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香草美人

    Explore "香草美人" with insightful episodes like "【元瓅玩樂誌】詩詞曲韻的前世今生S4EP01__王維、〈辛夷塢〉|元瓅書坊" and "【元瓅少年遊】詩詞蒙太奇 EP28__田家詩詞、詠史詩【菩蕯蠻】〈山亭水榭秋方半〉、【菩蕯蠻】〈秋聲乍起梧桐落〉、【念奴嬌】〈催雪〉、【憶秦娥】〈正月初六日夜月〉、悼亡詩詞、朱淑真|周晏菱" from podcasts like ""元瓅書坊" and "元瓅少年遊"" and more!

    Episodes (2)

    【元瓅玩樂誌】詩詞曲韻的前世今生S4EP01__王維、〈辛夷塢〉|元瓅書坊

    【元瓅玩樂誌】詩詞曲韻的前世今生S4EP01__王維、〈辛夷塢〉|元瓅書坊
    王維撰寫《輞川集》時是在安史之亂後所完成的作品。自唐玄宗開元二十四年(西元736年)張九齡罷知政事,李林甫一派勢力上臺,當時朝政黑暗,朝野日趨尖銳。王維雖然在朝,他傾向於張九齡的開明政治,對現實十分不滿而又無能爲力,產生退隱歸田的思想,對官場祿位已然風淡雲清的心懷下生發的慨嘆。於是就在長安附近的終南山下輞川建立終南別業與輞川別業,過著亦仕亦隱的生活。今天我們要與大家分享的是王維《輞川集》組詩之一的〈辛夷塢〉: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 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 這是王維田園組詩《輞川集》二十首中的第十八首。這組詩全是五絕,猶如一幅幅精美的繪畫小品,從多方面描繪了輞川一帶的風物。作者很善於從平凡的事物中發現美,不僅以細緻的筆墨寫出景物的鮮明形象,而且往往從景物中寫出一種環境氣氛和精神氣質。本詩題目〈辛夷塢〉,辛夷塢是王維藍田輞川(今天陝西省藍田縣內)風景勝地,王維輞川別業附近。什麼是「塢」?「塢」是邊緣高中間低的谷地。「辛夷」又稱「芙蓉花」,花期在8月至10月間。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木末」,指樹杪。辛夷花不同於梅花、桃花之類。它的花苞打在每一根枝條的最末端上,形如毛筆,所以用「木末」二字是很準確的。「芙蓉花」,也就是辛夷含苞待放時,十分近似荷花箭,花瓣和顏色也近似荷花。 詩中描寫芙蓉花開在山谷間自開自謝,不在意秋氣乍起,附近溪邊的居民,雖已經無人出外踏青觀花,芙蓉仍舊兀自綻放出自己絢紅的色彩,詩中既寫出大自然環境的幽美清靜,又反映了芙蓉花孤高情懷,更顯露花的本質是不因外在環境影響,即使隱於山谷自開自落,只有一天短暫的生命,也要盡情的揮灑,努力綻放出最美的色彩。 詩的後兩句「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寫花的「落」。詩人筆鋒一轉,將辛夷花置於一個山深人寂的環境之中,寫辛夷花綻放即熱烈地開放,使山野一片火紅,落時則毫無惋惜地謝落,令人想像花瓣如繽紛紅雨灑落深澗。它自開自敗,順應著自然的本性,它自滿自足,無人欣賞,也不企求有人欣賞。這絕無人跡、亙古寂靜的「澗戶」,正是詩人以「空寂」的禪心觀照世界的意象;然而,詩人又反對趨入絕對的空無和死滅,因此它在這個空寂得發冷發自的澗戶中,卻又描繪出辛夷花猩紅的色彩和開落的動態聲息,使人感到空寂中仍有生命的閃爍。 難怪古代有一本探討花的書本《花鏡》,就讚美芙蓉花是:「清姿雅質,獨殿群芳,乃秋之最佳者。」芙蓉這種綻放後凋謝,凋謝後又重生,從夏末直到秋冬,持續不斷的展現美麗的花朵,象徵芙蓉是具有強韌的生命力的。 芙蓉花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早在《爾雅》、《說文解字》就有記載芙蓉的資料,但是當時是把芙蓉主要認定為水中荷花,又名芙蕖、夫容,直到唐、宋詩文中才區分為生於水中的稱草芙蓉,生於陸地的稱木芙蓉,並讚美東晉時代山水詩人謝靈運的詩,稱其詩像「芙蓉出水」,比喻詩的清新可愛,美妙自然,後來轉而比喻女子秀麗而風姿綽約之美。 因木芙蓉花色多變,早晨開花猶如原本素淨的雙頰,進中午則轉為粉紅,直到傍晚凋謝時已變成紅色,如同因喝醉酒而逐漸漲紅了臉,因此有人說這種顏色變化的芙蓉花稱為「三醉芙蓉」。據說唐明皇有一天看到楊貴妃睡眼惺忪,儀態嬌媚可人,以為她酒醉未醒,但貴妃卻回答說:「芙蓉之睡未足也。」文人就將芙蓉花比喻像貴妃醉酒般美麗,故稱作「醉芙蓉」;所以唐朝詩人白居易在〈長恨歌〉的詩句中以:「芙蓉如面柳如眉」,用芙蓉來比擬楊貴妃的美。 芙蓉的花期從十月以來,直到十二月,都看得到它開得十分妍麗,占盡深秋的風情,給蕭瑟的晚秋景色,增添了盎然的生意。因此從古代就有多少文人、雅士歌誦它。 古書曾記載南北朝後蜀時代,有一位皇帝名叫孟昶(ㄔㄤˇ),由於妃子花蕊夫人非常喜歡芙蓉,皇帝除了封她為慧妃之外,並在京城成都,種了許多木芙蓉,前後長達四十公里以上,真是壯麗! 因此,後世訂農曆十月的花神是芙蓉花,以歷史人物為代表的話,女花神是花蕊夫人,男花神是宋代一位非常喜愛芙蓉花的大學士石曼卿,傳說說死後成為掌管芙蓉城的仙人。 王維以芙蓉花比喻,兩者都是枝頂開花,芙蓉為溪澗的樹種而辛夷為山區樹種,兩者在一在初秋,一在冬末初春,都可在山間開花。因此王維以「芙蓉」名之,此有兩種可能:一是詩人客觀敘述自己發現山谷中的辛夷花,以山中溪澗旁,有一片辛夷花美得像芙蓉ㄧ般,在偏僻的山谷中兀自的開放;二是王維這一區辛夷花的花塢中,也有芙蓉樹種,他特意發現它在秋涼萬花寂靜之刻,竟然開得如此絢爛。 以「木末」,象徵花朵開於枝條的頂端,是單生花,也是孤獨的花;傍晚發出紅萼,以鮮明的顏色,活潑而有力的生命展現它美麗的一刻,文字上「發」對應「寂」,產生強烈的對比,顯出熱鬧與冷清,借用花的開與落,象徵自我的蛻變與成長,雖無人欣賞,雖沒有掌聲,但自我的圓滿與豐富,別人又如何理解。 王維以客觀的描寫,色彩的鮮活,對比文字的手法如:「無人」、「紛紛」,「寂」與「發」強烈的表達一個自主的生命,其意義在於:存在的本身就是一個獨立的真實,不必在乎別人知不知道你的存在,對我們的啟發應是:對於塵世俗人的汲汲營營,不甘寂寞,求為人知,這些辛夷花(芙蓉),真是活得自然.自在又自信啊! 這首詩以芙蓉花開落的情景,在寒冷的空山中,一朵朵鮮豔的芙蓉,讓作者與讀者開悟而深入到心靈的解脫境界,藉由形式上自然的書寫,如同一個觸媒的引發觸發了禪機,如此身邊平常的事物,卻讓作者開發心眼,有新的體悟與視野,作者產生一個與眾不同的新觀點,也是超越世俗的看法,更是發自內在的體會。 《輞川集》中裴迪和詩有:「況有辛夷花,色與芙蓉亂」的句子,可用來作為注腳。詩的前兩句著重寫花的「發」。當溫暖的氣溫輕撫大地,辛夷在生命力的催動下,欣欣然地綻開神秘的蓓蕾,是那樣燦爛,好似雲蒸霞蔚,顯示著一派春光。詩的後兩句寫花的「落」。這山中的紅萼,點綴著寂寞的澗戶,隨著時間的推移,最後紛紛揚揚地向人間灑下片片落英,了結了它一年的花期。短短四句詩,在描繪了辛夷花的美好形象的同時,又寫出了一種落寞的景況和環境。 王維的《輞川集》以田園山水爲題材,描繪自然優美的景色,表現幽靜的境界,給人的印象是對山川景物的流連;但其中也有一些寄慨,透露了作者內心的苦悶,表現詩人的心情並非那麼寧靜淡泊。「輞川詩組」。如〈孟城坳〉:「來者復爲誰,空悲昔人有」,〈華子岡〉表明的:「上下華子岡,惆悵情何極」。這些詩集中在組詩的末尾,如〈辛夷塢〉下一首〈漆園〉:「古人非傲吏,自闕經世務。偶寄一微官,婆娑數株樹」,就頗有傲世之感就更爲感傷了。「婆娑」一詞脫胎自《世說新語》第二十八:「桓玄敗後,殷仲文還爲大司馬諮議,意似二三,非復往日。大司馬府聽(廳)前,有一老槐,甚扶疏。殷因月朔(ㄕㄨㄛˋ),與衆在聽(廳),視槐良久,嘆曰:『槐樹婆娑,復無生意』」。王維暗用此事,表達其政治上的苦悶和內心感慨。這首〈辛夷塢〉與〈漆園〉詩意互有聯繫,它是以花在無人的山澗自開自落的可悲命運,寄託自己才能被壓抑埋沒的感傷情緒,有一定現實意義。全詩用比的手法,有優美生動的形象和樂府民歌的韻味,詩意極其含蓄。宋人方回認爲此詩是輞川詩中的佳篇;清代紀昀編選唐宋兩代五言七言律詩的《瀛奎律髓》中認為〈辛夷塢〉一首:「有一唱三嘆不可窮之妙」。其妙不在「幽極」,而是造景精巧寓意。《輞川集》組詩的末章〈椒園〉:「桂尊迎帝子,杜若贈佳人。椒漿奠瑤席,欲下雲中君」。更含有《楚辭》香草美人的情味。裴迪在和詩中乾脆用「幸堪調鼎用,願君垂採摘」把它的意旨點破。因此,若將這些詩合看,〈辛夷塢〉在寫景的同時不免帶有寄託。屈原把辛夷作為香木,多次寫進自己的詩篇,人們對它是並不陌生的。每年迎著料峭的春寒,在那高高的枝條上辛夷花綻葩吐芬。「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這個形象給人帶來的正是迎春而發的一派生機和展望。但這一樹芳華所面對的卻是「澗戶寂無人」的環境。全詩由花開寫到花落,而以一句環境描寫插入其中,前後境況迥異,由勃發轉為零落。儘管畫面上似乎不著痕跡,卻能讓人體會到一種對時代環境的寂寞感。所謂陳子昂的〈感遇〉:「歲華盡搖落,芳意竟何成」的感慨,雖沒有直接說出來,但仍能於形象中得到暗示,王維的〈辛夷塢〉一首同樣具有此異曲同工之妙。期待我們下次的相會。

    【元瓅少年遊】詩詞蒙太奇 EP28__田家詩詞、詠史詩【菩蕯蠻】〈山亭水榭秋方半〉、【菩蕯蠻】〈秋聲乍起梧桐落〉、【念奴嬌】〈催雪〉、【憶秦娥】〈正月初六日夜月〉、悼亡詩詞、朱淑真|周晏菱

    【元瓅少年遊】詩詞蒙太奇 EP28__田家詩詞、詠史詩【菩蕯蠻】〈山亭水榭秋方半〉、【菩蕯蠻】〈秋聲乍起梧桐落〉、【念奴嬌】〈催雪〉、【憶秦娥】〈正月初六日夜月〉、悼亡詩詞、朱淑真|周晏菱
    今天的節目內容將對朱淑真的介紹作小總結,補充談論她托物言情志的意象內容外,也探討她由自身命運進而論述家國民生議題的豪情面;再者我們要進入另個新主題賞評,藉由朱淑真愛情婚姻的悲劇人生,結合先前介紹過徐志摩譯詩〈歌〉那愛而不可得、無法長相斯守之悲鳴,探討生離死別永不消逝的愛情輓歌──悼亡詩詞。 朱淑真詩詞的內在思想和藝術表現形式皆受有《詩經》啟發,例如在她詩詞中,表現大膽追求愛情的女子叛逆個性、直白坦率表露心跡不造作、對社會民生關注,對自然萬物的托物寄情志等;創作手法方面,朱淑真詩詞擅用比興手法、大量疊字與雙聲疊韻詞的運用等,皆吸收《詩經》相關藝術特色,如此使其在嘲風弄月中,隨處可見《詩經》遺蘊。雖然她的詞作有著「國風」特色,以抒發愛情婚姻主題占大宗,但連同其詩作統整而論,她並非是一個完全沉溺於個人不幸中的弱女子,其感情和創作視野也沒有完全侷限於世俗家庭生活,更確切來說,朱淑真以她自身的不幸命運為核心拓展,延伸為更廣闊的天地發聲。因此,單以其詩作而論,除了愛情詩、詠物詩、時令詩及題詠詩外,她的作品中更有關注勞動人民生活,描寫農間田園景色和農夫勞動場景,表現對勞動人民的關懷與同情之作。朱淑真娘家和夫家皆有家底,物質生活不虞匱乏,最難能可貴的是,身為閨閣女子竟能體恤民情,關心民生疾苦,這類社會議題的書寫,卻是女作家們甚少觸及的題材,朱淑真反其道而行,將眼界投向社會生活各個層面,承自唐代盛行的新樂府式的田家詞、憫農、農家嘆等類別的田家詩詞路線,專門反映農民辛苦艱難及其被剝削壓迫的慘痛境況,朱淑真集內涉及此議題之作多達十多首;田家詩詞還有另一種寫作內容,即是屬於「陶淵明式聊為隴畝民」、「復得返自然」類及初唐沈佺期、宋之問「負仗閱岩耕」這類旁觀風景畫面式的田家詩詞,這是屬於士大夫遭貶謫產生「歸去來兮」想法時之作,或是富家生活過慣想換個口味過過「農家風味」生活的這種富貴田家詩詞,這類屬性的田家詩詞則不屬於朱淑真集內之作。 朱淑真這類關心民生議題的作品以詩書寫為主,詞作不見相關主題,由於介紹主題設定以詞為主,因此僅就其寫作內涵介紹,詩作範例於此先略而不舉。朱淑真田家農事類的作品,寫作內容分為三類:一是同情農民疾苦、二是吟詠農事,三是對政府關心農事的歌頌,及對農民收成的描述與讚嘆;主要以「憫農」為主線進行人道關懷,以旁觀者的心態視角來欣賞農民的收成,也有對政府關心農事的讚揚,作品皆有朱淑真個人主客觀意識於其中。 詠史詩是古代詩歌重要的組成成分,主要是以古鑑今抒發對古今興亡的感慨,南宋的詠史詩多採用直陳而述的方式,以議論為詩且邊敘邊議,集抒情敘史為一體書寫。朱淑真在詠史方面的創作有其鮮明特點,以直率語句直接入題且一針見血,詠史寫來毫無女子創作脂粉氣,雖然缺乏隱喻婉轉的含蓄美,但這種激進的寫法仍足夠讓人動之以情,雖然這類詠史作僅占朱淑真整體創作的小部分,但也表明其除了愛情婚姻外,仍有不同於閨閣女子般關心歷史及社會現況,她敢於突破女性創作單一淺薄的題材,以宏闊視野和清晰的現實意識反思歷史,因此其詠史不是單純詠史,更是藉詠史來抒懷顯志,雖無法同男子般參議朝政,但透過詠史主題的書寫,不僅吟詠現實也感嘆歷史,更以滿腔熱忱展現愛國精神,在《斷腸集》中收錄十首詠史詩作,當中涉及到八位歷史人物,例如品評秦漢時期的項羽、韓信、張良、陸賈、賈誼及董仲舒等人;這樣的創作可謂突破「女子不言政」的侷限,具有明顯的時代進步特徵,朱淑真並以一定的高度看待歷史,其詩作的思想高度超過常人眼界。 綜合朱淑真(詩)詞作品中的憂患意識,整體分為三憂:一為憂己憂不幸的愛情婚姻帶來的愁苦、二為憂生憂女性生存困境的沉思與抗爭,三為憂世以悲己憫人之心拓展為推己及人的仁愛情懷。朱淑真的詩思可謂跳脫傳統閨閣,走向歷史社會甚至自然宇宙;人如其名、名如其作,「真」、「真我」可說是朱淑真人生和詩詞最大特色,在男權壟斷的社會文學領域,她仍堅定不移地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和創作,以生命為詩為詞,忠實記錄心靈蹤跡和情感歷程,使其作品充滿畫意且形神兼備,讀之有如身臨其境之感。「藝術情感實為一體之兩面」,朱淑真的詩詞有生動的人物、景物,典型的動靜場景、熱鬧孤寂的不同畫面,獨特寫意手法及人化的深層審美情感,使其詩詞著筆成畫,飽含無限詩(詞)情畫意風貌。 上集內容談論到朱淑真詠物繪景、托物言情志的詠物之作,也論及此種書寫類型可上溯自屈原的香草美人筆法。自古文人多喜吟詠花木為其人格象徵和人生追求,除了承襲屈原傳統外,愛美天性使然亦是原因之一;且自古風流文人將其好色之心一半轉移到花兒身上,好色升華為戀花,詠花也就有了詠人的意象,然而對於女性作家而言,詠花成為她們別樣的情思。朱淑真傾心於大自然寒暑往來的花草樹木,她筆下以花木為題的詠物詩詞占整體作品極大篇幅,上集談論以詞為計數,若將詩也併入統計,約莫有五十多首詩詞為詠花木之作,涉及的花木意象又更廣泛,諸如在詞作中提及的詠梅、詠梨花和桃花、詠海棠、杏花、藕花、荼糜、楊柳、桂花及木樨等在詩作中亦得見外,另有牡丹、瑞香、青蓮花、水栀子、菊花、梧桐、芍藥、黃芙蓉、長春花、后庭花、荷花、櫻桃、竹、乞蘭等花木,這些自然景物寄寓著朱淑真對自己的自勉自立,體現其頑強及遺世獨立的精神,也有對世事的諷刺與規勸,不論何者,朱淑真皆以她獨特的描摹景物形態美手法予以呈現。 朱淑真的詩詞作品也涉及大自然,例如:詩詞作品中對「雪」、「月」及「東風/東君」皆有所著墨,特別對「雪」甚為鍾愛,詠雪詩有11首,詞有2首,較為特殊的是,她這2闋詠雪詞作一反閨怨常態,呈現歡樂喜悅的情趣;詠月部分作品約莫有八十多首,主要有四種書寫主題:一為寄託相思離愁之孤獨恨,多與「西樓」伴隨出現,為何如此?這是因為古人由於風水和天人合一原理,將年輕女性安置於西樓居住,使得以「西樓」為意象的作品多與男女之情相關,且人在西樓又易見深夜之月,使得寫月夜思人常以「西樓」借代,因此在古詩詞中,「西樓」逐漸成為相思愁緒的代名詞,更寄托嫦娥來解愁、二為象徵純真愛情之待將滿抱中秋月的愛情夢、三為鄉愁鄉情的驛站即相思愁之瀲艷新愁亂似麻,四為高雅潔淨的品格象徵。 舉作品內相關語句賞評,例如:「多謝月相憐,今宵不忍圓(【菩蕯蠻】〈山亭水榭秋方半〉)」詞人眼中的月亮彷彿有靈性能深通人意,因為月亮也特別憐惜自己不見所愛的寂寞孤苦,所以不忍獨圓,以免觸動自己心傷悲,又如「欹枕背燈眠,月和殘夢圓(【菩蕯蠻】〈秋聲乍起梧桐落〉)」詞人滿心期待與昔日戀人重逢續舊情,希求這段失而復得的感情能和月色一樣完美無缺,但畫面呈現的「殘」正與自己孤寂的現實處境產生異質同構的對應,表現朱淑真這位思婦淡淡哀愁及縷縷離恨;再如「薄春無奈五更寒,杜鵑叫落西樓月(【阿那曲】)」此例將月與西樓結合,獨處閨中的女子因為春愁而徹夜難眠,「西樓月」更是加重那孤獨愁思。朱淑真詠月還與其獨愛的梅做結合,例如:「可便相宜,烟藏修竹,月在寒溪(【柳梢靑】〈凍合疏篱〉)」烟波籠罩下的竹林、月光映照的寒溪與梅花飄落的景象共同創造這凄清深幽的意境,字句充滿對梅花的欣賞讚嘆,朱淑真在此以梅花和月來標舉自身的高雅品格和不屈的操守;再看看她對月的純粹愛戀之情「彎彎曲,新年新月鈎寒玉。鈎寒玉,鳳鞋兒小,翠眉兒蹙。(【憶秦娥】〈正月初六日夜月〉)」朱淑真寫初六夜新月的可愛,此時的新月彎彎曲曲像一鈎清涼寒玉,這彎鈎寒玉既像姑娘小巧玲瓏的繡花鞋,又像少女俏麗的柳眉,如此有趣的月景是正月十五元宵之月都無法比擬;可見朱淑真筆調下的「月」,呈現活潑又哀愁的千變樣貌。此外,朱淑真作品內亦有涉及「東風/東君」,用以借喻春風、春光、意中人、封建禮教及其父母,如此借喻與其人生經歷亦密切相關。試以「雪」為例輔以作品賞評,試看【念奴嬌】〈催雪〉之一: ** 冬明無雪,是天心未肯,化工非拙。不放玉花飛墮地,留在廣寒宮闕。** 雲欲同時,霰將集處,紅日三竿揭。六花剪就,不知何處施設。 應念隴首寒梅,花開無伴,對景真愁絕。待出和羹金鼎手,為把玉鹽飄撒。溝壑皆平,乾坤如畫,更吐冰輪潔。梁國燕客,夜明不怕燈滅。 本闋詞為「詠雪」主題,以清新柔美的畫面展示人關懷自身的內在要求,也展示雪天寧靜淡遠之美,呈現大家閨秀風貌。詞作上闋寫自己對天思雪,晴朗的冬日沒有下雪,大概是天意未至,因而將雪花留置在廣寒宮坐客;雲氣正堆積在一起,空中開始集結成小冰粒,眼看就要下雪,但天公還是不作美,仍然呈現一片紅日高照。既然思雪、盼雪不成,這才有了轉折的下闋祈雪場景:想到隴原上的梅花開了卻沒有雪相伴,看了真使人心生愁。「為把玉鹽飄撒。溝壑皆平,乾坤如畫,更吐冰輪潔。」朱淑真用豐富的想象力將雪景意境描繪得雄渾壯闊,雪後江山如畫,天地形成一個水晶般的世界,如同月明之夜般亮潔,整個畫面幾乎純潔寧靜連一絲塵埃甚至聲嚮都沒有。在這闋詞中,朱淑真設計無論是思雪還是祈雪,展現在讀者眼前者都是一股不可抑制的喜雪之情,這或許是種心理反射吧!在情感上承受太多滄桑與磨難,希望擁有一份完美無缺的愛情,和寧靜溫馨的幸福生活,因此,明知催雪紛飛,其實也只是如夢境一場,但朱淑真仍舊堅持盼雪催雪,其原因不外乎,在她描繪的這個富有浪漫色彩的藝術畫面裡,雪天寧靜潔白與對美好人生的嚮往、對自身高潔情懷的追求正好相應,成為她滿心希望與精神寄托。再試看【念奴嬌】〈催雪〉之二: 鵝毛細剪,是瓊珠密灑,一時堆積。斜倚東風渾漫漫,頃刻也須盈尺。 玉作樓台,鉛溶天地,不見遙岑碧。佳人作戲,碎揉些子拋擲。 爭奈好景難留,風僝雨僽,打碎光凝色。總有十分輕妙態,誰似舊時憐惜。擔閣梁吟,寂寥楚舞,笑捏獅兒只。梅花依舊,歲寒松竹三益。 朱淑真在本闋詞中用極為真切自然的語言,描繪一幅嚴冬漫雪嬉戲圖。上闋寫雪景,雪花似細細剪出的鵝毛,又似從天上密密灑下的珍珠,緊靠著呼嘯的東風,鋪天蓋地般漫漫渾飛;雪後樓臺如玉砌般,在冰天雪地中卻有佳人不怕嚴寒於其中戲耍,輕捏曼舞拋擲雪團。「斜倚東風渾漫漫」句運用擬人手法,訴說雪斜倚著風片片飄落,將雪寫得富有動感和活力,又讓人體會雪花的可愛與姣人之處;而「佳人作戲,碎揉些子拋擲」句中「作戲」和「碎揉」兩詞的運用,將可愛的女子在雪中的嬌美俏皮樣如實刻畫出來,雪花的可愛與女子的嬌美相互輝映,將人與自然渾然融為一體,朱淑真透過這樣的融合筆法將其熱愛生活的情懷躍然紙上。詞作下闋由寫景轉而抒情,怎知好景不長,大雪遭風雨折磨,破碎了如此美景,此處描繪的破碎景貌不正暗喻美好事物的毀滅?對於朱淑真而言,景色的幻滅不正是其美好愛情夢支離破碎的象徵?然而,她話鋒一轉又自我解嘲說道:切莫耽擱吟詠,切莫在孤寂中苦舞,捏個獅子盡情盡興地賞玩吧!這也表明朱淑真積極的人生態度,不論風吹雨打,對美事物的追求始終不屈亦不撓。透過本闋詞可看出,朱淑真營造這冰清玉潔而又富有生機的動態世界,「雪」在此世界中所代表的即是生命的美好和超凡脫俗,再三表現她高潔的審美理想與品格,這可由詞的末句「梅花依舊,歲寒松竹三益」呼應;自古雪意象常作為嚴峻的自然環境,並與「松竹梅」的耐寒性對立出現,由此來表現固守節操、出塵脫俗、身處逆境而不屈撓的高貴品格,此外,雪亦可做為反襯梅花凌霜傲雪的高雅格調,這兩種表現手法在朱淑真的作品中皆有呈現。 關於朱淑真的介紹到此要先暫時畫下句點,當然她的研究還有許多值得賞評的部分,這些留待後續再規畫主題探討分享。接續將承著朱淑真的悲劇戀曲,結合徐志摩譯詩〈歌〉的悼亡悲鳴,進入奈河橋上再回首、陰陽兩隔難相聚之悼亡詩(詞)意境。 【話說悼亡詩詞】 回溯自《詩經》以降,「悼亡詩詞」這類的文學素材,歷來雖較少為人關注卻逆勢成長,成為文壇另類異彩獨呈的奇葩。悼亡詩詞可謂血淚輓歌,是生死絕戀的痛苦吟唱、也是自然湧現的真情實感,更是激烈抒發的深切大恨;將這些情感形諸筆墨時,其情感並非直接抒發與灌輸,而是透過作者設計的各種不同意象婉轉表達出來,例如:魚、蝴蝶、飛鳥、連理枝、松柏、梧桐、荻草、蘞草等常見的動植物意象,屬於托物寄情及「言在此而意在彼」之意在言外的創作手法。悼亡的書寫意象是情的感染與力的震撼,並結合心靈啟迪與悲愴美的感受,借景抒情的寫景為客觀「象」,托物寄情志的詠物為主觀「意」,悼亡之作即將「客觀象」與「主觀意」融合,不僅用來寄托自己悲怨深切的情思,更用以訴說自己對亡人最真摰且刻骨銘心的思念,將自我情感加以昇華並淨化。 美學大師朱光潛有言:「愛情詩泰半寫於婚姻之後,所以最佳者往往是惜別和悼亡。」此說正表明古代愛情詩詞的時代民族特徵,而悼亡詩詞在古代愛情詩詞中是占有一席之地,此外,悼亡詩詞是妻子或丈夫亡故後痛定思痛所作,創作基礎建立於未亡人對亡人的深摰情感與痛徹懷思,絕非一般應和酬唱、無病呻吟或虛偽矯情之作。愛情本是崇高而美好的情感,將這情感化做千言萬字而形成的愛情詩詞,是既不同於民歌中的情歌戀歌,也不同於外國文學的愛情詩章,中國文學史上這類愛情悼亡詩詞之所以能屹立於古代詩林,是以其特有真實性和審美觀,及其別具意象的悲劇內涵與藝術魅力,殺出重圍成為古代詩史中重要分枝。 分別就「悼亡詩詞」的發展路徑論之:「以詩悼亡」可上推《詩經》開端,集大成者始於魏晉太康八詩人中的潘岳為代表,他三首悼念亡妻的〈悼亡詩〉,影響深遠甚至成為日後悼念亡妻的專指;「以詞悼亡」則始自北宋文豪蘇軾,蘇軾以詩為詞並擴大詩的創作題材,將悼亡引進詞作內,當他步入盛年並開始踏上仕途時,愛妻王弗的過世無疑是一大打擊,人生支撐後盾突然沒了,這該如何過?隨後又經喪父之痛、仕途又與王安石變法政見不合捲入新舊黨爭而屢遭外任,可謂迭遭不幸,其後於改知密州次年,因夢撰作〈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這闋心思之曲的悼亡詞後,以詞為悼亡遂成為生者死者情感交流的主要載體。首先將從悼亡詩開啟討論,以潘岳之作為賞評代表,接續再探討悼亡詞重要代表作家的發展脈絡,並與西方相關作家作品應照互賞。 【悼亡詩源頭】:《詩經》、西漢武帝〈李夫人歌〉、西晉孫楚至潘岳集大成 談論潘岳〈悼亡詩〉前,先概要賞評前期作品,即《詩經》〈邶風.綠衣〉及〈唐風.葛生〉、西漢武帝〈李夫人歌〉、西晉孫楚〈除婦服詩〉。《詩經》十五國風多記民間里巷歌謠,出於〈邶風〉中的〈綠衣〉被認為是悼亡詩最早起源: 綠兮衣兮,綠衣黃里。心之憂矣,曷維其已?綠兮衣兮,綠衣黃裳。心之憂矣,曷維其亡?綠兮絲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無訧兮!絺兮綌兮,淒其以風。我思古人,實獲我心! 綠外衣啊綠外衣,綠外衣里是黃衣。心憂傷啊心憂傷,憂傷何時才停止? 綠外衣啊綠外衣,綠衣下面是黃裳。心憂傷啊心憂傷,憂傷何時才淡忘? 綠色絲啊綠色絲,絲絲縷縷是你織。我心思念已亡人,使我不要有過失! 細葛布啊粗葛布,寒風吹拂涼凄凄。我心思念已亡人,你仍牢牢繫我心! 這首詩以興的手法書寫,全詩四章每章四句,以亡妻遺留的一件綠衣為核心展開聯想,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物在人卻亡,滿腹衷情只能睹物發洩,全篇採用《詩經》特有的一唱三嘆複沓章法撰寫,反復吟唱傾吐思情,並以亡妻生前的言行舉止自勵自勉,不做有負亡妻之事;最後,由身上所穿亡妻生前親手縫制的葛布衣的清涼沁心,回憶亡妻點滴種種,深感亡妻與自己是如此情投意合,無奈現今卻天人永隔,再多的情合皆枉然,從心底湧出的直樸自然文字,道盡對亡妻的懷念。再看另首〈唐風.葛生〉: 葛生蒙楚,蘞蔓於野。予美亡此,誰與?獨處?葛生蒙棘,蘞蔓於域。予美亡此,誰與?獨息?角枕粲兮,錦衾爛兮。予美亡此,誰與?獨旦?夏之日,冬之夜。百歲之後,歸於其居。冬之夜,夏之日。百歲之後,歸於其室。 葛藤生長覆荊樹,蘞草蔓延在野土。我愛的人葬這裏,獨自再與誰共處? 葛藤生長覆叢棘,蘞草蔓延在墳地。我愛的人葬這裏,獨自再與誰共息? 牛角枕頭光燦爛,錦繡被子色斑斕。我愛的人葬這裏,獨自再與誰作伴? 夏季白日烈炎炎,冬季黑夜長漫漫。百年以後歸宿同,與你相會在黃泉。 冬季黑夜長漫漫,夏季白日烈炎炎。百年以後歸宿同,與你相會在陰間。 這首詩「以興而比而賦」的手法書寫,全詩五章每章四句,以荒草蔓延的墓室展開聯想,想像墓室裡的亡妻在荒野中孤獨無依,便覺自己餘生太漫長,惟願百歲期盡,盡速來到這荒涼的墓穴內陪伴亡妻渡「餘生」。詩中的生命悲劇意識,莫不是表現對荷載感情重負的生命之旅的深刻體認,凄涼之情不在話下。《詩經》之後的悼念亡妻之作較有盛名者,即為西漢武帝〈李夫人歌〉:「是邪非邪?立而望之,何姍姍其來遲?」武帝對李夫人甚為寵愛,可惜天妒紅顏朱顏早凋,欲招其靈傾吐念想,卻讓愁思更難消遣,詩作道出陰陽兩隔急盼見面的迫切心境,也表現因悲思而神思恍惚之態,短短數字極盡委婉哀悼之情。在承上啟下的關鍵人物潘岳作品出世前,西晉詩人孫楚亦寫有悼亡詩〈除婦服詩〉:「時邁不停,日月電流。神爽登遐,忽已一周。禮制有敘,告除靈丘。臨祠感痛,中心若抽。」本首詩在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門內也有記載,以服妻亡之喪葬禮俗起興聯想,詩首四句寫日月飛逝,時序不知不覺已一年;後四句言依禮告除之際,面對亡妻墳墓仍悲痛不已,內心茫然若失,人世的一切彷彿隨著愛妻離去而消散,一切都化為虛空,連自身也在此刻骨銘心的哀痛中迷失,以淺近白話的口頭語看似不在乎地平淡表述,實則該放下卻放不下,悲傷難以言語。 愛在離別斷腸時,總是在逝去無法回頭後才知其美好與追悔。透過這幾首作品的文字可知,作者皆以不假雕琢的文辭,近口語的淺近白話說最深層的體己語,感情自然坦蕩不虛偽,不論歷經多少寒暑,對亡妻的思念之情,都不會隨著歲月流逝而減少,只會與日俱增直到生命盡頭與妳再相遇;若以此反觀朱淑真之作,亦可歸為悼亡之類,其作凸顯的悲凄訣絕,所悼者即為愛而不得的戀人,所亡者即為其破敗的婚姻,令人不勝唏噓。關於悼亡詩詞介紹賞評,就先以《詩經》、西漢武帝〈李夫人歌〉及西晉孫楚作品作為開端,後續將以悼亡詩集大成者潘岳為探討重點,解析愛情詩除了閨怨或閨閣女子的情深意濃外,另一個更加深情的主題──悼亡輓歌。 最後介紹一本對於閱讀詩歌頗有助益的工具書:清代何文煥輯著《歷代詩話》。本書共收詩話27種,自南朝梁鍾嶸《詩品》問世起,陸續出現各種類型的詩話,成爲中國文學理論批評史和文學史的重要資料,其中有評論作家作品、有發揮詩歌文學理論、有專講詩的寫作方法,還有記載詩人的遺聞軼事,也有包括以上各類或各有側重者。何文煥爲免這各種詩話散佚,進而挑選有新義可資考鑒的詩話彙爲一編,並附自己所著的《歷代詩話考索》,爲研究中國詩歌史和詩歌理論的讀者提供便利。
    Logo

    © 2024 Podcast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Stay up to date

    For any inquiries, please email us at hello@podcastworl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