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文史紀錄

    Explore "文史紀錄" with insightful episodes like "ep19|文史有聲紀錄|明清至日治時代的白鷺文史", "ep10|文史有聲紀錄|你知道白鷺部落也有荷蘭殖民歷史嗎?原來傳統佩刀上那一根根紅毛就是..." and "ep4|kivangavang聲活記錄|回家囉!排灣族南和白鷺舊部落" from podcasts like ""部落時尚雜貨店SIUBUY", "部落時尚雜貨店SIUBUY" and "部落時尚雜貨店SIUBUY"" and more!

    Episodes (3)

    ep19|文史有聲紀錄|明清至日治時代的白鷺文史

    ep19|文史有聲紀錄|明清至日治時代的白鷺文史
    主題:有聲文史紀錄|明清至日治時代的白鷺文史 部落時尚雜貨店 店 長|Camak 查馬克 店小二|Puljaljuyan 布拉路漾 - Podcast收聽連結|https://siubaisiubai.soci.vip/ - 明清時期 白鷺族人稱呼此時期從中國來到臺灣的統治者與官兵為kuaping(瓜柄)以及ljautjiya(勞買)。清政府於康熙二十三年(1684)在臺灣正式建制郡縣。統治者將臺灣的人群約略區分為「漢人」與「番人」。清政府稱中央山脈南段(還沒包括當時稱為琅崎的地區)為「傀儡山」,因此活躍於此地區的原住民族就被稱為「傀圖番」(黃叔擏,1957(1724年原刊):150-155) 當時官方雖然禁止漢人進入山區,不過漢人仍不時違背法令入山開墾,或許為了合法化自己的違規行為,於是藉由帶領山區原住民族以「歸化」為名義與官府接觸,好轉移官府的注意力。在雍正二年(1724)4月間,在通事的帶領下,擺律社副土官彩交協同加者惹也社,則加則加卑社,柯寬社等社代表前來府城會見清朝官員(國立故宮博物院編,1997:234-236;黃叔:152)。此後在清代的文獻上,常被記作「擺律社」,又名拜律社,或排力社(王瑛曾編纂,2006(1764年原刊):117)。 當時清政府治理臺灣的態度並不積極,也刻意隔離原漢維持族群差異,以維持社會秩序(柯志明,2001:35-61)。因此19世紀以前,除了幾次南部動亂時白鷺部落可能加入官方的剿匪陣營之外,一般說來很少見到擺律社的相關記載。直到牡丹社事件之後,清政府執行「開山撫番」政策,將統治力擴及臺灣全境,其中由沈葆禎規劃,袁聞拆修築從赤山(屏東萬巒鄉境內)到卑南(臺東市)的赤山卑南路,獲得不少山區部落的協助(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1959:167),清政府才得以進一步增進對山區地理知識與原住民的瞭解。 日治時代 族人稱呼日本人為dripun(季本,為日本的諧音),這時期對部落而言,是進入極大的變期,許多事務包括生活言行受到管轄,當時日本政府以蕃地員警為媒介,企圖改變部人民的社會生活與文化,加上族人與外界日漸密切接觸,這些都日漸對部落造成衝擊。 本節目文獻採自「炭火相傳 payljus白鷺部落文史紀錄」

    ep10|文史有聲紀錄|你知道白鷺部落也有荷蘭殖民歷史嗎?原來傳統佩刀上那一根根紅毛就是...

    ep10|文史有聲紀錄|你知道白鷺部落也有荷蘭殖民歷史嗎?原來傳統佩刀上那一根根紅毛就是...
    主題:文史有聲紀錄|你知道白鷺部落也有荷蘭殖民歷史嗎?原來傳統佩刀上那一根根紅毛就是… 部落時尚雜貨店 店 長|Camak 查馬克 店小二|Puljaljuyan 布拉路漾 - Podcast收聽連結|https://siubaisiubai.soci.vip/ - KIVANGAVANG聲活紀錄,透過聲音紀錄,一起聽見部落的美好生活。 - 本集節目內容文獻採自「炭火相傳 payljus白鷺部落文史紀錄」 編著者:林時吉、陳文山等 出版發行:屏東縣來義鄉白鷺社區發展協會(2009.12) - 白鷺部落一開始的核成員為tjamatja'an家族,之後在不同時期,陸續接納外來家族或設立新興家族,相互聯姻扶持而興旺,於白鷺老部落時期奠定今日五大家族共同守護白鷺部落的局面。 - (二)老部落時期 01:40 白鷺部落名稱由來 在當時的敵對認為,由於這群住在uvulj的勇士人數雖少但團結一致,導致敵人無法以人多勢眾的兵力攻下,於是敵人就感嘆:「像這樣如火炭般微亮的小部落,為什麼會攻不下來?」其他部落也這樣形容本部落的勇士,說他們的身體連子彈跟弓箭都射不死,身體好像空殼跟影子一樣。本部落族人聽到這樣的傳聞,就把部落名稱從uvulj改成payljus(不同拼寫系統亦寫成pai ljus,pailus等),自翊為永不熄滅的payljus(火炭),奮勇作戰的精神跟表現就像燒紅的payljus(火炭)般火熱。現在慣以「白鷺」作為漢字記音的寫法。 另外一個說法則是,當部落還居住在tjisapatiya(老白鷺北方約2.8公里處)時,aulivan家族的祖先,曾經來到uvulj這個地方打獵。族人就地生火取暖,將tjevet(男用短裙)以火燻乾,但是離開的時候payljus時尚未熄滅,後來被尋覓部落用地的其他部落族人發現,以為這個地方已經有人先行佔據而放棄此地,於是以未被熄滅的payljus作為當地的地名。無論是哪一種說法,都是以payljus(白鷺斯/火炭)為名來稱呼這個部落。 05:16 puvatuan puvatuwan(位於老白鷺北方約白鷺駐在所與舊白鷺國小之間)。有兩種意思,一是形容本部落族人勇猛,像獵狗一樣猛追,咬住獵物就不放過,二是指敵人像敗犬一樣叫囂不停又落荒而逃,不認識此地是這群人的地盤,還敢瞧不起已經住在這裡的人。 07:40 荷蘭時期 地理大發現後,台灣成為荷蘭人對中國、日本與南洋貿易的殖民據點。有關白鷺部落的記開始出現在殖民者的文字紀錄中,相對的,白鷺部落族人也有開始與來自世界的人群展開接觸。 09:05 與荷蘭人締結聯盟 荷蘭人從西元1624年,以大員,也就是現今台南市為中心展開對台統治1624年,為了探勘東部黃金,開始積極尋找除了海陸以外橫越中央山脈地南段抵達東部的可能性為了,活動於南部東邊山區的原住民族就此展開與荷蘭人的接觸活動與南部東邊山區的,白鷺部落便於1663年首次現身於荷蘭文獻當中白鷺。 13:26派員參加南路會議 白鷺與荷蘭人的聯盟關係,也透過定期於大員舉行的地方會議更加強化。1644年白鷺和附近三個部落的頭人來到當時平埔族活躍於屏東平原的力力社(清代鳳山八社之一),準備與力力社的頭人一起前往大員參加地方會議,卻因為力力社的頭人身體不適而作罷,直到1645年,白鷺部落才由頭人kapil 代表出席南路地方會議。 15:20剪髮有獎 古時候白鷺部落男性與女性一樣慣留長髮,整理方式一般分為兩種,一是sinitarar,作法是將長髮環繞在頭部,二是qinadjapi,作法是將綁好的辦子垂下來再纏裏頭巾。直到荷蘭人統治臺灣時,為了方便分辨男女,於是召集各家族管理成員,說明應先從宗長開始執行作為示範。可是當時大家都不願意配合這樣的搭施,宗長也不願意,於是提出願以宗長階級體制之禮作為獎賞,以徵求願意把長髮剪下來的男人。 17:18(當時)人口統計 根據荷蘭人於1656年最後一次人口調查數據統計,當時白鷺部落有49戶,人口數則達到了440人,就當時山區部落而言,可說是大部落。 - 錄音/剪輯/配樂:Camak (查馬克) 文獻:「炭火相傳 payljus白鷺部落文史紀錄」 部落時尚雜貨店 Instagram 部落時尚雜貨店 Apple Podcast

    ep4|kivangavang聲活記錄|回家囉!排灣族南和白鷺舊部落

    ep4|kivangavang聲活記錄|回家囉!排灣族南和白鷺舊部落
    主題:kivangavang聲活記錄|回家囉!排灣族難和白鷺舊部落 部落時尚雜貨店 店 長|Camak 查馬克 店小二|Puljaljuyan 布拉路漾 還記得2021年的第一天,你去了哪裡玩呢? 2021年1月1日第一天, 我們決定回家,回到被群山環抱的家【#白鷺舊部落】, 這一集「部落時尚雜貨店」將帶著你們聽聽白鷺舊部落的老故事。 - 白鷺部落的發源地,位於瑪家鄉高燕段的padain(巴達應),此處可以說是排灣族的發祥地,而白鷺族人也相信這裡就是第一次族人遷移的居住地。 - 從padain(巴達應)發祥地出發,經過了六次遷徙,每一次遷徙都有著不同的地域名。而在第七次遷村,經過頭目與耆老研商,最後決定遷移至現在的巴井留守山領域一處同樣長滿茅草的山,名為uvulje(烏福勒),也就是現在的白鷺老部落,此地坐落於現在的力里溪與七佳溪匯流處的北邊山區,也就是第七次遷徙。 - 在這裡,族人開始長期規模性的定居,早在荷蘭人還沒來到臺灣之前,白鷺族人已於此地發展成具有相當規模及制度的部落發展。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定居之後,族人並將uvulje(烏福勒)地名改為payljus(白鷺);延續至今,就是我們口中所稱的老部落、老白鷺,或稱舊部落、舊白鷺。 - 回顧當時的台灣島上的社會氛圍,正是日本政府與國民政府交替的年代,聽部落耆老口述,在舊部落的上空常常看見往返頻繁的飛機,每當一聽到「轟~轟~轟」聲飛機劃過,就會馬上躲進屋內深怕被外敵看見,這樣充滿恐懼的生活,卻也深深刻印在族人的腦海中。 - 早期殖民政府政所禁止的傳統祭儀與紋手文化,也在政權轉換的過渡期間慢慢地恢復,但在後續接管的國民政府也曾經有一段時間禁止這些習俗。後來在國民政府的同化政策推動下,依賴山林生活在深山的排灣族部落幾乎都被迫遷移至平原地帶。白鷺部落族人陸續遷離第七次定居的老部落,開始了第八次的搬遷。在1959年,國民政府在政策的推動與規劃之下,將白鷺部落與高見部落合併,也就成了現在的屏東縣來義鄉南和村(解1:tjuru’aljdju),一直到現在,形成兩個部落,擁有與保留了各自部落的傳統祭場與文化祭儀。 - *解1:南和村tjuru’aljdju 村所在地,最早是望嘉部落家族及gade(嘎德)家族兩個家族的傳統領域,後來,日本時代就劃給從古樓分支過來的高見部落作為農耕地;此地望眼放去滿山遍野都是(阿拉九/雞母珠草) ,這種黑紅相間的硬質小珠很適合做成串珠當項鍊裝飾及創作物件。白鷺族人便以白鷺系統發音 tjuru’aladju(久拉阿拉久)為這片土地命名,意思是雞母珠的故鄉。高見由於是古樓部落分移而來,發音喜統與白鷺不同而記為tjurukaladju。至於漢名「南和」,則是取位於來義鄉「南」邊併居的兩個部落都能「和」睦共處的意思。(資料來源:來義鄉公所網站) - kivangavang聲活記錄| 01:24 -06:49 Payljus(白鷺)白鷺遷徙史至現址南和村 kivangavang聲活記錄| 10:10-15:24 Rupiljiyan(盧比黎亞呢)家族遷徙史、傳奇人物qarapangan kivangavang聲活記錄| 18:02-21:20 Aulivan(奧力萬)家族家戶文史 - 詳列使用歌曲: 1.李泰祥-專輯:雲在頭上飛-歌曲:山谷 2.李泰祥-專輯:雲在頭上飛-歌曲:呼喚 3.泰武古謠傳唱-專輯:歌開始的地方-歌曲:迎祖靈之歌 *書籍資料參考:碳火相傳 payljus白鷺部落文史紀錄 *網站資料參考:白鷺部落猶如炭火不滅、發光發熱 - 原住民族委員會
    Logo

    © 2024 Podcast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Stay up to date

    For any inquiries, please email us at hello@podcastworl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