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麵線

    Explore "麵線" with insightful episodes like "【日記啪】517 醋溜土豆絲戰記 與絲瓜炒蛋麵線", "EP37 ▏蚵仔麵線神教是什麼?這些好吃澎湃的麵線口袋名單,讓專業麵線系的你耳報給你知!", "〔日記啪〕371高鐵的 蚵仔湯麵線~13號星期五的小幸運", "backup chat_16 電影老身長談 (不要懷疑我沒打錯字)" and "吃貨遊樂場 EP.08》陳靜宜的台味,原來如此" from podcasts like ""好時光啪啪啪", "你耳維姬百科", "好時光啪啪啪", "聊天記錄" and "吃貨遊樂場"" and more!

    Episodes (13)

    〔日記啪〕371高鐵的 蚵仔湯麵線~13號星期五的小幸運

    〔日記啪〕371高鐵的 蚵仔湯麵線~13號星期五的小幸運
    紀錄一段坐高鐵(台灣高速鐵路)的奇妙經歷。 謝謝隔壁的長輩呢,願您一生都吉祥平安 #嘉義東石 #彰化 #嘉義布袋(地名) 💋海中牛奶,蚵仔是「牡蠣」在台灣的俗稱,一般多見於西海岸較淺的海域,是台灣最重要的養殖貝類,這一顆顆小小的蚵仔,是台灣養殖業的命脈、漁村重要的經濟來源。 又稱蚵、蠔、生蠔、海蠣子、蠣黃、蠔白、青蚵、牡蛤、蠣蛤、硴等。

    EP69(完)【康軒社會xLife~生活誌】「上菜囉!」國宴下鄉—讓外賓吃到各地豐富多元的美食|「甜的四神湯」!客家菜有哪些特色?|讀書會《台灣菜的文化史:食物消費中的文化體現》

    EP69(完)【康軒社會xLife~生活誌】「上菜囉!」國宴下鄉—讓外賓吃到各地豐富多元的美食|「甜的四神湯」!客家菜有哪些特色?|讀書會《台灣菜的文化史:食物消費中的文化體現》
    ※※本集節目感謝康軒文教事業贊助播出※※ 參考書目:《臺灣菜的文化史:食物消費中的文化體現》,作者 陳玉箴。 這集我們會談到: 1.原住民菜與客家菜有哪些刻板印象? 2.客家菜的特色「鹹、香、肥」 3.客家菜的「四炆四炒」是哪些餐點呢? 4.客家的「四神湯」是吃甜的!? 5.近代何種政策提升了台菜的地位? 6.地方特產及小吃如何躍上國際舞台? 【背景介紹】 客家菜,主要指客家人的飲食,因客家地區主體分布於閩粵贛交界處,故又稱東江菜、閩西菜、贛南菜。因為客家族群多遷徙且居住華中、華南丘陵的丘陵山地地區,遷徙行程中只能以鹽保存食物,勞動出汗多亦需補充鹽分以維持體力,因此飲食傾向多油多鹹的重口味菜,並且好用各式處理過的醃製菜類(如酸菜、福菜、梅乾菜、大葉品種的芥菜)作為食材入菜。不過目前已有偏向少油少鹹的改良式客家菜。 客家人勤儉刻苦,平時省吃儉用,只在年節與朔望祭拜祖先神明,或是婚喪喜慶宴客才會宰殺牲畜。為了不浪費食材,極講究妥善運用牲畜之各個部位作成佳餚。演變至今,已形成「四炆四炒」的八道宴客標準菜色…..。 【主持人】Joyce、Joe、Anna、Fana ※追蹤、訂閱《Life~生活誌》 IG:lifejournal_podcast 業務合作:redstong@msn.com 各大平台節目連結:https://linktr.ee/life_podcast

    EP69(五)【康軒社會xLife~生活誌】「上菜囉!」小型的美食地圖—中華商場:令人懷念的外省小吃|本土意識興起後的「台灣菜」─原住民到底吃什麼?|讀書會《台灣菜的文化史:食物消費中的文化體現》

    EP69(五)【康軒社會xLife~生活誌】「上菜囉!」小型的美食地圖—中華商場:令人懷念的外省小吃|本土意識興起後的「台灣菜」─原住民到底吃什麼?|讀書會《台灣菜的文化史:食物消費中的文化體現》
    ※※本集節目感謝康軒文教事業贊助播出※※ 參考書目:《臺灣菜的文化史:食物消費中的文化體現》,作者 陳玉箴。 這集我們會談到: 1.外省人帶來了那些「麵食類」的相關小吃? 2.早期台北「中華商場」可以吃到哪些外省小吃? 3.北京:窩窩頭;四川:紅油炒手、麻辣火鍋 4.雲南:過橋米線的由來及其特色 5.陝西:牛肉泡饃;山西:刀削麵、貓耳朵 6.上海:油豆腐細粉;廣東:蠔油撈麵、及第粥 7.溫州:大餛飩;蘇州:蟹殼黃、生煎饅頭 8.眷村食物有哪些特色?受到哪些因素影響呢? 9.本土意識興起後,如何影響了台菜的發展? 10.原住民的飲食有何特色?各族群哪些風味餐? 【背景介紹】 中華商場是臺灣臺北市1992年已拆除的大型商場,中華商場落成後,總共可容納1,644個租戶,平均每戶只分得約2坪大的空間。八座商場建築中,每一座商場內的租戶所經營的行業各有其特色,信、義、和三棟有許多中國各地的小吃,當年在中華商場知名的飯館有「致美樓」、「清真館」、「老陸餡餅」、「老夏水餃」、炸麻花、山西小吃店,還有後來的「徐州啥鍋」、「上大人酒釀湯圓」、水煎包,還有晚上9點以後在六棟長沙街口的炸豬排及各式小菜…..。 【主持人】Joyce、Joe、Anna、Fana ※追蹤、訂閱《Life~生活誌》 IG:lifejournal_podcast 業務合作:redstong@msn.com 各大平台節目連結:https://linktr.ee/life_podcast

    EP69(四)【康軒社會xLife~生活誌】「上菜囉!」北美最愛名菜『左宗棠雞』—在台灣發明的新湘菜|台灣「光復」如何影響台灣菜的發展?|讀書會《台灣菜的文化史:食物消費中的文化體現》

    EP69(四)【康軒社會xLife~生活誌】「上菜囉!」北美最愛名菜『左宗棠雞』—在台灣發明的新湘菜|台灣「光復」如何影響台灣菜的發展?|讀書會《台灣菜的文化史:食物消費中的文化體現》
    ※※本集節目感謝康軒文教事業贊助播出※※ 參考書目:《臺灣菜的文化史:食物消費中的文化體現》,作者 陳玉箴。 這集我們會談到: 1.為何戰後台灣菜變成難登大雅之堂的粗食小菜? 2.國共內戰時期,台灣的「節約運動」為何? 3.中國近期推動的「光盤運動」又是什麼呢? 4.台灣省政府時期的「經濟食堂」有哪些規定? 5.為何戰後的大型酒樓、酒家難以生存下去? 6.戰後台灣「新餐館」的消費者是誰?有哪些消費風氣? 7.『百鳥朝鳳凰』的食材及烹調方式為何呢? 8.彭長貴所創的「左宗棠雞」創作的淵源及特色 【背景介紹】 左宗棠雞,亦名左公雞、左家雞及左雞,由彭長貴在1952年於臺灣所創,一般歸類於中國菜系中的湘菜,卻不被湖南人認同,也有人將之歸類為融合多家菜系的創新中國菜。於北美受歡迎,常見於美國與加拿大的中餐館…..。 【主持人】Joyce、Joe、Anna、Fana ※追蹤、訂閱《Life~生活誌》 IG:lifejournal_podcast 業務合作:redstong@msn.com 各大平台節目連結:https://linktr.ee/life_podcast

    EP69(三)【康軒社會xLife~生活誌】「上菜囉!」早期台灣的年節糕點食物小知識|日治時期台灣庶民豐富多元的「點心」|讀書會《台灣菜的文化史:食物消費中的文化體現》

    EP69(三)【康軒社會xLife~生活誌】「上菜囉!」早期台灣的年節糕點食物小知識|日治時期台灣庶民豐富多元的「點心」|讀書會《台灣菜的文化史:食物消費中的文化體現》
    ※※本集節目感謝康軒文教事業贊助播出※※ 參考書目:《臺灣菜的文化史:食物消費中的文化體現》,作者 陳玉箴。 這集我們會談到: 1.早期台灣菜的烹調較為清淡,與那些因素有關呢? 2.日治時期的醬油價格竟然和肉類差不多!! 3.在調味料有限的情況下,平民百姓如何變化菜餚? 4.早期台灣有哪些節慶食物呢?有哪些甜粿、鹹粿? 5.台灣的四大年節糕點為何?分別有哪些涵義呢? 6.著名的年菜有哪些?分別有哪些有趣的習俗和涵義? 7.日治時期某些台南家庭除夕會出現什麼厲害的料理? 8.早期台灣的辦桌有幾道菜?不同階層的食材有何差異? 9.早期台灣多元的街頭點心:各種麵食類、日式、西式點心 10.Fana的俄羅斯點心分享,會搭配什麼食用? 【背景介紹】 擔仔麵是一種發源於臺灣臺南的小吃。「擔仔(tànn-á)」即閩南語「挑肩擔」之意。台南擔仔麵最早被歸為「點心」。原因是台灣只有很少數地方的氣候適合種植小麥(主要在台中大雅區一帶),直到台灣戰後時期之初,台灣本省人的主食都是米飯,因為麵粉的價格比米貴很多,所以麵屬於副食品,主要做成點心、小吃,當時只有家境較富裕的階層才有機會經常食用…..。 【主持人】Joyce、Joe、Anna、Fana ※追蹤、訂閱《Life~生活誌》 IG:lifejournal_podcast 業務合作:redstong@msn.com 各大平台節目連結:https://linktr.ee/life_podcast

    回不去的外婆香港食味 / 臺味到底是什麼味呀?

    回不去的外婆香港食味 / 臺味到底是什麼味呀?
    來賓:文字•插畫•影片製作工作者湯長華 / 飲食作家陳靜宜 主持:上下游副刊總編輯古碧玲 本集題要 A) 香港是一個很講究講究飲食季節性,很懂得食補的,也是很擅長用乾貨的地方,到香港雜貨店都是各種鹹或醬漬的味道,連糖水也很不一樣,像台灣現在很多人喜歡的楊枝甘露,也是從香港學來的,聽從小吃外婆的港式甜品長大的湯長華談 「臭草陳皮海帶綠豆沙」、茅根竹蔗馬蹄紅蘿蔔粟米水等的港味食補。 B) 《臺味—從番薯糜到紅蟳米糕》、《啊!這味道》,到今年出版的《喔!臺味原來如此》的飲食作家陳靜宜,對台味執著的原由,她為什麼會從馬來西亞開始追溯臺味?聽她談許多我們熟悉的小吃,有哪些食材與地源差異性?

    EP5 | 用「一的炒米芳」了解台灣早期農業生活?我們應該要知足惜福~

    EP5 | 用「一的炒米芳」了解台灣早期農業生活?我們應該要知足惜福~
    這一周來介紹「一的炒米芳」這首順口溜, 很多時候台語的順口溜都在反映早期台灣農業社會人們生活的樣貌, 透過這首童謠,可以知道現在的我們過得很幸福呢! - 小猜謎解答:貓爬樹 → 不成猴(不像樣) - 台灣順口溜/童謠:一的炒米芳 - 小猜謎:女人牙齒 ♥ 歡迎到 IG留言你/妳們的謎語答案或是來跟我們聊聊天~ ♥ 按下訂閱、留下五星好評並分享給你身邊的好友~ Instagram: @mirrror_2021 https://www.instagram.com/mirror_2021/ FB: 🔍岑芯作對 商業合作邀約: circuzebra@gmail.com 慷慨的你,請我們一份早餐: https://pay.soundon.fm/podcasts/6262df9d-6353-4cae-b306-a2b5b3817be8 Apple Podcast: https://podcasts.apple.com/podcast/1552606255 Google Podcast: https://reurl.cc/V3LNzy MixerBox: https://www.mixerbox.com/podcast/1458544 SoundOn: https://reurl.cc/GdE6G3 Spotify: https://reurl.cc/nnO3pn KKBOX: https://reurl.cc/2bm9aa Listen Notes: https://reurl.cc/pmMNpr
    Logo

    © 2024 Podcast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Stay up to date

    For any inquiries, please email us at hello@podcastworl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