淫辭知其所陷,邪辭知其所離,遁辭知其所窮。生於其心,害於其政;發於其政,害於其事。聖人復起,必從吾言矣。」

    【系列二‧《孟子》】EP8 人性論(六):〈告子上〉第一章 告子的心意(上)

    【系列二‧《孟子》】EP8 人性論(六):〈告子上〉第一章 告子的心意(上)
    這是一場不只將主題置乎「人性」的對談,更是「人性的對談」。能夠如此的關鍵,在言談者把言語背後的心意,視為對答對向的層次,而不迷失在言談本身。它同時亦示範了對人性的討論,當始於重視人性。 閱讀文獻: 〈告子上〉第一章 告子曰:「性,猶杞柳也;義,猶桮棬也。以人性為仁義,猶以杞柳為桮棬。」 孟子曰:「子能順杞柳之性而以為桮棬乎?將戕賊杞柳而後以為桮棬也?如將戕賊杞柳而以為桮棬,則亦將戕賊人以為仁義與?率天下之人而禍仁義者,必子之言夫!」

    【系列二‧《孟子》】EP7 人性論(五):〈告子上〉第一章 言與心

    【系列二‧《孟子》】EP7 人性論(五):〈告子上〉第一章 言與心
    如同「必子之言夫!」的「言」,竟能起到「率天下之人而禍仁義」的作用,「言」的影響力不容小覷。但「人性論」所優先聚焦的,為何不在「人性論」之「人性」,而在「人性論」之「論」呢?為何不是先闡明「人性」,而是先擔憂「言」如此陳述所造成的後果呢? 閱讀文獻: 〈告子上〉第一章 告子曰:「性,猶杞柳也;義,猶桮棬也。以人性為仁義,猶以杞柳為桮棬。」 孟子曰:「子能順杞柳之性而以為桮棬乎?將戕賊杞柳而後以為桮棬也?如將戕賊杞柳而以為桮棬,則亦將戕賊人以為仁義與?率天下之人而禍仁義者,必子之言夫!」 〈滕文公上〉第一章 滕文公為世子,將之楚,過宋而見孟子。孟子道性善,言必稱堯舜。 世子自楚反,復見孟子。孟子曰:「世子疑吾言乎?夫道一而已矣。成覸謂齊景公曰:『彼丈夫也,我丈夫也,吾何畏彼哉?』顏淵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公明儀曰:『文王我師也,周公豈欺我哉?』今滕,絕長補短,將五十里也,猶可以為善國。《書》曰:『若藥不瞑眩,厥疾不瘳。』」 〈公孫丑上〉第二章節選 曰:「敢問夫子之不動心,與告子之不動心,可得聞與?」「告子曰:『不得於言,勿求於心;不得於心,勿求於氣。』不得於心,勿求於氣,可;不得於言,勿求於心,不可。夫志,氣之帥也;氣,體之充也。夫志至焉,氣次焉。故曰:『持其志,無暴其氣。』」(…) 「何謂知言?」曰:「詖辭知其所蔽,淫辭知其所陷,邪辭知其所離,遁辭知其所窮。生於其心,害於其政;發於其政,害於其事。聖人復起,必從吾言矣。」 〈梁惠王上〉第七章節選 王說曰:「《詩》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謂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於我心有戚戚焉。(…)」
    Logo

    © 2024 Podcast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Stay up to date

    For any inquiries, please email us at hello@podcastworl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