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佳期

    Explore "佳期" with insightful episodes like "【元瓅少年遊】聽戲?看戲?EP18__長亭送別Ⅲ、西廂記∣元瓅書坊", "【元瓅少年遊】聽戲?看戲?EP17__長亭送別Ⅱ、西廂記∣元瓅書坊", "【元瓅少年遊】聽戲?看戲?EP16__長亭送別Ⅰ、西廂記∣元瓅書坊", "戲曲的絕代風華__安祈戲說 S1-15 ‖ 京劇 ‧ 未來式 ‖ 王安祈" and "【元瓅玩樂誌】戲曲的絕代風華安祈戲說 EP15__京劇 ‧ 未來式|王安祈" from podcasts like ""元瓅少年遊", "元瓅少年遊", "元瓅少年遊", "戲曲的絕代風華__安祈戲說" and "元瓅書坊"" and more!

    Episodes (5)

    【元瓅少年遊】聽戲?看戲?EP18__長亭送別Ⅲ、西廂記∣元瓅書坊

    【元瓅少年遊】聽戲?看戲?EP18__長亭送別Ⅲ、西廂記∣元瓅書坊
    各位喜愛聽戲看戲的朋友們大家好,上週我們已經提到長亭別筵,本是鶯鶯和張生分別之前聚會的最後寶貴機會。按照常理,在【滿庭芳】這支曲子所寫:「雖然是廝守得一時半刻,也合著俺夫妻每共桌而食。」在「須臾對面,頃刻別離」的情況下,期盼能廝守著一時半刻,舉案齊眉,礙著母親在眼前,無法說出貼己話。 【快活三】將來的酒共食,嘗著似土和泥。假若便是土和泥,也有些土氣息、泥滋味。 本支呼應了賓白的部分「(紅云)姐姐不曾吃早飯,飲一口兒湯水。(旦云)紅娘,甚麼湯水咽得下!」這裏離別在即,如何可以安穩飲食。只有「恨塞滿愁腸胃。蝸角虛名,蠅頭微利,拆鴛鴦在兩下裏。一個這壁,一個那壁,一遞一聲長吁氣。」 此時的鶯鶯,面對著別筵、什麼也咽不下:酒席上的玉醅佳餚,如同「嘗著似土和泥」。「假若便是土和泥,也有些土氣息,泥滋味。」還有點人情味,離別當際什麼味也嚐不出來。 【滿庭芳】、【朝天子】、【快活三】這三支曲子,具體深刻地呈現了鶯鶯愁怨滿腔、肝腸寸斷的心靈。餞行的酒宴結束後,崔夫人與住持準備下場,也代表第三個場次即將展開。 如果說第二部分開展的是情景交融的別離圖像:長亭別宴,集中深化了鬱積在鶯鶯心頭的依戀,悲傷,憤懣的情思,同時也通過鶯鶯的眼和口展現了長亭別筵上的張生形貌和心理。崔夫人行將離去仍不忘說「小姐隨後和紅娘來。」在在都彰顯了母親的權威。那麼第三部分寫宴後將別時,鶯鶯對張生的贈言和叮嚀,以及別後鶯鶯的孤寂、愁悶。 【四邊靜】霎時間杯盤狼藉,車兒投東,馬兒向西,兩意徘徊。落日山橫翠。知他今宵宿在那裏?有夢也難尋覓。 這支曲子,可說是由長亭別宴接續別後叮嚀畫面場景的過渡。時間已經來到「落日橫山翠」的時節,寫張生馬上就要動身了。鶯鶯,張生分離的時刻已經迫近,人物的感情與劇情也一起分離的最高潮。 (旦云)張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早便回來。(末云)小生這一去,白奪一個狀元,正是:青霄有路終須到,金榜無名誓不歸。彼此的對白代表場上只留下崔、張和紅娘,不必因為拘於長輩給予的壓力,以及社會既有的期待。任何的言談都不需要再有顧忌。 此時此刻,面對即將遠行的親人,鶯鶯必定有千言萬語要傾訴!然則,再多的言語僅能: (旦云)君行別無所贈,口占一絕,為君送行:棄擲今何在,當時且自親。還將舊來意,憐取眼前人。這首「口占」的絕句,是十分特別的:「棄擲今何在,當時且自親。還將舊來意,憐取眼前人。」這首詩是從《鶯鶯傳》最後鶯鶯信中的詩所挪移過來,在原創內容中原是鶯鶯張生各自男婚女嫁,張生託故表哥遇見鶯鶯一面,終究鶯鶯沒有再與張生會面,張生即將離開前離別詩,期待張生把往日對自己的情意,愛憐新的情人。《西廂記》讓鶯鶯作為臨別贈言,雖採其意思卻是反語、是試探,也是她內心隱憂的曲折所在。其實早在委身於張生的那天,她曾經剖白過這種憂慮,說:「妾千金之軀一旦棄之,此身皆托於足下,勿以他日見棄,使妾有白頭之歎。」而今張生就要進京求取功名了,況且他又表示「青霄有路終須到,金榜無名誓不歸」,鶯鶯深恐被遺棄,致使愛情反成恨事的心理就更突出了。所以她才如此憂心忡忡。而「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早便回來」才是她強烈的心聲。 (末云)小姐之意差矣,張珙更敢憐誰?謹賡一絕,以剖寸心:「人生長遠別,孰與最關親;不遇知音者,誰憐長歎人?」這首附和的詩作一方面是對鶯鶯的回應,除了張生表明心跡之外,更是作者對原創作品《鶯鶯傳》的致敬。這也是《西廂記》最傑出的所在,檃括了前人作品,並加上個人的解讀與圓融轉化。 接著,一連串七支曲子:【耍孩兒】「淋漓襟袖啼紅淚,比司馬青衫更濕。伯勞東去燕西飛,未登程先問歸期。雖然眼底人千里,且盡生前酒一杯。未飲心先醉,眼中流血,心裏成灰。」有著鶯鶯纏綿的情意,更是運用了〈琵琶行〉的典故:「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悲傷至極;「未飲心先醉,眼中流血,心裏成灰。」化用宋代詞人柳永《訴衷情近》詞的「黯然情緒,未飲先如醉。愁無際。」一經改動,語意更加沉重,除了典故本身有既定的本事,借用後讓作品內涵更豐富,更強化具體形象,達到文字精鍊效果,增強了表現力。 【五煞】「到京師,服水土,趁程途,節飲食,順時自保揣身體。荒村雨露宜眠早,野店風霜要起遲!鞍馬秋風裏,最難調護,最要扶持。」 希望張生以身體為重,提防水土不服。 【四煞】「這憂愁訴與誰?相思只自知,老天不管人憔悴。淚添九曲黃河溢,恨壓三峰華嶽低。到晚來悶把西樓倚,見了些夕陽古道,衰柳長堤。」再度傾訴己身的景況,別後的痛苦,如同黃河氾濫,愁苦無邊。 【三煞】「笑吟吟一處來,哭啼啼獨自歸。歸家若到羅幃里,昨宵個繡衾香暖留春住,今夜個翠被生寒有夢知。留戀你別無意,見據鞍上馬,閣不住淚眼愁眉。」 作者巧妙的使用以「昨宵」、「今夜」做對比,來反襯別後淒涼之情。 (末云)有甚言語,囑咐小生咱?(旦唱) 【二煞】「你休憂文齊福不齊,我則怕你停妻再娶妻。休要一春魚雁無消息,我這裡青鸞有信頻須寄,你卻休金榜無名誓不歸。此一節君須記:若見了那異鄉花草,再休似此處棲遲。」這支【二煞】曲子除了鶯鶯切切叮囑張生切勿迷戀他人溫柔鄉,更進一步呼應前面張生自信滿滿所言:「青霄有路終須到,金榜無名誓不歸」,層層呼應,代表了鶯鶯的企盼與憂慮。 (末云)再誰似小姐,小生又生此念?這段賓白可說是張生最赤誠的表露。 【五煞】【四煞】【三煞】【二煞】這四支曲子,從兩方面進一步刻畫了鶯鶯的這種複雜的內心世界。一方面,迴旋跌宕,波瀾起伏地再次展現了鶯鶯悲痛欲絕的感情潮汐,以及對張生的反復叮嚀、無限體貼;另一方面,則先是曲折吐露,繼而又和盤托出了與離愁別恨糾結在一起的深深憂慮。 【耍孩兒】【五煞】【四煞】【三煞】這四支曲子,真可謂百轉千迴,聲淚俱下。近在眼前的親愛的人,隨即就要登程遠去,勞燕分飛、灑不盡的傷心之淚,說不盡的叮嚀話語,路途遙遙,征程辛苦,要調理飲食,注意寒暖,荒村野店,雨露風霜,要早睡遲起,保重身體,因為「鞍馬秋風裏,最難調護,最要扶持」。想到「笑吟吟一處來」,而今將「哭啼啼獨自歸」,往日的溫馨,今後的淒涼,淚水之多,如注入黃河,黃河亦將氾濫,悲恨之重,重得把高聳的三峰都壓低了。這憂愁向誰傾訴?這相思只能獨自承受。真是「眼中流血,內心成灰」。這裏,不盡的悲戚,百般的依戀,無限的關切,緊緊地交織在一起了。這一切,還包含著更為深微的心理內涵。因此,當張生表明了自己的心跡後,問「有甚言語,囑咐小生咱?」時,鶯鶯就唱了【二煞】「你休憂文齊福不齊,我只怕你停妻再娶妻。休要一春魚雁無消息!我這裏,青鸞有信頻須寄;你卻休,金榜無名誓不歸。此一節,君須記:若見了那異鄉花草,再休似此處棲遲!」在這反復的叮嚀,鶯鶯和盤托出了內心的憂慮。這種憂慮,正是身榮棄妻的悲劇在鶯鶯心靈上的投影,正是理想的情感的憧憬,也是整體社會價值觀中女性只能以等待來面對無法預測的未來。這不僅僅屬於鶯鶯她個人,也是當時女性無可奈何的命運。 別離終於來臨,張生帶著鶯鶯的千叮嚀,萬囑咐,上馬走了。鶯鶯目送著張生漸行漸遠的身影,愁緒萬端,不忍速歸。【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煙暮靄相遮蔽。夕陽古道無人語,禾黍秋風聽馬嘶。我為什麼懶上車兒內,來時甚急,去後何遲?」【收尾】「四圍山色中,一鞭殘照裏。遍人間煩惱填胸臆,量這些大小車兒如何載得起!」這兩支曲子,便刻畫了鶯鶯這種悵惘情境和依依之情,恰好與【端正好】前後相應了「曉來誰染雙林醉」和「淡煙暮靄相遮蔽」,不僅有時間的推移,更有依依難捨的別情,讓「長亭送別」這折戲留下了境界悠遠、意味無窮的餘韻。 最親愛的人已經在「一鞭殘照裏」逐漸遠去,儘管鶯鶯是何等希望張生的身影可以永遠存留,但「青山疏林不作美」,遮斷了漸行漸遠的張生;「淡煙暮靄」模糊了他的身影。「不做美」三個字,道出了內心的不滿和怨恨。「夕陽古道無人語」一句,看起來很平易,實際上含情極深。日夕薄暮,本是當歸之時,而今卻分手遠別,人何以堪!一個「古」字,平添了蒼涼的況味,也把別離的淒苦之情推及古往今來,有多少遊子思婦在此揮淚相別!「古」這個字包含著人物內心的許多「潛台詞」,也引發讀者的豐富聯想。「無人語」三個字既道出了環境的寂靜,更寫出了鶯鶯「笑吟吟一處來,哭啼啼獨自歸」的孤獨感和無處可訴的痛苦心理。「四圍山色中,一鞭殘照裏」兩句,雖是淡淡景語,更飽含著無限情思。寫張生的身影已漸漸消融在夕陽殘照的空朦山色之中的景象,而鶯鶯仍然佇立著,凝望著,愁重千金,車馬難載。 唱詞中迴盪著輾轉不息情感,以深摯紆徐的優美抒情感人,身入細膩刻畫鶯鶯豐富複雜的心靈世界。詩情入畫,畫意含詩,生動細膩的刻畫著鶯鶯張生二人的情感,在長亭送別的時空下,譜出一段段的「話別」,也勾勒出詩化的境界。下週我們將繼續為大家介紹更多優秀的劇本,期待我們下週再相見囉! 喜愛元瓅少年遊的朋友們,一定要收聽我們的節目,也幫我們粉絲頁按讚鼓勵,感謝大家的聆聽,我們下週見。

    【元瓅少年遊】聽戲?看戲?EP17__長亭送別Ⅱ、西廂記∣元瓅書坊

    【元瓅少年遊】聽戲?看戲?EP17__長亭送別Ⅱ、西廂記∣元瓅書坊
    各位喜愛聽戲看戲的朋友們大家好,上週我們提到【端正好】這段曲詞運用古典詩詞「以樂景寫哀情,以哀景寫樂情,一倍增其哀樂」的寫法。運用色彩斑斕的亮色調來反襯鶯鶯的悲情的創作手法,調亮而情暗,更契合當時的實際情況,深秋清晨,鶯鶯送張生進京趕考。諸種悲情湧上心頭:不忍別而又不得不別的悲情。 本週我們將接續上週沒有說完的【滾繡球】開始。 【滾繡球】恨相見得遲,怨歸去得疾。柳絲長玉驄難繫。恨不倩疏林掛住斜暉。馬兒迍迍的行,車兒快快的隨,卻告了相思迴避,破題兒又早別離。聽得道一聲「去也」,鬆了金釧;遙望見十里長亭,減了玉肌。此恨誰知!(紅云)姐姐,今日怎麼不打扮?(旦云)你那知我的心裡呵! 這裏運用的是移情作用的寫作法。如果熟悉古典文學意象的朋友們就會知道,楊柳是情思纏綿的意象,最早出現的就是《詩經‧小雅‧采薇》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行道遲遲,載渴載飢。我心傷悲,莫知我哀!」這是一首出征的詩,詩中呈現的即是從軍的將士的肩新生活,以及思歸的心情。爾後這種遠別征途的思念,變成我們經常使用的符號,隋朝無名氏《送別詩》:「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就非常清楚藉楊柳為渲染離別之情表達得淋漓盡致。 來到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從「柳色新」和「客舍青」兩個色彩層面著筆,寫出了一種清新美好的氣氛,然而連綴到下聯的「西出陽關無故人」,形成了一種情感與理性的微妙衝突,本是一場美好和樂的景象卻在此時人不得不遠行之間的矛盾衝突,使得這首詩具有藝術張力。如此意象不斷被擴大到了北宋周邦彥的【蘭陵王】詞中「長亭路,年去歲來,應折柔條過千尺。」深化了折柳送別的重要元素。 那麼這裏的「柳絲長欲驄難繫」,正是表達了怨恨道旁的垂柳不肯繫住行人之馬,怨疏林不能掛住斜暉。我們可以看到作者將長亭所見之景全拉進來描寫自己的情感。接著,「馬兒迍迍的行,車兒快快的隨,卻告了相思迴避,破題兒又早別離」。 唯一的希望就只能是讓張生騎乘的馬兒走得再慢一點,自己乘坐的車子跟得跟緊一點。使得兩情依依的親愛之人能夠靠得更近一點,這種小小的心願只能唱給觀眾聽,崔鶯鶯期待著相隨的時間更長一點,如此一來可以挨得更近一點。在崔鶯鶯的心底是:「我們不是才剛剛兩情綢繆而已,怎麼一下子就要分開了呢?」 接著作者藉由手飾等具體事物,並賦予豐富的聯想和誇張,形象地從不同側面展現了鶯鶯此時複雜的內心世界。對於鶯鶯而言,從許婚、賴婚、矜持賴簡到佳期,經過一番周折,好不容易可以真正兩情相守,不過才剛暫時擺脫相思之苦,卻馬上被迫硬生生的分離。作者寫道:「聽得道一聲『去也』,鬆了金釧;遙望見十里長亭,減了玉肌。此恨誰知!」以高度誇張的手法,寫人愁得頓時立刻地消瘦下來鐲子就鬆了,這種悲傷的心情有誰能夠理解啊!這裏使用的誇飾寫作法,連清代金聖歎在評《西廂記》不免發出這樣的感嘆:「驚心動魄之句使讀者易字失色。」 假如說這些獨白表達了鶯鶯的情思,那麼,接下來由紅娘問鶯鶯「今日怎麼不打扮?」引出的第三支曲子【叨叨令】便是人物心靈的直接剖露。紅娘的問話觸發了鶯鶯感情的閘門,使她內心的愁緒奔湧而出。 「見安排著車兒、馬兒,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氣;有甚麼心情花兒、靨兒,打扮得嬌嬌滴滴的媚;準備著被兒、枕兒,則索昏昏沉沉的睡;從今後衫兒、袖兒揾淚做重重疊疊的淚。兀的不悶殺人也麼哥,兀的不悶殺人也麼哥。久已後書兒、信兒,索與我恓恓惶惶地寄。」 上一支曲子從眼前車馬行色牽動愁腸說起,從眼前的車馬說到眼下的心情,從相思之苦,說到寄望之深,這沉重別離之情,是無心打扮的原因,回答了紅娘的問話。繼而又設想今後孤單淒涼的生活情景:在了無情緒的昏睡中和涕淚長流的悲愁中苦熬光陰。想到這裏,不由得心痛欲碎,發出了「兀的不悶殺人也麼哥」的無可奈何的悲歎。 這首【叨叨令】這裏的襯字果真符合了囉哩囉唆的碎碎念,作者在這裏用了「熬熬煎煎」、「嬌嬌滴滴」、「昏昏沈沈」、「重重疊疊」、「恓恓惶惶」一串排比式的疊字句,每組之中,前句有兩個帶「兒」化韻的詞,後面是雙音詞的重疊。正如前人所評價的那樣「語中重疊二字,正是嗚咽其端說不出處。」它層次分明地突現出劇中人物回環往復的濃烈感情,也成功地傳達出掩抑泣訴的、像婉然低回的渠水,嗚嗚咽咽,如泣如訴的聲氣口吻。尤其最後的「恓恓惶惶」更是十分具象的寫出了焦急的等著信,又匆匆忙忙急著回信的慌張感。 這裏不曉得大家有看到非常獨特的文字敘述嗎?「兀的不悶殺人也麼哥」,這句話的意思非常的簡單,就是怎麼不悶死人了呢!這是元代時期地方方言的使用法,「也麼哥」是語尾助詞。 好了,以上三支曲子,不曉得大家聽了以後感覺如何呢?這三支曲子中前兩支【端正好】、【滾繡球】都表達了含蓄、重濁的情感,可說是相國千金恰切的情懷,到了第三支曲子一反前曲用了一連串排比句式和重疊詞,使語言既秀美又通俗,形象生動更富於動作感,一口氣傾瀉出積蓄心中的愁悶。 接著主要描述的便是來到十里長亭後,進入筵席之中,主要寫鶯鶯與張生餞別的場景。緊扣宴席上的把盞、供食,寫張生與鶯鶯的互動,以及鶯鶯情感的悲愴與愁怨之情。 (夫人云)張生和長老坐,小姐這壁坐,紅娘將酒來。張生,你向前來,是自家親眷,不要迴避。俺今日將鶯鶯與你,到京師休辱末了俺孩兒,掙揣一箇狀元回來者。(末云)小生託夫人餘蔭,憑著胸中之才,視官如拾芥耳。(潔云)夫人主見不差,張生不是落後的人。 這段賓白相當重要,還記得〈拷紅〉一折崔夫人已經答應要將鶯鶯許配給張生,但是十里長亭餞別時又將他們兩個刻意隔開,讓他們互相面對面坐著。除了母親嚴命外,更有著禮教守分的區隔。 【脫布衫】「下西風黃葉紛飛,染寒煙衰草萋迷。酒席上斜簽著坐的,蹙愁眉死臨侵地。」前兩句是寫鶯鶯眼裏的景色,與第一支【端正好】是相互呼應的。此景也是鶯鶯心情的寫照。「酒席上斜簽著坐的,蹙愁眉死臨侵地。」兩句,是寫鶯鶯眼裏的張生的狀貌,張生的坐姿是恭謹、拘束的,卻是愁眉緊鎖、沒精打采的模樣,到底是怎麼樣的心理狀態呢?正是【小梁州】「我見他閣淚汪汪不敢垂,恐怕人知。猛然見了把頭低,長吁氣,推整素羅衣。」這支曲子更進一步寫出了鶯鶯眼中的張生,是強忍著痛苦的情感,在眾人的面前不敢掉下眼淚來;驀然間和鶯鶯目光相遇,只能假裝整理衣衫長嘆一口氣,來掩飾自我的傷感;「恐怕人知」不能不忍的心理狀態。通過流淚人窺察流淚人,斷腸人參透斷腸人,間接地寫出了與張生「心有靈犀一點通」的崔鶯鶯的難忍別離之苦。 接下來另一支【小梁州】「雖然久後成佳配,奈時間怎不悲啼!意似癡,心如醉,昨宵今日,清減了小腰圍。」原文中寫的是【幺篇】便是指到前支曲子再唱一次。前兩支曲子是寫鶯鶯眼裏張生的狀貌、情態。這支曲子又折回來,抒寫鶯鶯自己的心情。鶯鶯心中何嘗不知將來雖能團圓,但究竟這個時間是什麼時候呢?也就禁不住悲悲戚戚傷心起來,「久後成佳配」固然是對未來幸福的憧憬,但是為什麼還是悲戚呢?也就是前途未卜、不得不別的傷懷。「意似癡,心如醉」中的「醉」是在一片癡情、無限悲愁的重壓與盤結下,無法解脫、不能自持的感情狀態。 這三支曲子是夫人首先把酒,在鶯鶯的唱詞中,言下之意有著活生生拆散恩愛夫妻的意味。接著就是鶯鶯把盞,鶯鶯走到張生面前,這兩人離得更近一些了。真是咫尺相覷,哀怨纏綿。兩個人更難捨難分。 【上小樓】合歡未已,離愁相繼。想著俺前暮私情,昨夜成親,今日別離。我諗知這幾日相思滋味,卻元來此別離情更增十倍。 【幺篇】年少呵輕遠別,情薄呵易棄擲。全不想腿兒相挨,臉兒相偎,手兒相攜。你與俺崔相國做女婿,妻榮夫貴,但得一箇並頭蓮,煞強如狀元及第。這可是鶯鶯全心全意縈繞在昨天與張生繾綣之情還在「前暮私情,昨夜成親」中,上兀自沈浸在「腿兒相挨,臉兒相偎,手兒相攜」的恩愛情意之中。 第二支【上小樓】更清楚的表明了鶯鶯的衷曲,對她而言,妻榮夫貴固然是這個社會給我們的價值判斷,「但得一個並頭蓮,煞強如狀元及第」才是鶯鶯最大的心願。 接著紅娘把盞,鶯鶯一口氣藉由【滿庭芳】「供食太急,須臾對面,頃刻別離。若不是酒席間子母每當迴避,有心待與他舉案齊眉。雖然是廝守得一時半刻,也合著俺夫妻每共桌而食。眼底空留意,尋思起就裏,險化做望夫石。」表達此時真正的心意。在「須臾對面,頃刻別離」的情況下,期盼能廝守著一時半刻,舉案齊眉,礙著母親在眼前,無法說出貼己話。 【快活三】所表達的是此時的鶯鶯,面對著別筵、什麼也咽不下:酒席上的玉醅佳餚,如同「嘗著似土和泥」。「假若便是土和泥,也有些土氣息,泥滋味。」還有點人情味,離別當際什麼味也嚐不出來。正是呼應了紅娘噓寒問暖下的言語:「(紅云)姐姐不曾喫早飯,飲一口兒湯水。(旦云)紅娘,甚麼湯水嚥得下!」 【朝天子】「暖溶溶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淚。眼面前茶飯怕不待要吃,恨塞滿愁腸胃。蝸角虛名,蠅頭微利,拆鴛鴦在兩下裏。一個這壁,一個那壁,一遞一聲長吁氣。」當時鶯鶯的心裏,這次長亭別筵,本是鶯鶯和張生分別之前聚會的最後寶貴機會。按照常理,在【滿庭芳】中「雖然是廝守得一時半刻,也合著俺夫妻每共桌而食。」可是,當著離亭別筵的主持者老夫人的面,拘於封建禮法,連這一點都不能如願,他們不能互訴心曲,只能是「一個這璧,一個那璧,一遞一聲長吁氣」。 該是鶯鶯可以再多說些什麼,但是一下子崔夫人要紅娘敬酒,本要傳遞給張生的一片情意又嚥回口中,無法表達了,只能是「暖溶溶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淚。」就是這麼一點相國家不招白衣女婿的虛榮,母親為了「蝸角虛名,蠅頭微利」而強「拆鴛鴦在兩下裏」充滿了憤懣與無奈。 這場餞別酒宴已然即將結束,在第二部分所呈現的是情景交融的別離圖是:長亭別宴,集中刻畫鬱積在鶯鶯心頭的依戀,悲傷,怨憤的情思,同時也通過鶯鶯的眼和口展現了長亭別筵上的張生形貌和心理。也在細節中可以看到家庭教養與崔夫人嚴守的禮教,透露於字裡行間。 下週我們將進度宴後離別的叮嚀與贈言,以上的「三把酒三遣恨」中充分展現了鶯鶯的情懷,最後的離情依依與別後叮嚀,更可見鶯鶯最複雜幽微的情懷。期待我們下週再相見囉! 喜愛元瓅少年遊的朋友們,一定要收聽我們的節目,也幫我們粉絲頁按讚鼓勵,感謝大家的聆聽,我們下週見。

    【元瓅少年遊】聽戲?看戲?EP16__長亭送別Ⅰ、西廂記∣元瓅書坊

    【元瓅少年遊】聽戲?看戲?EP16__長亭送別Ⅰ、西廂記∣元瓅書坊
    各位喜愛聽戲看戲的朋友們大家好,上週我們有提示大家《西廂記》為什麼是元末的作品,也跟大家說過,《西廂記》受到大家的喜愛不是單純因為僅僅只是簡單的才子佳人劇而已,之所以被世人反覆吟詠,除了優美的文字外更如後來的評論者曾經提過:「王實甫之詞,如花間美人。鋪敘委婉,深得騷人之趣。極有佳句,若玉環之出浴華清,綠珠之採蓮洛浦」;劇本結構雖然已經具備5本21折,如此一大部作品外,卻是情節結構十分緊湊,帶著插科打諢,我們又可以看到既癡情又呆樣的張生外,紅娘的靈巧、鶯鶯的欲迎還拒的姿態,呈現了當時代的愛情模式。 《王西廂》中的愛情觀是建立在雙方為「至情」基礎上,張生對於鶯鶯的情感除了一見鍾情外,更重要的是突破了過去門閥貴族中,無法跨越階級的情感。他們的情愛雖是從張生先發動,逐漸打動了崔鶯鶯的心,也因此他們的情感是建立在愛情基礎上,崔張兩人自佛殿相遇,直到兩情相悅進而幽會發生親暱關係,最終劇作家賦予圓滿的姻緣結局,身為觀賞者的我們,第一次足以體會到兩人相互之間愛慕相思的感情,一切的社會功利因素,甚至連傳統的倫理規範在張崔二人的愛情面前也失去了莊嚴的意味。 《西廂記》彰顯的是男女情感是可以突破當時傳統禮教,甚至是門第階級的牢籠,可以在彼此相知相惜下,認定雙方的情感,即使其中諸多波折,也是見證兩人愛情的不朽,也就是第五本第四折所言:「永老無別離,萬古常完聚,願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也是這部作品有機會成為金聖嘆選入六才子書的其中一本。 好了,我們回到原來所說關於《西廂記》目前大家認定是元末的作品,是其來有自的,這個考證,是從國家出版社出版《鄭騫戲曲論集》中附錄處一篇〈《西廂記》作者新考〉中,算是比較可靠的說法,鄭騫老師認為元末鍾嗣成的《錄鬼簿》這本討論元代戲劇作家作品與特質中收錄的王實甫《西廂記》早就已經不見了,他認為目前我們看到的《西廂記》既不是王實甫原有的創作,也非關漢卿所作或續作,而是元末失了名字的劇作家。這是為什麼呢?原來有幾條重要的證據: 第一,首先在「題目正名」中,五本21折的《西廂記》與鍾嗣成《錄鬼簿》收錄的不一樣。《錄鬼簿》僅僅只有兩句,但現在所見的《西廂記》因為五本的關係,所以題目正名多達二十句左右,早就不是元代的規範。 第二,《西廂記》的折數特別多,已經多到與明代楊訥的《西遊記》的折數幾乎非常的像,更有第二本來到五折之多,這與紀君祥的《趙氏孤兒大報仇》五折一樣,況且紀君祥這個本子的《趙氏孤兒》已經被學者考察出來,已有後人增添改動的嫌疑,所以五本21折更可證明應該不是原來王實甫的本子。 第三,不管散曲或者是雜劇,七聲音階的北曲套式,初期的表現是一整套曲子使用的曲牌少,大概頂多只有五六支曲牌,但是到了元代中期以後,套曲曲牌有加多的趨勢,尤其到了元代末期,簡直有十二、三支曲子之多。甚至是將近快二十支曲子。就拿《西廂記》第四本第三折「長亭送別」來說好了,總共有十九支曲子,可說早就已經不是早中期使用的曲牌格式了,這麼多支曲子要描寫的情感越來越細膩,可以想見當時的觀賞者已經可以接受這麼長的抒情性的音樂與歌曲表現。 第四,已經不是由一人獨唱到底,《西廂記》總共五本21折,一個演員獨唱到底已經很難應付整部作品的表現;況且每一折幾乎主要人物都不一樣,就拿「長亭送別」和第四本第四折「草橋驚夢」這兩折來說好了,「長亭送別」在十里長亭崔張二人分離,主要描述的是崔鶯鶯對張生即將離開,繾綣不捨的離情,與內在心底的煎熬,讓秋景為鶯鶯傳遞內在的痛苦與情感的悲傷。但是來到「草橋驚夢」時,是張生在草橋店暫時打尖休息,不想夢見了鶯鶯,這一折除了張生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外,鶯鶯上場時,兩個人是相互對唱的,已經不是過去由一人獨唱到底。如此多人唱曲的音樂與聲音情感的表現方式,可說是受到南戲的影響,早已不是元代中早期元雜劇表現形式了。 第五,《西廂記》的五本21折已經和明代楊訥《西遊記》、劉兌的《嬌紅記》已經非常的像了。楊訥與劉兌兩人都是元末明初的人,並且《西遊記》之長,已經來到六本24折了,《嬌紅記》也不遑多讓已經來到兩本8折的長篇創作。這三部作品的規模說來真的非常的相近,尤其是《西遊記》、《嬌紅記》這兩部作品也早就不是一人獨唱到底了。要說是王實甫創作,其實已經有點牽強了。 第六,最後,曲調的音樂旋律與文字修辭相較元代中早期來得詞藻華麗,並且情感更細緻,而且更講究文句形式的設計,運用大量的對偶、典故、再回頭檢視王實甫《麗春堂》這部雜劇,已經不太像是王德信的作品風格了。 這也正是我跟大家所說,《西廂記》整體創作內容,以及文字形式與與早期的元雜劇早已漸行漸遠了。那麼也由於《西廂記》篇幅變長了,選本折子戲的部分,《西廂》就有機會上榜,通常被選擇的折子,除了上週我們所談的〈拷紅〉一折外,譬如〈聽琴〉、〈佳期〉、〈寄柬〉、〈送別〉、〈請宴〉等常常受到選本的青睞。現在通行的錢德蒼選輯《綴白裝》共選錄《西廂記》共9出,分別是〈惠明〉、〈佳期〉、〈請宴〉、〈拷紅〉、〈游殿〉、〈寄柬〉、〈跳牆〉、〈著棋〉、(長亭)等也成為目前經常在舞臺上演出的折子戲。尤其當折子戲越來越有機會進行商業演出時,《西廂記》的折子戲曲目就逐漸被定型下來,也因此為什麼現在曾永義老師的《中國古典戲曲選注》或者《戲曲選粹》會將〈拷紅〉、〈長亭送別〉作為重要的曲目進行收錄,也是因場上流行而成為重要的定目折子戲。 好囉,以上我們大篇幅的提及《西廂記》之所以膾炙人口成因,也接續上週我們提到的為何《西廂記》被認為是元末的作品,算是清楚的交代了《西廂記》值得我們一再閱讀品味的作品。 那麼我們就繼續進入常常在舞臺上演出的〈長亭送別〉,此折是接續〈拷紅〉而來,〈拷紅〉雖以紅娘為主軸,但在情節上已經約略交代了發生〈佳期〉一折中,崔張二人兩情相悅下的親暱關係,也同時談到了此一結果幾乎是崔夫人所造成的。首先,鶯鶯早已許配給表哥鄭恆,卻因為普救寺受孫飛虎圍攻打算搶鶯鶯為親,崔夫人逼不得已以許配鶯鶯為前提,找出可以退敵計策。自告奮勇的張生與白馬將軍杜確是多年好友,即刻修書使白馬將軍營救有功。事情平息後,崔夫人的不守信用賴婚後,第一時間又不贈與金銀支走張生,留下曠男怨女彼此互通款曲,才造成不可收拾的結果。 崔夫人以: (末見夫人科)(夫人云)好秀才呵!豈不聞「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我待送你去官司裏去來,恐辱沒了俺家譜。我如今將鶯鶯與你為妻,則是俺三輩兒不招白衣女婿,你明日便上朝取應去,我與你養著媳婦。得官呵,來見我;駁落呵,休來見我。 為前提,崔張二人的分離前奏曲即將展開。這一折最迷人之處便是利用大量的秋景渲染崔鶯鶯內在心理的焦慮與悲傷,除了讓秋景呈現色彩斑斕的繽紛模樣,卻是鶯鶯最傷懷的情感。本折由住持與夫人先上場,繼之而來的是崔鶯鶯上場後的這段獨自的賓白: (旦末紅同上)(旦云)今日送張生上朝取應,早是離人傷感,況值那暮秋天氣,好煩惱人也呵!悲歡聚散一杯酒,南北東西萬里程。 正是「悲歡聚散一杯酒,南北東西萬里程」的感慨。此一折由崔鶯鶯主唱,卻是由三個場次所構成,第一場次是長亭路上,也就是崔夫人、崔張紅上場,雖僅只有鶯鶯個人獨白,早就點出離愁之苦;接著是一整套唱段:【正宮‧端正好】直到【四邊靜】共12支曲子。最後則是崔夫人下場後,崔張話別的曲子【耍孩兒】到【收尾】可說是分手時的寒暖叮嚀,以及情懷的交代。 隨著戲劇場面的轉換,作者刻意安排了三幅風景畫面,讓一個個描繪秋景的組合意象融人了戲曲空間,彷彿讓我們身為劇本閱讀者欣賞了優美的唱詞,如同劇中人在如畫的風景中行進,我們也隨之進入了詩化的境界。 【正宮】【端正好】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滾繡球】恨相見得遲,怨歸去得疾。柳絲長玉驄難系。恨不倩疏林掛住斜暉。馬兒迍迍的行,車兒快快的隨,卻告了相思迴避,破題兒又早別離。聽得道一聲「去也」,鬆了金釧;遙望見十里長亭,減了玉肌。此恨誰知!(紅云)姐姐,今日怎麼不打扮?(旦云)你那知我的心裡呵! 〈長亭送別〉是一首真摯的抒情詩,是一幅淡雅的水墨畫,是一支撩人心弦的離歌。「長亭送別」【端正好】舖設了含情之景,借景傳情,映入讀者眼簾的是一片蕭瑟的秋景。深秋的天空碧雲沉沉,如同鶯鶯那暗淡沉重的心情。廣闊的大地上黃花憔悴,不禁使人聯想到「人比黃花瘦」的離人的愁苦形象。涼颼颼的西風增加了離人的淒清,北雁南飛正如張生遠行一樣,更添離人一分悲傷。飽經霜氣的楓葉如同醉了酒一般,在送張生離去的鶯鶯眼中,卻是痛苦的血淚所染成。 【端正好】一開始利用文字渲染了一幅空間遼闊,色彩斑斕的深秋圖畫:藍天白雲、黃花滿地,西風淒緊,北雁南飛,霜林染紅。最精彩處即是「染」字,以上之景在鶯鶯眼下心底是雖是一片繽紛秋景,卻是蕭瑟淒清,點染著的是悲戚憂傷痛苦壓抑之情,此一情感所迸發出的是「曉來誰染霜林醉」,隨後就自答道:「總是離人淚」。蕭瑟的秋景與悲淒的心境化而為一,無法分開,營造了委婉深沉、令人感傷的悲涼意境。 這支曲子化用了許多前人的作品:范仲淹【蘇幕遮】:「碧雲天,黃葉地」。 李清照【聲聲慢】:「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滿地黃花堆積」。 蘇軾【水龍吟】:「曉來雨過,遺蹤何在?……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端正好】這支曲子中的「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兩句,係改自《董西廂》中「君不見滿川紅葉,儘是離人眼中血」。《西廂記》如此更動,主要是《董西廂》這兩句是由張生口中所出,展現的是真情男子的性格;但來到【端正好】後,成為鶯鶯的唱詞,蘊含了大家閨秀的柔媚特質,也是長亭送別中鶯鶯情感之表現。可說是即將要離別,知道不得不別,從分離前夜到送別途中,最後揮手道別,離人之淚所觸發的是一連串情感的變化。 【端正好】這段曲詞運用古典詩詞「以樂景寫哀情,以哀景寫樂情,一倍增其哀樂」的寫法。運用色彩斑斕的亮色調來反襯鶯鶯的悲情的創作手法,調亮而情暗,更契合當時的實際情況,深秋清晨,鶯鶯送張生進京趕考。諸種悲情湧上心頭:不忍別而又不得不別的悲情、前途未卜的悲情、無奈之情…… 【端正好】可說是「長亭送別」最重要的端緒,尤其在這戀戀不捨之情從秋景出發,除了離別之苦,更是情景交融下,足見作者文字功力。下週我們將持續介紹「長亭送別」在筵席上,崔張二人的情思與傷懷。歡迎大家繼續收聽喔! 喜愛元瓅少年遊的朋友們,一定要收聽我們的節目,也幫我們粉絲頁按讚鼓勵,感謝大家的聆聽,我們下週見。

    戲曲的絕代風華__安祈戲說 S1-15 ‖ 京劇 ‧ 未來式 ‖ 王安祈

    戲曲的絕代風華__安祈戲說 S1-15 ‖ 京劇 ‧ 未來式 ‖ 王安祈
    上集提到我在小學五年級立下「戲曲現代化」的志向,所謂現代化,不是加燈光布景,不是改變虛擬寫意的表演,而是劇本的情感思想要能和時代接軌,說故事的技巧也必須扣緊時代脈搏。 為了實踐這理想,我小學五年級就立志要讀臺大中文系。我們那年代沒甚麼戲劇系,我要在中文系攻讀詩詞曲,打好元雜劇、明清傳奇的基礎,實踐我的理想。 順利考上中文系,卻發現我仍很寂寞。 我是在劇場裡、從活生生的演員的演唱裡喜愛上這項藝術的,不是從書本上認識戲曲。在劇場裡我很明確感受到,凡是「人」的表演,就不可能是「博物館櫥窗」,不可能像古董像青銅像瓷器一樣固定不變。即使演的是同一齣戲,同樣的劇本,同樣的唱詞,同樣的唱腔和身段,每個人都能唱出不同的情味。即使是同一位演員,今天唱的韻味也可能和前天不一樣。 劇場的價值是「一切就在當下」,每一位演員每一次演出都是全新的。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價值在這裡,戲曲不可能是完成式,更不是過去式,絕對是現在進行式,指向未來。 演員的這種追求,身為觀眾的我不可能感受不到。 後來我從事戲曲研究,更關注演員自己的說法,我仔細聽他們演講時的每一句話,發覺連崑曲演員都持這種想法。 為什麼要舉崑曲名家為例?因為崑劇比京劇還古老,崑曲是「百戲之母」,研究者最希望崑曲維持明代樣貌,明傳奇的活化石。其實崑曲演員不是這樣想的。 上崑的岳美緹老師、梁谷音老師就常常說,學者專家希望他們當活化石,他們卻有自己的新想法新體會。比崑曲年輕的京劇當然更不甘心做博物館的動態櫥窗展品。 這是我在劇場裡的感受,也是我一輩子的實踐。 (當然我知道櫥窗展品是一種至高至美的藝術價值,展品也將隨著觀賞者的感受或評析而產生新意義,但我想一般人對櫥窗展品最直接的想法應該就是固定不變。)

    【元瓅玩樂誌】戲曲的絕代風華安祈戲說 EP15__京劇 ‧ 未來式|王安祈

    【元瓅玩樂誌】戲曲的絕代風華安祈戲說 EP15__京劇 ‧ 未來式|王安祈
    上集提到我在小學五年級立下「戲曲現代化」的志向,所謂現代化,不是加燈光布景,不是改變虛擬寫意的表演,而是劇本的情感思想要能和時代接軌,說故事的技巧也必須扣緊時代脈搏。 為了實踐這理想,我小學五年級就立志要讀臺大中文系。我們那年代沒甚麼戲劇系,我要在中文系攻讀詩詞曲,打好元雜劇、明清傳奇的基礎,實踐我的理想。 順利考上中文系,卻發現我仍很寂寞。 我是在劇場裡、從活生生的演員的演唱裡喜愛上這項藝術的,不是從書本上認識戲曲。在劇場裡我很明確感受到,凡是「人」的表演,就不可能是「博物館櫥窗」,不可能像古董像青銅像瓷器一樣固定不變。即使演的是同一齣戲,同樣的劇本,同樣的唱詞,同樣的唱腔和身段,每個人都能唱出不同的情味。即使是同一位演員,今天唱的韻味也可能和前天不一樣。 劇場的價值是「一切就在當下」,每一位演員每一次演出都是全新的。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價值在這裡,戲曲不可能是完成式,更不是過去式,絕對是現在進行式,指向未來。 演員的這種追求,身為觀眾的我不可能感受不到。 後來我從事戲曲研究,更關注演員自己的說法,我仔細聽他們演講時的每一句話,發覺連崑曲演員都持這種想法。 為什麼要舉崑曲名家為例?因為崑劇比京劇還古老,崑曲是「百戲之母」,研究者最希望崑曲維持明代樣貌,明傳奇的活化石。其實崑曲演員不是這樣想的。 上崑的岳美緹老師、梁谷音老師就常常說,學者專家希望他們當活化石,他們卻有自己的新想法新體會。比崑曲年輕的京劇當然更不甘心做博物館的動態櫥窗展品。 這是我在劇場裡的感受,也是我一輩子的實踐。 (當然我知道櫥窗展品是一種至高至美的藝術價值,展品也將隨著觀賞者的感受或評析而產生新意義,但我想一般人對櫥窗展品最直接的想法應該就是固定不變。)
    Logo

    © 2024 Podcast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Stay up to date

    For any inquiries, please email us at hello@podcastworl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