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元瓅玩樂誌】戲曲的絕代風華_安祈戲說 S2EP24__水袖與胭脂Ⅱ|王安祈

    zh-HantFebruary 22, 2022
    What was the main topic of the podcast episode?
    Summarise the key points discussed in the episode?
    Were there any notable quotes or insights from the speakers?
    Which popular books were mentioned in this episode?
    Were there any points particularly controversial or thought-provoking discussed in the episode?
    Were any current events or trending topics addressed in the episode?

    About this Episode

    這是《水袖與胭脂》第二集。此劇背景設定在海上仙山、鏡花梨園,這是個戲劇王國,每個人都是劇中角色,人人都在尋找屬於自己的一齣戲。上一集提到仙山主人太真仙子,看到程嬰妻子、西施范蠡的追尋,又遇到了梅妃。梅妃很滿意於她擁有能抒發自己心情的《梅妃》這齣戲,在梨園仙山「很享受地」唱著自己的悲情:「柳葉雙眉久不描….」,太真仙子極為羨慕,她感慨地唱道: 「她一世寂寥人憔悴, 戲場未必黯無聲。 一點幽姿成別韻, 冷香浮動月黃昏。 你看她、攬鏡悲訴平生怨, 低咽長吟動人心。 水袖翩翩驚鴻舞, 一抹胭脂泣殘紅。 梅林梅苑竟成勝景 ──我…我…平生心事、何處寄存?」 太真仙子先前也曾在宮中看過行雲班來演唐明皇楊妃「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的戲,太真一開始隨著戲情甜蜜回憶,隨即傷心感慨 : 「今宵才對雙星證, 轉眼連理兩輕分。 戲場豈容人摶弄? 七夕盟言是虛文 。」 憤而將行雲班趕出去,僅留下班中小生無名公子在宮中唱曲。 歡迎收聽王安祈老師闡述《水袖與胭脂》,她特別強調,《水袖與胭脂》裡的崑曲,並非對於清代洪昇《長生殿》劇本的戲中戲引用。「我想探討的是,一部如《長生殿》般偉大的鉅作是如何誕生的。總要到唐明皇的情感深刻成熟,一部鉅作才出世。我讓《長生殿》在《水袖與胭脂》裡逐步創作、點滴成形。」

    Recent Episodes from 元瓅書坊

    【元瓅玩樂誌】S1EP00有教無類?教育好累!

    【元瓅玩樂誌】S1EP00有教無類?教育好累!
    這是小編與亮亮媽媽一起策劃的教育節目,我們將通過對談,從家長、師長、學生與職場人士一起來審視臺灣的教育場,他們是經濟資本、文化資本、社會資本所累積的結果。但是現在的教育現場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呢?僅僅只是「翻轉」就可以改變現在逐漸崩塌的教育現場嗎?抑或者是浴火重生的教育場呢? 亮亮媽媽,既是哲學老師,也是擁有小六、小四的媽媽;小編是投身教育與教學現場的老師,我們將陸陸續續邀請與會的老師們、職場人士,大家一起重新來為臺灣教育把脈,從人微言輕的我們,不為民喉舌,也不為任何人背書,我們只為未來的小小主人翁,找尋一條值得持續下去的核心價值。歡迎大家收聽。

    【元瓅玩樂誌】詩詞曲韻的前世今生S4EP17__李白、〈《古風》(其十)「齊有倜儻生」〉|元瓅書坊

    【元瓅玩樂誌】詩詞曲韻的前世今生S4EP17__李白、〈《古風》(其十)「齊有倜儻生」〉|元瓅書坊
    李白《古風》五十九首中「齊有倜儻生」大約作於唐玄宗開元二十九年(西元741年)。李白這一生深受儒、道、俠三種思想影響,思想性格中既有兼濟天下之志向,又有獨善其身之情懷。他在《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中非常通透地表達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吾與爾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一身……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奮其智能,願為輔弼。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事君之道成,容親之義畢。然後與陶朱、留侯浮五湖,戲滄州,不足為難矣!」正是由於九百多年前的齊國義士魯仲連在這點上與他有着精神上的高度契合,所以他不止一次地拿魯仲連自比,比如在〈水軍宴幕府諸侍卿〉:「所冀旄頭滅,功成追魯連。」另外在〈留別王司馬〉一詩中:「願一佐明主,功成返舊林。」〈五月東魯行〉:「我以一箭書,能取聊城功。」可見得李白在詩作中屢屢提及魯仲連。他的《古風》其十「齊有倜儻生」一詩更是集中地表達了對魯連的欽慕之情。今天我們要帶著大家一起進入李白的古詩世界。 齊有倜儻生,魯連特高妙。 明月出海底, 一朝開光耀。 卻秦振英聲, 後世仰末照。 意輕千金贈, 顧向平原笑。 吾亦澹蕩人, 拂衣可同調。 這首詩借魯仲連的故事表達詩人的政治理想。魯仲連是戰國時齊人,是為一名策士。秦國圍攻趙國首都邯鄲,當時正在遊歷趙國的齊人魯仲連告訴新垣衍,秦王稱「帝」,只會進一步控制其他國家,他說:「彼秦,棄禮義而上首功之國也。權使其士,虜使其民。彼則肆然而為帝,過而遂正於天下;則連有赴東海而死耳,吾不忍為之民也。」秦國是一個拋棄禮義,只講究利益、戰功的國家,其實就是「虎狼之國」,魯仲連進一步說,小國有小國的志氣,他寧願跳海自盡,也不願意當秦國的順民百姓。 秦國知道魯仲連的這番言論以後,退兵五十里。後來,信陵君派遣魏國軍隊擊秦,秦國軍隊方才離去,趙國首都邯鄲因而脫離險境。魏安赦王派人勸趙歸秦,魯仲連在圍城中往見平原君,制止了這件將導致奇恥大辱的事,邯鄲因信陵君援軍到達而圍解。為此,平原君很感激魯仲連的幫助,要封賞他,但是魯仲連再三的推辭,堅持不肯接受。於是平原君設宴款待,準備以黃金千兩用祝壽名義送給魯仲連。魯連笑著說:「士人之所以為天下人所敬重,是由於為人排解禍患、困難、紛爭,而不求報酬。如果要求有所報酬的,那是商人的行為。」於是堅持不拿千兩的黃金,並辭別平原君,離開了趙國。後來齊國田單攻聊城,歲餘不下,魯仲連以書信縛箭射進城內,勸喻死守圍城沒有出路,困守城中的燕將見信自殺,聊城因此而破。齊王打算封魯仲連官爵,魯仲連說:「吾與富貴而詘於人,寧貧賤而輕世肆志焉。」並且逃隱海上。 這首詩直書其事,直抒胸臆,可說是最為質樸的寫法。寥寥數句,給讀者刻畫了一個高蹈而又仗義的歷史人物形象,其中又寄寓了詩人自己的理想。 第一二句「齊有倜儻生,魯連特高妙。」詩一開始就化用《史記》中的話。《史記》稱魯仲連「好奇偉俶儻(倜儻)之畫策,而不肯仕宦任職,好持高節。」「高妙」二字,同時表現其卓異的謀略和清高的節操兩個方面。「明月出海底,一朝開光耀。」詩人在此將魯仲連的出仕視為明月出海,這種極度的推崇,可見詩人對魯仲連的景仰不同一般。「卻秦振英聲」五字就是對這事的肯定和推崇。 熱愛自由和渴望建功立業,本來看似兩種不同的理想追求,然而一些傑出的盛唐文士卻力圖將二者統一,並以此與政界庸俗作風相對抗,已然成為一種思潮。同時表現其卓異的謀略和清高的節操兩個方面;一個「特」字,表達了一腔傾慕之情。 三四兩句「明月出海底,一朝開光曜。」詩人在此將魯仲連的出仕視為明月出海,這種極度的推崇,可見詩人對魯仲連的景仰不同一般。魯仲連一生大節,史傳只舉了反對帝秦和助收聊城二事。《古風》的這首則專談反對帝秦之事,說明當初新垣衍勸趙帝秦以圖緩頰,平原君已為之猶豫,若無魯仲連雄辯堅拒,難免因一念之差鑄成大錯。在此關鍵時刻,魯仲連的語言所發揮的作用無異是挽瀾於既倒。 第五句「卻秦振英聲」五字就是對這事的肯定和推崇。而「後世仰末照」,又承「明月出海底」的比喻而來,形容其光芒能穿過若干世紀的時空而照耀後人,使之景仰。這是其功業即畫策的高妙所致。但魯仲連的為人欽敬不僅如此,還在於他高尚的人品。當平原君欲以官爵千金相酬時,他卻笑道:「所謂貴於天下之士者,為人排患釋難解紛而無取也。即有取者,是商賈之事也,而連不忍為也。」說罷辭去,終身沒有再見平原君。「意輕千金贈,顧向平原笑」,直書其事,而讚賞之意溢於言表。 最後四句專寫當平原君欲以官爵千金相酬時,「意輕千金贈,顧向平原笑」,直書其事,說明平原君贈金一事,魯仲連直接說道:人們之所以敬重天下之士,乃是為需要的人排難解憂,這是李白對魯仲連最高的推崇。這正是魯仲連流傳千古的風骨。替人排難解紛之後,面對大片土地的冊封,與黃金千兩的謝禮,絲毫無動於衷。且認為如果拿了,那是生意人的行為。不是以天下為己任的讀書人所當為。魯仲連笑而謝之。他飄然遠舉、不受羈絏、放浪形骸的性格,為後世所傳誦。也可說與李白的心智不謀而和。 功成身退是李白的政治理想和自我價值設定的重要部分,在這個方面,他引為楷模的歷史人物,便是張良、魯仲連。前引詩句中以一箭書取聊城功,就是魯仲連的故事。李白個人的政治姿態,除了讓大家知道自己從政的意圖,期待可以兼濟天下,解蒼生之苦痛,說明自己從政的心意;另一個目的是他期許可以會遇良相,如同平原君一般,成為謀臣策士出仕。所以詩末引以自譬,刻畫了魯仲連胸羅奇想,志節不凡,他為人排除患難、解決紛亂而一無所取。李白亦心嚮往之,可說是與魯仲連志同道合了。 這首詩直指魯仲連的品行和人生態度。「胸藏甲兵,腹有奇謀」,卻不想做官,而且從不追求私利,其中「獨立天地間,清風灑蘭雪。夫子還倜儻,攻文繼前烈。錯落石上松,無為秋霜折。贈言鏤寶刀,千歲庶不滅。」盛讚魯仲連的高風亮節,在這首《古風》其十又進一步發揮,可說是最為質樸的寫法。寥寥數句,清楚表達了一位高蹈而又仗義的歷史人物形象,其中又寄寓了詩人自己的理想。全詩雖然有為個人作政治情懷的傾吐,。李白對自己詩歌曾經這麼說過:「咳唾落九天,隨風生珠玉」,說明李白作品隨意揮灑,獨具個人風格。明代的評論家高棅《唐詩品彙》曾言:「白平生豪邁,藐視權臣,浮雲富貴。此詩蓋有慕乎魯仲連之為人也。」可說是相當確當的說明李白這首作品的題旨。期待我們下次的相會。

    【元瓅玩樂誌】啊,是文學啊!S3EP22__〈陳希夷四辭朝命〉、《喻世明言》、馮夢龍 |元瓅書坊

    【元瓅玩樂誌】啊,是文學啊!S3EP22__〈陳希夷四辭朝命〉、《喻世明言》、馮夢龍 |元瓅書坊
    馮夢龍對神仙奇異之事的書寫,充滿了神奇的色彩,陳摶這種神仙中人,馮夢龍在創作過程中著重於異於常人之長壽上,對唐明宗、周世宗、宋太祖、宋太宗想招才授與官爵之事,不斷推辭,也在下場詩足見陳摶的性格:「從來處士竊名浮,誰似希夷閒到頭?兩隱名山供笑傲,四辭朝命肯淹留。五龍蟄法前人少,八卦神機後學求。片片白雲迷峽鎖,石牀高臥足千秋。」由此我們透過馮夢龍的敘述來看這位睡仙波瀾壯闊的一生。 陳摶,字圖南,自號扶搖子。唐末咸通十二年(西元871年)生於亳州城南十二里處宋湯河西岸陳莊。他的名字、字號都取自莊子〈逍遙遊〉:「有鳥焉,其為名鵬,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雲,摶扶搖羊角而上九萬里,絕雲氣,負青天,然後圖南。」「希夷先生」是宋太宗趙光義贈陳摶的名號。 接下來,〈喻世明言〉仔細描述了陳摶的生平: 陳摶生長五六歲,還不會說話,人都叫他「啞孩兒」。一日,在水邊遊戲,遇一婦人,身穿青色之衣,自稱毛女。將陳摶抱去山中,飲以瓊漿,陳摶便會說話,自覺心竅開爽。毛女將書一冊,投他懷內,又贈以詩云: 藥苗不滿笥,又更上危巔。 回指歸去路,相將入翠煙。 陳摶回到家中,忽然念出了這四句詩來,父母大驚,問道:「這四句詩,誰教你的?」陳摶說其緣故,就懷中取出書來看時,乃是一本《周易》。陳摶便能成誦,就曉得八卦的大意。自此無書不覽,只這本《周易》,坐臥不離。又愛讀《黃庭》、《老子》諸書,灑然有出世之志。 十八歲的他就已經有了隱居的念頭,在父母雙亡以後,陳摶就決定隱居在真源縣。「夢見毛女授以煉形歸氣、煉氣歸神、煉神歸虛之法,遂奉而行之,足跡不入城市。梁唐士大夫慕陳先生之名,如活神仙,求一見而不可得。有造謁者,先生輒側臥,不與交接。人見他鼾睡不起,嘆息而去。」 來到唐明宗長興年間,他聽說陳摶超高的名氣,打算直接寫詔書,親自遣官招之。這件事情驚動了真源縣,陳摶迫不得已跟著使者去到洛陽帝都,拜謁君上,陳摶只是抱拳深深的鞠躬,卻不下跪,滿朝文武失色,明宗全不責怪。御手相攙,錦墩賜坐,說道:「勞苦先生遠來,朕今得睹清光,三生之幸。」陳摶直接拒絕答道:「山野鄙夫,自比朽木,無用於世。過蒙陛下採錄,有負聖意,乞賜放歸,以全野性。」 #元瓅玩樂誌 #馮夢龍 #陳希夷四辭朝命 #喻世明言 #陳摶 #睡仙 #隱士 #高升 #官員體面 #元瓅書坊 當然明宗是不可能放他走的,「既荷先生不棄而來,朕正欲侍教,豈可輕去?」陳摶也不客氣就在御前睡了起來。明宗也是個識才之人,覺得不能以普通的禮儀對待陳摶,因此提供了禮賢館任他活動,有時值他睡臥,不敢驚醒而去。明宗心知其為異人,愈加敬重,欲授以大官,陳摶那裡肯就。宰相馮道覺得既然富貴無法動搖他的心,酒色財氣中「財氣」已經無用,那麼酒色應該可以吧,便向明宗建言:「臣聞:『七情莫甚於愛慾,六欲莫甚於男女。』方今冬天雨雪之際,陳摶獨坐蒲團,必然寒冷。陛下差一使命,將嘉醞一樽賜之;妙選美女三人,前去與他侑酒暖足。他若飲其酒,留其女,何愁他不受官爵矣!」明宗果真於宮中選二八女子三人,美麗無比,裝束華整,更自動人;又將尚方美醞一樽,遣內侍宣賜。內侍口傳皇命道:「官家見天氣奇冷,特賜美醞消遣;又賜美女與先生煖足,先生萬勿推辭。」只見陳摶欣然對使開樽,一飲而盡;送來美人,也不推辭。內侍入宮復命,明宗龍顏大悅。次日,早朝已畢,明宗即差馮丞相親詣禮賢館,請陳摶入朝見駕。只等來時,加官授爵。馮丞相領了聖旨,上馬前去。你道請得來,請不來?正是: 神龍不貪香餌,彩鳳不入雕籠。 馮丞相到禮賢賓館看時,只見三個美女,閉在一間空室之中,已不見了陳摶。問那美女道:「陳先生那裡去了?」美女答道:「陳先生自飲了御酒,便向蒲團睡去。妾等候至五更方醒。他說:『勞你們辛苦一夜,無物相贈。』乃題詩一首,教妾收留,回復天子。遂閉妾等於此室,飄然出門而去,不知何往。」馮丞相引著三個美人,回朝見駕。明宗取詩看之,詩曰: 雪為肌體玉為腮,多謝君王送得來。 處士不興巫峽夢,空煩神女下陽臺。 明宗讀罷書,嘆息不已。差人四下尋訪陳摶蹤跡,直到隱山舊居,並無影響。 當時代過度到宋朝時,陳摶已經屆臨70多歲了,這時的陳摶由睡眠修行出另一種道法「蟄法」,這也是由五個白鬚仙人傳授:「忽一日,有五個白鬚老叟來問《周易》八卦之義。陳摶與之剖晰微理,因見其顏如紅玉,亦問以導養之方。五老告之以蟄法。怎喚做蟄法?凡寒冬時令,天氣伏藏,龜蛇之類,皆蟄而不食。當初,有一人因牀腳損壞,偶取一龜支之。後十年移牀,其龜尚活,此乃服氣所致。陳摶得此蟄法,遂能辟穀(也就是滴水不沾、粒米不進)。可以足足一睡數月不起。若沒有這蟄法,睡夢中腹中饑餓,腸鳴起來,也要醒了。」此一修練是必須具備仙緣的,原來這五人就對陳摶說:「『吾等五人,乃日月池中五龍也。此地非先生所棲,吾等受先生講誨之益,當送先生到一個好所在去。』令陳摶:『閉目休開!』五老翼之而行。覺兩足騰空,耳邊惟聞風雨之聲。頃刻間,腳跟著地,開眼看時,不見了五老,但見空中五條龍夭矯而逝。陳摶看那去處,乃西嶽太華山石上,已不知來了多少路,此乃神龍變化之妙。」甚至曾經陳摶睡在山凹處,被一位砍柴的樵夫誤以為死屍,樵夫道:「好個陳摶先生,不知如何死在這裡?」只見先生把腰一伸,睜開雙眼,說道:「正睡得快活,何人攪醒我來?」樵夫大笑。 華陰令王睦,親到華山求見先生。至九石巖,見光光一片石頭,絕無半間茅舍。乃問道:「先生寢止在於何所?」陳摶大笑,吟詩一首答之,詩曰: 蓬山高處是吾宮,出即凌風跨曉風。 臺榭不將金鎖閉,來時自有白雲封。 王睦要與他伐木建庵,先生固辭不要。 始終沒有再答應接受官方的招攬。第一次他推辭是唐明宗,接著就是後周世宗顯德年間,世宗知其高士,召而見之,問以國祚長短。陳摶說出四句,道是:「好塊木頭,茂盛無賽。若要長久,添重寶蓋。」世宗皇帝本姓柴、名榮,木頭茂盛,正合姓名。又有「長久」二字,只道是佳兆,卻不知趙太祖代周為帝,國號宋,「木」字添蓋乃是「宋」字。宋朝享國長久,先生已預知矣。 且說世宗要加陳摶以極品之爵,陳摶不願,堅請還山。世宗採其「來時自有白雲封」之句,賜號「白雲先生」。這是陳摶第二次辭命朝廷。 果然不久「陳橋兵變黃袍加身」,陳摶早就算定趙匡胤必取而代之,一日先生遊長安市上,遇趙匡胤兄弟和趙普,共是三人,在酒肆飲酒。先生也進入酒店喝酒,看見趙普坐在二趙之右,陳摶未發一語將趙普推下去:「你不過是紫微垣邊一個小小星兒,如何敢占在上位?」趙匡胤對他所言感到十分驚訝。身邊有認得者對趙匡胤說:「這是白雲先生陳摶。」匡胤就問前程之事。陳摶道:「你弟兄兩個的星,比他大得多哩!」匡胤自此自負。後來定了天下,屢次差官迎取陳摶入朝,陳摶不肯。後來趙太祖手詔促之,陳摶向使者說道:「創業之君,必須尊崇體貌,以示天下,我等以山野廢人,入見天子,若下拜,則違吾性;若不下拜,則褻其體。是以不敢奉詔。」乃於詔書之尾,寫四句附奏,云:「九重天詔,休教丹鳳銜來:一片野心,已被白雲留住。」使者復命,太祖笑而置之。 來到宋太宗即位後,依舊沒有忘記當時酒店的情形,因此賜與詩做:「曾向前朝號白雲,後來消息杳無聞。如今若肯隨徵召,總把三峰乞與君。」陳摶見詩,乃服華陽巾、布袍、草履,來到東京。見太宗於便殿,只是長揖道:「山野廢人,與世隔絕,不習跪拜,望陛下優容之。」太宗賜坐,問以修養之道。陳摶對道:「天子以天下為一身,假令白日昇天,竟何益於百姓?今君明臣良,興化勤政,功德被乎八荒,榮名流於萬世。修煉之道,無出於此。」太宗點頭稱善,愈加敬重。問道:「先生心中,有何所欲?可為朕言之。」陳摶答道:「臣無所欲,只願求一靜室。」乃賜居於建隆道觀。 當時太宗正打算征討河東,遣人問先生勝負消息。先生在使者掌中,寫一「休」字,太宗見之不樂。因軍馬已發,不曾停止。再遣人問先生時,但見他閉目而睡,鼾齁之聲,直達戶外。明日去看,仍復如此。一連睡了三個月,不曾起身。這場戰爭果然無功而返。太宗無可奈何,沒想到陳摶道冠野服逍遙而來,直上金鑾寶殿。太宗見其不召自來,覺得十分奇怪。陳摶說道:「老夫今日還山,特來辭駕。」太宗聞言,如有所失,欲加摶以帝師之號,筑宮奉事,時時請教。陳摶固辭求去,又道:「二十年之後,老夫再來候見聖顏。」太宗知不可留,特賜御宴於都堂,又將太華全山,御筆判與陳摶為修真之所,他人不得侵漁。賜號為「白雲洞主希夷先生」,聽其還山。 最後一次是太宗問陳摶立三子真宗為太子之事煩惱,沒想到陳摶就不請自來。內侍報道:「有太華山處士陳摶,叩宮門求見。」太宗大驚,即時宣進,問道:「先生此來何意?」陳摶答道:「老夫知陛下胸中有疑,特來決之。」太宗大笑道:「朕固疑先生有前知之術,今果然也。朕東宮未定,有襄王元侃,寬仁慈愛,有帝王之度,但不知福分如何,煩先生到襄府一看。」陳摶領命,纔到襄府門首便回。太宗問道:「朕煩先生到襄府看襄王之相,如何不去而回?」陳摶道:「老夫已看過了。襄府門前,奉役奔走之人都有將相之福,何必見襄王哉?」太宗之意遂決。即日宣詔,立襄王為太子,後來真宗皇帝就是。陳摶在京師,又住了一月。忽然辭去,仍歸九石巖。 馮夢龍為了凸顯陳摶的預知能力,每次幾乎都能主動前來為太宗解惑,卻沒有真正接受朝廷招攬,直等到徽宗時期,陳摶已經仙逝留下骸骨,徽宗本要請回供於大內,卻已是雲霧重重,危巖壁立,杳然無蹤。陳希夷如此自來自往自由自在,不拘於世俗的灑脫閒適的性格,在三言中更具神秘色彩,足見馮夢龍匠心獨運之處。

    【元瓅玩樂誌】詩詞曲韻的前世今生S4EP16__李白、〈《古風》(其三十四)「羽檄如流星」〉|元瓅書坊

    【元瓅玩樂誌】詩詞曲韻的前世今生S4EP16__李白、〈《古風》(其三十四)「羽檄如流星」〉|元瓅書坊
    李白辭去翰林供奉一職後,一路北行,但此時國家邊境局勢逐漸陷入各部族爭戰不休的時期,號稱太平年,突厥、回紇、吐蕃、同羅部落、達奚部落、世韋部落等各邊界紛紛崛起,天寶十載劍南節度使鮮于仲通,進攻南詔王國,瀘水血戰全軍覆沒,此時的李白初離朝廷之時,聽聞此事,寫下了《古風》(其三十四),今天我們將帶領大家一起欣賞這首「羽檄(ㄒㄧˊ)如流星」。 羽檄如流星, 虎符合專城。喧呼救邊急, 群鳥皆夜鳴。 白日曜紫微, 三公運權衡。天地皆得一, 澹然四海清。 借問此何為? 答言楚徵兵。渡瀘及五月, 將赴雲南征。 怯卒非戰士, 炎方難遠行。長號別嚴親, 日月慘光晶。 泣盡繼以血, 心摧兩無聲。困獸當猛虎, 窮魚餌奔鯨。 千去不一回, 投軀豈全生!如何舞干戚, 一使有苗平! 南詔就是現在雲南大理一帶,是唐代西南地區民族建立的一個政權,其王受唐朝廷冊封。據《資治通鑒》記載,天寶九載(西元750年),楊國忠推薦鮮于仲通為劍南節度使,仲通專橫粗暴,失南詔人心,而雲南太守張虔陀又對南詔王閣羅鳳多所淩辱和徵求,遂激起南詔反抗。隔年夏天,鮮于仲通發兵八萬征討,閣羅鳳遣使謝罪,仲通不准,與閣羅鳳戰於西洱河,慘敗,傷亡六萬。楊國忠為了隱瞞敗跡,又在東西兩京和河南、河北地區大肆徵兵。本詩即以這一事件為背景,利用藝術的概括手法,深入挖掘事件的根源,指向唐王朝的國策問題。開頭四句「羽檄如流星,虎符合專城。喧呼救邊急,群鳥皆夜鳴。」直接了當的表現了當時的戰事,展現了一幅緊急軍事行動的場面:軍書飛馳,徵調急切,一片喧呼救邊的叫嚷聲,連棲鳥也不得安巢。短短幾句詩渲染出一種緊迫的氣氛,「羽檄」,指上插羽毛的徵調軍隊文書,表示緊急;「虎符」,是朝廷調兵遣將的憑據,以銅刻作虎形,劈為兩半,調兵時需二者驗合。說「羽檄」像夜空裡的流星一樣快速地飛來,可見急上加急;說「虎符」在各州各郡一個個地合著。更見徵調之多、頻繁不已,邊疆告急,形勢緊張的情況則不言而喻了。 接著「喧呼救邊急」一句,緊承前兩句詩意,寫出催迫呼應邊境軍事緊急的模樣。到底是誰在「喧呼」呢?詩中並沒交代,我們卻不難體會,這裡既有傳檄人的呼聲,也有調兵長官的命令、嘈嘈嚷嚷,一片慌亂,以至連林中的鳥雀在深夜中為之驚動都鳴叫不已,則人之被驚擾不寧可以想見了,以群鳥驚鳴烘托之,愈見其督驅騷擾之甚,使人有雞飛狗跳之感。這幾句詩,儘管沒有描寫刀光劍影相互拼殺的戰鬥場面,也沒有具體敘述官吏隨便抓兵拉夫的情景,但卻把緊張慌亂形勢下,人們的驚恐之狀和難以承受的心理負擔和盤托出,起勢有力,文辭奇挺,扣人心弦。以誇飾的筆墨,給人以強烈的印象。從事情的原委上看,下文的「借問」四句說明在楚地徵兵,遠征南詔,才是敘事之始。但是詩人沒有從這裡開頭,而是截取一個驚人心目的鏡頭以為開端,將本事留到下面再補敘,避開平鋪直敘的寫法,使詩起得警動有勢,能一下子抓住讀者,是十分巧妙的結構。 接著,猶如視覺鏡頭轉換一般,「白日曜紫微, 三公運權衡。天地皆得一,澹然四海清。」這四句突然逆轉,勾勒出一幅承平景象,與前面的戰爭氣氛形成鮮明的強烈對比。前兩句全以天象為喻。「白日」象徵皇帝,「紫微」比喻朝廷;「三公」指太尉、司徒、司空,是朝臣中官位最高的,故合稱「三公」。「權衡」象徵皇帝和朝廷大臣討論國政,描繪一幅玉宇清平的景象。他們掌握著國家的命運,按道理說應該把天下治理得清明太平,借用老子的話就是「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即天下統一、四方安定。「天地皆得一」這句即是從《老子》上兩句熔鑄而成,即寰宇清平安寧之意。就在白日輝耀,可謂君明;三公執樞,可謂臣能;四海清澄,可謂天下安定。如此承平盛世怎麼會突然發生戰爭呢?雖然表面上看似頌揚以往承平的景象,卻是暗暗譴責了當權者,通過前後鮮明的對照,對於征南詔的發動者、策劃者給予強烈的諷刺,詩人和廣大人民反對不義之戰,其中意蘊深刻、耐人尋味。詩人雖然沒有當即回答,而其不滿之心,指責之情,譏諷之意,已盡在不言之中。 「借問此何為?答言楚徵兵。渡瀘及五月,將赴雲南征。」這四句是把興兵討伐南詔的原委補敘明白。「借問此何為?答言楚徵兵」。這兩句是對以上詩意的具體說明,意思是:國家原來很安定。現在為什麼陷入一片驚慌混亂之中呢?這完全是因為打算攻打南詔大肆徵兵所造成的。早期以「楚」泛指南方,「楚徵兵」,即征討南方的軍隊。這裡運用問答的形式,不僅在句式上顯得靈活變化,而且在前後意思的構架運用勾聯紐結的作用,可謂匠心獨運。對於北方人而言,相傳瀘水多瘴氣,以三、四月間最為厲害有瘴氣,至五月方可渡。「渡瀘及五月」,此「瀘」是指金沙江,在諸葛亮的〈出師表〉就有「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之句。「將赴雲南征」,這不僅是詩人的敘述,也表達了士兵的心情,他們聽說要渡過瀘水,去遙遠的雲南打仗,心頭緊縮,都感到有去無回,很少有生還的希望。寫到這裡,詩人對統治者這樣的窮兵黷武,而不顧惜人民的生命,感到異常憤慨,充滿不平之氣,於是議論道:「怯卒非戰士,炎方難遠行」,意思是說,他們都是被抓來的百姓,沒有任何的軍事的調度與調配,是難以上戰場的,更何況去邊陲之地的雲南呢?將朝廷驅民於死地的罪惡深刻地揭露出來了。「渡瀘及五月」的「及」字把鮮于仲通急不可耐的征伐情緒,和盤托出。「將赴雲南征」側重寫統治者驅民於死地的罪惡。「怯卒非戰士」這十句是詩人用濃墨重筆著力刻畫之處。前六句寫征行別離之慘。參與戰役的人都是未經戰陣的百姓,是「怯卒」,本不堪行;南方又多瘴癘,觸之則斃,尤不可去。而朝廷必驅而往之,不啻白白送死,所以生離亦即死別。 從「長號」到「心摧」四句,具體地描寫了出征戰士被迫離家時的悲慘情景。被抓去充軍的人們,臨行前和他們的父母、親人告別,這是生的分離,也是死的作別,彼此嚎啕大哭,哭得日月無光,天昏地暗,直到哭盡了淚水,流出了血水,心肝摧斷,兩無聲息。詩中連用「長號」、「慘」、「泣盡」、「心摧」,充滿感情色彩,從聽覺視覺上造成強烈效果,給讀者以深刻的印象,展現了這種生離死別慘絕人寰的悲劇。 「困獸當猛虎, 窮魚餌奔鯨。千去不一回,投軀豈全生!」四句寫百姓驅遣有去無回之勢。以困獸、窮魚喻沒有戰鬥力的怯卒,以猛虎、奔鯨喻兇悍強大的的敵人,如此敵我力量懸殊的情勢下,進行著擴邊的戰爭,使不敵之勢,躍然紙上。虎而云猛,鯨而云奔,獸而云困,魚而云窮,有意使桀悍與疲弱相對,更為鮮明。虎為獸中之王,一般獸所難當,何況疲困之獸;鯨為魚中之巨,一般魚所難逃,何況力窮之魚。這兩句充滿誇飾色彩、形象鮮明的比喻,是下文最好伏筆,這場戰役結果是註定要失敗的,眾多的應徵士卒,也只能白白地送死,「千去不一回,投軀豈全身」二句通過形象化的比喻、誇飾,便深印人心。這十句詩把驅民於虎口的慘像寫得怵目驚心,可謂對窮兵黷武的血淚批判與對戰爭的省思。 末二句「如何舞干戚, 一使有苗平!」使用舜的典故,披露全詩主旨。據西晉皇甫謐撰寫的《帝王世紀》曾言,舜的時候,有苗氏不服,禹請發兵征討。舜說,不,我修德還不深厚,擅動刀兵,不合於道,反而進一步修明政教。「如何舞干戚,一使有苗平」,指舜執政三年,他只舉行一次以「干」是盾牌,「戚」是大斧,為道具的舞蹈,有苗氏便服威懷德而歸順。作者慨歎如此修德服眾的時代已經不再了,根本是說「當國之臣不能敷文德以來遠人」這正是本詩的主旨所在詩人嘲諷如今的朝廷竟是需要動輒訴諸武力才能折服遠方,李白更明確的表達了偃武修文、實現清明政治的美好願望。這兩句正是與「白日」四句相呼應,在那一片清平氣象中,似覺缺少什麼,缺少的就是這「敷文德以來遠人」的國策。這就是前面留給讀者的懸念的答案。至此,主旨已明,懸念已解,詩也就戛然而止。在結構上如此巧妙的安排,前後勾聯、渾然一體,亦可見詩人藝術構思上的獨到之處。 《古風》其三十四一首,運用傳說、誇張及想像方面,體現出詩人對於古籍與神話傳說十分熟悉,,但基本上是以寫實為主的。敘的是實事,寫的是實景,抒的是實情,並運用對比、問答手法,將描寫、議論、抒情等巧妙地融合起來,達到了精湛的程度,這一點可以說是他的詩歌現實主義精神的最佳體現。期待我們下次的相會。

    【元瓅玩樂誌】啊,是文學啊!S3EP21__〈錢舍人題詩燕子樓〉、《警世通言》、馮夢龍 |元瓅書坊

    【元瓅玩樂誌】啊,是文學啊!S3EP21__〈錢舍人題詩燕子樓〉、《警世通言》、馮夢龍 |元瓅書坊
    古代名妓皆是以能歌善舞而著稱,詩詞歌賦、琴棋書畫更是不在話下。因此大批的文人紳商、才子騷人,不惜一擲千金,只為博紅顏一笑。大唐憲宗年間,張建封年老,乞求歸養。憲宗曰:「卿年齒未衰,豈宜退位?果欲避冗辭繁,敕鎮青徐數載。」建封奏曰:「臣雖菲才,既蒙聖恩,自當竭力。」憲宗以其年齒未衰,讓他外任徐州,節制武寧軍。建封欣然領命。到了任所,處理公務之餘,建封廣蓄家妓,日常邀友聽樂,娛情愜意。 不一日,白居易到訪,張建封設宴款待,並邀他賞樂觀舞。當時酒至數巡,食供兩套,歌喉少歇,舞袖亦停。忽有一妓,抱胡琴立於筵前,轉軸調絃,獨奏一曲,纖手斜拈,輕敲慢按。滿座清香消酒力,一庭雅韻爽煩襟。須臾彈徹韶音,抱胡琴侍立。建封與樂天俱喜調韻清雅,視其精神舉止,但見:花生丹臉,水剪雙眸,意態天然,迥出倫輩。回視其餘諸妓,粉黛如土。遂呼而問曰:「孰氏?」其妓斜抱胡琴,緩移蓮步,向前對曰:「賤妾關盼盼也。」只見她: 歌喉清亮,舞態婆娑,調絃成合格新聲,品竹作出塵雅韻。琴彈古調,棋覆新圖。賦詩琢句,追風雅見於篇中;搦管丹青,奪造化生於筆下。 白居易也就不免盛讚:「鳳撥金鈿砌,檀槽後帶垂。醉嬌勝不得,風裊牡丹花。」原來她正是一位出身於書香門第,精通詩文,更兼有一副清麗動人歌喉和高超舞技的才女關盼盼,她能一口氣唱出白居易的「長恨歌」,也以善跳「霓裳羽衣舞」馳名徐州泗州一帶,有著「酒醉起舞似牡丹」的稱譽;再配上她美艷絕倫的容貌,輕盈婀娜的體態,讓無數世家公子望眼欲穿。 張建封得了關盼盼,專寵於她,為她建起一樓,名為「燕子樓」。二人談詩論曲,建封治政之暇,輕車潛往,與盼盼宴飲,交飛玉斝(ㄐㄧㄚˇ),共理笙簧,璨錦相偎,鸞衾共展。綺窗唱和,指花月為題;繡閣論情,對松筠為誓。歌笑管絃,情愛方濃。不幸彩雲易散,皓月難圓。建封染病,盼盼請醫調治,服藥無效,問卜無靈,轉加沉重而死。不意張建封竟染病而亡,燕子樓中空留關盼盼一人。盼盼心道「忽想翰林白公必能察我,不若賦詩呈樂天,訴我衷腸,必表不負張公之德」,於是寫了三首絕句寄給了白居易。 其一:樓上殘燈伴曉霜,獨眠人起合歡床;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長! 其二:北邙松柏鎖愁煙,燕子樓中思悄然;自理劍履歌塵絕,紅袖香消一十年。 其三:適看鴻雁岳陽回,又睹玄禽逼仄來;瑤琴玉簫無愁緒,任從蛛網任從灰。 白居易讀後,回憶起在徐州和關盼盼與張建封相聚的時光,那時夫妻恩愛相隨,真是令人羨慕,而這時卻只留下一個美麗的少婦獨守空樓,真是人世間的一大憾事! 關盼盼本想隨張建封而去,但怕人們議論張公有隨死之妓,陷好色之名,有損張公清德。於是,她誓不再嫁,想青燈古佛相伴,了此殘生。然而,有好事者,慕其才名,寫詩相贈,以窺其意。盼盼作詩相答,表己心跡,前後高達三百多首,至今流傳《燕子樓集》。 張建封在世時,早就風聞白居易名氣,他曾請白居易為關盼盼寫詩,她也請求贈詩以留名於世。只是白居易在張建封亡歿後轉念一想,即使盼盼對張建封如此情深義重,難捨難分,為何不追隨他到九泉之下呢?就在這種意念的驅使下,白居易十分肅穆地依韻和詩三首。這三首詩是這樣寫的: 其一:滿窗明月滿簾霜,被冷燈殘拂臥床;燕子樓中寒月夜,秋來只為一人長。 其二:鈿帶羅衫色似煙,幾回欲起即潸然;自從不舞霓裳曲,疊在空箱一十年。 其三:今春有客洛陽回,曾到尚書墳上來;見說白楊堪作柱,爭教紅粉不成灰。 白居易設想徐州西郊的燕子樓上,秋來西風送寒,月明如水,此時更顯得淒冷與孤寂。獨居樓上的關盼盼想必受盡了相思的煎熬。因此寫完三首詩後,託張仲素回到徐州,把自己為關盼盼所寫的四首詩帶給了她:「黃金不惜買娥眉,揀得如花只一枝。歌舞教成心力盡,一朝身死不相隨。」 關盼盼接到詩箋先是欣慰感動,自己能得大詩人的關注;可當她展開詩箋細細品讀後,才領會出詩人的心意所在,不禁感到強烈的震撼,愁鎖雙眉,淚盈滿臉,悲泣哽咽,告侍女曰:「向日尚書身死,我恨不能自縊相隨,恐人言張公有隨死之妾,使尚書有好色之名,是玷公之清德也。我今苟活以度朝昏,樂天不曉,故作詩相諷。我今不死,謗語未息。」於是她對張仲素道:「自張公離世,妾非不想一死隨之,可唯恐若干年之後,人們議論我夫重色,竟讓愛妾殉身,豈不玷污了我夫的清名,因而為妾含恨偷生至今!」遂和韻一章云:「獨宿空樓斂恨眉,身如春後敗殘枝;舍人不解人深意,諷道泉臺不去隨。」 可以想見關盼盼有著多少的自白、幽怨與憤懣,都在這一首詩中傾洩而出。原來關盼盼本想保全張建封的清名,才不想尋死,關盼盼想如詩中所言的「形同春後牡丹枝」,是承襲當年歡宴時白居易誇讚她「醉嬌勝不得,風裊牡丹花」之句而來;「舍人不會人深意」是痛惜白居易不能了解她真正的心意,在她花開時捧讚她,當她即將凋落時,竟還雪上加霜。既然如此,事到如今,她本早已了無生趣,既然有人逼她一死全節,她也別無選擇了。 張仲素離開燕子樓以後,關盼盼就開始絕食,隨身丫鬟以其有老母無人奉養相勸,盼盼這才作罷,唯日夕吃齋念佛,為張建封積累冥德,以報其恩。徐州一帶知情的文人也紛紛以詩勸解,終不能挽回關盼盼已定的決心。從此關盼盼意趣蕭索,不多時這位如花似玉、能歌善舞的一代麗人,終於香消玉殞於燕子樓上。彌留之際,她勉強支撐著虛弱的身體,提筆寫下:「兒童不識沖天物,漫把青泥汗雪毫。」最後,其母卜吉地將她葬於燕子樓後。 光陰荏苒,星霜屢改,歲月頻遷,唐運告終,五代更遞。當周顯德之末,天水真人承運而興,整頓朝綱,經營禮法。轉眼到了宋朝,有一位姓錢名易,字希白的人,為錢鏐王之後裔,時在宮中任舍人,居京日久,想外任一方,在地方做出點政績。便上章奏曰:「臣久據庭掖,無毫髮之功,乞一小郡,庶竭駑駘!」上曰:「青魯地腴人善,卿可出鎮彭門。」天子允其所請,讓他出鎮武寧軍。 來到武寧,宣揚皇化,整肅條章。訪民瘼於井邑,察冤枉於囹圄。屈己待人,親耕勸農,寬仁惠愛,勸化凶頑,悉皆奉業守約,廉謹公平。聽政月餘,節屆清明。既在暇日,了無一事,因獨步東階。天氣乍暄,無可消遣,遂呼蒼頭前導,閒遊圃中。但見: 「晴光靄靄,淑景融融,小桃綻妝臉紅深,嫩柳裊宮腰細軟。幽亭雅榭,深藏花圃陰中;畫舫蘭橈,穩纜回塘岸下。鶯貪春光時時語,蝶弄睛光擾擾飛。」錢希白信步,深入芬芳,縱意遊賞。到紅紫叢中,忽有危樓飛檻,映遠橫空,基址孤高,規模壯麗。希白舉目仰觀,見畫棟下有牌額,上書「燕子樓」三字。希白就說:「此張建封寵盼盼之處,歲月累更,誰謂遺蹤尚在!」遂攝衣登梯,逕上樓中,但見: 畫棟棲雲,雕樑聳漢,視四野如窺目下,指萬里如睹掌中。遮風翠幙高張,蔽日疏簾低下。移蹤但覺煙霄近,舉目方知宇宙寬。 來到武寧,見到燕子樓,他想起關盼盼之事,知道她為張建封守寡一生,感佩其貞潔,然而卻受到白居易的譏笑,錢希白憐惜他守節十餘年,自節之心,反而被泯沒不傳,實在非常可惜,既然我瞭解箇中緣由,如果我還緘默不為之褒揚,那麼盼盼應該會在地下埋怨我吧!」於是他想為關盼盼正名,在燕子樓上為此題詩: 人生百歲能幾日?茬苒光陰如過隙! 樽中有酒不成歡,身後虛名又何益? 清河太守真奇偉,曾向春風種桃李; 欲將心事占韶華,無奈紅顏隨逝水。 佳人重義不顧生,感激深恩甘一死。 新詩寄語三百篇,貫串風騷洗沐耳。 清樓十二橫霄漢,低下珠簾鎖雙燕。 嬌魂媚魄不可尋,盡把闌干空倚遍! 他方方題寫完,朗吟數遍,忽有清風襲人,異香拂面。希內大驚,此非花氣,自何而來?方疑訝間,見素屏後有步履之聲。希白即轉屏後窺之。見一女子,雲濃紺髮,月淡修眉,體欺瑞雪之容光,臉奪奇花之豔麗,金蓮步穩,束素腰輕。一見希白,嬌羞臉黛,急挽金鋪,平掩其身,雖江梅之映雪,不足比其風韻。錢希白非常驚訝,問來人是誰?女曰:「妾門品雖微,酷喜吟詠。聞適來所誦篇章,錦心繡口,使九泉銜恨之心,一旦消釋。」希白又聞此語,愈加喜悅曰:「今日相逢,可謂佳人才子,還有意無?」女乃款容正色,掩袂言曰:「幸君無及於亂,以全貞潔之心。惟有詩一首,仰酬厚意。」遂於袖中取彩箋一幅上呈。希白展看其詩曰: 人去樓空事已深,至今惆悵樂天吟。 非君詩法高題起,誰慰黃泉一片心? 錢希白忽聞檻竹敲窗驚覺,乃一枕游仙夢,伏枕於書窗之下。但見爐煙尚裊,花影微猗,院宇沉沉,方當日午。原來是關盼盼藉夢答謝於他。有感而發,錢希白又作詞一首,以言其夢:「 一枕閒欹春晝午,夢入華胥,邂逅飛瓊侶。嬌態翠顰愁不語,彩箋遺我新奇句。幾許芳心猶未訴,風竹敲窗,驚散無尋處!惆悵楚雲留不住,斷腸凝望高唐路。」墨跡未乾,聽見窗外有人鼓掌,抗聲而歌,仔細聽原來竟是有人吟唱了他所做【蝶戀花】,開窗審視只見一女子翠冠珠珥,玉珮羅裙,向蒼蒼太湖石畔,隱珊珊翠竹叢中,繡鞋不動芳塵,瓊裾風飄裊娜。已然不見芳蹤。 以上就是本期的節目,喜愛我們元瓅書坊節目的朋友們,請多多訂閱我們的podcast,也幫我們按讚分享,如果願意對書坊進行小額贊助的朋友們,請掃一下我們粉絲頁的QRcode,感謝大家的支持與幫助,我們下期再見。

    【元瓅玩樂誌】詩詞曲韻的前世今生S4EP15__李白、〈《古風》(其八)「咸陽二三月」〉|元瓅書坊

    【元瓅玩樂誌】詩詞曲韻的前世今生S4EP15__李白、〈《古風》(其八)「咸陽二三月」〉|元瓅書坊
    李白《古風》的創作,在清代沈德潛這位學者的眼中,曾經如此讚美過:「太白詩縱橫馳驟,獨古風二卷,不矜才,不使氣,原本阮公,風格俊上,伯玉〈感遇詩〉後有嗣音矣!」可見得李白在世人的眼光中,可說是繼承了魏晉清談人士的基本精神。當我們在讀《古風》五十九首時,也就不能單純僅僅在意字面上的意義了,需要從李白所引用的典故,更加進一步認識李白對於當時社會與政治的關懷,也是「詩詞曲韻的前世今生」帶給大家的意想,我們回頭看待李白作品時所要抱持的態度。今天要帶領大家一起欣賞的是《古風》(其八)「咸陽二三月」,這首作品。 咸陽二三月,宮柳黃金枝。 綠幘誰家子,賣珠輕薄兒。 日暮醉酒歸,白馬驕且馳。 意氣人所仰,冶游方及時。 子雲不曉事,晚獻〈長楊辭〉。 賦達身已老,草《玄》鬢若絲。 投閣良可歎,但為此輩嗤。 這整首作品在閱讀過程中可以分為兩個部分。「冶游方及時」前八句是為第一部分,「子雲不曉事」之後六句則為第二部分。兩段詩將社會上身份不同,生活態度不同,境遇也不同的兩種人並放在一起,通過他們的反襯與映顯,表現出詩人對人生和文人命運的思考。 李自這首《古風》其八「咸陽二三月」,有另一個詩題作《感寓》,首四句一作「咸陽二三月,百鳥鳴花枝。玉劍誰家子,西秦豪俠兒。」當我們要深入解讀這首「咸陽二三月」時,首先要先注意的是不同的版本。本來,詩歌進行創作的過程,經過作者修改或在流傳過程,由於種種不同的原因而發生變異,並不是什麼稀罕之事,然而同屬異文,有的意思大同小異,有的則判若涇渭。比如李白另一首《古風‧秦王掃六合》,誇讚秦始皇的詩句「雄圖發英斷」一作「明斷自天啟」,兩句詩的語氣、情感、含義相差無幾,不會對理解全詩產生影響。但是這首作品最令人玩味的是,首先,本詩第一處異文,第二句另一作「百鳥鳴花枝」,同樣也是描寫春景,與「宮柳黃金枝」在詩中的作用一樣。然而本詩第二處異文的情況卻大不相同。 如果是「咸陽二三月,百鳥鳴花枝。玉劍誰家子,西秦豪俠兒。」四句,那麼本詩諷刺的意味也就沒有這麼濃厚了,但是如果從我們所引用的版本「綠幘誰家子,賣珠輕薄兒。」那麼就相當的不一樣了。本詩第三、四句「綠幘誰家子?賣珠輕薄兒」,詩人使用漢朝董偃的故事。「幘」是包髮的頭巾,當時按人們身份貴賤的不同,頭巾的顏色是有區別的,「綠幘」是平民百姓的用物。《漢書‧東方朔傳》記載:董偃少年時隨母賣珠,以維持生計。他因此有機會出入武帝姑母館陶公主家,由於俊美的容貌,獲得館陶公主寵幸,與他同居,成為她的情夫。爾後某日,武帝至館陶公主家飲宴,董偃頭戴綠幘謁見,受到武帝的封賞,接著深獲武帝喜愛,又受武帝寵用。 從以上加以判斷「綠幘誰家子?賣珠輕薄兒」」這兩句就是暗指得勢的外戚,譏刺這群人因后妃受寵,擁有尊貴的地位,卻如此的驕縱放蕩,洋洋自得。詩歌描寫:暮春時間的長安,宮院旁邊的柳條吐露金黃色的芽顆,秀嫩鮮麗。在這春光媚麗的季節,外戚的「輕薄兒」們更加放肆恣樂,招搖過市。你看:他們不知又在哪裡飲酒作樂了一天,直到日暮才醉醺醺地回去。連他們座下的白馬也神氣活現,趾高氣揚地迤邐在長安道上,更何況它們的主人,其驕橫的「意氣」令人仰慕企羨。他們享受特權,任意揮霍,及時尋歡浪玩。「人所仰」三字的作用在於顯出「輕薄兒」「意氣」驕橫之意,「冶游方及時」既是詩人描述「輕薄兒」及時作樂的行為,也是替他們說出處世的態度。李白的族叔李陽冰在《草堂集序》就不諱言的說:「凡(李白)所著述,言多諷興」。這一段詩自然會使讀者產生詩人不僅是刺古也是諷今的聯想,它將讀者的注意力引向唐天寶年間楊國忠外戚集團,感受出詩人的厭惡之情。 第二段寫揚雄的遭遇。揚雄字子雲,西漢著名的辭賦家、哲學家。〈長楊賦〉是他的辭賦代表作之一,《太玄經》則是他的哲學著作。「不曉事」指揚雄書生習氣太濃,不熟諳世故吏道。詩中所寫〈長楊辭〉就是〈長楊賦〉,本篇賦作是揚雄四十多歲時的作品。以「晚獻」二字,強調在仕途追求的過程中,當揚雄把四十多歲的作品〈長楊賦〉獻給皇帝,為時已晚。後面緊接以「賦達身已老」,意謂揚雄獻上〈長楊賦〉等辭章,儘管使得他聲名大噪,得以辭賦揚名,卻以年華老去。說到底,揚雄以賦名稱著,不算甚晚,李白以「老」視之,強化語氣是帶著韶華易逝,年光不再的慨嘆。《玄》即是《太玄經》。漢哀帝時,董賢等佞臣得勢,對趨附者授以高官厚祿,揚雄在家創作《太玄經》,泊如自守。「鬢如絲」形容頭髮已經斑白。詩人說揚雄苦心精思作賦著書,至老仍不能得志,這已經是相當可哀了。可是更可悲的是,他在晚年又受了一場很大驚嚇。《漢書‧揚雄傳》記載:揚雄的學生劉棻被王莽治罪,將株連揚雄。當獄差前來收捕時,揚雄從他校書的天祿閣跳下自殺,幾乎摔死,後被赦。揚雄求聞達既已不易,暮年又遭到這一場禍難,實在令人感慨萬千。然而得勢的外戚及其「輕薄兒」們,不需要刻苦努力,只憑藉他們特殊的關係和背景,就可以高高在上,作威作福。他們對揚雄又是寫什麼〈長楊賦〉、《太玄經》,又是畏禍「投閣」,心裡覺得這個書生愚蠢之極,因此揚雄只可供他們嗤笑而已。 前後兩段詩,一方面寫外戚權貴、「輕薄兒」們耀武揚威,生活奢靡,另一方面寫文人困頓坎坷,禍隨身危,通過他們遭遇的強烈反差,表達了詩人刺世諷時的意圖。 再者,如果根據別本三四句作「玉劍誰家子?西秦豪俠兒」,詩人引用《清異錄》云:「豪俠兒」是意有所指隴西人韋景珍的話,第一段詩就既不是用典,也不具有諷刺性,而是成了對當世豪士俠客風流的欽羨和詠贊。一首詩是一個整體,當其中關鍵的詩句變化後,必然引起作品整個語境的改變,這是不足為奇的事情。上述二句異文也使本詩產生了新的語意筆致。日暮醉酒,白馬驕馳,意氣揚揚,為樂及時,這些表現出「豪俠兒」灑脫奔放,充滿活力的青春旋律。聯想起李白另外兩首詩〈白馬篇〉和〈俠客行〉,內容描寫俠士的壯思逸懷,縱橫不羈,都著重描述他們解危救困、建功立業的榮譽意識,而在這首詩裡,詩人以「冶游方及時」為主軸,來展示俠士內心勃發的生命意識,它與「咸陽二三月,宮柳黃金枝」生機盎然的大自然景象構成了一幅協調的畫面。於是,第一部分的詩與第二部分內容所形成的對照也就具有一種新的含義:揚雄一輩子辛辛苦苦帶筆耕耘,身老體衰,鬢髮如絲,到頭來仍然不過是一個不被重視的文人而已,晚年還差點因禍送了命;而在「豪俠兒」看來,這一切都是不足為、不可為之事,灑灑落落,自由自在,才是真正值得羡慕和追求的。這一立意與〈俠客行〉中所說:「縱使俠骨香,不慚世上英。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有相似之處。不同的是,李白在這首詩裡,對類似揚雄這樣的文人充滿著理解和同情,而對輕視、抑制、甚至加禍於他們的朝廷和社會極其不滿,因此,《古風》其八不像〈俠客行〉單純地歌頌俠士,而是別寓一番傷感、酸澀、憎憤。這可能也是詩人李白尚俠背後潛隱的心理原因之一。 此詩採用對照的手法,前後兩段詠說之事開始似乎各自獨立,互不相關,然而從更高的取意上看,縱歡與哀愴造成鮮明的反襯和映照。最後一句「但為此輩嗤」,「此輩」指第一段的「輕薄兒」或「豪俠兒」,這更是將詩歌的前後兩段緊密地連接起來,給人以結構上的嚴密感。詩人表達自己的情緒,除了「投閣良可歎」一句是直接的抒發形式外,其它都是在敘述中自然地流露出來,如寫揚雄「賦達身已老,草《玄》鬢若絲」,不言可哀可歎,而哀歎之意早已盈溢紙外。若依第一種理解,前後兩段都是用典,借古喻今;若按第二種理解,第一段寫今事,第二段詠古事。無論屬於哪一種理解,詩人都將古今融為一爐,而側重又在抒寫現下的思緒感念。這也是李白許多取材於古典或古今融會的詩篇共同的特點。期待我們下次的相會。

    【元瓅玩樂誌】每週一畫S4EP23_《雲岩蕭寺圖》、陳繼儒|元瓅書坊

    【元瓅玩樂誌】每週一畫S4EP23_《雲岩蕭寺圖》、陳繼儒|元瓅書坊
    陳繼儒所撰寫《妮古錄》記錄了與董其昌、王衡、李日華及項氏諸名流之間的書畫欣賞、古玩品鑒、書畫臨摹等交流活動,尤其在嘉興槜李項氏家族,陳繼儒欣賞到了晉宋以來顏真卿、王羲之、蘇軾、黃庭堅、米芾等書法名家的真跡及李公麟、趙孟頫、王蒙、倪瓚、吳鎮、文徵明、沈周、董其昌等名畫家的作品,其書畫鑒賞活動可說推動了南北宗論的形成及發展,他對諸多書畫作品的真偽進行甄別,為當時的書畫市場及典藏品流通提供了實證,其高遠遼闊的眼界,也為自己的書畫創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松江畫派」主倡者董其昌為宗師,陳繼儒、莫是龍等人的繪畫創作共同構成了「松江畫派」秀逸瀟灑、沖淡平和的畫風。陳師曾說過:「眉公能以詩文學力,作山水奇石,以生冷勝董、趙工能,亦為此派嫡系。」 本期所要介紹的是典藏於上海嘉禾拍賣有限公司2023年6月以5922.5萬人民幣成交的陳繼儒的《雲岩蕭寺圖》,紙本水墨,縱142公分橫57公分,本幅畫作左上題:「壬戌秋日擬廉山陽筆意於苕帚庵之東軒,眉道人陳繼儒。」鈐印:陳繼儒印、眉公,尚有鑒藏印:乾隆鑒賞、三希堂精鑒璽、宜子孫、重華宮鑒藏寶、石渠寶笈、寶笈重編、石渠定鑒、乾隆御覽之寶、嘉慶御覽之寶。題畫文字中「苕帚庵」即是東佘山隱居之所,而所題「廉山陽」則為宋代宰相張邦昌之婿廉布。 本幅畫做完成時間1622年,正值眉公65歲時所作,也是其傳世山水畫作中尺幅較大者。近景為坡腳溪潭,遠處有屋舍數間,峰岩高聳,林木蔥翳,雲煙虛靈,山形取勢以S形構圖,開合舒鬆而放達。樹木之點綴、山石之勾勒,皆出己意,雖言不蹈前人蹊徑,卻深具董源畫作精妙。繁簡得當,疏密有致,自由散漫,用筆簡率而蒼渾,全幅連綿緊湊,氣貫而神暢,有禪者書行草之妙趣。 《雲岩蕭寺圖》描繪了「高山叢樹,中結茅庵」的畫境,佈局精心,氣韻天成,充滿了文人隱士追求的荒寒寂寥之感。畫家以率性的筆墨勾勒出蜿蜒的崇山峻嶺,採用大面積留白的處理手法營造出雲煙茫茫的效果。本幅畫作刻意利用簡淡形象,展現出類似董源水墨山水的平淡美。皴以大披麻,大開大合,線條秀潤,頗得煙巒出沒、雲煙顯晦之趣。雲煙漂浮間無意的遮擋,為山川增添了特殊的氣勢,流露出異樣的美與動感。叢樹繪畫使用中鋒雙勾,樹葉是帶介字的圓筆點葉;用筆簡練概括卻不失豐富,筆墨濃淡乾濕並用,近景樹叢樹幹筆直,用看似隨意的墨點表現樹葉,近看似點非點,似樹非樹,遠看渾然一片。意在表現樹叢的整體關係,利用樹與樹之間乾和濕的對比,稀與密的對比,實與虛的對比,在樹的種類、形態,樹葉畫法上創造縱深感,但並不顯突兀,在墨色的控制上以淡墨為主,也達到了融為一體的統一效果。左下方丘陵連綿以密集的,小而圓的墨點,以圓而禿的筆道濕筆打點,點作皴。通過筆墨痕跡的濃淡與乾濕的交疊,以及點線、攢簇構成的墨韻帶給觀賞者感官上的意境之美。 從點景樹木和題跋「壬戌秋日」可知此乃秋景。宋代郭熙曾言:「秋山如妝」,恬靜淡冶之氣,由畫面源源而出。近景中以濃墨點出林木,遠景愈加朦朧,一楹小屋藏身山後,正是題目中的「蕭寺」。這間茅庵或許是山中的寺廟抑或是陳繼儒在畫自己理想中的隱居之所。 董其昌在《容臺集》中說:「眉公胸中素具一丘壑,雖草草潑墨,而一種蒼老之氣,豈落吳下畫師甜俗魔境。」實在是智者之言,知己之論。陳繼儒雖「外師造化」,但不拘泥於對物象形態的具體描繪,而只是將前人所長之山水圖式加以符號化、抽象化,成為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山水」,顯示出強烈的文人畫傾向,傳達出簡遠清逸的內在意趣,也是「南北宗論」的實踐之作。 陳繼儒的繪畫作品,臨仿宋元名家的畫法,並在題識中加以標榜,雖然處處講摹古,並不是泥古不化,而是能夠脫窠臼,自成風格。其畫法特點,在師承古代名家的基礎上,以書法的筆墨修養,融會於繪畫的皴、擦、點畫之中,因而他所作山川樹石、煙雲流潤,柔中有骨力,轉折靈變,墨色層次分明,拙中帶秀,清雋雅逸。 陳繼儒喜畫雲山,這與他長居深山所見所聞有關,亦與他推崇的南宗詩意文脈有關。他曾有詩云:「米虎兒雲山在似山非山之間,趙文度雲山在似米非米之間,余曾和玄宰一絕:『欲出不出雲山巔,欲斷不斷村樹煙,欲見不見林中僧,欲渡不渡林外川。』可謂與雲山傳神矣。」清嵐拂動,山脈綿連卻只看到微微巒頭;炊煙嫋嫋,似斷非斷;僧人何在?只能遙望藏身於山深處的寺廟……「所謂畫令人驚,不如令人喜,令人喜不如令人思。」陳繼儒雖謝去青襟,隱居山林,但深入骨髓的南宗意境、儒家思想和文人的人格理想仍然深切的影響著陳繼儒的繪畫表達語言。 下週我們將持續討論同樣是松江派莫是龍的作品,歡迎大家的收聽。

    【元瓅玩樂誌】詩詞曲韻的前世今生S4EP14__李白、〈《古風》(其三十一)「鄭客西入關」〉|元瓅書坊

    【元瓅玩樂誌】詩詞曲韻的前世今生S4EP14__李白、〈《古風》(其三十一)「鄭客西入關」〉|元瓅書坊
    「五嶽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李白尋仙訪道,修煉歸真,一生中留下了大量遊仙詩更是神采飄逸,暗藏玄機。當我們仔細追尋李白的作品,我們相信詩以言志,歌以詠言。但大半閱讀他的作品卻誤以為這些遊仙詩皆出於天馬行空的想像和虛無縹緲的夢境,一概當作神話色彩般的誇大,如果僅僅探討其中的文學筆法和敘事結構,但對李白苦心孤詣的創作不曾理解的話,那麼也就太枉費李白創作《古風》組詩的意圖。因此今天要與大家一起分享的是《古風》(其三十一)「鄭客西入關」。 鄭客西入關, 行行未能已, 白馬華山君, 相逢平原裡, 璧遺鎬池君, 明年祖龍死。 秦人相謂曰: 吾屬可去矣! 一往桃花源, 千春隔流水。 這首《古風》三十一首的創作妙處,且先看詩中這一故事的由來。《史記‧秦始皇本紀》:「三十六年秋,使者從關東夜過華陰平舒道,有人持璧遮使者曰:為吾遺鎬池君。因言曰:今年祖龍死。使者問其故,因忽不見,置其璧去。使者奉璧,具以聞。始皇默然良久,曰:山鬼固不過知一歲事也。退言曰:祖龍者,人之先也。使御府視璧,乃二十八年行渡江所沉璧也。」 簡單來說這段記載是秦始皇駕崩的前一年發生的事,秦始皇嬴政三十六年(西元前211年)的秋天,從關東有來使者在華陰平舒道,看見一輛素車白馬從華山上下來,使者知道這不是一般人,停下腳步,等著這輛車慢慢地靠近自己。車停下後,一個人拿著一塊玉璧交給使者說:「請幫我轉交給鎬池君,明年祖龍將會去世。」使者本來打算詢問詳細情況,突然那人和車都不見了。於是,使者拿著玉璧帶去了咸陽,交給了秦始皇,並說明了所見所聞。秦始皇沈默良久,說:「山鬼知道的不過是一年以內的事情。」退朝後,秦始皇說:「祖龍,代表開創出偉大事業之人。」命御府檢查玉璧,調查情況。原來這塊璧玉應該是嬴政二十八年,始皇帝封禪東游渡江時便沉入水中。 我們知道「君權神授」的思想在人們心中根深蒂固,因此無論帝王還是百姓都相信天象代表著天意。從秦漢時代的太史令到後來的司天監、欽天監,歷代帝王都設立了專門觀察研究天象的職務和機構,其中「五星連珠」和「熒惑守心」兩種天象最受他們的關注。所謂「五星連珠」,顧名思義就是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和土星排成一列直線,在古代這是帝王受命於天的吉兆。 根據《史記》的記載,始皇三十六年也就是西元前211年,出現了「熒惑守心」的詭異天象,這種天象極為兇險,預兆了帝王大災之象,所謂:「熒惑守心、天責帝君」。不想在「熒惑守心」出現不久後,一顆流星畫過天際墜落到了東郡,令人震驚的是,那塊隕石上竟然還有幾個大字,曰:「始皇帝死後而地分」。 另外,《漢書‧五行志》也引用這段《史記》的記錄:「鄭客從關東來,至華陰,望見素車白馬從華山上下,知其非人,道住,止而待之,遂至,持璧與客曰:為我遺鎬池君,因言今年祖龍死。」可見得《史記》所記載的故事前後比較完整,總共用了103個字。但來到《漢書》後僅僅放在故事的中心,只寫了50個字,而且由於素車白馬從華山而下這一點染,增強了神話色彩,但仍然只是散文,並不是詩歌。但是李白翻文為詩,主要以《漢書》所載的故事為根據,寫成了這一首詩的前六句。其中第二句是原文所沒有的,實質上詩人把原文凝煉為二十五個字,字數壓縮了一半,卻無損於故事的完整性,並且詩意盎然,詩情醰永。這就不得不佩服詩人以古為新的手法了。第一句「鄭客西入關」一句,為什麼不按照原文寫為「鄭客關東來」呢?這是因為「關東來」表達的是出發地,規避了目的地,而「西入關」則包括了「關東來」,平平五字,一石兩鳥,極盡簡括之能事。 第二句「行行未能已」在原先記載中是沒有的,詩人增添了這一句,便寫出了鄭客「行行重行行」的旅途生活,「未能已」三字則又點出了道遠且長,言外之意暗示秦法森嚴,行路程期有所規定,不敢超越期限的那種惶恐趕路的心情,就這一句平添了無限的情意,這也正是詩之所以為詩的原因。接下去「白馬華山君,相逢平原裡」,兩句與文章的敘述次序恰恰相反。這並不是因為受押韻的牽制,而主要是用倒筆突接的方法,先把鮮明的形象送到讀者的眼前:「來了一位白馬神人!」接著補敘原委,原來是一位白馬華山君的到來,如此寫法,一反散文形式的敘述反而是以詩為特徵。 第五句「璧遺鎬池君」將原來的散文內容,「持璧與客曰:為我遺鎬池君。」秦始皇十分相信陰陽五行,歷史記錄「始皇推終始五德之傳,以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從所不勝。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朝賀皆自十月朔。衣服旌旄節旗皆上黑。數以六為紀,符、法冠皆六寸,而輿六尺,六尺為步,乘六馬。更名河曰德水,以為水德之始。」他認為周朝是火德,秦代周崛起,以「水」取而代之。因此以水德為主,就在秦皇二十八年巡遊渡江時曾祭祀過水神,並且投入一塊玉璧。十年之後,一名使者從東向西而行途經華陰,遇見一名黑衣人手持玉璧將其攔住。他對使者說:「請把這塊玉璧還給鎬池君,今年祖龍死。」使者聽不明白想詢問之時,那黑衣人已經不見了蹤影。感覺不對勁的使者回到咸陽就把這件事告訴了秦皇。秦皇聽過之後瞬間明白,祖龍指的就是自己。他沉默了好大一會才說:「山鬼最多知道一年之事。」就散了朝。過後秦皇還對別人說:「祖龍指的就是人的祖先。」之後他便找人鑑定了玉璧,一查之下才知道是自己十年前在渡江祭祀水神的那塊玉璧。始皇已然知道自己死期將近。李白將「持璧與客曰:為我遺鎬池君。」十一字刪成五字,凝練字句得非常精緻。鎬池君指水神,秦以五行中的水德為王,故水神相當於秦朝的護國神,華山神預先將秦的滅亡的徵兆,告知水神。第六句「明年祖龍死」,祖龍即指秦始皇。本句就無須點明,即知為華山君傳語,簡潔了當地預告了秦始皇的死訊,果然在隔年秦始皇便如同預言殞落。以上六句,看似李白複述故事本體,利用剪裁點染得宜,但這首詩並不僅僅停於此,反而此詩精神發越之處,主要在後四句,本詩最傑出的地方便是融會史料與傳說於一爐的後四句:「秦人相謂曰:吾屬可去矣!一往桃花源,千春隔流水。」 東晉詩人陶潛的〈桃花源記〉通過李白創作化用為神話,讓避秦於桃花源之人與《史記》所記載秦皇的神話故事相互銜接一起,這種過人的想像力,把這一故事和上面六句中的故事,摻和在一起,似乎桃源中人所以避秦隱居,就是因為他們得知鄭客從華山君那兒得來祖龍將死、秦將大亂的消息。所以七八兩句用「秦人相謂曰:吾屬可去矣!」輕輕地把兩個故事天衣無縫地聯繫在一起了。「秦人相謂曰」之前省去了鄭客傳播消息,使得行文更加緊湊。「相謂」二字寫出秦人傳說時的神情,躍然紙上:「吾屬可去矣」一句則寫出了他們堅決而又輕鬆的感情,這些都是此詩神妙之處。 在始皇帝死前,各種異象在秦人中流傳的越來越廣。其中不乏小隱於市的異能之人提前看到秦始皇即將退出歷史舞台、秦朝要兵戈四起的天象,故有〈桃花源記〉:「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最後李白將使者遇神人傳語,秦人間廣傳預言天象和信天意之人進入桃源的歷史過程,濃縮在了一首短短的古體詩中,以「一往桃花源,千春隔流水」兩句結住全詩。「春」字,承桃花春開,取春色美好之意。用「千春」而不用千秋,說明他對桃花源的讚美。這兩句反映了李白對桃花源的嚮往和對塵世生活的厭惡。一旦進了世外桃源,就永遠與這混濁紛亂的人寰相隔絕了。 這首詩寫得非常巧妙。表面看,全詩無一句不是講神話傳説故事,但結合社會現實,又無一句不是針對唐朝時事,具有濃烈的政治色彩。李白游仙作品中,往往為讀者描繪迷離恍惚、驚心動魄、充滿神奇色彩的意境。華山的險峯,蜀地的棧道,天上的明月,地上的黃河,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要極力闡述出那神迷離奇的傳説,散逸出濃郁的超凡脱俗之氣。然而,此詩中的故事,本來已是那樣古怪離奇,詩人不僅沒有如往常一樣,濃墨重彩,肆意點染,反而有意將其神迷色彩淡化。使人們讀來,覺得那彷彿既非神話,亦非傳説,而是實實在在確實發生過的事。這種強烈的真實感,大大增強了詩歌的藝術感召力。 同時,詩人寫詩時可能預感到安史之亂的某些徵兆,所以引喻故事,借古喻今,以表遁世避亂的歸隱思想。結筆悠然而止,不再寫入桃源後發生的種種,不但行文簡潔,而且餘音嫋嫋,也令人起不盡之思。期待我們下次的相會。

    【元瓅玩樂誌】開麥拉,影視播不停!S3EP11__《浪漫速成班》、全道嬿、鄭敬淏、楊熙勝|元瓅書坊

    【元瓅玩樂誌】開麥拉,影視播不停!S3EP11__《浪漫速成班》、全道嬿、鄭敬淏、楊熙勝|元瓅書坊
    如果看慣韓劇的朋友們,應該都有共同的認知,不論再怎麼驚悚懸疑的劇情,幾乎都會帶入浪漫的愛情橋段,大半都會有這類想法:韓劇不給一點浪漫就不是韓劇。如此說來這麼討論韓劇也是屬實,不過當我們仔細檢視進入串流平臺以來的韓劇,浪漫情節雖有,但是他們觸及的各類議題,卻是值得對相同屬於亞洲國家的臺灣,值得借鏡的地方。 臺灣的戲劇,我們多半看到的內容,可以融入亞洲市場的幾乎都帶著「小清新」風格,如果要說臺灣與韓國得以銜接得上,得屬周杰倫與桂綸鎂主演的《不能說的秘密》這部跨越時空的愛戀,這類看似情節老梗,卻受到亞洲市場的青睞。也連帶著最近2023年7月起上演的《今生也請多指教》這位少喝了忘了前世今生孟婆湯的女孩兒潘知音,追尋著愛戀者文瑞夏。穿越各種障礙來到另一個時空異世界,無非就是要追索答案,或者是追尋著那位超越生死而相知相許的人兒。 那麼浪漫之必要,在充滿抒情情懷的亞洲市場,「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復生」的生死愛戀,一直是為大家所共同喜愛。那麼平凡的愛情呢?是不是在不斷忙碌與彼此錯過中,曾有過似曾相識的邂逅,就在彼此真誠對待,反而在千千萬萬的人群裏找到了彼此,開始一段既平凡又不平凡的情感。 如果喜歡戲劇的大家,看一部作品總不免打開維基百科或百度百科,去瞭解一點作品的簡單介紹,打造《浪漫速成班》的班底,其實一點都不陌生,《海岸村恰恰恰》的導演柳濟元;至於編劇是《認識妻子》的楊熙勝,這類溫馨愛情喜劇,大家都不陌生。比較耐人尋味的是究竟何以吸引坎城影后全道嬿與尚在《機智醫生生活》的鄭敬淏兩位演員,擔任這部過於平淡無奇的愛情劇呢?身為觀眾的我以為,真正讓這兩位重量級演員攜手並肩演繹《浪漫速成班》的原因正是「平凡」,兩位平凡的人物:南行善的母親發生車禍身亡,姊姊丟下女兒杳無音訊,放下手球國家代表隊的奧運金牌夢想,獨立撫養外甥女,以及亞斯伯格症的弟弟南友才的女性,對於社會地位、愛情、婚姻已然帶著「我就是這樣過一生」,賣小吃便當的老闆。說要有夢想,實在談不上,可以餬口就已經不錯了。這類人物設定,就是我們熟知的日常女性,不上不下的30-40歲,身上流著母親會做菜的DNA,還可以養活一家子,免於挨餓受凍,甚至不瞭解叫著南行善媽媽的外甥女期待可以考上好大學的夢想,一切的一切都被生活的重擔已經把生活品質這回事壓到最低。 那麼鄭敬淏所擔綱的崔直說呢,可說是南行善的對照版,他擁有號稱「一兆韓圜的男人」,住著頂流的人工智慧型高樓洋房,他是驕傲補習班數學王牌講師,受到青年學子的追捧,在網路串流平臺上,他的講課可以上衝十萬人次,一流的講課技巧,主導補習班開課的生死大權,補習班的老闆也不得不臣服於他。他卻是韓國高知識份子與身處高位者的縮影:需要仰賴安眠藥的睡眠障礙者、飲食焦慮症下的厭食者、夢魘纏身的恐慌者。崔直說非常清楚自己呼風喚雨的能力,但卻是道道地地的都市孤獨者,沒有朋友沒有興趣,天地之大,彷彿僅剩自己一人。 因此,當劇名為《浪漫速成班》,人生真的浪漫嗎?一段美好的情感為總結嗎?即或不然,是不是一場相親決定自律神經可以經過個人操控,可以決定自己要愛上誰不愛上誰?顯然沒有那麼簡單。《浪漫速成班》劇裏透顯的是當你位居高端,可能是高處不勝寒;當誤以為是攀高枝,則是眾矢之的;當網際網路成為一切時,盲目的崇拜與流言蜚語都足以污名化一個平凡的人。《浪漫速成班》賣的不是浪漫,賣的是真實:升學主義籠罩下的韓國年輕人的出路就是上補習班,上SKY頂級大學,確保未來衣食無虞。 你以為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捍衛你的存在,我打算讓你擁有一切,因為這才是我心中的你,當這一切都在眼前灰飛煙滅之際,一直秉持著姊姊信念一定要保護崔直說的智動喜室長,從自己編織的幻象裏破滅的是,原來崔老師依舊是個凡胎,可以為愛情既煩惱又狂喜,他對崔直說近似瘋狂的崇拜,如同碎裂的鏡子竟都瓦解殆盡。 那些為了子女升學與面子至上的母親們,聚集一起不是談美姿美儀,而是補習班的小道消息,甚或命題試卷的流通,有評論人認為這部作品根本比不上《天空之城》的變態,但《浪漫速成班》是一般家庭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困境,是一般高級中學的家長們企盼著有朝一日飛上枝頭,深怕躋身不上金字塔頂端,升學至上的中產階級。 彷彿一面面照妖鏡,照遍了真實的亞洲現狀,眼見是一幀幀人物群像,忙忙碌碌的中產階級的人們,為己身謀出路。唯一的光芒是南行善與崔直說的愛戀,他們的浪漫彷彿開了小小的一道救贖之門,原來在兵荒馬亂的生活中,愛情的存在是唯一喘息的所在。 以上就是本期的節目,喜愛我們元瓅書坊節目的朋友們,請多多訂閱我們的pocast,如果願意對書坊進行小額贊助的朋友,請掃一下我們粉絲頁的QRcode,感謝大家的支持與幫助,我們下期再見。

    【元瓅玩樂誌】每週一畫S4EP22_《雲山幽趣圖》、陳繼儒|元瓅書坊

    【元瓅玩樂誌】每週一畫S4EP22_《雲山幽趣圖》、陳繼儒|元瓅書坊
    陳繼儒,明季山人的代表,與董其昌同樣是松江畫派人物,陳繼儒的小品文《小窗幽記》展示了個人日常的生活。在29歲前陳繼儒熱中功名,28歲與董其昌相約定一起參與科考,兩人雙雙落榜,便決定不再追求功名,開始山人的生活,他們交往了一輩子,整整80年左右的時間,詩書畫作彼此相互切磋。然而陳繼儒並非因此遠離塵俗,依舊與朝中顯貴有密切的往來而被人稱為「翩翩一隻雲中鶴,飛來飛去宰相家」。正因為如此,陳繼儒的書畫流通於畫壇,為人所重視。陳繼儒的繪畫與書法一樣以淡逸取勝。專擅於山水、梅花,宗法董源、巨然、高克恭、黃公望、倪瓚等,尤其熱愛黃公望的書畫作品。造就陳繼儒山水畫創作多以仿擬宋元畫家為多數。 本期所要介紹的是典藏於遼寧博物館陳繼儒的《雲山幽趣圖》,絹本淡墨色,縱110.4公分,橫54.6公分。於圖上識款「眉公」,鈐朱文印「眉公」,白文印「腐蝕」。本幅畫作仿巨然筆意,同時刻意於遠山繪畫採用米家山水米點皴加以點染。本畫作茂樹濃蔭又疏林淡影,間以屋舍小橋,而濃淡煙雲悠然於山谷之間。全幅風格空遠清逸,留白處與山巒層疊形式略近米氏父子的繪畫風格,結構謹嚴,意境清新,富有層次變化感。 《雲山幽趣圖》構圖採遠景,中景、近景三段式。遠景高山巍峨,山巔圓渾秀潤,山上有攔腰白雲,飄忽似山中嵐氣。「以點代皴」的筆墨手法,整座山煙雲密佈,呈現江南雨後的苔滑狀。遠處的斜坡、河堤上到處是參天大樹,枝葉繁茂,大樹下還有幾棵小樹,形成了一片濃蔭,使烈日炎炎的崎嶇山丘也顯得生機盎然,讓觀賞者感受到沁涼的快意。中景處,煙雲縹緲的山際依稀可見崇山聳立樹叢掩映,運用深淺濃淡各異的米點皴層層點染,使得水墨淋漓,山峰萬千氣象展現在觀畫者的眼前。近景坡石和堤岸上雜樹叢生,這參天古樹,枝長葉茂,大樹下又有幾棵小樹,形成一片濃蔭,使得坡石與丘陵之中有歇息之地,得以令觀者領略樹木垂蔭之趣。遠景與近景之間為一片空曠之地,作者以虛代實呈現空濛的煙樹繚繞虛幻感。 畫家筆墨著力於墨色渲染,彷彿雲山瞬息萬變,縹緲無定,片片白雲,從右邊飄向另一邊,無拘無束地在畫面中徘徊。山峰用淡墨勾出輪廓,山景稍事渲染,卻仍有簡筆草勾的痕跡,且留出大片參差空白,以示白雲,近景處群樹成行,勁枝繁葉,樹叢之中隱現出草舍屋宇。畫面左下方皆為溪水,平靜無漣,其間板橋空架,難尋人跡。空谷靜謐,當是盡幽盡靜之地,似為作者避世隱居之所。 畫家在全圖水暈墨章,濕筆渲漬,巧妙地駕馭墨色的漸層變化。作者用濕筆畫滿全圖,將墨色的漸層變化發揮得淋漓盡致。畫中穿鑿的景物,擺佈的高低,山嵐起伏,都以此為上。本幅畫作右下方枝繁葉茂、樹蔭茂盛、柔枝搖曳、屋舍點綴、小橋參差、溪澗隱現,由近及遠,次第縱深;山形樹影、中景疏林過渡到遠處,山形樹影,橫筆簇落,以點為皴。《雲山幽趣圖》雖以墨韻為勝,骨力略嫌稍弱。但整幅畫作以S形的山峰相映襯,不失陳繼儒個人筆墨風骨。本幅作品左上角自題「仿巨然筆意」,可說是向五代北宋初年繪畫致敬。惟近景處的坡石礬頭採行董源巨然的長披麻皴皴擦相結合,利用墨色濃淡乾濕的變化,更具真實感,尤其樹木及近處坡石筆墨曲盡變化,乃是自家本色。 《雲山幽趣圖》呈現一片山谷的寧靜,在幽靜中竭盡所能,展示陳繼儒避世隱居的姿態。畫法近處山石用筆,連皴帶擦,遠山不分葉,近樹橫點,描繪出江南秀潤的景致。 陳繼儒的山水畫作,從不諱言臨仿宋元名家畫法,並在題識中加以標榜,雖處處摹古,並不是泥古不化,而是能夠脫窠臼,自成風格。其畫法特點,在師承古代名家的基礎上,以書法的筆墨修養,融會於繪畫的皴、擦、點、染之中,因而他所作山川樹石、煙雲流潤,柔中有骨力,轉折靈變,墨色層次分明,拙中帶秀,清雋雅逸。董其昌評其山水:「眉山胸中素具有一丘壑,雖草草潑墨,而一種蒼老之氣,豈落吳下畫師恬俗魔境。」陳繼儒的作品,無論是書法還是繪畫都表現出古拙、樸實、淡遠的意境,深具濃厚的文人氣息。 下週我們將持續介紹陳繼儒的其他作品,歡迎大家的收聽。