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李清照

    Explore "李清照" with insightful episodes like "EP144.[易經格物]從節氣小雪談起:探索成語履霜堅冰的意涵", "第二十三話-李清照的超能力「水龍頭淚腺🚰」:老公太窮沒關係,把老娘的衣服👗賣了吧|古早人日記 OLD PEOPLE STUDIO", "EP044 千古第一才女 李清照", "蓉兒亂想EP27|四十如何不惑?課本裡的古人,今日的教學者,喜歡40歲的自己嗎?" and "【元瓅少年遊】詩詞蒙太奇 EP27__【謁金門】〈春半〉、【菩蕯蠻】〈詠梅〉、【生查子】〈年年玉鏡臺〉、【江城子】〈賞春〉、花酒訴衷情、朱淑真|周晏菱" from podcasts like ""易眼觀天下:神話、哲學、文學的跨領域對話", "古早人日記", "談天說地", "好想暢談" and "元瓅少年遊"" and more!

    Episodes (13)

    EP144.[易經格物]從節氣小雪談起:探索成語履霜堅冰的意涵

    EP144.[易經格物]從節氣小雪談起:探索成語履霜堅冰的意涵
    張易生老師著作介紹:https://bit.ly/ISun8619book 敘述: * 何謂節氣?二十四節氣如何劃分? * 公元前104年的《太初曆》正式將二十四節氣訂於曆法 * 節氣小雪有何特色與諺語? * 清朝文人王士禛:「寂寥小雪閒中過,斑駁新霜鬢上加」 * 北宋文豪蘇軾:「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 易卦「地雷復卦」:24個節氣是地球圍繞太陽公轉的24個位置,周而復始 * 何謂十二辟卦?為何也稱作稱作十二消息卦? * 二十四節氣與十二辟卦的對應關係 * 二十四個節氣分布在十二個月中,每個月有一個節,一個氣 * 古人稱通曉古今、學識淵博的儒者為「通儒」 * 出自易經坤卦的成語「履霜堅冰」有何意涵? * 坤卦初爻爻辭:「初六,履霜堅冰至。」 * 坤卦初爻象辭:「履霜堅冰,陰始凝也;馴致其道,至堅冰也。」 * 「履霜堅冰至」代表趨勢學? 【聯絡信箱】:greatachievement8619@gmail.com 📜【著作權聲明】: 未經《易眼觀天下》書面同意,不得擅自以下載、轉貼或以他法重製本頻道所有內容,亦不得利用《易眼觀天下》頻道所屬之局部或全部內容用以商業或個人利益,或用於商業性質之分享、連結。任何商業使用與連結,請事先取得《易眼觀天下》書面同意。

    第二十三話-李清照的超能力「水龍頭淚腺🚰」:老公太窮沒關係,把老娘的衣服👗賣了吧|古早人日記 OLD PEOPLE STUDIO

    第二十三話-李清照的超能力「水龍頭淚腺🚰」:老公太窮沒關係,把老娘的衣服👗賣了吧|古早人日記 OLD PEOPLE STUDIO
    春桃🍑和Karly🐑無意間撿到一本《古早人日記》,從此開啟穿梭古今的奇幻旅程! 節⽬將以幽默詼諧⽅式將古⽂、古⼈,依照年代由古至今,結合時事🌏、搞笑速記法🧐,帶領聽眾穿越古今。 一身傲骨李清照,古典文學女詞人NO.1,才名天下,打破陳規 早期可愛俏皮溫和,後期沈痛哀怨決絕 詩豪邁,詞溫婉,擔得起才女之名! #古早人日記 🎧Spotify 收聽 https://reurl.cc/O4R22R **🎧Facebook ** https://reurl.cc/8pbrdo **🎧Instagram ** https://reurl.cc/60bpW6

    EP044 千古第一才女 李清照

    EP044 千古第一才女 李清照
    李清照與王維有𨶹係嗎 李清照一生詞作的變化 李清照最為人熟知的詞 李清照為何被叫李三瘦 李清照在烏江緬懷項羽 二婚讓李清照因而坐牢 李清照與杜康有關係嗎
    談天說地
    zh-HantOctober 10, 2022

    蓉兒亂想EP27|四十如何不惑?課本裡的古人,今日的教學者,喜歡40歲的自己嗎?

    蓉兒亂想EP27|四十如何不惑?課本裡的古人,今日的教學者,喜歡40歲的自己嗎?
    不知道大家的40歲都過得如何?43歲被貶江州的白居易,為什麼能夠寫下「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覺有遷謫意」?40歲的李白,面臨改朝換代,進入天寶元年,許夫人也逝世;40歲的蘇軾,已自請下放杭州,此後轉到密州,這個時期寫下〈水調歌頭〉;40歲的歐陽脩,更是被貶滁州,寫下〈醉翁亭記〉! 女性代表李清照40歲與趙明誠度過短暫的幸福日子,一同校勘《金石錄》;國父孫中山39歲成立同盟會,45歲時終於武昌起義。胡適《四十自述》叮嚀陳獨秀、蔡元培,40歲一起來寫自傳!於是乎,我們有了這集的蓉兒生日特企^^ 29歲的蓉兒老師出道不久,傳承台中女中王增光老師的口傳心授,帶著第一個畢業班的曉明女中音樂班,熱血演奏了〈琵琶行〉,叮嚀女孩兒:「希望你們喜歡40歲的自己」。 待蓉兒老師也快走到了白居易的年紀時,當年的女孩兒也走到了蓉兒老師的年紀,回到曉明女中任教,繼續傳承。或許這就是生命的觸動,或許這就是為什麼蓉兒老師能不厭世的原因⋯⋯。 白居易〈琵琶行〉 曲調傳承|台中女中1998年國文科王增光老師 片頭演出|2012曉明女中音樂班 聲樂|戴迎珈、琵琶|黃亭瑋、胡琴|郝翊、鋼琴|陳恩力 音樂班才女們的彩蛋🐣 即興改編琵琶行歌詞👇🏻 各位朋友我告訴你 現在唱的是琵琶行 默寫真的要好好背呀 不然對不起白居易 從頭到尾不NG 這實在是不容易 2012畢業前 曉明??高三己 📣 關注【暢談國文】 FB|IG|Line@|YouTube|Medium 每週暢談一個教育議題,開啟您的教育新視界 🔔 歡迎按讚訂閱加分享🔔 靈感啟發靈感,行動促成行動|親子天下教育創新100選

    【元瓅少年遊】詩詞蒙太奇 EP27__【謁金門】〈春半〉、【菩蕯蠻】〈詠梅〉、【生查子】〈年年玉鏡臺〉、【江城子】〈賞春〉、花酒訴衷情、朱淑真|周晏菱

    【元瓅少年遊】詩詞蒙太奇 EP27__【謁金門】〈春半〉、【菩蕯蠻】〈詠梅〉、【生查子】〈年年玉鏡臺〉、【江城子】〈賞春〉、花酒訴衷情、朱淑真|周晏菱
    今天的節目內容將從「撫今追昔」手法,描述朱淑真如何體現「傷春怨春」及「斷腸」之愁悵,並聚焦於賞評其詞作中的風花雪月及煮酒象徵,特別是花和酒的意象,第三度解析言淺意深的斷腸女詞人──朱淑真託物言情志的女性意識面貌。 朱淑真利用「撫今追昔」手法表現情感失落的力道甚為強烈,以女性筆觸書寫屬於自身情感,充分體現女性生命意識復蘇帶來的深層意識和情感體驗。試看【謁金門】〈春半〉,全詞滿溢著難以排遣之愁緒: 春已半,觸目此情無限。十二闌干閑倚遍,愁來天不管。 好是風和日暖,輸於鶯鶯燕燕。滿院落花簾不卷,斷腸芳草遠。 朱淑真在本闋詞中融注自己諸多情感,有著思念中伴隨愁情、壓抑中透出妥協、無助中帶著企盼及憂傷中纏繞嗔怨,這麼多的情感皆屬灰暗色彩,其詞作內容就是獨缺了喜悅甜蜜的明亮色系;總體而論,這闋詞即是藉傷春自憐自己的凄苦境況,表達對意中人無限思念的愁情哀婉之作。 本闋詞率真直切抒寫自己的內心感受。「春天」總是和人的青春聯繫在一起,對於終日整年皆被鎖在閨閣庭院的每位女子來說更是如此;大自然的每一處細微變化、每一處的輕微律動,都會在詞人內心引起回響和共振。上闋首句精煉的「春已半」三字,詞人雖用敘述口吻點明時令,但「已」字卻透露詞人惜春傷感的情調,「春已半」已為全篇奠定哀傷自憐的基調,但「春已半」不僅是單單哀傷春已過半,更是隱含朱淑真自己獨白,似花的青春年華早已過半;目睹成雙成對的鶯鶯燕燕,滿院的飛花落紅,緊接著「觸目此情無限」體現朱淑真藝術感受的細膩綿長,具有她獨特的口吻聲情。藉由視覺來傾訴自己的感受,此句「觸目」後緊伴隨「此情無限」,既無半分描寫觸目之景,而是直道心語,這心中語卻又模糊含蓄,「此情」應是如何的情?「無限」又是什麼程度的量度?其實,本句中的「此」已道出朱淑真的顧忌,道出已嫁作人婦的她,對封建倫理欲衝破又掙不開的侷限,這個不清不楚、不明不白的「此」字,交雜著許多不能說破的顧慮,這些未嘗不是飽含了情到深處,任何言辭亦徒然無功之意味;同樣表愁情,看到南唐後主李煜還能托給東流的一江春水,反觀朱淑真?只有無限的斷腸愁更愁。 「十二闌干閑倚遍,愁來天不管」。一個「閑」字看似筆調輕鬆,似乎展示朱淑真閑情雅致與無憂無慮生活,實際卻是採用「反話正說」的筆法,這個「閑」字的象徵卻是她終日苦悶,被孤寂、思念與愁情團團困鎖而無力解脫的無奈。「十二闌干閑倚遍」正是她竭盡所能要將愁緒排解的手段,透過詞句呈現的畫面,得以想見朱淑真倚闌干時是如何的極目遠眺,「遠眺」是最能讓人將萬千思緒在一片廣闊景致中得到疏解,但對於朱淑真來說,在怎麼「倚闌遠眺」,其愁緒仍是逐層添加而無消解之樣;徒勞的無奈中只能輕怨一聲:「愁來天不管」,這句時與李清照「一種相思、兩處閑愁」對比,同樣表現思人的愁苦句卻有天壤之別,何以見得?李清照的愁是兩處,「兩處」依字義所解到底不是形單影隻,多的是一種溫柔慰藉,李清照是有良伴,即使愁也是甜滋滋的愁,是有人分享無需問天之愁;反觀朱淑真卻是真情實感之愁,有怨有恨,愁無法傾訴只能埋藏心尖,無人可吐露分享,只能自怨自艾牢騷一語「愁來天不管」,凄涼處境不在話下。 「好是風和日暖,輸於鶯鶯燕燕」。這下闋首句,詞人安排以天氣為切入點,為讀者們展示一幅風和日麗的春日良辰美景圖,乍讀之顯得明快,以為詞人在怨天尤人抱怨後心情好轉;但緊接一筆,後句來個「輸」字筆鋒陡轉,在自愧不如中訴說實際上是孤寂、悲苦與愁情;鶯鶯燕燕成雙成對在風和日麗中嬉戲,好不自在愜意,可歡樂是自然萬物的,而朱淑真如同生存在平行時空般,滿心只有無處發洩排遣的愁苦哀情,敏感多情的她在鳥兒幸福與繾綣中,想到的何嘗又只是一個「輸」字而已,雖一語道盡煢煢孑立的孤苦,但此「輸」字卻也展現她此時心中仍留存對纏綿愛情的憧憬與企盼,仍不放棄追求琴瑟和鳴的姻緣。 「滿院落花簾不卷,斷腸芳草遠」。何須卷簾,窗閣上的一絲風輕吹而過,敏感多情的詞人早已知曉落花已是滿院,不卷簾是怕親眼目睹這催人淚下的殘敗之景,不是不忍而是不敢見。縱是視而不見,詞人再也壓抑不了心中的愁情,那愁情已在心中奔湧,已非一個「閑」字能做作雅興,因此「斷腸芳草遠」,詞人真性情終於千呼萬喚始出來,芳草用以隱喻離人即意中人,「遠」字是「斷腸」的根本,「遠」不僅是身遠,更多的是心遠,「心遠」才是斷腸之語、凄涼之源。 朱淑真的詩詞能穿越社會規約,透過歷史樊籬在殘酷的封建社會壓迫下,暢所欲言地彰顯個人情感,坦誠抒發自我內心真實聲音,除此之外,更以女性角度寫出對社會和國家的關照;作品內除了直抒愁情外,另有以酒、花、春、淚、柳等自然萬物意象表現內心深處的萬般愁緒。清代文人吳衡照說道:「言愁之詞,必借景色映托,乃具深沉流美之致」。朱淑真在宋代詞人中亦屬集「愁」之大家,詞作中言愁情斷腸最多也最有分量和力度,她善於將濃濃的愁意浸潤於詞作(詩作亦有)之中,以便傳達一種生不逢時,命運多舛的感慨和憂傷之愁。然而,「愁」作為一種抽象之情,總是難以名狀,想將其完整解釋,則需借助有形之物來表達;接續便從自然萬物的意象角度來賞析朱淑真的愁情樣貌。 「花」是天地間美好的事物,亦是文人雅士茶餘飯後、閒暇之餘來段吟咏最多的自然原型,更可做為「解人語的審美趣味」、「通人事的人文意蘊」及「寄人心的情感依歸」。回溯早先吟咏相關主題者,當推屈原以香草美人自況,由此起始,文人墨客們便普遍在花草中尋找個人際遇與人格精神契合點,並以此自喻或作為人格象徵,更多的是用以表達人生追求。綜合朱淑真詩詞作品內容,其中咏花之作數量頗豐且種類繁多,她愛花,單以詞而論,在詞作中大量以花作為情感寄托的意象,《斷腸詞》集中涉及到花類意象多達19首,占詞作總量三分之二,當中詠梅數量最多有9闋、詠梨花(諧音離)和桃花各有4闋,詠海棠有2闋,另外還有在詞作中提杏花、藕花(諧音偶)、荼蘼、楊柳、桂花及木樨等;透過對朱淑真咏花詞作的意蘊探求,得以窺見其內心世界和人生的心路歷程,例如:詠海棠時自喻如其一般嬌羞而滿懷情思,可比擬為初生之犢的少女時期;詠梨花時自喻如其皓白幽寂且愁恨滿懷,可比擬為受束縛的怨婦時期,梨花可謂朱淑真筆下的寂寞代名詞;詠梅花時自喻如其孤傲不屈且頑強抗爭,有著清奇高潔形象,可比擬為在婚姻挫敗後奮起與禮教抗爭的獨立女性時期。 朱淑真愛梅戀梅賞梅,創作更以獨特的經歷投射到梅身上,抒寫出令人口齒噙香的梅花詞,得以見其對於格高韻勝的梅花相當偏愛。朱淑真曾作《梅竹圖》,據說被明代及近現代許多畫家激賞推崇;她將自己的人生體驗和主觀感受融入到對梅花的抒寫,梅花就如朱淑真靈魂的化身,既脫俗明媚又孤傲,更帶有斷腸的濃濃冷寂蕭瑟感。因此,朱淑真透過「梅花」體現數項意涵:一為生命的映照及人生際遇的代言物,是其一生抑鬱不得志的最佳寫照;二是將「梅」作為誘發情思的引線,成為唯一能書寫收藏心思的知己;三是梅花的開放代表春天到來,一年即將過去,梅花的開與落觸動詞人情思,因此,梅身為春天信使,詞人對其有深深依戀且用以寄托苦悶情緒;四是「梅」也是詞人藉以展示個人才華和不凡襟抱的載體。試看【菩蕯蠻】〈詠梅〉之作,在這闋詞中,朱淑真將自己身世遭遇寄遇於「梅花」中,讓其帶著濃濃冷寂蕭瑟之感,呈現寄情於景,景中有影之貌: ** 濕雲不渡溪橋冷,寒初破霜鈎影。溪下水聲長,一枝和月香。** 人憐花似舊,花不知人瘦。獨自倚闌干,夜深花正寒。 宋人魏端禮曾評本闋詞「清新婉麗且蓄思含情」,即評詞作讀後能感受其語言清麗婉轉,但情感卻如此深沉悲涼、孤獨愁怨,給人一種萬籟無言我獨賞之自傲自傷的情懷。雲霧靡靡,橋下溪水潺潺,在濃雲密布下卻顯得格外凄冷,這寒冷甚至要從水裡一彎如霜鈎的月影中破水而出;上闋就這樣點出「詠梅」的背景環境,隆冬時節橋頭月光下,偌大的天幕中,月下一枝凌寒獨放的初梅正散發出淡淡幽香,月光下顯得凄美悵惘,小橋、水聲、梅香和月影融為一爐,在這樣的時節賞花正是無比愜意。下闋筆鋒一轉,以體物細致入微的筆觸抒寫個人隱衷:「人憐花」但花卻「不知人瘦」,由花寫到人,人憐梅花如當初那般美麗,但物事人非,花兒不知道的是,人早已不復當初變得消瘦憔悴;頗有怨花不解風情,透露詞人情緒哀怨悲鬱之氣。朱淑真在詞中訴說自己跟梅花的情深意摰,人與花是相對關係,「人憐花似舊」絕非虛情假意語,人憐花且理解花,埋怨「花不知人瘦」,實為責備梅花忘卻自己這鍾情生活的忠實伴侶,無法理解自己因憂慮且求之不得而瘦,使得滿腔女子情長徒增孤寂凄涼。 本闋詞不重梅的形態,關注的重點在梅「凌寒獨開」及「一枝和月香」。在水邊和月下的幽靜空寂背景映襯下,梅花讓人感受到的不僅僅單純是存在方式的孤獨,更多的是無人知賞的精神寂寞;六出飛花傲骨枝的梅花,好似朱淑真精神化身,呼之欲出,其以冬梅自喻孤獨高潔冷艷,在清冷月光下獨自綻放,散發縷縷芬芳;由此可見,朱淑真愛梅正是熱愛生活、追求現實人生,更是追求美的藝術體現。朱淑真生命中的夏暑寒冬皆是花陪伴在身旁,各種花代表著她不同心緒面貌,例如:梅花奉獻高潔清奇,傳遞早春訊息;梨花感染寂寞愁緒,陪伴朱淑真淚落如雨;桃花絢爛,春日融融中有著美好年華的綻放,詞中多以「夭桃」書寫;桂花恬淡,鼓勵詞人在寒冷環境中仍遺世獨立。透過花意象堆疊融合塑造出的朱淑真,有喜有悲、有酒有淚,在萬絲愁苦中潛藏著審美意蘊。 「梅花」被喻為「花中魁」,鐵骨錚錚形象激勵人們自強不息。朱淑真寫梅總是帶有一股濃烈的愛惜之情,這種情感是她本自具有之。「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詞人以其獨特的審美視角寫梅,梅本身就是含淚疑愁、高潔冷艷的「孤梅」,是朱淑真多愁善感又不甘於淪棄在苦寒中,堅強佇立形象的真實寫照;詞人將自身思想和人生際遇「托物寓意、托物言志」於「梅」的形象內,對「梅」的抒寫流露出內心深處的淒楚與落寞,同時也以此表達對梅品格的體認,從而標舉自身清逸人格。由此可見,在朱淑真筆下的「梅」,不僅是清高幽獨的文人化身,亦烙上宋代女詞人獨有的精神印記。 隨著社會不斷發展,「酒」在傳統文化中扮演極為重要的作用,不僅是排解苦痛的解脫物,又是得意時必備佳饌,更是為文人們提供廣闊創作靈感的源泉,不論男女作家多藉酒澆愁以抒懷言志或宴飲助興,以酒為友。時序至宋,女性與酒的關係逐漸緊密,女性飲酒並賦飲酒詩詞,這樣的活動雖僅限於部分階層,但仍取得相當突破,特別是朱淑真,作品內對酒亦多次提及,「酒」也成了除花之外,另一項承載詞人自身的悲喜憂愁之物。綜觀朱淑真詞作,內容除了「花意象」外,詞作中傷春嘆春主題亦占中大篇幅,當中涉酒詞作有8闋,皆與春景春意相貫聯。在朱淑真這8闋涉酒詞作中,不同的飲酒程度、飲酒狀態,詞人都有深入的刻畫,例如:尊(酒器)、醉(狀態)、飲清歡、把酒、酒半、獨酌,醉吟等,不僅如此,詞人飲酒地點泰半在亭臺樓閣的高處,或設於亭臺樓閣及路邊、水邊的欄杆,「欄杆」也在這8闋涉酒詞中出現4次,從與酒相關的語句中脫穎而出;值得注意的是,朱淑真的涉酒詞也對梅花有相應描述,涉及梅花的外形、氣味及整體觀感等方面。總覽全篇可知,春日不僅有萬物甦醒百花盛開的生機景象外,又能與詞人生活狀態形成對比,春酒上市也使得朱淑真涉酒詞大篇幅作春景描寫,讓春與酒相互交融,自然生成情思飽滿且別具一格的涉酒傷春詞。 自古文人常愛藉酒顛狂,例如:曹操當年的豪情壯語「何解解憂?惟有杜康」,李太白也曾在與友人共飲時,洒脫而出「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狂放語。反觀朱淑真的詠物抒情詞常以梅花和酒來引發孤獨、寂寞,及對幸福愛情婚姻生活的嚮往,試看其【生查子】〈年年玉鏡臺〉,即為典型的寫酒意象兼寫梅之作,並將梅從自然物轉為非物相象徵: 年年玉鏡臺,梅蕊宮妝困。今歲未還家,怕見江南信。 酒從別後疏,淚向愁中盡。遙想楚雲深,人遠天涯近。 朱淑真無法與愛人相守,聽父母命導致破碎婚姻,沒有李清照幸運,可與丈夫兩情相悅琴瑟和鳴。朱淑真受到封建包辦婚姻的束縛殘害,使其極為哀怨,但甚為可貴的是,她並非一生怨懟,而是選擇勇敢與封建禮教頑強鬥爭,放棄失敗婚姻返家後,無意間與年少心愛之人相逢,然而上天始終與朱淑真開玩笑,在錯誤的時間遇見對的人,兩人相逢交往後又再度被迫分離,最終抑鬱畫下句點。詞中描寫詞人年年對著玉鏡臺,雖畫上時髦的梅花宮妝,卻索然無趣,此處的梅雖非自然物象,但也是詞人內心思念期待、哀愁情感的借喻;苦苦等候心上人書信,但卻又擔憂信中內容是告訴遭遇不測的壞消息,雖然如此借酒澆愁,卻也有所減少,只能在萬般愁苦中不斷流淚;朱淑真吶喊著:我朝思暮想的心上人啊,他所在的地方可比「天涯」還是遙遠,我該如何尋覓到他的身影?詞中表現她經歷兩年世事後的心理落差,酒本是用來麻醉身心愴痛的消遣物,但詞人卻為了心上人而減少飲酒,結果卻是讓心中的愁苦更為糾結,這樣的深情實感堪為女子罕見。再試看另首作品【江城子】〈賞春〉: 斜風細雨作春寒,對尊前,憶前歡。曾把梨花寂寞淚闌干。芳草斷煙南浦路,和別淚,看青山。 昨宵結得夢因緣,水雲間,悄無言,爭奈醒采愁恨又依然。展轉衾裯空懊惱,天易見,見伊難。 這是闋感情真摯的愛戀之詞,也是首絕望失戀之作,這樣既真摯又絕望的愛戀之情,是通過現實的企盼和夢幻的相見,再到夢醒時分的懊惱之反復渲染中得以充分展現。在上闋現實期盼這幕場景中,朱淑真先設置一個「斜風細雨和春寒料稍」的典型環境,用以烘托主人公當時那種心寒意冷、萬念俱灰的愁苦心境;接續在澆愁的酒杯面前,她將梨花帶雨般的悲傷,與先前和愛人在一起的嬌歡情景作強烈對比,進一步強調現實的孤寂與凄涼,當她抬起淚眼期望愛人如時歸來時,滿眼盡是「芳草斷煙」及「座座青山」,此處之比擬有如上文所舉〈生查子.年年玉鏡臺〉中所言「酒從別後疏,淚向愁中盡」藉酒欲消千萬愁,愁卻不減反增,讓人不知所措。 下闋第二幕場景,詞人將筆宕開,回憶「昨宵」與愛人「結得夢因緣」的情景。地點是「水雲間」,情景是「悄無言」,「水雲間」具有浪漫色彩,「悄無言」暗示甜蜜之意,那種興奮喜悅與幸福,皆在水雲間的無言之中;然而,美夢短暫虛幻,幸福亦是稍縱即逝且虛妄不實,因此,當朱淑真夢醒之後仍舊「愁恨又依然」。她在此處將夢境的甜美與醒來後的愁怨強烈對比,極言思念之深及愁恨之重;若把美夢比擬為美酒,那麼也只能是「借酒澆愁愁更愁」,而不能「同銷萬古愁」,難怪會「展轉衾裯空懊惱」,並從內心深處喊出「天易見,見伊難」的沉痛絕望語;這兩句刻畫「展轉」的動作、「懊惱」的情狀和心靈深處的絕震,淋漓盡致地抒寫朱淑真自己在失戀後那痛不欲生的情態,而「愁恨又依然」的原因,莫不是在付出滿腔熱情的自由戀愛失敗後所致。 詞作直抒胸臆,開篇便點明「借酒憶前歡」,昨夜夢回盛開著梨花的離別之地,兩兩相對卻無語,詞人此時哭得淚流滿面,彷彿雨中梨花,醒來後發現離別之境已是過往,便整夜難眠;這種離後的愁苦,朱淑真以「梨花」貫穿其間,梨即離諧音,是縈繞不去的夢魘,寂寞的不只是梨花更是朱淑真自己。詞中將風、寒、淚和寂寞加以組合,化用白居易〈長恨歌〉「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意境,經過自己的情感體驗重新調合後,形成「肝腸寸斷、催人心肺」的痛徹心扉之境。「相思成疾、相思成災」,相思是千古不老的話題,更是凄楚美麗的故事,本闋詞如同一首戀歌,將女主人公痛思戀人的形象如實顯現,朱淑真以濃烈的抒情性、鮮明形象感、優美旋律感、渾然的結構美、精妙的語言及空靈的意境等筆調抒寫,讓人讀之有如身臨其境,如見其人。 【小結】 身為宋代傑出女詞人,朱淑真同李清照,二人的詞作都以女性角度寫出自我的生活和真情實感,是一種直抒胸臆、獨抒性靈貴乎獨創的寫法,比男性作家寫閨怨更加寫實動人,同樣寫女性、寫愁情,朱淑真等女作家們筆下的女性,已不在是男性眼中單純的女性,而是女性眼中的自我,字字句句透露的感情是女性發自內心的感悟,體現的是女性入微的敏感細致,是有別於男性對女性,或許帶有輕蔑嘲諷味的欣賞和賞玩,女詞人的出現,使得詞作中的情和愁更加真實更有蘊味,筆調更重更濃,更加刻骨銘心,女性特質更甚以往突顯。 朱淑真詞作筆觸,雖也有突破歷代男性作家「為賦新詞強說愁」之故作閨音傳統,以女性自身的內心自言閨愁,具備心思細膩情感豐富之貌;然而,受限於她承受著悲慘現實婚姻與理想中美好婚姻的巨大衝擊,因此,於詞中所藉意象,諸如:春、花草蟲魚自然萬物和酒等,表達的情感也較多是傾向於自我。換言之,亦即透過自我為核心,向外延伸拓展相關的女性自我情緒抒發及自我意識等議題,在深度和廣度上便較有局限性。不論如何,綜觀朱淑真筆下的詞,每闋抒發的都是真實情感,將女性個體變成抒情主體,創作擺脫女性作為世俗玩物和被觀者的遭遇,更擺脫女性在男權社會中被物化的傾向,賦予女性成為有血有肉,有自我內心思慮世界的鮮活人和活躍個體,愁苦意象寄真情,女性自我意識明確,塑造一個屬於女性可以自己掌控自我的靈魂,對於社會各層面亦能提出看法,這是理解與賞評朱淑真個人及其創作時不容忽視的重要部分。 透過三集內容介紹朱淑真,我們了解到她寫作的養料都是為了愛情婚姻,雖然也有關注社會民生的部分(這部分內容將在下集節目談論),但數量仍有限。讀了朱淑真的愛恨嗔怨,其實可以一句話作結──蘭因絮果,花開花落自有時,情到深處人易散。朱淑真的愛情婚姻皆以悲劇收場,反應感情在人生中變化的無常與感慨。「蘭」象徵美好愛情和婚姻幸福,但朱淑真筆下的花卻未見寫蘭,反而以冷色調系的「梅」呈現愛情婚姻;「絮」象徵隨風飄散,最終離散的愛,朱淑真筆下的柳來呈現,欲留卻留不住之悲。朱淑真年少時的愛情,到邁入婚姻初期的短暫歡愉到後期的冷卻疏離,莫不是愛情從懵懂到熱烈,再到冷淡最後熄滅的因果往復,用「蘭因絮果」形容朱淑真可謂違合但又不違合,當愛人彼此間長久經營的感情化為此淡淡四字,即表緣分已盡最終離異,應灑脫離去不再悲喜,但朱淑真卻身陷其中愁思滿溢,託物道盡諸多無可奈何。朱淑真的愛情婚姻,利用清代文人龔自珍作品【醜奴兒令】〈鸞箋偷寫伊名字〉作結: ** 鸞箋偷寫伊名字,琴語依稀,箏語依稀,花影無媒忽進幃。** ** 蘭因絮果從頭問,吟也凄迷,掐也凄迷,夢向樓心燈火歸。** 本作內容描述新婚燕爾後,原為美好的神仙眷侶,明明有機會能好好相處相愛,真誠以待共度餘生,最終卻由親而疏走向離異。世間情感的緣起緣滅,朱淑真不解,歷經千年後的我們亦是無解的議題,只能透過詞人遺留的作品,為她聲聲不捨及哀婉垂憐。

    【元瓅少年遊】詩詞蒙太奇 EP26__【清平樂】〈夏日遊湖〉、【浣溪沙】〈春夜〉、【減字木蘭花】〈春怨〉、朱淑真|周晏菱

    【元瓅少年遊】詩詞蒙太奇 EP26__【清平樂】〈夏日遊湖〉、【浣溪沙】〈春夜〉、【減字木蘭花】〈春怨〉、朱淑真|周晏菱
    今天的節目內容將接續上集,從「斷腸」為核心展開解讀,探討朱淑真如何讓「姐姐妹妹站起來」覺醒女性自我自主意識,如何試圖對抗以「親自掌控」自己人生,其次再觸及愁情寄春景的意象內涵,第二度解析苦命女詞人──朱淑真。 回溯整體中國文學史的發展,特別是關於女性文學萌芽茁壯的這條歷史長河,朱淑真的詩詞創作成就是相當值得探究,除了她在詩詞創作的藝術手法細膩深沉外,由於自己的親身經歷,讓她能捨身處地以同理心,對於舊時代封建禮教制約下的女性所面臨的悲苦淒慘命運,表現極具深度的關懷與同情。 論及朱淑真的詩詞作品,評價普遍是「詞高於詩」,詞比詩更擅長傳情達意。朱淑真遺詞約莫二、三十餘闋,她將一生婚姻不幸和悲傷抑鬱,全數的孤獨怨憤均付諸詩詞,而我們介紹賞評的引用範例將聚焦於詞作部分。在上集節目內容我們談論到朱淑真由於家學淵源,使得從小便能飽讀詩書,是女子有才的代表,以現代的說法即為「白富美又有學識」的勝利組,即「才色冠絕一時」,在當時一度也是流傳作品數量頗豐的女作家,為何稱「一度」?其原因在於她「愛情幻滅後對婚姻的離經叛道」,使得父母在她死後憤而將其手稿焚毀而百不一存,有幸得魏仲恭搜羅並為之輯錄為《斷腸集》,才得以將所剩餘稿(約莫二、三百多首詩及二、三十首餘闋詞作)保存流傳。即便這是個無可補救的遺憾,但得以留存的作品數量仍大大超越元代以前的女性作家。 透過朱淑真遺存的這二、三十餘闋詞作,便足以見其詞之工麗精巧,情之哀怨婉絕。朱淑真的詞作在內容上具有一處顯著特點,即是「全數皆屬純抒情之作」。正如魏仲恭所言「一生抑鬱不得志」,若此句用來形容男性作家,「志」則不外乎指科舉失利或仕途遭貶,無法救國民於水火中之悲抑;但此句用來標誌朱淑真,「志」便是說明她嚮往童話般的愛情幻滅,志同道和相敬如賓的婚姻無法長久之悲抑,反映在詩詞作品內,即字裡行間皆瀰漫憂愁怨恨語,每每臨風對月,便觸目傷懷,此時便將愁悵情悉數寓於詩,以抒發胸中不平之氣。 綜觀朱淑真《斷腸詞》,內容中「愁」、「恨」及「斷腸」等詞彙隨處可見,各種悲情苦情應有盡有。詞作中設定了一位生動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亦為作者自我化身,我們是借《孟子.萬章下》所言來賞評朱淑真,其言道:「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當吟詠誦讀作家的詩詞和論著時,若不知道著作者的為人是不可行的,因此「頌其詩,讀其書,而知其人。」當吟詠誦讀作家的詩詞和論著時,更要了解其生活的時代背景和社會氛圍,並透過作品內容來感知作者思想情感等重要資訊,因此,由「斷腸」為核心輔以《斷腸詞》作,便能掌握朱淑真的精神世界,從而體會這位苦命女詞人「抱恨終生」的種種辛酸。 【斷腸詞中斷腸聲──賦斷腸以自解】 1. 斷腸中的女性自主意識 朱淑真的詞是從歷史夾縫中殘存下來的珍品,主題內容以「自我」為核心、以「清冷」為顯著特點。全為對愛情的懵懂、憧憬與追求,更是對其婚嫁後憂鬱不滿,甚至憤而反抗鬥爭的忠實記錄;從這些為數甚寡的斷腸詞作中,隱隱約約也顯露南宋時期,包含朱淑真在內的女作家們的創作歷程及女性自主意識的逐漸覺醒。 詳觀朱淑真的詞作,著重抒發自我感情,描寫愛恨交織的真實人生,表現身為女性特有的心靈空間、審美情趣及獨屬於女性自我的個性意識,而非男性視野下的女性意識,可謂一部出自女性手筆的女性文學。若說,李清照的詞作傳遞給世人的面貌是,國破家亡、山河破碎風飄絮的痛苦,那朱淑真便是運用自己的筆觸,直接對抗封建禮教並提出批評。雖然社會進步促進女性自我意識的醒悟,使得女性開始有關注自己生存狀況的意識,在面對自己心靈世界的剖析中,逐步實現自我的獨立地位;然而,即便宋代社會商業繁榮,經濟獲得高度發展,使得社會風氣相對開放自由,對女性思想的禁錮稍有放寬,因此,家族若均解翰墨,其女子亦能同男子般受到良好教育,例如李清照及朱淑真即是如此;然而,解放並非全面性,女子最終仍需聽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安排,禍福交由命運決定的禮教束縛仍然存在,朱淑真身為直接受害者,更能站在女性立場發聲,既凄婉又哀怨地將女性所受的偏見、歧視和壓迫,細膩深刻的刻畫,一唱三嘆地道出對愛情和婚姻自由自主的追求。雖然朱淑真的身世較為隱晦,但《斷腸詞》的書寫內容,莫不屬於高層次覺悟的女性作品,對於探索女性心聲、發掘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與萌芽發展,皆有著不容忽視的特殊意義。 朱淑真將自己塑造成一個剛柔並濟且血肉豐滿的抒情主人公,在表現自我意識的書寫內容上,主要分成二條路徑創作:其一,以女性視角而非揣模心態寫下真實的生存體驗,對詩詞的傳統界限有相當突破;在女性愛情意識的表達方面,分別寫出對理想之愛的憧憬與追求、對傳統封建婚姻的反叛,及對婚外戀情的眷戀不捨;其二,以不同於一般女性文人的創作視野,將眼界擴展至對農事的吟詠及關注民生、詠史懷古以古鑑今,及詠嘆花木抒發志向。朱淑真表現自我意識的寫作特徵,主要呈現三種不同類型的女性形象:熱情奔放少女時期的率真大膽、恩愛纏綿與愁思斷腸的矛盾之婚嫁後的獨自傷神,及愁病哀淒離異歸家後的孤獨落寞。詳觀朱淑真特別在詞作部分,這三種女性形象的分期書寫不甚顯著,三種內容混成表達,呈現憂中有樂,樂中有愁怨之調。輔以幾首作品賞評之,主要以「詞」為舉例範圍: 首先介紹的作品,「即兼擅少女筆調但卻有著叛逆控訴的烈女形象」。本闋詞若依照內容觀之,應歸屬於少女時期對愛情的期待,與心儀的情人一同遊賞訴情,好不快活。然實際而言,本闋詞作於朱淑真休夫離婚返回娘家小住,在偶然際遇下與少女時期的情人再次重逢,並大膽與之再續前緣。朱淑真瞞著父母與舊情人交往見面,並用詩詞記錄兩人每次的見面及賞玩過程。這首【清平樂】〈夏日遊湖〉便是其中一首: 惱煙撩露,留我須臾住。攜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黃梅細雨。 嬌癡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懷。最是分攜時候,歸來懶傍妝臺。 本詞寫出朱淑真與年少情人再遇後遊湖歡會的真實經歷。當一陣黃梅細雨片刻飄灑而至時,她反而得到「和衣睡倒人懷」的借口和機遇。女子欲蓋彌張的戀情與嬌羞青澀,獲得恰如其分的表述。全詞表現依依不捨的別情,和歸來後懶傍妝臺的細微心理變化,刻畫出一個感情生活異常愉樂的「少女」形象。 詞的開篇道出遊湖時間是「夏日清晨」,如煙一般朦朧的霧氣和晶瑩剔透的露珠將消未消之時,朱淑真採用「惱」字和「撩」便為「留我須臾住」找到最佳理由,因為這樣的迷朦天氣,正好為再次燃起情愫的兩人營造浪漫氛圍,待了一會兒才攜手走上滿開荷花的湖堤。一霎時工夫,黃梅細雨從天落下打破這場寧靜,這種情景在江南五六月間,黃梅成熟季節最是常見景象,這時遊湖煙雨茫茫,格外增添一份朦朧情趣。 詞中的「惱」可謂關鍵字,貌似責怪,明則嫌棄霎雨破壞情調,實則暗自竊喜,為下闋「和衣睡倒人懷」提供契機。詞作下闋主要寫躲避細雨和作者當時的心態。「嬌癡不怕人猜」轉得好,有朱淑真自我本色表現;此處需留意的是,「和衣睡倒人懷」句原作「隨群暫遣愁懷」,是根據四印齋本校改的,會這麼改是因為上闋有「留我須臾住。攜手藕花湖上路」句,本句(和衣睡倒人懷)上句為「嬌癡不怕人猜」,因此寫作「和衣睡倒人懷」才可相應,若是寫為「隨群暫遣愁懷」,便無法解釋情感抒發,何以見得?因為「嬌癡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懷」體現朱淑真自我活得坦坦蕩蕩,將最真實的自我展露在時代背景下,實現作者自己的審美理想,亦升華人生價值,但這樣的書寫尺度在當時是驚世駭俗不被認同,隨之而來的是衛道人士攻訐詬病,但這樣的書寫卻是朱淑真女性意識的表現,無視禮教束縛的直抒胸臆之作,更是女性意識覺醒的彰顯。 採用「和衣睡倒人懷」的原因,在於黃梅雨降下之時,兩人或許是躲避在樹蔭下,女子「嬌憨之態不怕別人猜度」,索性不解衣服便睡倒在情人懷抱,最令人難已忘懷的是分手時情景,待女子回到自己家後,不想急忙去靠近梳妝臺看自己的模樣,真是將這千情百態描繪淋漓盡致。透過與舊情人的歡愉也反襯出朱淑真在婚後孤獨生活帶來的苦悶與愁悵,這種身心的雙重折磨,也難怪要說出「獨對孤燈恨氣高」之怨憤語。 朱淑真在詞中,肆無忌憚地描繪與舊情人,旁若無人般地在湖邊攜手遊玩,那種流連忘返且縱情恣意的情態,將閨閣女子甜蜜愛情的心理描繪的細致入微。朱淑真生活在南宋程朱理學開始盛行的時代,如此抒寫是相當大膽放肆且無視禮法的熾烈露骨告白。她在詞中大膽表現出對「愛」的憧憬和幻想,這是同時期的李清照所無法比擬,此種毫無顧忌而大膽傾吐愛戀之情,甚至比民歌(特別是北朝民歌)更加直白,可謂絕無僅有,作者完整呈現其投入舊情人的懷抱過程,此無疑是反映對愛情無所畏懼的追求和熱烈渴望,更是對傳統禮教的公開宣戰且決裂。 朱淑真的詩詞作品約莫十分之七皆屬傷春、惜春及怨春之作,她時常藉由這類主題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和社會面貌,並與自己的真實人生,即愛情嚮往與婚姻之悲融合,試看【浣溪沙】〈春夜〉: 玉體金釵一樣嬌。背燈初解繡裙腰。衾寒枕冷夜香消。 深院重關春寂寂,落花和雨夜迢迢。恨情和夢更無聊。 朱淑真有一般女性共有的敏感細膩、多愁善感,對於季節變化和時光流逝,感受相當深刻。統整朱淑真為數不多的詞作中,僅「春」就出現17處,「春」如此頻繁在詞作中出現,是因為「春意象」的易感性和具備的豐富象徵意義。春季作為回暖及萬物復甦的季節,蘊含希望與生命的深遠意徵,在人們內心形成強烈的思維定勢,輕易地便能尋找到情感依托,願將一腔心緒附加其上。因此,朱淑真借春抒懷,善於把春和綿綿愁絲交融於一體,由此傳達人生苦短、命運無常的傷感與哀愁。這眾「春」之中不乏懷春賞春,但不論是懷春亦或賞春,最終歸途皆是「傷春獨苦」,沒有美滿的婚姻,在美麗的景色印在朱淑真眼中,顯現出的場景都是充滿感傷遺憾。 朱淑真筆調擅長捕捉女性思緒最幽微纖細處,處處流露嬌柔女子情態,具有閨中女子特有的淡淡愁緒,詞中有人、詞中有故事,朱淑真的詞就猶如自畫像,呈現屬於她自身纖纖弱質和內心的悒悒柔情,【浣溪沙】〈春夜〉便寫出這樣的情調,形象逼真地描繪出閨閣女子孤獨寂寞和傷感,採用院閉庭空、落花雨滴等意象襯托思婦空虛孤零的情致,展露出細膩的閨閣世界,雖然也有女子閨中的細節活動,諸如:臨睡寬衣、衾寒枕冷及長夜難眠,但更多的是朱淑真自我內心情懷的自然抒發,有著女性自身特有的感觸,不同於男性文人對於閨中女子矯柔刻意的描寫。 看到詞中寫出女子形貌嬌媚頭飾精美,背著燈解下裙衣就寢,被衾寒冷孤獨凄清,香霧漸消,外面庭院深深重門緊鎖,春夜寂寂無聲。緊接著,朱淑真透過幻想寄托春愁與意想;不一會兒傳來雨聲,詞人幻想落花被風雨打落,孤獨夜裡是何等漫長,而女子的怨意在夢境中也更顯慵閒聊賴;「庭院重關春寂寂」句,寫出雙重感觸,既是幽深寂靜且凄清孤獨,讓人有萬籟俱寂悄無人聲之感,更是寫出重門關鎖的深深庭院,那身處深閨的女子,其內心情感世界層層封閉的寫照;「落花和雨夜迢迢」句顯示一種夢幻般的凄婉茫然,想像夜雨落花的幽邈遠之境,在重重關鎖中,女子想像自身在夜雨和落花間徜徉,有著一股惋惜與自憐的嘆息。結尾「恨情和夢更無聊」句直白不造作,點出女子心緒不寧且幽怨叢生,在時夢時醒又半夢半醒間,頓時產生了無生趣、百無聊賴之感。下闋三句交織煩惱情愁與幽怨,寫出夜色下半夢半醒且如夢似幻的特殊情緒,有類於無意識或潛意識狀態;從字裡行間感受到朱淑真處於極度壓抑的情感洪流中,一種被人掐住頸脖抑鬱難釋的心態,「深院重關春寂寂」的「春」字,帶著些許情傷氣息,意味著女子無眠的愁意與青春愛情緊密相連,使得這闋借春宵夜而興多愁善感思慮之作,以意境幽深而含蓄的「傷春」筆調,如夢又似真似幻地寫下女子內在意識的自白。 前述提及,朱淑真《斷腸詞》擅用色調極濃的詞彙表現自我意識與情感,例如:「愁」、「恨」及「斷腸」等詞彙隨處可見,不僅如此,朱淑真更是將此些詞彙與傷春、惜春和怨春,一同直抒胸臆訴說滿腔苦水與愁緒,試看【減字木蘭花】〈春怨〉: 獨行獨坐,獨倡獨酬還獨臥。佇立傷神,無奈春寒著摸人。 此情誰見?淚洗殘妝無一半。愁病相扔,剔盡寒燈夢不成。 「獨行獨坐,獨倡獨酬還獨臥」兩句十一字,竟連用五個入聲「獨」字概括詞人「行、坐、倡、酬、臥」等一整天的五種生活過程,從語音短促收尾表現出壓抑已久的鬱悶情緒與凄苦情懷,強烈表現她煢獨無依的生活境遇,和迷離恍惚的愁苦之情,一個閨中知識女性能做的一切,鉅細靡遺地以這五個獨字逐一指明,可見朱淑真的孤獨是人生絕望的大孤獨,無法被救贖,孤獨無所不在,任憑用盡一切辦法也無法驅散。若說朱淑真少女時期表現的愁怨,多少帶有撒嬌的無病呻吟感,那麼,失敗的婚姻生活所發出的愁怨,便是真正的深沉悲泣痛楚。 「佇立傷神」正是朱淑真在春機勃發環境中黯然銷魂的自我寫照。詞中說著自己行坐無伴、唱酬無侶,於絕望孤寂中久久佇立,傷神思索過往人生便不禁心寒;「無奈春寒著摸人」句側重寫「寒」,極力反復渲染「寒」的「著摸人」,如此書寫是因為朱淑真思及,自己在婚姻大事上從未得到父母甚至社會的絲毫溫暖,盡管春早已來臨,但現實的冷酷讓她感觸到的,仍是風霜嚴寒的溫度,這正是其心境凄涼的反映,何來「春景」可言?朱淑真言春卻忽略春,她「傷春怨春」的原因是起因於無心賞玩春色所致,但春光卻是明媚且春色宜人,觸景生情又傷情,「春」引起她滿溢的痛苦回憶,自然是不願再提起;最重要的「傷春怨春」關鍵,還是脫不了愛情婚姻;是丈夫無情無義,也是思戀意中人卻苦無相聚時,因此不願見這適宜兩情相悅者出遊表心意的春景;這樣的「傷春怨春」使詞的體貌轉變,和暖之春竟然如此寒氣襲人,真為一篇「悲戚血淚」文。 輕寒觸體欲言難言,斷腸心絞,這種極度孤獨傷心又有誰知曉?又能與誰傾訴?想來便禁不住淚流滿面,把精心梳畫的粉妝洗得連「一半」都不剩;傷感凄楚的她,常在寒夜「剔盡」燈芯仍難成夢,這等凄楚怎是一句「斷腸」了得?詞中描寫的「一臉淚水」及「一夜無眠」,可以想見朱淑真平常的日子是如何度過,寥寥數字勾勒出她婚後不幸多於幸福的生活;貫穿通篇的五個「獨」字成為朱淑真,孤苦哀怨人生最後的蒼涼姿容,多少悲歡離合、陰晴圓缺,斷腸詩、斷腸詞,斷腸人,隨處筆筆調調皆斷腸,愁苦之情顯得更深沉隱晦。 詞句通篇雖不見「斷腸」兩字,但卻隨處可見其通過「斷腸」來表現自我獨特的生命體驗,用女性本色化的語言,風格生動地表現封建社會初始覺醒的女性,豐富且複雜的情感世界。身世恨共誰語?面對理想和現實的矛盾,朱淑真以淚洗面之餘,即選擇以閱讀和寫作聊以自慰,這也激發她在封建禮教下蒙昧的女性意識,提高她認識世界與自我的能力。雖然,朱淑真依然像其他女子一樣生活在男權社會的束縛中,但她有獨立自我價值意識,具備藝術天賦的初始化覺醒,因為覺醒使她相當痛苦,在本闋詞中透露的「斷腸」寓意即為此。宋代社會封建制度造就朱淑真,使她為愛而生,為愛而痴狂,但那個男主社會卻因「道-德」而沒有她容身之所,朱淑真敗給社會,最終仍無法走出閨閣圈圈,真正地在社會舞臺上實現自己筆下的人生價值,朱淑真透過自己的悲鳴,進而替封建社會所有不論有知或無知的女性發出憤怒呼聲。 朱淑真生活的時代,女性意識是不能超越社會歷史的發展,她的悲劇就在於她是一個先覺者,在婚姻沒有必須以愛情為基礎的社會,橫在朱淑真面前的道德常綱、社會阻礙既是無法逾越,因此悲劇是必然會發生的。然而,朱淑真追求的,不過是一位能托付終身的「所適」,追尋愛情自由和婚姻自主權,雖然最終的挑戰以失敗作收,但這仍然是朱淑真勇敢在禮教深重壓迫下,用生命血淚呼喊出來的結果,這是不可扼殺的女性意識萌動,亦是傳統女性文學的基調,更是婦女解放的先聲。 【小結】 「斷腸」二字凄涼無限,是悲劇的慘痛寫照,但若非情到深處無怨尤,慘到極致無語問蒼天,何來「斷腸」?才女朱淑真讓人心痛配上「斷腸」二字,此二字遇到朱淑真是何其幸運,但反觀朱淑真配上「斷腸」二字卻是何其不幸與悲憤。 人們對於朱淑真的評價多是由「斷腸」二字而來,諸如:評論作品內容過於狹隘、單調訴悲,任何自然萬物的書寫都能與傷悲連結,「傷之悲怨」且「苦不易讀」等論述。然而,真切地從作品的角度來看,這些評價正巧是立足於以男性壟斷的文學標準加以定調,若以女性自己抒發自己的感情為論調來看,朱淑真的作品所表現出來的韻味,莫不是其最實在的閨閣生活,是其真實體驗嗎?她將自己心靈世界點滴的哀憐自傷透過文字闡發,用自己最佳載體的「詞」,記錄生活的全部和世界有何不可?衛道人士強加其身的離經叛道,可謂扼殺一位女詞人在文壇上揚名的機會。若我們能正視朱淑真作品內的真實情感,願意藉由字句意象來體會其人生,那麼更能夠理解她轉化女性敏感度、壓抑和抗爭,融於詞作中以形成一股濃烈情感的創作手法,而這種情感正是女性在禮教拘束下,被置於劣勢地位中,極其痛苦精神的渲泄,也是「斷腸芳草遠」的真情訴衷。 以上從「斷腸」為核心展開解讀,探討朱淑真如何覺醒女性自我的自主意識,如何試圖對抗以「親自掌控」自己人生,並觸及愁情寄春景的意象內涵,此即為我們今天介紹的內容,然而,朱淑真還有以「撫今追昔」手法體現「傷春怨春」及「斷腸」,又是如何表現?此外,朱淑真的「春」除了象徵愁苦外,另外的特點即是以春來吟詠所謂的花鳥風月,這樣的現象也是與她一生的經歷分不開,但花鳥風月題材歷代文人皆有共鳴,雖並非朱淑真獨有的顯著現象,但仍值得探其究竟。因此,下回節目將介紹朱淑真以「撫今追昔」手法體現「傷春怨春」及「斷腸」、詞作中的風花雪月及煮酒,及其關注民生與借古喻今等主題內容,第三度解析言淺意深的斷腸女詞人──朱淑真。節目最後推薦宋鄭元佐作注的《朱淑真集注》這本書,由中華書局出版,書中收錄朱淑真現存的全部作品,書中詩集部分,以清汪氏藝芸書舍影元鈔本為底本,校以民國南陵徐氏影印元刻本、明初刻遞修本、明潘是仁《宋元詩.斷腸集》自刻本、武林往哲遺著本、清鈔本、清劉履芬鈔本,並參校《後村千家詩》、《詩淵》等書;詞集部分,採用明毛晉汲古閣本為底本,以四印齊本、《詩詞雜俎》為校本,參校《詩淵》等書而成,亦可做為研讀朱淑真作品另本輔助工具書。

    【元瓅少年遊】詩詞蒙太奇 EP25__【鵲橋仙】、〈七夕〉、朱淑真|周晏菱

    【元瓅少年遊】詩詞蒙太奇 EP25__【鵲橋仙】、〈七夕〉、朱淑真|周晏菱
    今天的節目將介紹歷來較少為人所關注的女性作家。我們在先前節目內容介紹杜甫〈同谷七歌〉作品時,有引述到東漢女性文學家「蔡琰」,並提及其五言體〈悲憤詩〉、騷體〈悲憤詩〉和〈胡笳十八拍〉等作品,被杜甫吸收轉化並引用於作品內的痕跡。然而,歷來受限於儒家思維禮教束縳的影響,女性地位較處於劣勢,女性作家為數甚寡,能在文壇上出線者,其文思才情比之男性作家,可謂有過之而無不及。有鑑於此,節目後續將規畫探討文壇上著名的女作家,看看如何以女性最直接的第一手獨白,透過作品來演繹其閨閣的內心世界及喜怒憂慮,以不同於男性的思維來體現女子最深沉的愛惡。 首先,我們將介紹的女作家為南宋著名女詞人──朱淑真。聽眾們或許對其陌生,但提及李清照,想必應該時有所聞,朱淑真與李清照同時代並齊名,稱為南宋詞壇才女雙壁,然李清照於後世聲名卓著,提及女作家可謂無人不立即脫口其名,對其【聲聲慢】首句「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的疊字訴情總能朗朗上口;讓人感到可惜的是,另位女作家朱淑真於後世卻鮮為人知,其原因可能是由於時代離亂,及淑真死後,父母將其手稿焚毀而百不一存之故,使其作品所存不多,存世之作《斷腸詩集》和《斷腸詞》亦非自己所輯,還是他人代為輯錄而成,因此較未引起重視。本集節目將以朱淑真為主角,探究家庭婚姻對她的刻骨影響並輔以作品賞評,解析朱淑真「柔腸一寸愁千縷,獨留幽怨斷腸向黃昏」的感傷情調。 【家庭背景確立性格屬性】 朱淑真是南宋著名的女詩人及詞人,自號「幽棲居士」,南宋魏仲恭為其集錄《斷腸集》,保存詩詞200餘首。淑真自幼警慧善讀書,文章幽艷又工繪事且曉音律,懂律曆又擅書法,琴棋書畫和詩詞皆有極深造詣,其才色冠絕一時。從朱淑真個人角度來解析,她的個性氣質早已決定其愛情理想和追求,這種理想和追求與當時代「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封建禮制形成極端的尖銳對立,更決定朱淑真個人悲劇的無可避免性。在其生活的社會背景之下,影響她個性形成的主要因素有三,分別是:社會思想、城市環境及家庭生活,而社會思想的制約則影響著城市環境和家庭生活,在城市環境和家庭生活上又相互作用,此些都是直接影響朱淑真個性氣質養成的關鍵,特別是家庭生活,甚至影響朱淑真整體文風所體現的情感風貌。 朱淑真生活於南宋寧宗和理宗時期,出身於錢塘一個仕宦家庭,其父朱晞顏官至臨安知府,據朱淑真自己在《璇璣圖記》中所言:「家君宦遊浙西,好拾清玩,凡可人意者,雖重購不惜也。」可知,其父應曾於浙西當官並好拾清玩,不可能是所謂的無識之人,理應具備相當的學識,想見父母親友應當均解翰墨,可見朱淑真亦出身名門仕宦之家;受家庭和父執輩的薰陶,讓她不同於其他深處幽閨的女子「無才」,她的藝術才華當是從小學習積累而成,而真正影響朱淑真創作甚至是文壇地位的關鍵,即為其悲歡離合的婚姻生活。 【婚姻阻斷文壇揚名路】 朱淑真夫汪綱曾擔任紹興知府、戶部侍郎等職,這說明她的生活應是衣食無憂,似乎不該有太多負面的愁緒,然而,事實並非如此。朱淑真的一生相當悲情,剛邁入荳蔻年華,以充沛的青春活力跨入人生道路時,便遭遇極大不幸重摔一跤,所指即為其婚姻狀況。關於朱淑真的丈夫歷來有二說,一說是指其嫁予市井小民,另一說則指其嫁入同屬仕宦之家。南宋魏仲恭在《斷腸詩集序》中言道:「(朱淑真)由於父母失審,故不能擇伉儷,乃嫁為市井民家妻,一生抑鬱不得志。」句中言朱淑真「一生抑鬱不得志」為真,但其是否嫁為「市井民家妻」則眾說紛云,關於「市井」部分,歷來說法有:其一說朱淑真嫁給一個品行不良的普通小吏,導致婚後抑鬱不得志,所以詩歌多為抒發閨怨;其二說朱淑真嫁給了一名商人,商人經常外出獨留其守空閨,所以深感怨愁。然而,根據晚清詞學家况周頤在《蕙風詞話》中的考證,首度揭示朱淑真所適「乃仕宦之人」後,即破除南宋魏仲恭《斷腸詩集序》以來,陳陳相因的「嫁為市井民家妻」之說,此外,根據清陳廷焯所撰的《白雨齋詞話》,和朱淑真自著的〈春日書懷〉詩「從宦東西不自由,親幃千里淚長流。已無鴻雁傳家信,更被杜鵑追客愁。月落鳥歌空美景,花光柳影漫盈眸;高樓惆悵憑欄久,心逐白雲南向浮。」可知,「從宦」可謂其夫婿因在外述職,使得無法自由往來;「親幃」可謂其故鄉父母親友,由於適夫而遠故鄉而使親人淚長流。因此,况周頤言朱淑真所適乃仕宦之說是足以採信。 不論朱淑真嫁的對象身分為何,所配皆非理想良人。雖然嫁予仕宦之人,但這不代表身分地位及高貴權勢,便能成就愛情的堅固基礎,權勢地位與愛情二者間不存在必然性,因為男女愛情的產生和維繫,更多的是要建立在雙方志趣的融洽和心靈的契合。這麼一位有著獨特性格且才情縱橫的情竇初開少女,也有自己的擇偶標準,朱淑真在《湖上小集》內言道:「初合雙鬟學畫眉,未知心事屬他誰。待將滿抱中秋月,分付蕭郎萬首詩。」此詩作是她少女時期所作,朱淑真詞作分二時期:少女時期嬌羞百媚,對生活充滿憧憬,作品多含有期待祝福的味道;婚後少婦時期至晚期,由於婚姻家庭生活的不如意,作品風格丕變充滿愁思悲苦。透過《湖上小集》這首作品可知,詩中朱淑真引用弄玉和蕭史「以音覓友」的典故,表達自己期待能尋覓到一位有共同志趣愛好的風流才子之願。 這樣一位有多方面藝術修養的女子,她理想丈夫應當也是要具備同等才氣,更何況朱淑真在婚前,心中早已有傾慕之人,她多麼嚮往要和所慕之人相伴相隨而去,但卻不得如願,受限殘酷禮教的約束,她必須接受和庸俗之徒婚配,這也是為何朱淑真雖嫁仕宦,衣食無缺又可隨處遊賞,更不必為開門七件事而煩惱,但綜觀其作卻是愁緒滿盈,極至悲觀。夫婦未能同心至使二人貌合神離,同床異夢,這種名存實亡的婚姻,僅僅只是外表的騙局;朱淑真所追求的莫過於女子嚮往的美好愛情,但丈夫卻熱衷於仕途;熱愛詩詞希望有唱和者,但丈夫卻專注於追求利祿,使得朱淑真「縱有一身風流卻無處說」,望美景興嘆言道:「帆高風順疾如飛,天闊波平遠又低。山色水光隨地改,共誰裁剪入新詩」、「對景如何可遣懷,與誰江上共詩裁。江長景好題難盡,每自臨風愧乏才」,曲高和寡志不同道不合不相為謀,如此婚姻對朱淑真來說痛苦萬分,雖不想忍但又不得不忍。在人生旅途上,不需要的東西,命運卻強迫接受;希求的東西即便費盡心思也是求而不得,在精神受折磨的絕望中,最終「悒悒抱恨而终」。 【情感錯位無依傍影響名氣──李揚朱抑】 「朱淑真詞作風致之佳,情詞之妙實不亞於易安;又朱詞以情勝,淒艷芊綿,除易安外,無出其右者。故趙宋詞女,朱李名家,閨閣雋才也」。朱李兩人因生命歷程的情感體驗近似,使得在創作手法上,兩人皆不約而同地用筆來真實記錄自己情緒,以致於作品泰半彌漫著或濃或淡的愁悵情懷。由於生活環境和個人情感經歷不同,相對應的愁情之作也有不同的表現,特別是朱淑真,字裡行間涉及更多的個人孤獨和抑鬱的感傷愁悵。 朱淑真和李清照二人代表作分別為《斷腸集》和《漱玉詞》,世稱為宋代女詞人之雙壁,但二人在文壇的聲勢卻是李揚朱抑。從史料中可知,世人對朱淑真的存在和才情仍然較為不熟悉,何以見得?由歷來文學家們的評價來看,李清照的存在是漠視朱淑真的原因之一。談及李清照,人們很自然地得出「巾幗英雄」之美稱,言其能躋身於當時由男性主導的文壇中以爭得一席之位;反觀朱淑真,在創作內容展現的情懷方面,其詩詞之所以讓人讀來為之「斷腸」,關鍵在於書寫時,將孤寂愁絕的情懷寄寓於幽深淒苦的意境內,給人一種悲劇美,特別在閨怨、春愁及別恨一類的體材,這類體材自唐以來即為詩詞中的抒情主流,皆以出自男性詩詞家之手為多,他們寫女子傷春悲秋的心態只能靠揣摩,較之女性詩詞人即缺乏真情實感,雖然朱淑真在這類題材的表現卓著,不僅有傷感悲哀的吟詠、也有歡快心緒的表達,即使是帶有「斷腸」字眼的詩詞,也並非僅止於抒發淒涼悲苦之感,往往還具備對丈夫的思念及恩愛之意,展現出詩詞意蘊複雜豐厚,生活道路曲折的樣貌。 但這樣的書寫筆調,仍無法掩飾朱在字句間那呼之欲出的感傷情調,缺乏曠達與豪情,而這莫不受到家庭婚姻的影響所致,這也是朱淑真無法與李清照比肩而行的原因;再者,於作品保存集錄方面,李清照作品《漱玉集》保存完整,後世得以研究誦讀,而朱淑真的手稿悉數被焚,留存下的珍品,還是同情她不幸身世遭遇,不願看到一位才華洋溢的作家究此被埋藏的魏仲恭等人,在散見於各種的材料中搜集編纂而成,也因為如此,朱淑真如同充滿迷霧的空白作家,不僅如此,在同時期的文人雅士亦不齒朱淑真,甚至到元明之際仍是毀譽參半,對其作品仍有諸多臆測,可謂命運多舛,此亦為朱淑真名聲不如李清照的原因。 然而,形成「李揚朱抑」最重要的因素,在於家庭生活,特別是婚姻方面。李清照與趙明誠心心相印夫唱婦隨的愛情,是文學史著名佳話,在以男性為尊的古封建社會實屬罕見;反觀朱淑真則較符合古封建社會的女性,聽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下嫁庸吏,後因彼此志趣不和,遂返回母家居住,從此便孤寂抑結不得志,在熱烈情感被強制壓制下,終身受盡感情折磨;婚姻的不如意,使得朱淑真陷入一種婚外畸戀中而無法自拔,《斷腸集》即為此種夢想被擊碎後的悲情結晶。朱淑真對婚姻的反撲在當時代可謂離經叛道,氣質個性影響她對於愛情的理想與追求,也因為這樣的追求正好與封建禮教形成嚴重的對立衝突,使得朱淑真個人悲劇無可避免,連帶影響她文壇上的文氣名聲,這可由《四庫全書總目》的評論得到佐證。其言道:「淑真詩淺弱,不脫閨閣之習。世以淪落哀之。故得傳於後世。」假若,朱淑真能夠少些強烈的主觀意識,在從少女懷春到初為人婦的角色轉換過程中,能調適自己剛毅的性格,試著讓自己融入社會的要求做個被認可的賢妻良母,或許一些悲劇及埋沒都會重新演繹;但我們看到的是,想反抗禮教束縳的女性,在等待救贖、在被綁和掙脫中徘徊,一位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的少婦,在衝突之下邁向寂寞孤獨悲劇的人生。 【朱淑真的「空白」】 朱淑真「空白」的原因,主要還是源自於其雖然面對坎坷愛情與失意,仍樂觀堅強勇敢衝破封建禮教藩籬,即便愁苦仍憧憬著美好的自由生活和愛情。然而,朱淑真的思想行動,在封建社會被視為「不貞」、是「異類」,隨之而來的一連串抵毀和父母親友的不諒解,其父母盡憤而將其作品以火焚之,近乎燒得零散不堪,連個像樣的作品集錄都未留存,以致於對朱淑真的生平資料及作品形成「空白」。 「作品給讀者的回味程度及閱讀理解性」是另項空白。何謂「空白」?主要是借用美學概念來形容詩詞作品。在繪畫的過程中,畫家將所繪的自然生命集中在一片無邊的「虛白」上,此虛白如同「道」視不見、聽不聞更搏不得,在這片虛白的空間,可自由幻化出各種樣貌的景物情感,此些皆用以載負創作者所賦予的無限深意和無邊深情;由此可知,此虛白所指的是──「畫面結構中的空白,並能表現無窮畫意」。創作時所展現的「情/意在詞(言)外」、「言有盡而意無窮」,及「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等書寫手法,強調的重點亦是此種空白藝術的神韻。 魏仲恭在《斷腸詩集序》針對朱淑真詞作的「迴旋餘地」和「再造空間」有此說明:「淑真詞清新婉麗,蓄思含情,能道人意中事,而未嘗不一唱而三歎。」由客觀角度論朱淑真詞,實具有感受細膩想像新奇、情思起伏使筆意跌宕,含思深婉繼而曲折情深,將女詞人獨特的口吻聲情具體展現,這些評價無疑是朱淑真詞得以在被焚毀的殘餘中,得以存留文壇傳播的實力證明。從讀者戰略角度觀賞朱淑真詞作,雖然名聲受壓抑,但她仍然在封建禮教的捍制下,歷盡坎坷留名於後,並默默地吸引讀者關注,其奧妙在於朱淑真詞具有很強的可接受性;換言之,即具備很濃鬱的「空白效應」,特別是她的詞作著重「回味」,著重是否能透過詞提供讀者相關的「迴旋餘地」,給讀者留下大片的「空白再造空間」;若從《四庫全書總目》中所言的「淪落」,即「婚姻不諧,以致於白玉微瑕;想衝破禮教威逼進而墮落」來解析朱淑真,那朱淑真就只是個活在她作品中,而「被作品塑造的朱淑真」,朱淑真這個文學形象上的諸多空白,將衍生出許多偏向負面的歧義見解,可是透過這些肯否定的見解,更能激發對於朱淑真的探究欲,對其作品意涵真實面貌的呈現亦有相當助益。 在上述主題的探討基礎上,我們選以朱淑真詞作【鵲橋仙】〈七夕〉為例,來賞析她如何描述在少女時期,對於愛情的熱烈情懷與殷殷期盼,及不同於男子對於愛情的看法,更看其如何體現「迴旋餘地的空白效應」。 巧雲妝晚,西風罷暑,小雨翻空月墜。牽牛織女幾經秋,尚多少、離腸恨淚。微涼入袂,幽歡生座,天上人間滿意。何如暮暮與朝朝,更改卻、年年歲歲。 這闋詞撰作於少女天真爛漫時期,七夕相傳是牛郎織女一年唯一能相見的日子,少女會在這天向織女乞巧並獻上祝福。提到牛郎織女,根深地固的觀念即是在感嘆並嚮往美好愛情,少女朱淑真在〈七夕〉題目上別出心裁,寫出閨中女少對愛情的獨特看法,透過這闋詞,也能更進一步理解朱淑真期待愛情和面對婚姻時的抉擇。 本闋詞分上下二闋,表達對牛郎織女悲慘愛情的同情,以及對自身悲傷心境的情感抒發。寫景抒情,以情寓景。上闋前三句主要描述景物風貌,先針對七月初七當天晚上的景象加以描繪,說道云彩在空中幻化出不同花樣,秋風吹去難耐暑氣,飄過的小雨在空中翻飛,此時呈現在讀者面前的,是一幅大地被雨洗滌後,帶走月亮卻帶來消解暑意的清涼雨景圖,由此讓人不禁想問:到底是天稍來涼意,還是作者自己早已心寒?上闋後二句則由景抒情,直接描寫牛郎織女相會,一句「離腸恨淚」道盡無法言說的別離相思苦。牛郎織女不知歷經多少寒暑?還有多少離別愁苦要承受?當世人普遍以歡慶心情迎接團聚的同時,誰又注意到有多少人可能面臨著別離苦?朱淑真想必是深有體會,她以同理心關注到別離人之愁苦,這也是她不同於其他以同題目書寫的作家,字字句句不見任何樂觀的影子,處處牽引著似濃似淡的憂苦,並對自己遇人不淑的悲慘境遇做無情控訴。 本詞下闋透過空間場景轉換表露感情,由天上轉到人間,晚風入袖稍來微微涼意,席間人們盡情享樂,天上人間都對牛郎織女在一年中,只有七夕當天能團圓的結果很是滿意,一般人眼中的歡喜,朱淑真卻是以「幽歡生座」形容,顯得相當矛盾,這讓人不禁聯想到這「幽歡」,所刻畫的應當是朱淑真的飽含無限憂傷的愛情。詞的結尾一改前人既定觀念「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的誓言,提出「何如朝朝暮暮」的感嘆。「相思之苦難耐」,歲歲年年的守候又豈能比得上朝夕相處的相濡以沫?如此直接顯露的表白,不僅突顯少女情荳初開的嬌媚,亦是朱淑真自我愛情觀的最佳寫照,與悲劇美學的體現,更是「空白效應之迴旋餘地」的象徵。 朱淑真【鵲橋仙】〈七夕〉蘊含悲劇美學「恐懼」和「憐憫」這兩層情感;「『憐憫』是由第三者的感覺情緒或感情喚起;『恐懼』則是悲劇情緒不可惑缺的要素。」詞中透過「離腸恨淚」表達對過往經歷過的狀況,和未來即將到來的分離之恐懼;並運用悲涼場景襯出悲傷情緒,使悲情更加鮮明,進而成就一種獨特的陰柔美感。朱淑真沒有男子的豪放豁達與大度,她直接以女性第一手感情寫出屬於女子自身的陰柔美;身為封建時代的女子,所嚮往最單純的心願,不外乎是覓得良人與之長相思守,並一同經營美滿家庭,夫賢子孝好不快活,但老天開個殘酷玩笑,期望幻滅事與願違,因此,只能透過詩詞低吟淺唱,字珠血淚地指控命運不公,但還是期待上天最後能眷顧自己,實現最初對美好愛情編織的藍圖。 「何如暮暮與朝朝,更改卻、年年歲歲」所呈現的「悲劇美感」,實際是對無法抗拒的命運力量所呈現的普遍情感,換言之,悲劇美感既是源於對命運之力的無情嘆息,更是對命運之力無力改變而屈就之的遺憾。朱淑真認為,真正相愛的兩人是「一日不見如隔三秋」,怎麼能忍受一年僅有一天能相會訴情?詞的結尾吶喊表現出不屈就於「命定」,由於命中注定無法與如意郎君攜手白頭,當她看到天上人間歡樂七夕牛郎織女相會時,不禁聯想到自身與所愛之人的「幽歡」,若自己能如願以償,那才是真正人間天上都能感受到的美好愛意,也因為朱淑真最終無法與所愛之人相伴到老,對於那人間天上的美好愛意,轉眼瞬間便升華為悲劇美,及聲聲的無奈嘆息。 【小結】 「詞骨-情真-景真」。「詞」是朱淑真面對婚姻失敗後最好的承載體,透過「詞」將長期壓抑與痛苦一股腦兒的傾瀉而出,在此身心俱疲之下創作出豐富的愛情語,其才華當不亞於當代的李清照及魏夫人(魏夫人名玩字玉汝,北宋女詞人,乃丞相曾布之妻、詩論家魏泰之姐),但文學史上提及女詞人,泰半傳誦蔡琰、李清照,對朱淑真卻是輕描淡寫的略過,即便其文風「雖幽怨卻才色清新,實閨門之罕」,但在文壇上仍「空白」,其原因不外乎朱淑真有著封建女子所少有的抵抗意識。例如:同樣描寫情愛,朱李二人的表現卻呈現一矜一放,朱淑真有著北朝民歌表現真性情的特徵,直言「嬌癡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懷」這種大膽的描寫,清代吳衡照《蓮子居詞話》有言道:「易安『眼波才動被人猜』,矜持得妙;淑真『嬌癡不怕人猜』,放誔得妙。」一語道盡朱淑真追求愛情無拘束且放任自我的態度。 朱淑真其人其作在中國古代女性作家作品中很有典型意義。她平生遭遇與「斷腸」著作,代表著舊時代女性人格被壓抑、感情受折磨,且才能被漠視的一曲哀歌。作為讀者理應全面理解朱淑真的創作,立於中立角度評價她的成就,這也是我們能給予這位苦命女作家最好的翻案、定位和賞評。 以上是我們今天的節目內容,先論家庭背景到婚姻墳墓的雙重壓抑,其次論家庭婚姻斷送一生清白和本該有的文壇地位,再次論及「空白效應」的書寫,最後輔以詞作〈鵲橋仙.七夕〉展開第一度對朱淑真的分析,至於朱淑真還有哪些值得一探究竟的詞作風貌?我們將在後續的節目跟聽眾們詳細說分明。節目最後介紹由冀勤所輯校的《朱淑真集注》,本書20卷,收録朱淑真現存的全部作品,主要底本爲宋魏仲恭輯錄、鄭元佐注的《斷腸詩集前集》十卷和《斷腸詩集後集》八卷,並將汲古閣毛晉刊印的《斷腸詞》一卷及冀勤輯録的《補遺》一卷作爲外編合編於書後。書中還附錄序跋、書録及叢論等,輯集南宋至現代以來,研究朱淑真的相關資料,對於理解朱淑真詞作亦有相當的輔助性。

    【元瓅少年遊】聽戲?看戲?EP16__長亭送別Ⅰ、西廂記∣元瓅書坊

    【元瓅少年遊】聽戲?看戲?EP16__長亭送別Ⅰ、西廂記∣元瓅書坊
    各位喜愛聽戲看戲的朋友們大家好,上週我們有提示大家《西廂記》為什麼是元末的作品,也跟大家說過,《西廂記》受到大家的喜愛不是單純因為僅僅只是簡單的才子佳人劇而已,之所以被世人反覆吟詠,除了優美的文字外更如後來的評論者曾經提過:「王實甫之詞,如花間美人。鋪敘委婉,深得騷人之趣。極有佳句,若玉環之出浴華清,綠珠之採蓮洛浦」;劇本結構雖然已經具備5本21折,如此一大部作品外,卻是情節結構十分緊湊,帶著插科打諢,我們又可以看到既癡情又呆樣的張生外,紅娘的靈巧、鶯鶯的欲迎還拒的姿態,呈現了當時代的愛情模式。 《王西廂》中的愛情觀是建立在雙方為「至情」基礎上,張生對於鶯鶯的情感除了一見鍾情外,更重要的是突破了過去門閥貴族中,無法跨越階級的情感。他們的情愛雖是從張生先發動,逐漸打動了崔鶯鶯的心,也因此他們的情感是建立在愛情基礎上,崔張兩人自佛殿相遇,直到兩情相悅進而幽會發生親暱關係,最終劇作家賦予圓滿的姻緣結局,身為觀賞者的我們,第一次足以體會到兩人相互之間愛慕相思的感情,一切的社會功利因素,甚至連傳統的倫理規範在張崔二人的愛情面前也失去了莊嚴的意味。 《西廂記》彰顯的是男女情感是可以突破當時傳統禮教,甚至是門第階級的牢籠,可以在彼此相知相惜下,認定雙方的情感,即使其中諸多波折,也是見證兩人愛情的不朽,也就是第五本第四折所言:「永老無別離,萬古常完聚,願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也是這部作品有機會成為金聖嘆選入六才子書的其中一本。 好了,我們回到原來所說關於《西廂記》目前大家認定是元末的作品,是其來有自的,這個考證,是從國家出版社出版《鄭騫戲曲論集》中附錄處一篇〈《西廂記》作者新考〉中,算是比較可靠的說法,鄭騫老師認為元末鍾嗣成的《錄鬼簿》這本討論元代戲劇作家作品與特質中收錄的王實甫《西廂記》早就已經不見了,他認為目前我們看到的《西廂記》既不是王實甫原有的創作,也非關漢卿所作或續作,而是元末失了名字的劇作家。這是為什麼呢?原來有幾條重要的證據: 第一,首先在「題目正名」中,五本21折的《西廂記》與鍾嗣成《錄鬼簿》收錄的不一樣。《錄鬼簿》僅僅只有兩句,但現在所見的《西廂記》因為五本的關係,所以題目正名多達二十句左右,早就不是元代的規範。 第二,《西廂記》的折數特別多,已經多到與明代楊訥的《西遊記》的折數幾乎非常的像,更有第二本來到五折之多,這與紀君祥的《趙氏孤兒大報仇》五折一樣,況且紀君祥這個本子的《趙氏孤兒》已經被學者考察出來,已有後人增添改動的嫌疑,所以五本21折更可證明應該不是原來王實甫的本子。 第三,不管散曲或者是雜劇,七聲音階的北曲套式,初期的表現是一整套曲子使用的曲牌少,大概頂多只有五六支曲牌,但是到了元代中期以後,套曲曲牌有加多的趨勢,尤其到了元代末期,簡直有十二、三支曲子之多。甚至是將近快二十支曲子。就拿《西廂記》第四本第三折「長亭送別」來說好了,總共有十九支曲子,可說早就已經不是早中期使用的曲牌格式了,這麼多支曲子要描寫的情感越來越細膩,可以想見當時的觀賞者已經可以接受這麼長的抒情性的音樂與歌曲表現。 第四,已經不是由一人獨唱到底,《西廂記》總共五本21折,一個演員獨唱到底已經很難應付整部作品的表現;況且每一折幾乎主要人物都不一樣,就拿「長亭送別」和第四本第四折「草橋驚夢」這兩折來說好了,「長亭送別」在十里長亭崔張二人分離,主要描述的是崔鶯鶯對張生即將離開,繾綣不捨的離情,與內在心底的煎熬,讓秋景為鶯鶯傳遞內在的痛苦與情感的悲傷。但是來到「草橋驚夢」時,是張生在草橋店暫時打尖休息,不想夢見了鶯鶯,這一折除了張生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外,鶯鶯上場時,兩個人是相互對唱的,已經不是過去由一人獨唱到底。如此多人唱曲的音樂與聲音情感的表現方式,可說是受到南戲的影響,早已不是元代中早期元雜劇表現形式了。 第五,《西廂記》的五本21折已經和明代楊訥《西遊記》、劉兌的《嬌紅記》已經非常的像了。楊訥與劉兌兩人都是元末明初的人,並且《西遊記》之長,已經來到六本24折了,《嬌紅記》也不遑多讓已經來到兩本8折的長篇創作。這三部作品的規模說來真的非常的相近,尤其是《西遊記》、《嬌紅記》這兩部作品也早就不是一人獨唱到底了。要說是王實甫創作,其實已經有點牽強了。 第六,最後,曲調的音樂旋律與文字修辭相較元代中早期來得詞藻華麗,並且情感更細緻,而且更講究文句形式的設計,運用大量的對偶、典故、再回頭檢視王實甫《麗春堂》這部雜劇,已經不太像是王德信的作品風格了。 這也正是我跟大家所說,《西廂記》整體創作內容,以及文字形式與與早期的元雜劇早已漸行漸遠了。那麼也由於《西廂記》篇幅變長了,選本折子戲的部分,《西廂》就有機會上榜,通常被選擇的折子,除了上週我們所談的〈拷紅〉一折外,譬如〈聽琴〉、〈佳期〉、〈寄柬〉、〈送別〉、〈請宴〉等常常受到選本的青睞。現在通行的錢德蒼選輯《綴白裝》共選錄《西廂記》共9出,分別是〈惠明〉、〈佳期〉、〈請宴〉、〈拷紅〉、〈游殿〉、〈寄柬〉、〈跳牆〉、〈著棋〉、(長亭)等也成為目前經常在舞臺上演出的折子戲。尤其當折子戲越來越有機會進行商業演出時,《西廂記》的折子戲曲目就逐漸被定型下來,也因此為什麼現在曾永義老師的《中國古典戲曲選注》或者《戲曲選粹》會將〈拷紅〉、〈長亭送別〉作為重要的曲目進行收錄,也是因場上流行而成為重要的定目折子戲。 好囉,以上我們大篇幅的提及《西廂記》之所以膾炙人口成因,也接續上週我們提到的為何《西廂記》被認為是元末的作品,算是清楚的交代了《西廂記》值得我們一再閱讀品味的作品。 那麼我們就繼續進入常常在舞臺上演出的〈長亭送別〉,此折是接續〈拷紅〉而來,〈拷紅〉雖以紅娘為主軸,但在情節上已經約略交代了發生〈佳期〉一折中,崔張二人兩情相悅下的親暱關係,也同時談到了此一結果幾乎是崔夫人所造成的。首先,鶯鶯早已許配給表哥鄭恆,卻因為普救寺受孫飛虎圍攻打算搶鶯鶯為親,崔夫人逼不得已以許配鶯鶯為前提,找出可以退敵計策。自告奮勇的張生與白馬將軍杜確是多年好友,即刻修書使白馬將軍營救有功。事情平息後,崔夫人的不守信用賴婚後,第一時間又不贈與金銀支走張生,留下曠男怨女彼此互通款曲,才造成不可收拾的結果。 崔夫人以: (末見夫人科)(夫人云)好秀才呵!豈不聞「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我待送你去官司裏去來,恐辱沒了俺家譜。我如今將鶯鶯與你為妻,則是俺三輩兒不招白衣女婿,你明日便上朝取應去,我與你養著媳婦。得官呵,來見我;駁落呵,休來見我。 為前提,崔張二人的分離前奏曲即將展開。這一折最迷人之處便是利用大量的秋景渲染崔鶯鶯內在心理的焦慮與悲傷,除了讓秋景呈現色彩斑斕的繽紛模樣,卻是鶯鶯最傷懷的情感。本折由住持與夫人先上場,繼之而來的是崔鶯鶯上場後的這段獨自的賓白: (旦末紅同上)(旦云)今日送張生上朝取應,早是離人傷感,況值那暮秋天氣,好煩惱人也呵!悲歡聚散一杯酒,南北東西萬里程。 正是「悲歡聚散一杯酒,南北東西萬里程」的感慨。此一折由崔鶯鶯主唱,卻是由三個場次所構成,第一場次是長亭路上,也就是崔夫人、崔張紅上場,雖僅只有鶯鶯個人獨白,早就點出離愁之苦;接著是一整套唱段:【正宮‧端正好】直到【四邊靜】共12支曲子。最後則是崔夫人下場後,崔張話別的曲子【耍孩兒】到【收尾】可說是分手時的寒暖叮嚀,以及情懷的交代。 隨著戲劇場面的轉換,作者刻意安排了三幅風景畫面,讓一個個描繪秋景的組合意象融人了戲曲空間,彷彿讓我們身為劇本閱讀者欣賞了優美的唱詞,如同劇中人在如畫的風景中行進,我們也隨之進入了詩化的境界。 【正宮】【端正好】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滾繡球】恨相見得遲,怨歸去得疾。柳絲長玉驄難系。恨不倩疏林掛住斜暉。馬兒迍迍的行,車兒快快的隨,卻告了相思迴避,破題兒又早別離。聽得道一聲「去也」,鬆了金釧;遙望見十里長亭,減了玉肌。此恨誰知!(紅云)姐姐,今日怎麼不打扮?(旦云)你那知我的心裡呵! 〈長亭送別〉是一首真摯的抒情詩,是一幅淡雅的水墨畫,是一支撩人心弦的離歌。「長亭送別」【端正好】舖設了含情之景,借景傳情,映入讀者眼簾的是一片蕭瑟的秋景。深秋的天空碧雲沉沉,如同鶯鶯那暗淡沉重的心情。廣闊的大地上黃花憔悴,不禁使人聯想到「人比黃花瘦」的離人的愁苦形象。涼颼颼的西風增加了離人的淒清,北雁南飛正如張生遠行一樣,更添離人一分悲傷。飽經霜氣的楓葉如同醉了酒一般,在送張生離去的鶯鶯眼中,卻是痛苦的血淚所染成。 【端正好】一開始利用文字渲染了一幅空間遼闊,色彩斑斕的深秋圖畫:藍天白雲、黃花滿地,西風淒緊,北雁南飛,霜林染紅。最精彩處即是「染」字,以上之景在鶯鶯眼下心底是雖是一片繽紛秋景,卻是蕭瑟淒清,點染著的是悲戚憂傷痛苦壓抑之情,此一情感所迸發出的是「曉來誰染霜林醉」,隨後就自答道:「總是離人淚」。蕭瑟的秋景與悲淒的心境化而為一,無法分開,營造了委婉深沉、令人感傷的悲涼意境。 這支曲子化用了許多前人的作品:范仲淹【蘇幕遮】:「碧雲天,黃葉地」。 李清照【聲聲慢】:「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滿地黃花堆積」。 蘇軾【水龍吟】:「曉來雨過,遺蹤何在?……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端正好】這支曲子中的「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兩句,係改自《董西廂》中「君不見滿川紅葉,儘是離人眼中血」。《西廂記》如此更動,主要是《董西廂》這兩句是由張生口中所出,展現的是真情男子的性格;但來到【端正好】後,成為鶯鶯的唱詞,蘊含了大家閨秀的柔媚特質,也是長亭送別中鶯鶯情感之表現。可說是即將要離別,知道不得不別,從分離前夜到送別途中,最後揮手道別,離人之淚所觸發的是一連串情感的變化。 【端正好】這段曲詞運用古典詩詞「以樂景寫哀情,以哀景寫樂情,一倍增其哀樂」的寫法。運用色彩斑斕的亮色調來反襯鶯鶯的悲情的創作手法,調亮而情暗,更契合當時的實際情況,深秋清晨,鶯鶯送張生進京趕考。諸種悲情湧上心頭:不忍別而又不得不別的悲情、前途未卜的悲情、無奈之情…… 【端正好】可說是「長亭送別」最重要的端緒,尤其在這戀戀不捨之情從秋景出發,除了離別之苦,更是情景交融下,足見作者文字功力。下週我們將持續介紹「長亭送別」在筵席上,崔張二人的情思與傷懷。歡迎大家繼續收聽喔! 喜愛元瓅少年遊的朋友們,一定要收聽我們的節目,也幫我們粉絲頁按讚鼓勵,感謝大家的聆聽,我們下週見。

    【元瓅玩樂誌】啊,是文學啊!S2EP03__李清照、金石錄後敘 |元瓅書坊

    【元瓅玩樂誌】啊,是文學啊!S2EP03__李清照、金石錄後敘 |元瓅書坊
    流寓者所具有的生存狀態,在心靈上有著花果飄零的的文化鄉愁與想像,對於離鄉背井者的「流」其實是生命被拋至於極端的變局,其中遭遇暴力、喪亂,甚至在離散過程中,這群文人因國家面臨山河變色之時,陷入民族危亡,家園不保的狀態。連這種外在生存條件一旦受到剝奪,已經不是范仲淹所謂「遷客騷人」的離憂,一己的榮辱得失,升沈進退,而是整個「人事」的不幸苦難。宋朝也在靖康之難中,南渡的詞人先後被捲入了離亂漂泊,南徙的迢迢千里路。其間最受人矚目的就是李清照。 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年),李清照十六歲,隨著父親李格非來到汴京城,以這首【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震動京師,文士莫不擊節稱賞: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那時有更多人折服於她的才氣,王灼《碧雞漫志》就曾這麼讚美過:「自少年便有詩名,才力華贍,逼近前輩,在士大夫中已不可多得。」後來蘇軾的大弟子晁補之乾脆就直接稱她是「士大夫」。 徽宗建中靖國元年(公元1101年),年方十八的李清照嫁給了二十一歲還是太學生的趙明誠。曾有這樣的傳奇故事,一說趙明誠於元宵佳節相國寺賞花燈與李清照相遇一見鍾情,更有一說趙明誠「幼夢誦一書曰:『言與司合,安上已脫,芝芙草拔』」,他的父親給他解夢為「詞女之夫」,注定了趙明誠要成為一代女詞人的丈夫。 婚後沒多久,還在太學讀書的趙明誠返回京城, 夫妻分隔兩地,總讓她有機會以詞傳情: 夜來沉醉卸妝遲,梅萼插殘枝。酒醒熏破春睡,夢遠不成歸。 人悄悄,月依依,翠簾垂。更挼殘蕊,更捻餘香,更得些時。 夜闌人靜,髮髻上濃郁的梅花香讓她酣醉方醒,發現自己忘了卸妝便和衣而睡,夜半寂寥引發心情的悵惘,雖然書寫梅花香氣,卻含蓄的抒發思念遠遊丈夫的綿綿情思。 只是趙明誠從太學下課回家,總是捧著典當的衣物換來的古董碑文,與李清照「相對展玩咀嚼,自謂葛天氏之民也。」兩夫妻對物欲要求極低,但獨獨對金石古董卻情有獨鍾:「飯蔬衣練,窮遐方絕域,盡天下古文奇字之志。」寧可縮衣節食,也要買下這些珍玩古物。後來因為清照的父親受到黨爭的株連,夫妻兩人不得不分離,便有了【一剪梅】這首詞: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相思之情不是只有自己一人,而是兩人彼此相隔遙遠,也同為相思所苦,無法遣懷,內心籠罩深愁,此情難以排遣,也是「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了。後因政爭關係,趙明誠出守萊州、淄州時期,是他們夫婦相濡以沫共研學問最美滿的時期,也是趙明誠金石事業最有成就的時期。他們將全部的精力都投注在金石、字畫和古玩上,閒暇時烹茶,也作詩,他們居家生活的情趣是賭書卷的幾頁幾行,往往賭書潑茶,彼此大笑渾身濕淋也不以為意。 靖康二年(1127年)三月,宋金一戰造成了家破國亡,亂離成為集體共存的背景。流亡避禍在李清照的身上全然銘刻在作品裏,〈金石錄後敘〉是李清照晚期回顧與丈夫蒐羅古董,以及早年生活最佳的寫照。是李清照個人生活、家庭背景及她所處的那個動盪時代的真實反映。當時李清照忙著整理「歸來堂」的金石文物,打算跟已經南下的趙明誠會合,收藏實在太多了,裝了十五車就倉皇離開青州,誰也沒有料想到這年李清照44歲就再也沒有機會回到青州了。 在流寓中,最不捨的便是丈夫趙明誠所留下的《金石錄》,這可說承載了夫妻間共同的記憶。他們總是等著,冀望來春再備船載之。高宗建炎元年(1127年)十二月,金人陷青州,凡所謂十餘屋者,已皆為煨燼矣。夫妻心疼得不得了,但也是無可奈何。 她就曾寫道:「子孫南渡今幾年,飄流遂與流人伍。欲將血淚寄山河,去灑東山一抔土。」 建炎三年(1129年),趙氏夫婦從山東輾轉來到池陽,剛好此時朝廷發來詔令,任命趙明誠為湖州太守,趙明誠需要去杭州覲見宋高宗。當時趙明誠的精神尚好:「遂駐家池陽,獨赴召。」「葛衣岸巾,精神如虎,目光爛爛射人,望舟中告別。」這次分離之際,李清照是發了一頓脾氣的,人命都難保了,還要保古物?不免提高聲量:「如果局勢緊急怎麼辦?」趙明誠在船上只能說:「只能跟著大家走了,萬不得已什麼都可以丟,就是宗廟禮器一定要牢牢的帶在身邊。」 在南渡之際,李清照對南京當地生活極端不適應,也在詞中抱怨過: 窗前誰種芭蕉樹,陰滿中庭。陰滿中庭,葉葉心心,舒捲有餘情。 傷心枕上三更雨,點滴霖霪。點滴霖霪,愁損北人,不慣起來聽。 接著,趙明誠跟隨在高宗身邊,不想七月末,感染了瘧疾,病體不輕,李清照清楚丈夫容易急躁,想快快痊癒,果然如她所料,病急亂投醫下,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期,夫妻相守將近28年,終究在李清照46歲這年,留下她一人。 人生巨變又遭逢亂世,李清照的創作風格開始轉變,抒發傷時念舊和懷鄉悼亡之作,越來越有淒涼之意。 落日鎔金,暮雲合璧,人在何處。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 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ㄘㄨˋ)帶爭濟楚。如今憔悴,風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落日像熔化了的金子一般絢麗璀璨,暮色中飄浮的雲彩聚攏了來,宛如珠聯璧合。眼前的景色,與昔日汴京的元宵佳節幾無二致,身處異地的淒涼心境,這滿眼春意,宜人氣候卻滲入濃濃的哀愁。 然而,臨安畢竟不是汴京,當年與姊妹們心情愉悅盛裝出遊,彷彿如一場夢境,如今人已老心憔悴,出門游賞對李清照更顯孤淒感傷。今昔對比對過去時光的追憶更覺滿目蕭瑟,人無法長久保有過去,過去終將是記憶的一部份。也是李清照【殘花令】對晚年最真實的書寫: 花開花落花無悔,緣來緣去緣如水。花謝為花開,花飛為花悲。 花悲為花淚,花淚為花碎。 花舞花落淚,花哭花瓣飛。 花開為誰謝,花謝為誰悲。 花開、花落、花謝、花飛、花悲、花淚、花碎、花舞、花哭,花瓣飛。 「花開爲誰謝,花謝爲誰悲。」像是一生的總結,寄寓了李清照花開花謝「物是人非」的傷感。她的顛沛流離之苦,亡國之恨,喪夫之哀,正娓娓的傳遞千年後的我們。而離情之苦,易代之落寞、徬徨,背後龐大的複雜的生存情境與感情網絡,我們將持續為大家介紹。期待下次的相會。

    EP4|潛意識給你的人生佈局,你看懂了多少?無限迴圈的人生毛線球,你捲了幾團?搞清楚你的人際關係中有哪些線?

    EP4|潛意識給你的人生佈局,你看懂了多少?無限迴圈的人生毛線球,你捲了幾團?搞清楚你的人際關係中有哪些線?
    您看懂潛意識給您安排的人生佈局嗎? 如果您的人際關係是由各種七彩繽紛的線所串連而成的 #每一種線,代表不同的含意,就像紅色的姻緣線,可能給您帶來幸福,也可能會讓你捲毛線球!! #看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認識自己人生的必修課 #本集帶您簡單認識一下不同顏色的線所代表的意思,您的哪一種顏色的線比較多呢? #人生就像在闖過一關關的遊戲關卡,您覺得哪種關卡最難過關呢? #您捲毛線了嗎? #podcast沒有講到的,歡迎到『堂主說夢話』粉絲專頁收看解鎖唷!!

    第二季#26 人物誌 : 「愛詩成痴,以詩詞感受世界:趙啟麟 先生」寧在詩中靜,愛於詞裡行 -《閱讀探戈:書富比鑑賞會》

    第二季#26   人物誌 : 「愛詩成痴,以詩詞感受世界:趙啟麟 先生」寧在詩中靜,愛於詞裡行 -《閱讀探戈:書富比鑑賞會》
    《閱讀探戈·書富比鑑賞會》文章: https://reurl.cc/5oxKeR 這集節目中,我們用了鄧麗君與王菲兩人各自演唱的《清平調》做轉場,節目更是一人演唱一句與大家道再見,不知道年輕朋友聽不聽得出來分別是誰的聲音呢? 你們是否體會過與愛人離別感到心痛,這痛的撕心裂肺,痛到心碎難癒,成日鬱鬱寡歡? 聽看看趙啟麟先生述說他最愛的《千秋歲·水邊沙外》,娓娓道出人生的陣陣哀愁,卻又心碎得哀戚迷人。 非常榮幸邀請到啟動文化的特約總編輯,也是《大人的詩塾》作者「趙啟麟先生」接受我們訪談,他對詩詞的熱愛與專業,使他在編《每日讀詩詞:唐詩鑑賞辭典》時不僅花上三年時間,寫下筆記時達到驚人的250萬字,怎能不大感佩服。 不單如此,他更是出版界低調的大人物之一,大家所熟悉的博客來媒體Okapi可是趙啟麟先生協助創立呢,也在《書架發福了》、《詩詞扭蛋機》、《關鍵評論網》上有的精采文章與讀著們分享。 今天,趙啟麟先生要跟我們談論「他與詩詞的邂逅」、「古代詩詞與文人的生動故事」、「如何成為真正文青,寫下詩詞」,還有更有趣的,就是如何將「古詩詞融入生活,帶入親職教育呢?」 這集節目中,趙先生告訴了我們,你可曾知西方童話故事與東方古詩是如此相似? 其實童話與詩詞皆含蘊多層的讀法,只看你如何感受。 趙啟麟先生說道,「每一個童話故事都是受傷的小孩,如何在讀童話中撫慰自己內心受傷的小孩。」 我則相信,透過讀詩,便能撫慰心中滿是憂愁的傷痕。 因此當王維「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相遇糖果屋的小孩們,會激起什麼樣的火花呢? 談起詩詞,不單是文字,閱讀的是自己的心境,也是看待塵世的方式。 若談塵世,如何重讀「王國維」《人間詞話》體悟人生三境界? 晏殊的《蝶戀花》: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柳永的《鳳棲梧》:作者: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辛棄疾的《青玉案》: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原來這正是完美詮釋「譚獻」《復堂詞話》序中所言, 作者未必然,讀者何必不然。 趙啟麟先生將為我們解說品詩三境界,帶你讀詩體人生。 當詢問我們該是如何從生活中愛上詩詞? 原來文賦中就給了答案,只是以前讀不不懂,長大才懂了。 如何寫出好詩詞? 原來「情動於中而形於言。」早就一語道破,只是我們遺忘了。 好詩好詞境界不在大小,在於真,我們長大了體會到「晏幾道」實在太過愁苦,蘇軾啊~蘇軾~這詞實在與眾不同的引人眼紅啦? 趙啟麟先生將在本集的節目中,帶來生動又豐富的古詩詞,豐富我們觀看世界的方式,精彩了生活。 至於他最愛的文人除了秦觀還有誰呢?就請聽下去囉。 果真,「詩詞,作以做為一種觀看世界的方式,我們閱讀了多少詩詞,就有多少種感動的可能。」 最後,在收聽前,與大家分享趙啟麟先生最喜愛的文人「秦觀」所帶來的《千秋歲·水邊沙外》,以及他於節目中分享的詩詞吧! 《千秋歲·水邊沙外》 水邊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亂,鶯聲碎。飄零疏酒盞,離別寬衣帶。人不見,碧雲暮合空相對。 憶昔西池會。鵷鷺同飛蓋。攜手處,今誰在。日邊清夢斷,鏡裏朱顏改。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 魏晉‧ 「陸機」,《文賦》 佇中區以玄覽,頤情志於典墳。遵四時以嘆逝,瞻萬物而思紛。悲落葉於勁秋,喜柔條於芳春。 唐‧ 「元稹」,《鶯鶯傳》,又稱《崔鶯鶯傳》 待月西廂下,近風戶半開。拂牆花影動,疑是玉人來。 宋‧ 「蘇軾」,《虞美人》 無情汴水自東流,只載一船離恨,向西州。 宋代· 「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Ep.007|雙魚女之光李清照|酗酒、賭博、改嫁、離婚的才女,我喜歡她

    Ep.007|雙魚女之光李清照|酗酒、賭博、改嫁、離婚的才女,我喜歡她
    綜觀李清照的一生,我們會看見最好的愛情與婚姻, 也會看見她不滿體制規範, 遵從自己的心志,勇敢活在時代的風骨。 有人批評她不守婦道,沒有婦德,但在我看來, 如果一個女人能像李清照這樣活過一生,真的是很爽的一件事。 她有少女時期的年少輕狂,縱情放蕩,也有暮年時期的困頓與憂愁, 不管現實生活是完美的還是不完美的,她都能把日子過得很有姿態。 今晚就來聽聽,雙魚女之光李清照的故事, 看她如何酗酒、賭博、改嫁、離婚,卻又同時寫得一手好詞,成為詞國天后。 凱特王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katewang_kate/ 凱特王的FB:https://www.facebook.com/katewangkate/ 凱特王個人網站:https://www.imkatewang.com/ 凱特王的獨立女性養成術線上課程: https://reurl.cc/0ZlM86 凱特王著作 / 女性成長:《時尚,只是女人的態度》、《生為自己我很開心》 原創小說:《網紅們》 #李清照 #雙魚女 #詞國天后 小額贊助支持節目 https://pay.soundon.fm/podcasts/7738e34f-a878-4e65-bb3c-9bf4569ada0d (這筆贊助將在年底集結,由《凱特謎之音》節目名義捐贈給需要幫助的女性公益團體。)
    Logo

    © 2024 Podcast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Stay up to date

    For any inquiries, please email us at hello@podcastworl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