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戲曲的絕代風華

    Explore "戲曲的絕代風華" with insightful episodes like "【元瓅玩樂誌】戲曲的絕代風華_安祈戲說 S2EP30__《孝莊與多爾袞》Ⅱ、《金鎖記》|王安祈", "【元瓅玩樂誌】戲曲的絕代風華_安祈戲說 S2EP29__《孝莊與多爾袞》Ⅰ|王安祈", "【元瓅玩樂誌】戲曲的絕代風華_安祈戲說 S2EP28__百年戲樓Ⅱ|王安祈", "【元瓅玩樂誌】戲曲的絕代風華_安祈戲說 S2EP27__百年戲樓|王安祈" and "【元瓅玩樂誌】戲曲的絕代風華_安祈戲說 S2EP26__從水袖與胭脂到百年戲樓|王安祈" from podcasts like ""戲曲的絕代風華__安祈戲說", "戲曲的絕代風華__安祈戲說", "戲曲的絕代風華__安祈戲說", "戲曲的絕代風華__安祈戲說" and "戲曲的絕代風華__安祈戲說"" and more!

    Episodes (100)

    【元瓅玩樂誌】戲曲的絕代風華_安祈戲說 S2EP30__《孝莊與多爾袞》Ⅱ、《金鎖記》|王安祈

    【元瓅玩樂誌】戲曲的絕代風華_安祈戲說 S2EP30__《孝莊與多爾袞》Ⅱ、《金鎖記》|王安祈
    《孝莊與多爾袞》 大玉兒(白)我在想什麼?是啊,我在想什麼?三官廟,怎麼又是三官廟。記得那一夜,先王把我帶到銅鏡前,傳下詔命。那時我……(唱) 對鏡照影、自端詳 淚朦朧、遮不住、豔色耀日光。 一語不發、盈盈下拜 接詔命、莫叫珠淚、落衣裳。 轉面來、巧畫雙眉、整嚴妝 軟屈那、洪承疇、全憑我、孔雀開屏、燦羽煌煌。燦羽煌煌。 玉兒不是巾幗將 自那時、軍政場、展翅遨翔。 任憑風雲、變無常 難回頭、退無路、迎向朝陽。 (二)《金鎖記》 曹七巧: (唱) 淡粉煙藍霧濛濛 迷離蒸騰氣氤氳。 霧濛濛、氣氤氳, 氣氤氳、霧濛濛。 任他是七彩斑斕、光影繽紛, 一樣的茫茫迷霧、影朦朧、影朦朧。 (插入男聲)飛揚(七巧唱)墜沉 (插入男聲)天高(七巧唱)淵深 (插入男聲)風輕(七巧唱)水重 (插入男聲)逍遙(七巧唱)羈籠 飛揚 墜沉 天高 淵深 風輕 水重 逍遙 羈籠 任他是七彩斑斕、光影繽紛, 一樣的茫茫迷霧、影朦朧、影朦朧。 (三) 《金鎖記》 有一日買得鮮魚回, 我剔骨挑刺做魚球。 只望冤家嘗一口, 我問他、你要煎、要炸、要醋溜? 可恨他虛意假應酬, 我真心一片付東流。 剩幾尾鮮魚摔底樓, 任他扎掙肚腸流。 輕移步、下樓頭、朱唇咬碎, 連皮帶骨吞下喉。 利刃刺腹腸穿透, 尖刀橫插五內鉤。 切膚之仇向誰訴求, 如此冤恨怎罷休?(以下轉身將臉湊近兒子長白) 兒啊兒,娘的兒啊, 兒有娘照應你莫擔憂。 備幾尾鮮魚兒嘗幾口, 要煎、要炸、要醋溜? 問夫郎、要川、要燙、要醋溜。 想到此、心已醉、止不住、吟吟笑口, 面頰紅、好似那、五月石榴。

    【元瓅玩樂誌】戲曲的絕代風華_安祈戲說 S2EP29__《孝莊與多爾袞》Ⅰ|王安祈

    【元瓅玩樂誌】戲曲的絕代風華_安祈戲說 S2EP29__《孝莊與多爾袞》Ⅰ|王安祈
    《孝莊與多爾袞》情感的塑造,不能從才子佳人處下手,正由於孝莊與多爾袞是草原兒女,便由以「鷹」的崇拜入手。養鷹有術,「不可餵食飽餐,必須餓其三分,方肯為人所用」,三國時曹操就是這麼說呂布的。我讓多爾袞與玉兒的初遇,就從論馴鷹之術開始,最後多爾袞的死亡,我也寫下「蒼鷹墜羽,零落自天」的曲文。小平導演讀到這段,當下很感興趣,馬上就把他在網路上看到「鷹之重生」的文章從手機轉發給我,於是我讓玉兒把受命勸降一事當作鷹之重生,從屈辱中重新激發力量,從此走進政治場域,後來她也以此勸多爾袞。滿蒙得天下全仗弓箭,「弓弦縊殺」竟是最禮敬的賜死儀式,多爾袞生母就是被弓弦縊殺。多爾袞從此不敢面對弓弦,夜夜驚夢,幾番手持利箭戳膚刺骨,直刺到鮮血淋淋,才能重生信心再上戰場。「鷹之重生」融進男女主角兩人的生命歷程,使意象的運用更為深入。

    【元瓅玩樂誌】戲曲的絕代風華_安祈戲說 S2EP28__百年戲樓Ⅱ|王安祈

    【元瓅玩樂誌】戲曲的絕代風華_安祈戲說 S2EP28__百年戲樓Ⅱ|王安祈
    《百年戲樓》是為了建國百年之戲,是2011年4月演出。民國初年是男旦流行的時候,海派的流行,接著是文革時期的戲曲表現。臺灣的女王與鳴鳳出版的唱片,《白蛇傳》、《玉簪記》、《桃花扇李香君》、《柳蔭記》,演出者是同一個腳色,他的行腔轉調如同百尺游絲搖漾風前,在嗓子眼裡的悠悠忽忽的聲音。唱片上只有杜葉兩個字,當然葉就是大家熟知的葉盛蘭;女主角是1949年兩岸斷絕後新崛起的伶人。這些唱片今天可以進入臺灣,就是老故事足以通過審查,可以被購入的。直到我讀碩士班以後,才從香港買到《戲曲曲藝辭典》才知道這位女演員是杜近芳。 來到上個世紀八0年代開始有了錄影機,而有錄像帶,才能看到對岸偷渡而來的影像,真正看到葉盛蘭與杜近芳的樣子。2006年章詒和的《伶人往事》中一篇〈留連,披風抹月四十年〉他寫葉盛蘭的藝術生涯,也寫到文革時期的葉盛蘭,卻沒有想到出賣葉盛蘭的就是杜近芳。往昔通過聲音的想像,我以為我聽到她的愛恨癡怨,誰知道是我一廂癡念,幾十年編織的美夢,到那一刻才夢碎。 在第三段文革的部分,是由章詒和所寫的內容創發的。當浩劫來臨時,伶人們普遍受到的心靈撞擊,驚恐無奈的隨波浮沈,等風濤過後,伶人唯一可以握緊的槳只有戲,可以通過唱戲,風濤過後抒發自我心情的都算是幸運。這段歷史,想來還是很心疼。 文革之後可以重新登臺的杜近芳,只剩下孤伶伶的白蛇、祝英台而已,後來想到葉盛蘭的兒子,讓他接替葉盛蘭,也幫他兒子取一個名字葉少蘭,鼓勵學小生、嗓音也相近,章詒和的文章這樣寫到,當戲演完後杜近芳將葉少蘭推到前面,重現當時杜葉二人的演出,是杜近芳的背叛與贖罪。奇妙的是,《白蛇傳》中是許仙因為多疑而背叛了白蛇,當戲裡的白蛇在〈斷橋〉含淚對著許仙:「誰的是、誰的非,你問問心間。」在這段是人聲乾唱,萬種情絲都蘊含在杜近芳的嗓子裡,如同嗚噎的冰泉、空谷裡的嘆息,當再度聽到杜近芳唱出這段時,已經認不清是白蛇對許仙的質問,還是杜近芳對自己心靈的詰問? 戲裡戲外關係倒錯,在背叛與贖罪中,誰原諒了誰?如何回答呢?愛恨癡念只能在戲裡酣暢淋漓,現實人生中得不到的圓滿,只有在戲裡求,猛回頭避雨處風景依然。談京劇近百年的歷史,只有將一切回到人性,透過適當的美感距離去做出詮釋;以一個臺灣戲迷的立場,對對岸文革的京劇如何接受。

    【元瓅玩樂誌】戲曲的絕代風華_安祈戲說 S2EP27__百年戲樓|王安祈

    【元瓅玩樂誌】戲曲的絕代風華_安祈戲說 S2EP27__百年戲樓|王安祈
    《百年戲樓》是為了建國百年之戲,是2011年4月演出。當時擔任藝術總監的工作,跨年時國光劇團、臺北新劇團與戲曲學院的跨年演出《五花洞》,以及反串的《春秋亭》、《神算記》、《春草闖堂》進入新的一年。 每年不是在創作新戲嗎?建國百年不能缺席,接受這個命題作文。《百年戲樓》 是演出近百京劇的歷史,京劇人演自己的故事與歷史。陽光劇團,以一臺車轉過一臺車,一段段獨立的戲,與其他戲是若有似無的牽連。個以獨立片段,各段又是京劇演進的過程彼此似段非斷似黏非黏的部分串連一起。京典舞臺劇《百年戲樓》的框架是臺下的人生是舞臺劇的外框包著臺上人生的京劇。

    【元瓅玩樂誌】戲曲的絕代風華_安祈戲說 S2EP26__從水袖與胭脂到百年戲樓|王安祈

    【元瓅玩樂誌】戲曲的絕代風華_安祈戲說 S2EP26__從水袖與胭脂到百年戲樓|王安祈
    之前花了三集時間談國光伶人第三部曲《水袖與胭脂》,本集先補充導演李小平何以以「戲衫懸吊」為舞台設計,接著進入國光伶人第二部曲《百年戲樓》,先談以「戲箱」為主要道具的隱喻作用。

    【元瓅玩樂誌】戲曲的絕代風華_安祈戲說 S2EP25__水袖與胭脂Ⅲ|王安祈

    【元瓅玩樂誌】戲曲的絕代風華_安祈戲說 S2EP25__水袖與胭脂Ⅲ|王安祈
    這是《水袖與胭脂》的第三集。這部新戲藉唐明皇楊妃故事討論「戲」的本質,甚麼是戲?甚麼是扮演? 劇中太真仙子(魏海敏)問無名(溫宇航)唱的是歷史故事嗎?無名這樣回答:「戲中之情,何必為真?天下豈少戲中之人耶?」「無名只管唱曲,不問曲本來歷。每日黎明即起,祖師爺面前清香一炷,隨即練唱。唱至動情處,似覺祖師爺含情相對,淚眼迷濛。那時殘月未消、朝日已上,乍陰還陽……..」。全心投入的創作,是陰陽邊際上的靈魂躍動,「殘月未消、朝日已上,乍陰還陽」這句念白,在太真仙子的唱詞裡故意重複一次: 「夜來風雨催花葬 清晨對鏡更心傷。 胭脂無端和淚淌 幾多紅露濕霓裳。 殘月未消日已上 目之所及、兼攝陰陽。 過眼魅影忽飄蕩, 金釵步搖、鏡閃流光。」 而後無名在宮中排起國主與妃子的故事,太真自願加入排演,沒想到竟落入自己與唐明皇十八王子(也就是自己的前夫)的前塵往事。太真扮演十八王子,藉著扮演,藉著戲,探究王子當時何以毫不猶豫即將妻子獻給父親,更進一步探究王子面對馬嵬六軍不發時的內心。「藉戲文、重將思緒、理一番」,藉著扮演可以探究人的內心,全劇「以戲論戲」,所以用《水袖與胭脂》為劇名。

    【元瓅玩樂誌】戲曲的絕代風華_安祈戲說 S2EP24__水袖與胭脂Ⅱ|王安祈

    【元瓅玩樂誌】戲曲的絕代風華_安祈戲說 S2EP24__水袖與胭脂Ⅱ|王安祈
    這是《水袖與胭脂》第二集。此劇背景設定在海上仙山、鏡花梨園,這是個戲劇王國,每個人都是劇中角色,人人都在尋找屬於自己的一齣戲。上一集提到仙山主人太真仙子,看到程嬰妻子、西施范蠡的追尋,又遇到了梅妃。梅妃很滿意於她擁有能抒發自己心情的《梅妃》這齣戲,在梨園仙山「很享受地」唱著自己的悲情:「柳葉雙眉久不描….」,太真仙子極為羨慕,她感慨地唱道: 「她一世寂寥人憔悴, 戲場未必黯無聲。 一點幽姿成別韻, 冷香浮動月黃昏。 你看她、攬鏡悲訴平生怨, 低咽長吟動人心。 水袖翩翩驚鴻舞, 一抹胭脂泣殘紅。 梅林梅苑竟成勝景 ──我…我…平生心事、何處寄存?」 太真仙子先前也曾在宮中看過行雲班來演唐明皇楊妃「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的戲,太真一開始隨著戲情甜蜜回憶,隨即傷心感慨 : 「今宵才對雙星證, 轉眼連理兩輕分。 戲場豈容人摶弄? 七夕盟言是虛文 。」 憤而將行雲班趕出去,僅留下班中小生無名公子在宮中唱曲。 歡迎收聽王安祈老師闡述《水袖與胭脂》,她特別強調,《水袖與胭脂》裡的崑曲,並非對於清代洪昇《長生殿》劇本的戲中戲引用。「我想探討的是,一部如《長生殿》般偉大的鉅作是如何誕生的。總要到唐明皇的情感深刻成熟,一部鉅作才出世。我讓《長生殿》在《水袖與胭脂》裡逐步創作、點滴成形。」

    【元瓅玩樂誌】戲曲的絕代風華_安祈戲說 S2EP23__水袖與胭脂Ⅰ|王安祈

    【元瓅玩樂誌】戲曲的絕代風華_安祈戲說 S2EP23__水袖與胭脂Ⅰ|王安祈
    今天想跟各位分享國光「伶人三部曲」之三的《水袖與胭脂》,這是我很喜歡的一部戲。整個戲的時空背景設在「海上仙山、鏡花梨園」,裡面住的都是「劇中人」,例如西施范蠡、程嬰夫妻、武大郎、梅妃…,他們都在尋找屬於自己的戲,希望自己情緒有個安頓。例如西施,一邊和范蠡泛舟五湖,一邊說著 : 「想我西施,被范太夫獻與吳國,侍奉夫差。功成復國之後,眼見夫差身首異處,我卻又與范蠡一同泛舟五湖。(吟)湖海茫茫,此身何往?(白)我該往何方而去?我該如何?快快接我下船哪!我還是想回到溪邊浣紗的日子。【西施卻仍身不自主的划船,泛舟五湖】(吟)水波蕩漾,誰主浮沉?」 有朋友問我是不是皮蘭德婁《六個尋找劇作家的角色》的京劇版?其實這部名作不在我腦海裡(雖然看過),我腦子裡隨時在轉的都是傳統戲曲和詩詞,是《長生殿》《長恨歌》《鏡花緣》。此劇獲上海大劇院邀約去演出時,蔡正仁老師問我創作動機,我回答 : 「就是因為您啊 !」1992年底蔡正仁老師來台演《長生殿》,太生動了,讓我對馬嵬埋玉時唐明皇的軟弱無奈印象太深刻,始終無法原諒,我覺得他欠楊妃一個道歉。去年底「鬼‧瘋」的崑劇小全本《長生殿》我是從這點出發做的整編,而這已是第二次了,早在2013年就已因此而全新編了《水袖與胭脂》,奇怪,我心裡這道關卡就是過不去 ! 而楊妃當然聽不見唐明皇的道歉,該怎麼辦呢? 楊妃去哪兒了呢?《長恨歌》說唐明皇上窮碧落下黃泉,「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所以我結合《鏡花緣》虛構了海上仙山戲劇王國,楊妃在那裏尋找屬於自己的一齣戲,她看著程嬰妻子、西施的追尋,又在仙山的梅林梅苑裡遇見梅妃,聽她唱著 : 「柳葉雙眉久不描,殘妝和淚污紅綃。長門自是無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楊妃竟覺得很羨慕,為什麼?且聽下回分解。

    【元瓅玩樂誌】戲曲的絕代風華_安祈戲說 S2EP22__奇雙會(下)|王安祈

    【元瓅玩樂誌】戲曲的絕代風華_安祈戲說 S2EP22__奇雙會(下)|王安祈
    本集接續上週內容,續談《奇雙會(販馬記)》。 《奇雙會》源自徽班,是京劇形成初期即由徽班吸收來的劇目,後來俞振飛向京劇老師學了再教給崑班。目前是京崑兩劇種都常演的戲,〈寫狀〉更常單獨演出。 上崑蔡正仁老師無論在演講或私下談話時,曾多次分析自己對這戲的體會,大意是:「絕對不能正經演破案,公案、推理、申冤、擒凶,都不重要,都只是個幌子,這戲就是新婚夫妻閨房樂。」這真是演員親身掌握的深刻體驗。〈寫狀〉是「對兒戲」,縣令的眼神隨時繞著新婚妻子轉,就連她私開監門、觸犯王法、驚嚇哭泣,看在丈夫眼中都是有趣。表演時必須兼顧兩層,既要著急,卻也要隨時欣賞妻子的每一個神態。 桂枝欲為父申冤,所有希望寄託在縣令丈夫身上,而縣令回衙、趙寵上場,情調卻並未一路緊扣申冤。外出多日的趙寵急著回家與新婚妻子相聚,步伐輕快、表情喜悅,回衙更衣,請出夫人,正欲一訴小別離情,卻見夫人愁眉深鎖。趙寵原本擔心憂慮,而當夫人說出私開監禁門,當下一急一驚,惹得夫人痛哭,趙寵又急又心疼,上前安慰卻又使夫人更加傷心。 這才是〈寫狀〉的開頭,卻在此「磨」了許久,冤案毫無進展,終於等到桂枝有整段的唱來訴說冤情,進入下一個段落,觀眾以為要正式討論案情了,誰知桂枝唱完,趙寵「呀」的一聲,竟不是感嘆岳父命運多舛,也不是思索該如何申冤。唱的竟是「她被繼母趕出在外,我也被晚娘逐出了門庭」,接下來縣令一句「天生一對」,夫人接上「地設一雙」,兩人竟以相擁而泣為訴冤這一小段落作結。這段桂枝訴冤的吹腔,完整倒敘了父親蒙冤過程,但倒敘並未指向案情疑點的發現,反倒像是丈夫對新婚妻子更進一步的認識了解,人際關係更加緊密,這才是隱藏在公案背後的主軸。 而後進入第三小段落,桂枝等待丈夫為她父申冤,而縣令竟然毫無對策,「前任官問成死罪,難以更改」。眼見得桂枝全部的指望就要落空,縣令突然一聲「有了」,看似突有妙計,雲開月明,沒想到這主意竟是「明日去向按院大人申冤」。這一個根本不算辦法的辦法,卻引出了寫狀劇情核心。原本夫人擔心無人寫狀,這下子縣令可得意起來了,「我會呀」,氣氛瞬間又轉為輕鬆,而後縣令藉機問出了夫人名字,這點雖然看似不合理,但正可見這戲的每一步發展,都指向彼此的認識了解,新婚夫妻愈來愈親密。直到最後四句下場詩:「一張狀紙到按前,撥開雲霧見青天。若得按台超生命,趙氏孤兒冤報冤」,正正經經的點明善惡有報之後,戲還未完,竟還有「吊場」,終以兩人相互調笑作結。 〈寫狀〉的結構,以公案為外框,實則是新婚閨房樂,以喜劇情調演父女失散的悲劇遭遇。

    【元瓅玩樂誌】戲曲的絕代風華_安祈戲說 S2EP21__奇雙會(上)|王安祈

    【元瓅玩樂誌】戲曲的絕代風華_安祈戲說 S2EP21__奇雙會(上)|王安祈
    年初一,拜年,談談吉祥戲。 一般京劇舞台上常以《龍鳳呈祥》《御碑亭 金榜樂大團圓》等為年節吉祥戲,也有旦角愛演《玉堂春》,因為劇中蘇三的罪衣和刑枷都是大紅鮮豔的顏色,扮演這齣戲的演員希望從此大紅。 今天要談的是《奇雙會》(又名《販馬記》),雖然劇中父親李奇蒙冤入獄,但結局是大團圓,而且更重要的是畫面滿堂紅,姊弟夫妻都穿紅,洗雪冤枉的老父親也換上紫紅。滿堂紅,喜洋洋,所以常在年節喜慶上演。 《奇雙會》目前在京班和崑班都是常演劇目,又名《販馬記》,演李奇外出販馬,歸家後發覺一雙兒女桂枝、保童被繼妻趕出家門,拷問婢女,婢女自盡,李奇入獄。在監時夜哭驚動縣令夫人,而夫人竟是桂枝。桂枝央求縣令丈夫趙寵為父申冤。適逢八府巡按路經此縣,趙寵指引妻子告狀申冤,而巡按竟是保童,公堂上一家重會。 全劇劇名《奇雙會》指李奇與兒女雙雙意外重會,《販馬記》則是以李奇之營生為劇名。 此劇常演四大段落:〈哭監〉、〈寫狀〉、〈三拉〉、〈團圓〉,所謂三拉,指八府巡按扶起驚慌匍匐在地的姐姐桂枝、姐丈趙寵、父親李奇,進入後堂一家重聚。〈寫狀〉更常單獨演。 有幾點要說明,因為經常有誤會: (一)此劇目前京劇班和崑劇班都常演,誰先誰後? 此劇唱吹腔,笛子伴奏,因此常有觀眾誤以為是崑曲,其實不是。 此劇是京劇班先演,源自徽班。是京劇在形成初期就遊徽班吸納收的劇目,後來俞振飛在京劇班學了,教給蘇州崑劇傳習所傳字輩的顧傳玠和朱傳茗等,從此傳入崑班。 (二)早期學術論文介紹劇情時說全劇像希臘悲劇,父親李奇是受難英雄。從西方戲劇眼光看傳統戲曲常會產生這樣的誤會,尤其只讀劇本、未看演出,整個感受和一般看戲的觀眾會有很大距離。《奇雙會》的主角根本不是李奇,是女婿趙寵,小生。〈寫狀〉是小生和旦角的「對兒戲」。 民間戲曲的表演重點(即抒情高潮)未必等同於情節高潮。 (三)這戲雖有冤獄劇情,但審案冤獄只是幌子,只是外框,這戲絕對不是公案劇,蔡正仁老師說的最準確,這戲是新婚夫妻閨房樂。 (四)有的觀眾覺得京崑都只演〈哭監〉〈寫狀〉〈三拉〉〈團圓〉,劇情不夠完整,很可惜。如果有其他劇種排全了,當然是好事。但京崑不演全並非是缺憾。京崑很多戲的特色在「原地盤旋 精鈎細描」,愈勾勒 愈渾厚 愈有內涵 愈有看頭。 情節未必往前推展,情緒卻一層一層深化,人際關係也愈來愈緊密,〈寫狀〉是最好的例子。這是〈寫狀〉常單演的原因,因為是高潮,是情感高潮、表演高潮。觀眾進劇場看戲,不是為了看完整劇情,是來享受表演火候。

    【元瓅玩樂誌】戲曲的絕代風華_安祈戲說 S2EP20_新編崑劇梁山伯與祝英台|王安祈

    【元瓅玩樂誌】戲曲的絕代風華_安祈戲說 S2EP20_新編崑劇梁山伯與祝英台|王安祈
    2005年國光劇團推出的崑劇《梁山伯與祝英台》,在溫宇航來到台灣加入國光之後改版重新上演,邀請北崑魏春榮來台飾演祝英台,而後更去北京國家大劇院演出。本集元瓅書坊將由王安祈老師回憶創作過程,並以此為例說明一齣戲如何再三推敲精益求精,逐步打造台灣京崑新美學。

    【元瓅玩樂誌】戲曲的絕代風華_安祈戲說 S2EP19__孟小冬Ⅳ|王安祈

    【元瓅玩樂誌】戲曲的絕代風華_安祈戲說 S2EP19__孟小冬Ⅳ|王安祈
    1937 30歲上海剪綵,和杜月笙結合。鼓勵他繼續鑽研余派唱腔的是杜月笙。 抗日戰爭爆發,隨杜避亂香港,孟小冬回北京是為了尋找精醇雅正的聲音,不久又單獨回北京拜師余叔岩。孟小冬成為余派傳人。 杜月笙在花瓶旁邊留下這段文字:來到北京的屋子有一個花瓶,如果怕吵到鄰居,可以對著瓶子唱,就會聽見妳的聲音。 魏海敏老師唱:一重恩當報你九重恩,魏海敏老師眼中閃爍著淚光:我聽見了我自己的聲音。 當一個演員找到自己的發聲法與聲音,找到自己的唱腔時的感動。 《寂寞沙洲冷》中的周正榮的日記中有一段:趙培鑫是余叔岩的學生,周正榮先生請教趙培鑫請教余派的唱腔,看到趙培鑫院子裏放一個大水缸,趙培鑫說可以對著水缸練唱,可以清楚聽到自己聲音的優點與缺點。 本戲中主要是靈魂回眸,在孟小冬臨死前的回想,杜月笙在孟小冬藝術的道路上,有著相當重要的體貼。 孟小冬的新編曲: 千思萬慮俱滌淨 精醇只向音聲尋。 非關文辭與戲情 一字一音韻最真。 尋尋覓覓 耗盡了心血用盡了情, 原來竟在 自身丹田氣息中。 水流千遭 歸大海 到此時 澄明透亮 海闊天清。 京劇藝術本質,寫成女生新歌,看京劇不要從民間劇本的唱詞與劇情邏輯去批判,而是去聽唱腔,能夠將最平庸的唱詞,唱出韻味,這就是京劇演員最了不起的地方,藝術最優秀的地方。 當他學到余派的嗓音後,是孟小冬演唱的境界突破。 沒多久戰爭結束了,余叔岩過世,杜月笙也從香港回到北京將孟小冬接回上海。 孟小冬從余叔岩學來的真傳,一直沒有登臺,就在杜月笙60大壽時,連唱兩天余派代表作品《搜孤救孤》,轟動整個大上海。 著此衫 我曾唱出 擊鼓罵曹無限激憤, 著此衫 扮陳宮 唱出了捉曹放曹悔愧心情。 伍子胥一夜之間 急白雙鬢, 諸葛亮坐空城 羽扇輕搖 險中弄險顯才能。 一生情意戲裡盡 今日裡 伯牙摔琴 謝知音。 青衫一一贈他人, 只留下一副黑髯 偕老終生。 留幾許心事 心底存 任幾許往事 飄飄如風。 從今後 心事只許自己聽 一字一音內裡尋。 人生有限 藝無盡, 蒼勁清醇 待修行。 看四下蟾光明滅 金風緊 聽四下鼓角淒涼 若悲鳴。 此生飄然竟如風, 珍重餘年、我與你相依結伴行、相依結伴一路行。 最後兩句是對著杜月笙唱的,1951年杜月笙在香港病逝,在香港獨居16年,在來到臺灣又獨居了10年。 我聽見我的喘氣 喘息聲越來越微弱 燈 終於滅了。 走進暗房的我 不再依附周遭光束 剩下的只有聲音 純粹的聲音 迴盪 流傳 我聽見了我的聲音―― 這是我給孟小冬最後的獨白。人即將離世最後的感官消逝最後是聽覺。沒有功利沒有目的性。關上生命一扇又一扇窗,走進心靈暗房,不必對著觀眾的唱,這是最純粹的聲音。 李後主:「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杜 甫:「碧梧棲老鳳凰枝」 四郎探母引子:「金井鎖梧桐,長嘆空隨一陣風」 戲裡的杜月笙,為小冬安排北京房子時,說:「梧桐,鳳凰的家」 金井鎖梧桐,長嘆空隨一陣風(《四郎探母》)這如同孟小冬這一生。 杜月笙:余老闆? 那年我家祠堂落成,那排場! 黨國政要、各路英雄都到齊了, 南北名角一網打盡, 就他,余老闆,就他一個沒來, 生病了!誰知道真病假病。 可也怪,至今回想當日,浮上眼前的, 竟是那缺席的。 來的,我記不全了; 沒來的,獨特,出眾,反倒刻在心裡。 缺席不上臺反而是一種人生境界。 我想寫出心靈的書寫,勾掘最幽微的心事。

    【元瓅玩樂誌】戲曲的絕代風華_安祈戲說 S2EP18__孟小冬Ⅲ|王安祈

    【元瓅玩樂誌】戲曲的絕代風華_安祈戲說 S2EP18__孟小冬Ⅲ|王安祈
    一個個、完美無瑕、雍容雅正 一個個、冰雪丰姿、超然出塵。 心事縱有、也須藏蘊 不激不偏、玉潔冰清。 台前幕後求至美 絕不容一點瑕疵印在身。 到如今聲震寰宇名傳四海 更不容半點瑕疵印在身。 人道他、靈光萬丈清妙境 誰解他、絳唇朱袖寂寞心? 人羨我、簪得梅花度芳年 誰解我、獨對冰寒孤冷情? 寂寞心、孤冷情, 欲近難近、欲親難親,飄渺無蹤! 孟小冬體會到梅蘭芳的一切為難之事,孟小冬的存在使得梅蘭芳的生活造成了污點。本來孟小冬梅蘭芳一起本來是一樁佳話,當梅蘭芳舞臺上扮演不容許任何的瑕疵時,孟小冬的存在就會引來雜音,更何況當時因孟小冬緣故引發了一場槍擊案。孟小冬四周有槍聲,從佳話轉為雜音。導致四年的婚姻結束。 離開梅蘭芳之後的孟小冬,「找不著共鳴,不想再唱了」 您還在嗎? 您留了下來, 是聽我的唱?還是聽我的故事?聽我在離開梅先生後、還有什麼故事? 難怪您想猜。 那年我才24歲, 距離此刻,老病臥床的此刻,整整45年。 我不想重新站上舞台。我知道觀眾來看的,是離開梅蘭芳之後的孟小冬,我不想這麼被看,我不上臺。 直到30歲,我才重新走進戲園子。那是一家新開幕的新劇院,黃金大戲院,老闆是杜月笙。 那時開始,我跟這三個字密不可分。 好像又一段八卦! 我知道,很多人好奇, 有人說,我是為了金錢, 有人說,我是為了權勢 也有人說,說我說過:「要嘛不再嫁,要嫁就要嫁一個,跺一跺腳能讓滿城亂顫的人! 我說過這話嗎? 我記不得了。 就算記得,我會告訴您嗎? 您猜。 杜月笙在上海市青幫頭子,但是他是戲迷,他愛戲。他對唱得好的演員是特別憐惜的。杜月笙邀請孟小冬為戲院剪綵。 我接過了紅繩,走進了戲院剪綵,也走進了杜家。 雖然真正紅繩結起已是數年之後,但從那一刻起,我回到戲裡。 杜月笙:戲院是我的,班底現成的,在我的戲院唱一台戲,裡裡外外我打點,包管您安心痛快。 孟小冬內心獨白: 杜先生也想唱戲,我們常點起蠟燭,兩人穿梭在燭光明滅間,看光焰,看光焰從紅色瞬間轉成黃色、棕色、暗紅,我倆或左或右,或前或後,穿梭縈繞在燭光間。他要跟著我練台上的眼神。我們學戲,從小對著香頭練,他卻要對著蠟燭。 我想起以前跟梅先生也常在月光中對望,他要練虞姬的引子: 「明滅蟬光,金風裡,鼓角淒涼」,月光下梅先生的眼神清明透亮,而今天在燭火裡,我看著他,沒想到沒練過的眼神,一樣清明透亮。那是一雙凝視著我的眼,我從他的眼睛裡,看見自己。但,我沒能陪他上台,戰爭開始了。1937 30歲上海剪綵,和杜月笙結合。鼓勵他繼續鑽研余派唱腔的是杜月笙。 抗日戰爭爆發,隨杜避亂香港,孟小冬回北京是為了尋找精醇雅正的聲音,不久又單獨回北京拜師余叔岩。孟小冬成為余派傳人。 杜月笙:我去了趟北京,東四十三條準備了一間房子,你一去就能住進去。銀行裏你的名字開了個戶頭,我上海「中匯」在北京的分行,隨時提隨時有,要多少有多少。房子裡裡外外都打理好了,老媽子、園丁、車伕都安置好了,你常吃的藥也都備齊了,還請好了一位大夫。你什麼時候想上北京就什麼時候去。 孟小冬:你特別為…….這屋子怎麼挑上的? 杜月笙:一瞧見門口那株梧桐樹,就認準了。梧桐是鳳凰的家,我沒學問,卻還曉得一句詩:「碧梧棲老鳳凰枝」,聽說是杜甫的,大詩人說的,準沒錯。 這個家的布置有余叔岩的唱片,有一幅上海黃浦灘的畫。孟小冬感嘆道:江湖男兒心如繡。 梧桐院落、一派幽靜 沉水檀香、散入秋風。 芸窗欄掛如意結、千絲萬縷 朱簾上綴鈴鐺、八寶玲瓏。 彩匣朱粉胭脂扣 菱花古鏡伴瑤琴。 屏風上金山碧水施彩繪 細看來、原來是、黃浦灘頭春色濃。 江湖男兒心如繡 還有那張張唱片擺置勻。 眼前景依稀曾經歷 再回頭已是百年身。

    【元瓅玩樂誌】戲曲的絕代風華_安祈戲說 S2EP17__孟小冬Ⅱ|王安祈

    【元瓅玩樂誌】戲曲的絕代風華_安祈戲說 S2EP17__孟小冬Ⅱ|王安祈
    孟小冬身處於眾聲喧嘩中,找到了自己最好的唱腔與聲音,主題是追尋聲音的女子,採取敘事的順序是倒敘法,將要離世前靈魂游離而出,回看自己的一生因此魏海敏女士出演過程中,像自說自話的從聲音中與觀眾對話,開始回看自己10來歲在大世界走紅唱著連臺本戲,唱海派但是她不滿足。 我心底有一種聲音,常在呼喚著我,睡著醒著地浮現在耳邊。 這聲音存在嗎?真實嗎?我都分不清了, 我只希望能唱出那樣的聲音: 「高而不尖 寬厚沈實,脫盡火氣。」 《洪洋洞》一句:「為國家哪何曾半日閒空」 「後來我知道這個叫余派,余老闆的唱法。」倒敘回憶,時間可以跳躍與伸縮,「心底卻有一個聲音召喚著我,不到14歲的我找那樣的聲音,我走下舞臺,穿過座兒,走出大世界,走出上海,迎向風雪,走進北京。」 在客觀事實,在京劇盛行時代,大家都一定要北京立住了腳,才算是京劇名伶。在我個人主觀塑造的孟小冬心底有一個聲音,一輩子在追尋精醇雅正的余派唱腔的女子,有目標有追尋,才能成為史上余派的傳人。以京劇演員而言,「進北京」是整個劇團一站又一站跑碼頭般的演出,闖出名號的女老生,到了北京足以在京劇團裏立足的演員,往北京前進,總共花了六年時間,從天津到北京。 《孟小冬》作品中另一個主題是「缺席」,余叔岩的缺席是一種境界。當孟小冬要去找這個聲音時,不想余叔岩缺席,在整個北京城中要找到如同余老闆齊名的老生,以及新鮮的演員,代替余叔岩的缺席,與梅蘭芳對戲。 梅蘭芳的聲音一直在臨死前孟小冬的耳畔浮起,因此在這裏我設計了《四郎探母》的對口快板,由魏海敏老師來唱,掌握氣口呼吸變換嗓音,可說是大大給予魏海敏老師發揮,就是整部作品的大高潮。 本來孟小冬是要來找屬於自己的聲音,卻是找到了共鳴和諧: 什麼聲音啊? 胡琴?笛子?三絃?洞簫? 風拂過枝頭?水流過溪谷? 我的呼吸? 色彩越來越繽紛, 青煙,紫霧,孔雀藍,海棠紅, 千絲萬縷,晃動、搖漾。 整個天空都是色彩, 誰的顏色? 翎子?湘紋?還是、聲音的光澤? 聲音有光澤嗎? 我迎向色澤,身子好輕,飄了起來,翱翔、迴旋, 分不清是奔騰、飛天, 還是墜落、飄零? 我浮蕩在聲音裡,纏繞在色澤間,解不開,千絲萬縷纏在一起, 好多顏色纏成一道, 交錯、混淆、糾纏, 好亮,看不清,看不清, 忽的,七彩退去,白光一道, 好亮的白,刺眼的銀白, 看不清了,看不清, 【 啪 (照相的閃光)】 我在那兒! 《孟小冬》採取的獨白策略是以顏色來描寫聲音,有象亦有聲。紅橙黃綠藍靛紫,寫繁華落盡見真淳,是最後的純粹,當時誤以為為了這個聲音來到北京。在整部作品的後半段,孟小冬與余叔岩學老生唱腔,找到余派的唱法竅門,那一刻才真正找到純粹,才知道自己的聲音。 在照相館拍劇照,在臺上梅蘭芳扮演旦角李鳳姊,孟小冬扮演老生的正德皇帝。在本工上在照相館中反串,他們相互伴妝: 相互扮妝, 他為我、勻了粉面、 注了胭脂、點了絳唇。 輕揉淺約、緩緩暈、 泛開了一抹嫣紅。 再為我描就了春山兩彎, 映照著秋波一泓。 我為他、理容妝, 褪卻了青春女兒紅。 掛鬚髥、絲絲可玩、 行一步、飄然如風。 妝成雙對鏡 驚見鏡中人、竟覺認不真, 似曾相識、認不真, 我怎成俏佳人? 你怎是男兒身? 乾坤倒錯、陰陽怎分? 是耶非耶?誰假誰真? 心迷濛、神恍惚 但只覺、春煙裊裊、春水溶溶 相對望、夢酣春透、琥珀穠。 這時的梅蘭芳正是社會文化地位如日中天的時刻,獨居孟小冬思念著不斷塑造臺上完美無瑕的女性的梅蘭芳: 一個個、完美無瑕、雍容雅正 一個個、冰雪丰姿、超然出塵。 心事縱有、也須藏蘊 不激不偏、玉潔冰清。 台前幕後求至美 絕不容一點瑕疵印在身。 到如今聲震寰宇名傳四海 更不容半點瑕疵印在身。 人道他、靈光萬丈清妙境 誰解他、絳唇朱袖寂寞心? 人羨我、簪得梅花度芳年 誰解我、獨對冰寒孤冷情? 寂寞心、孤冷情, 欲近難近、欲親難親,飄渺無蹤! 這是梅蘭芳揚名國際時,孟小冬在孤獨中想像著他的完美。

    【元瓅玩樂誌】戲曲的絕代風華_安祈戲說 S2EP16__孟小冬|王安祈

    【元瓅玩樂誌】戲曲的絕代風華_安祈戲說 S2EP16__孟小冬|王安祈
    有人問到底自己編寫的劇本中,最喜歡哪一部?每一部就如同自己的孩子一樣。2010的《孟小冬》可說是我自己非常想編的作品。自2010年起編寫了《伶人三部曲》:《孟小冬》、《百年戲樓》、《水袖與胭脂》,之所以有這三部作品,則是一直以來有「藝貴人賤」,藝術被視為珍貴的,但藝人的地位是卑賤的;另一個說法「嗜戲薄伶」,是中國自古以來的傳統,是將藝術與伶人分開看。 章詒和在《伶人往事》一書中寫了一句話:伶人是一群十分特殊的人,他們創造了燦爛的同時,自身陷入卑賤。我就覺得難過,我對這些名角、伶人是十分尊敬。孟小冬如此有名是應該是孟小冬最出色的應該是余叔岩的傳人,應該是她的唱腔韻味醇厚。但是每次討論孟小冬的內容大半都提及她兩段戀情:梅蘭芳與杜月笙。 有一張照片是她變裝穿著大衣,記者在這張照片寫的是「修到梅花之孟小冬」,即可看出記者是攀上梅蘭芳,就可知抱著怎樣的眼光心態看待孟小冬,這樁姻緣從頭就被賦予許多功利揣測。孟小冬是在眾聲喧嘩中找到自己的嗓音。 孟小冬生長在梨園世家,她是在掌聲、鞭炮聲長大的,但她又處於戰爭年代又有槍聲,當她和梅蘭芳一起時周遭是流言蜚語、竊竊私語,與梅蘭芳在一起時,又是北大學生的仰慕者一聲槍響。就在這眾聲喧嘩中找到自己的最好的唱工與唱腔。 1977年孟小冬病逝於臺北中興醫院,安葬於新北市山佳區佛教公墓。只有遠處的木魚聲與鳥叫聲。但如果要編寫劇本就必須慎重,不能輕易驚擾了她的靈魂。直到2009年鍾耀光團長,隔年就是臺北市立國樂團30週年慶,要與國光劇團合作,更可以編曲新的歌與京劇同台跨界演出。 臺北市立國樂團是以中山堂為主,環境古雅,有三分之一的空間是給樂團的,三分之二給予演出。在此眾多不同的聲音,孟小冬如何找她自己的聲音。 當初演出者是魏海敏,她是旦角,又在私下學習余派的老生十分到位,那麼魏海敏是不二人選。屬於主觀塑造。 《孟小冬》是一部傳記京劇,虛擬寫意的京劇,只需掌握氣韻,容許主觀塑造。瞭解了客觀事實,閱讀許多孟小冬資料,一定需要我個人觀點,並非鋪陳客觀的部分,而是主觀創作是通過孟小冬的戲曲術生涯,演藝的歷程提煉出藝術的境界,進而重疊到人生境界中。 《孟小冬》採取的是倒敘法,靈魂已然死前靈魂游離,回看一生,「靈魂的回眸」,回看自己「追尋聲音」的一生,追尋聲音。敘事策略利用回憶,時間可自由伸縮也可以跳躍;回憶,是一種選擇,回憶並非如實呈現,選擇自己最想記錄最值得記憶的定格。 在孟小冬臨終前回看一生,梅蘭芳是她璀璨人生的陰影,梅蘭芳的聲音就由主演孟小冬的魏海敏來唱梅蘭芳的《四郎探母》、《梅龍鎮》哼著她與梅蘭芳合唱的戲。 甚麼聲音啊 ? 閃電雷鳴?疾風暴雨? 槍響?鞭炮? 還是說長道短的人聲嘈雜? 一輩子任誰也甩不開這些擾人的。 我在喧譁中長大, 急管繁絃裡、自能找一份安寧自在。 您呢?走進鑼鼓喧嘩,為的什麼? 來看戲?看我唱戲? 《武動三國-她的凝視》:https://www.opentix.life/event/1453714133729832966 2022/1/21 (五) 19:30 2022/1/22 (六) 19:30 2022/1/23 (日) 14:30

    【元瓅玩樂誌】戲曲的絕代風華 安祈戲說 S2EP15__武動她的凝視 |王安祈

    【元瓅玩樂誌】戲曲的絕代風華 安祈戲說 S2EP15__武動她的凝視 |王安祈
    早在2002年我參與《閻羅夢》劇本創作時,即深情關注劉備夫人糜氏。這位為了保護阿斗捨命投井的女性,並未受到小說戲曲多大關注,甚至觀眾都不知阿斗並非她的親生。她的死亡,像是只成就趙雲的英勇威名。當年我在《閻羅夢》裡讓糜夫人的靈魂回顧一生,發出「情無可訴、事無可傳,男兒書中做妝點」的嘆息,這點同情延續至今,化為《武動三國—她的凝視》的一部分。 《武動三國》為她編創了一段簡短的新劇情,通過一段唱,描寫她與阿斗(甘夫人的孩子)的緣分,以及她和甘夫人之間的關係。三國的小說戲曲裡,甘糜這兩位同為劉備妻、本該有些敵意的女性,經常無聲無息的同進同出。兩人同命,一遇戰亂就被劉備拋棄,「攜手藏身野草隙,白骨堆中相偎依」,是逃難、是離散,讓她倆產生了親密情感。困在曹營時,兩人更被迫和關二弟同處一室,圍爐同席這看起來家常和諧的畫面,卻是如此的情景乖離。此時此刻,甘夫人竟發現自己懷孕了,「亂世中 孕骨血 悲喜迷離」,甘夫人惶惑無依,糜夫人堅強的照顧她,兩人共守一個秘密,共同祈願嬰兒平安。新加的這段戲,使得後來糜夫人的捨命救阿斗,多了幾分真實情感動機,不再只是男性觀點下忠孝節義護夫子嗣的必然犧牲。而這當然不是真的,是劇中女演員喜兒(朱勝麗飾)飾演糜夫人體會人物時的體貼設想,卻讓糜夫人觀點的「陰性敘事」,與《長坂坡》趙雲的英勇,形成對照。

    【元瓅玩樂誌】戲曲絕代風華 安祈戲說 S2EP14__從花雅共榮京崑大美到武動三國|王安祈

    【元瓅玩樂誌】戲曲絕代風華 安祈戲說 S2EP14__從花雅共榮京崑大美到武動三國|王安祈
    乾隆年間花雅之爭,民間戲曲進入京城,為乾隆皇帝祝壽,突然有機會看到民間的戲曲,十分驚喜,因此花部的盛行打敗了當時稱為雅部的崑曲。這就形成了乾隆年間的「花雅爭勝」。崑曲在明代中期流行,到了乾隆年間,已經走完生命的顛峰期;而花部則是新興誕生的新劇種,進入京城後,京城的百姓所見是嶄新的民間風格的生命力。 崑曲式微沈寂到衰亡,直到1956年一齣戲《十五貫》活過來,形成新崑劇(安祈戲說第一季第六集《十五貫》)收聽網址:https://reurl.cc/vgld9N。崑曲從衰亡到復活的經過,崑曲的生命非常強勁,因為文學內涵豐富,1956年活過來,又經過一段時間,通過了《牡丹三夢》,可以走到牡丹還魂,找回起初的盛況。(第四、五集網址:https://reurl.cc/mvV3KW、https://reurl.cc/2o2mqE) 歷經乾隆年間的花雅爭勝,當下花雅共榮的情況,共同呈現京崑大美。 希望在安排節目過程有戲曲史的脈絡,從週六小全本《長生殿》到週日的《雪弟恨》這兩齣戲,呈現當前的情況是「花雅共榮,京崑大美」。 週六的《長生殿》以抒情為主,兩大段落,唐明皇以唱曲表達對楊貴妃的思念,一齣是〈劍閣聞鈴〉以及〈迎像哭像〉,對著雕像痛哭回憶。這大量的抒情的表現形式。清初洪昇的《長生殿》,後面25齣都是唐明皇的思念,本次選齣是十分符合洪昇的本次,但是細心的觀眾應該可以留意到,藉由曲唱抒情,但是〈聞鈴〉則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聽著鈴鐺聲,高下低鳴,妙在情景交融;至於〈迎像哭像〉毫無外在景觀,而是直抒胸臆。相信大家都可以知道這是內在尋幽訪密,進入唐明皇的內心。 週日的京劇,波瀾壯闊,戲劇性,本齣戲是《雪弟恨》,劉備興兵討伐東吳,民間直接叫《大報仇》,劇場畫面四面紮靠,景觀壯闊。不似崑曲幽靜。老生唐文華先生,「一趕四」,即是演出四個角色,第一上場是〈黃忠帶箭〉主述黃忠不服老,獨闖東吳大營,中了暗箭;第二則是扮演關老爺,以一縷魂魄顯聖,保護兒子關興,活捉潘璋。第三則是改扮劉備哭靈,準備興兵報仇。卻在連營七百里下,受到陸遜火攻,幸好有趙雲來救駕。唐文華改扮趙雲打敗東吳眾將,拿著大纛旗的旗手,由三張椅子上翻下,馬童的翻滾與趙雲的亮相。 正是遙想當年花雅爭勝,一邊是文人的品味,一邊是民間的趣味。當然流麗悠遠的崑笛可以演奏出幽身之聲音,當然京劇也可以演奏出拗折的反西皮二六,演繹〈哭靈〉。崑曲掛頭牌是小生;京劇掛頭牌的是老生。 小全本《長生殿》正是溫宇航大官生的唱工的展示會;唐文華的京劇老生全能演出,既要能演黃忠要紮靠耍大刀,要有靠把功夫,展現劉備的唱工,也要兼關羽的紅生,也可以一趕四演趙雲。 過去乾隆年間花雅爭勝,如今眼前是花雅共榮京崑大美。 《武動三國》演員專擅的能耐中,李家德主〈長坂坡〉的趙雲,〈戰冀州〉的馬超以及〈雪弟恨〉的潘璋。另一位武生黃鈞威的〈雪弟恨〉的關興,另一是〈周瑜歸天〉。 《武動三國》的副標:她的凝視。糜夫人回想一生,情無可訴,事無可傳。當時未了的心願,從糜夫人為了保全劉備的子嗣,將阿斗交給趙雲。從她的凝視帶出了趙雲的長坂坡,對照馬超摔城。 另一位人物是京劇命名的孫尚香,由周瑜訂美人計,陷入政治婚姻裡,在京劇裡是大青衣,洞房內都是刀槍劍戟,卻沒有人生態度。反而在日本電玩中,孫尚香有了不一樣的發揮,運用京劇的打出手,刀槍劍戟滿天飛。 期待《武動三國》除了展示三國小說的本色,以及京劇武戲的本色,也展示女性部分。 《武動三國-她的凝視》:https://www.opentix.life/event/1453714133729832966 2022/1/21 (五) 19:30 2022/1/22 (六) 19:30 2022/1/23 (日) 14:30

    【元瓅玩樂誌】戲曲絕代風華 安祈戲說 S2EP13__長生殿小全本|王安祈

    【元瓅玩樂誌】戲曲絕代風華 安祈戲說 S2EP13__長生殿小全本|王安祈
    12月11日週六下午《長生殿》國光的崑劇小全本登場。 清初洪昇原著共50齣,楊妃在第25齣馬嵬埋玉就香消玉殞了,後半以思念為主。我們維持原劇「生前死後」相對照的結構,挑出〈小宴驚變,埋玉,冥追,聞鈴,迎像哭像〉這幾齣,其間插入楊妃〈尸解〉片段,再用李龜年〈彈詞〉串場。這是精華曲子大集合,聽飽聽滿溫宇航的「大官生」曲唱。 上半場從小宴驚變到馬嵬埋玉,戲劇性很強,後半唐明皇的兩大段思念,劍閣聞鈴與迎像哭像,同為抒情,層次和心境卻有不同。 〈聞鈴〉源自長恨歌的「夜雨聞鈴腸斷聲」,【武陵花】曲子動人,失卻了楊妃的唐明皇,瞬間蒼老許多,往四川的路上,蜀道難行,孤單淒涼,任何外界景物變化都觸動心事。風雨加交中登上劍閣,簷前鈴鐸隨風而響,曲文描摹聲音,「淅淅零零,高響低鳴」,借景抒情,妙在情景交融,而就情感的本身來看,是間接的、迂迴的,不敢直接面對自己的內心,只和著風聲雨聲哭訴孤淒。 而到了〈迎像哭像〉就不一樣了,那是痛定思痛,沉澱後的情感,反而是悲劇最高點。 洪昇原劇是在四川為楊妃塑像,我們把時空改回長安,安史之亂平定(沒演武戲,純抒情),回到長安舊苑,太液池冷,物是人非,這才真真實實的體會到楊妃已經不在了。太上皇塑了一座楊妃雕像,填補心中和宮中的空白。面對塑像,回顧往事,痛定思痛,這才能面對自己,自我反省,親口唱出馬嵬坡前自己的軟弱,從「羞煞咱」開始,直到「我當時若肯將身去抵擋,未必他(指六軍不發、逼迫賜死楊妃的陳元禮)直犯君王,縱然犯了又何妨?泉台上倒博得永成雙」,唱詞曲文沒有借助任何外在景觀,直抒胸臆,自剖真情,泣血悔愧是噴薄而出、直貫而下,曲子也更難唱。「大官生」不僅真假嗓互換,真聲有時比假聲還高,大嗓必須悲愴、寬宏,甚至高亢,才能「向內凝視」掏肝剖肺。溫宇航唱到〈迎像哭像〉眼眶泛淚,我們都不敢讓楊妃魂魄在一旁應和身段,怕驚擾了沉浸在悔愧中的唐明皇。 而〈迎像哭像〉怎會有楊妃魂呢? 洪昇原著〈迎像哭像〉是在四川行宮,那時楊妃魂魄在別處飄移。我們把時空挪移到安史亂後長安舊日宮殿。我們讓楊妃的魂魄一路追隨聖駕,也回到當時舊苑,「苑柳宮花一半兒凋」,她在長生殿孤魂遊蕩,回憶當時七夕密誓金釵鈿盒,而後她聽見唐明皇哭自己的聲音,她看見自己的雕像,她親耳聽見唐明皇唱出「我當時若肯將身去抵擋」,她知道敢於承認反省的唐明皇情感成熟了,楊妃的魂魄像是從自己的塑像上附身復生,唐明皇看到塑像流淚,像是體會到了楊妃對自己的原諒,終於像與魂合而為一,雙雙攜手同下,達到精神上的團圓。 我們沒演月宮團圓,刪掉了織女(雖然我很喜歡織女 但在有限篇幅內 只得集中),刪掉了土地,楊妃魂總不至於需要向土地領通行證吧?我們讓楊妃魂魄一路冥追,終至於在自己雕像前雙雙完成情感的歷練。 去年底與宇航一起理好劇本,整一年都見他邊走邊唱念念有詞,早已進入著魔狀態。這正是伶人三部曲《水袖與胭脂》一劇裡那位由他飾演的伶人,我給他的關鍵台詞是:「黎明即起,祖師爺面前清香一炷,唱至動情處,似覺祖師爺含情相對,淚眼迷濛。那時殘月未消、朝日已上,乍陰還陽……」我認為專注純粹的創作和鍛鍊,是陰陽邊際、生死界面的靈魂躍動,因此還刻意重複寫成「殘月未消日已上,目之所及、兼攝陰陽」這兩句唱詞。《水袖與胭脂》裡的這位伶人就以「無名」為名,他並非固定的角色,隨時等待投身入戲,此刻他即將化身唐明皇。 剛剛說到其實我挺喜歡織女的,天寶十年七夕,她親眼看到人間唐明皇笑問雙星「朝朝暮暮,怎似我和卿」? 誰知「人世情緣頃刻間」,竟不如一年才一會的牛郎織女「年年在斯」。不過限於篇幅,還是捨棄了織女,集中在唐明皇和楊妃。 如果對牛郎織女和唐明皇楊妃有興趣,我在去年國家圖書館的第七屆玄覽論壇有過報告,後來在現代戲曲微信公眾號也有文字稿,歡迎參看。 12月10日 週五 國光劇場「鬼‧瘋」系列 12月11日 週六 國光劇場「鬼‧瘋」系列 12月12日 週日 國光劇場「鬼‧瘋」系列 https://www.opentix.life/event/1431160279303520275

    【元瓅玩樂誌】戲曲絕代風華 安祈戲說 S2EP12__青龍白虎三世纏鬥|王安祈

    【元瓅玩樂誌】戲曲絕代風華 安祈戲說 S2EP12__青龍白虎三世纏鬥|王安祈
    章回小說的《隋唐演義》,瓦崗寨改編成戲曲,古代的星宿青龍白虎三世纏鬥,唐代三世白虎星羅成,青龍星的單雄信對立;第二代的白虎星薛仁貴,青龍星遼東大將蓋蘇文;第三代則是白虎星郭子儀與青龍星的安祿山。 現代人愛星座,古代星宿可以讓現代人參照呼應。羅成的英雄歷程,在京劇中非常重要,有《羅成叫關》葉派(葉盛蘭)的武小生戲,羅成死後顯靈提到「天下荒荒無真主,天上將下紫薇星。」李世民是紫薇星;「青龍投胎太原省;那燕山降下白虎星」,青龍星在太原出生,指的是單雄信;燕山就是羅成自己。羅成托夢,指的就是「小顯」。 羅成死後將青龍白虎的關係唱出來,也將未來托夢給李世民,指出未來投胎是薛仁貴:「大破龍門,臣見君」。 與羅成對頭的是青龍星單雄信,《鎖五龍》是最後上法場時,瓦崗英雄一一敬酒,單雄信堅持不降並大罵每個人,甚至預告了羅成的死因。當單雄信被斬後,他的本命星龍顯形,青龍歸天。 薛仁貴是第二代白虎星,主要劇目是《汾河灣》,在汾河灣前看見薛丁山射雁,突然山上有一猛虎直撲少年而來,薛仁貴卻誤射薛丁山,而薛丁山被猛虎揹走,此時青龍星蓋蘇文的鬼魂隨著薛仁貴,讓薛仁貴失手誤殺,這是白虎磨難。 星宿之所以被提出正是因為世道不公,人生悲涼,每個小老百姓面對沒有正義的社會,幻想善惡有報,才有活下去的精神力量。當無法以善惡規律解釋英雄死亡便在現實人生之上,再想像出超現實世界,在那裡有一套善惡的規律,呼應著人世間種種作為,星宿是人對宇宙的想像。 人生總有種種的不圓滿,無法用善惡來解釋,只有抬頭看天,對宇宙的想像來自我安慰,正是宇宙觀與人生觀是一體兩面,也是民間文化的內涵與強大力量。 12月10日 週五 國光劇場「鬼‧瘋」系列 12月11日 週六 國光劇場「鬼‧瘋」系列 12月12日 週日 國光劇場「鬼‧瘋」系列

    【元瓅玩樂誌】戲曲的絕代風華 安祈戲說 S2EP11__武大郎服毒,不吃也得死|王安祈

    【元瓅玩樂誌】戲曲的絕代風華  安祈戲說 S2EP11__武大郎服毒,不吃也得死|王安祈
    2021年11月27日臺灣戲曲中心演出的《武松》,主要討論小花臉的演出技巧,武大郎有一個死後托夢給弟弟的戲。《送十回》出自章回小說《水滸傳》十個章回。《烏龍院》這部作品主要的重要關節。 如何演一個三吋丁,丑角要練矮子功,以表演工法來表演三吋丁,這是戲曲舞臺上的看點。武大郎去捉姦,西門慶打了他一頓,負傷回家後,他躺在床上,王婆在外面下砒霜,武大郎有一句台詞:「少擱點。」這明明不是現實人生,但是卻讓觀眾捧腹大笑,最後只得喝下毒藥:「武大郎服毒,吃也得死不吃也得死。」 這即是戲曲的精神,表演的本質,也就是演員可以離開原來飾演的角色,與觀眾直接交流。戲曲舞臺上外交流系統,要照顧觀眾,演員要把戲帶給觀眾,可以是眼神交流,也是一個手勢暗示,丑角可以直接跟觀眾對話,可以利用戲外的事情,可以博君一笑。除了滑稽詼諧之外,更是一種洞察世事,人情練達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